收藏 分销(赏)

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20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李 卓陈玉立单玉麟宗周红许有胜(东南大学爆炸安全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京)(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摘要:为探究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对 块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进行了抗弯静载试验和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混凝土负弯矩开裂荷载和组合板整体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呈现典型的弯曲破坏形态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 时钢 混凝土组合板开裂弯矩的提升率最大但钢纤维体积分数的改变对整体抗

2、弯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的开裂弯矩与正交异性钢板强度无关极限弯矩则随钢板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混凝土板厚能提高组合板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当混凝土板厚度与正交异性钢板高度比值为.时开裂弯矩的提升率最大.关键词: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抗弯性能抗弯静载试验非线性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卓()男硕士生宗周红(联系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引用本文:李卓陈玉立单玉麟等.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交异性钢

3、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是由正交异性钢板与钢筋混凝土通过栓钉或者开孔钢板()等剪力连接件连接组合而成的.与传统的混凝土桥面板相比组合桥面板具有更强的刚度和承载力能够实现更大的跨越.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相比钢 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能够有效降低钢桥面的疲劳应力幅减缓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研究了不同连接程度的钢 混凝土组合板得到用于分析不完全连接组合板钢板厚度的偏微分方程.等 通过试验发现钢 混组合华夫板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较高的承载力.杨悦等利用受弯试验得到钢板 混凝土组合板受弯的 种破坏形态提出了相应的受弯承载力公式.徐宙元试验研究了平钢板 混凝土组合单向板正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通过静载试验分析了不同连接件

4、对平钢板 混凝土组合板受力性能的影响.等 采用负弯矩加载试验研究了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受力性能.为解决组合板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问题聂建国等提出了抗拔不抗剪连接新技术.等 通过数值模拟案例分析得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的加入可明显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问题.廖子南等进行负弯矩受弯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发现相较于普通钢 混凝土组合板钢组合板在负弯矩作用下具有更好的延性.等开展了平钢板 连续板的抗弯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等进行了正交异性钢板 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试验及分析研究.邱景雷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了带 剪力连接件的平钢板 混凝土组合板的破坏模式及其负弯矩区力学性能.曾明根等基于两点静载

5、试验分析了带有钢纤维的混凝土组合板的开裂弯矩与极限弯矩.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能大幅提升桥面板的整体刚度降低钢桥面板疲劳应力幅减少柔性铺装层发生各类病害乃至破坏的可能性.目前针对组合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钢板 混凝土组合板关于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的研究则较少.对于组合板而言由于其负弯矩区混凝土处于受拉区混凝土的受拉开裂会导致整体结构强度及刚度降低.虽然采用 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弯强度但其造价较高养护施工难度较大不适合于应用推广.本文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少量钢纤维研究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的力学性能.针对 块掺加钢纤维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板、块正交异性钢 普通混凝土组合连续板

6、和 块正交异性钢 钢纤维混凝土组合连续板进行抗弯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负弯矩区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可为正交异性钢普通钢筋混凝土组合板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借鉴.试验.试件设计本文以某斜拉桥为背景以该桥上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为原型按照缩尺模型与原型尺寸比例 进行缩尺试验.原型桥面板单跨长 宽 混凝土板厚 钢板厚 .设计了 块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简支板(编号为)和 块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连续板(编号为 和).其中试件 中钢纤维分布在整个混凝土板层试件 中钢纤维分布在支座负弯矩区混凝土层试件 则为普通混凝土的组合板.组合简支板长 宽 高.块组合连续板尺寸相同长 宽 高.混凝土层与底钢

7、板通过开孔钢板连接件连接.正交异性钢板和开孔钢板均采用 钢材开孔钢板厚 高 长度与板长一致开孔直径为 开孔中心间距为.正交异性钢顶板厚 形加劲肋尺寸为 钢板加劲肋厚 横梁厚.混凝土等级为 混凝土层厚 混凝土内分布钢筋和贯穿钢筋型号均为 直径均为.表 为组合板试件尺寸参数表图 为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尺寸图.表 试件尺寸参数试件编号计算跨径/间距/混凝土类型 钢纤维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本试验主要研究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简支板采用跨中单点反向加载将混凝土作为受拉区域正交异性钢板作为受压区域.约束条件为在一端混凝土板下使用固定钢滚轴作为固定铰

8、支座另一端使用可滚动的钢滚轴作为滑动铰支座.连续板采用跨中两点对称加载中支座使用固定钢滚轴作为固定铰支座两端则使用可动钢滚轴作为滑动铰支座.加载示意图见图.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组合连续板立面图()组合连续板横截面图()组合连续板钢纤维分布()开孔钢板连接件尺寸图 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示意图(单位:)()组合简支板加载示意图()组合连续板加载示意图()组合简支板加载照片()组合连续板加载照片图 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加载方式(单位:)采用 液压加载系统对组合板进行单调静力加载.正式加载前对试验板采用 分级加载的方式并循环 次使试件各部分接触良好进入工作状态.正式加载时

9、前期以每级 的力增量进行加载控制记录相应位移和钢板应变直到钢板出现屈服或者简支板混凝土出现开裂.然后以每级 的位移增量进行加载控制直至试件发生破坏或荷载呈现下降趋势记录相应荷载.测试内容包括组合板加载点截面处混凝土和钢板的纵向应变以及加载点位置的竖向位移、连续板负弯矩区混凝土和钢板的纵向应变及裂缝发展分布情况.图 为组合连续板的测点布置.轴作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使用可滚动的钢滚轴作为滑动铰支座.连续板采用跨中两点对称加载中支座使用固定钢滚轴作为固定铰支座两端则使用可动钢滚轴作为滑动铰支座.加载示意图见图.()立面图()横截面图图 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测点图(单位:)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破坏形

10、态试验中观察并记录施加静载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板的混凝土板初始裂缝出现时间、裂缝发展情况及钢板屈曲现象和最终破坏模式.对于试件 当作动器荷载为 时混凝土板跨中加载位置处横向两侧各出现 条竖向裂缝初始裂缝宽度为.当作动器荷载为 时竖向裂缝发展并于混凝土顶板上形成横向贯穿裂缝贯穿裂缝宽度为.之后转为位移控制加载.随着荷载的持续增加裂缝数量也增加.当作动器荷载为.时试件达到极限状态停止加载此时混凝土顶板出现多条贯穿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混凝土受拉退出第 期李卓等: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工作加载点下处 肋出现受压局部屈曲现象.组合简支板加载破坏形态和裂缝分布见图.()跨中混

11、凝土板开裂()跨中钢板 肋屈服图 试件 破坏形态对于试件 当作动器荷载为 时中间支座的混凝土板横向两侧面出现初始竖向裂缝裂缝宽度为.当荷载为.时竖向裂缝发展并于混凝土顶板上形成贯穿裂缝裂缝宽度为.当作动器荷载为 .时组合板出现巨大响声中间支座处的钢板 肋出现屈曲现象.当荷载达到 .时组合板支座位置至加载点间出现斜向大裂缝组合板一跨存在明显弯曲中间支座附近受拉混凝土退出工作受压 肋出现局部屈曲现象加载点处混凝土局部压碎受拉 肋屈服中间支座形成塑形铰试件发生大变形破坏最大裂缝宽度为.试件 的破坏形态及裂缝分布见图.()支座混凝土板开裂()支座钢板 肋屈服图 试件 破坏形态试件 的开裂和破坏现象与试

12、件 基本类似.试件 的开裂荷载为 初始裂缝宽度为.贯穿裂缝荷载为 贯穿裂缝宽度为.当荷载达到.时中支座位置观察到 肋局部屈曲现象.试件 的极限荷载为.加载点下混凝土压碎破坏受拉最大裂缝宽度为.结果分析表 给出了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的主要试验结果.表中为开裂荷载、分别为屈服荷载及其对应的挠度值、分别为极限荷载及其对应的挠度值.表 试件主要试验结果试件编号/.荷载 挠度曲线图 给出了试件 在跨中单点反向加载作用下的荷载 挠度曲线.由图可知对于组合简支板荷载 挠度曲线可近似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 个阶段.在弹性阶段荷载和挠度为线性关系荷载 挠度曲线呈上升趋势跨中混凝土底板未出现裂缝组合板刚度由混

13、凝土和正交异性钢板共同提供.在弹塑性阶段荷载 挠度曲线斜率逐渐下降混凝土底板出现开裂并迅速贯穿最终跨中混凝土底板出现多条贯穿裂缝部分混凝土底板退出工作组合板刚度主要由正交异性钢板提供.在塑性阶段组合简支板荷载 挠度曲线陡然下降正交异性钢板屈曲随着荷载的增加正交异性钢板达到极限强度组合简支板发生破坏.图 试件 的荷载 挠度曲线图 给出了试件 和试件 在跨中两点加载作用下的荷载 挠度曲线.由图可知对于组合连续板荷载 挠度曲线可近似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 个阶段.在弹性阶段荷载和挠度呈线性关系正交异性钢板与混凝土板共同工作组合板全截面未出现混凝土开裂或钢板屈服.在弹塑性阶段荷载 挠度曲线斜率逐渐下降

14、组合连续板中间支座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混凝土纵向两侧竖向裂缝向混凝土顶板发展并贯穿裂缝数量不断增加组合连续板刚度下降最终中间支座位置附近的 肋发生局部屈曲中间支座形成塑性铰.在塑性阶段组合连续板荷载 挠度曲线斜率平稳曲线呈下降趋势组合连续板整体屈服此时跨中位置处 肋发生屈曲跨中挠度随荷载增大而迅速增大跨中位置混凝土出现裂缝最终跨中混凝土顶板被压碎正交异性钢板 肋屈服组合连续板发生破坏.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图 试件 和 荷载 挠度曲线试件 和试件 两条荷载 挠度曲线基本重合.这是因为 块组合连续板的极限承载力仅与其跨中截面有关其跨中截面相同故极限承载力大致相同.荷载 应变曲线图

15、给出了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试件 跨中截面()试件 支座截面()试件 支座截面图 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截面应变区应变沿截面高度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以正交异性钢板 肋底面到混凝土板顶面距离作为截面高度.通过组合简支板和组合连续板的负弯矩区截面应变分布可以看出在混凝土开裂前截面应变近似呈直线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而当混凝土开裂后截面应变则呈现不规律分布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由图 可知组合板应变在钢混交界面处(截面高度 处)出现较大变化.究其原因在于施加荷载过程中钢与混凝土交界面存在滑移现象故在钢混交界面处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变会出现差异.以试件 为例当混凝土裂缝贯穿之后钢板和混凝

16、土分开工作使得混凝土在负弯矩区顶板受拉、底板受压钢板顶部受拉、底部受压反映在应变分布图上即为 种材料顶部均为正应变底部均为负应变.对比组合连续板与组合简支板的截面应变分布曲线可以看出交界面处简支板的应变偏移程度较连续板更大说明在静载作用下组合简支板钢混界面滑移程度较组合连续板更大.组合板负弯矩区 肋底板荷载 应变曲线见图.由图可见在组合板达到屈服荷载之前压应变与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加载至屈服荷载时肋底板达到屈服状态.裂缝分布图 给出了试件 和 的裂缝情况对比.受钢纤维阻碍裂缝发展影响达到相同宽度的初始裂缝和贯穿裂缝时试件 所能承受的荷载比试件 更大且试件 的延性也更优.表 给出了 个试件的初始

17、裂缝宽度、贯穿裂缝宽度、最大裂缝宽度 及其对应的荷载、.表 不同试件裂缝宽度及对应荷载试件编号/.组合板非线性分析.有限元模型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 对 块试验板进行非线性分析.正交异性钢板包括钢顶板、肋、腹板、加劲肋及横梁使用四节点三维壳单元 混凝土层及 开孔钢板连接件使用八节点三维实体单元 贯穿钢筋和分布钢筋使用两节点第 期李卓等: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试件 跨中 肋()试件 支座 肋()试件 支座 肋图 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荷载 应变曲线图 试件 和 裂缝情况对比三维桁架单元.考虑到模型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网格划分采用 的网格尺寸.组合简支板采用单点反向加载

18、在正交异性钢板 肋上设置钢垫板加载点设置在钢垫板上同时支座位置处也设置钢垫板以防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对于组合连续板采用两点对称加载在跨中加载点处设置钢垫板.对于连续板将混凝土板区域划分为普通混凝土区和钢纤维混凝土区域.材料本构关系 软件中提供了 种混凝土本构模型即塑性损伤模型、弥散开裂模型和脆性开裂模型.聂建国等认为混凝土结构在承受拉压双向应力时采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效果更好该模型考虑了混凝土在拉压状态下的软化现象.因此本文也使用塑性损伤模型来模拟混凝土在正负弯矩区的塑性变化.钢纤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选取.普通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和初始弹性模

19、量 以实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为基础按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换算得到即().().()./()式中为混凝土棱柱体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据此计算得到的普通混凝土材料的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分别为.、.、.对于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依据池寅等提出的钢 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拟合公式得到.其中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式为 ()()()()式中 ().().()(.)()(.)()式中、分别为 单轴受压时的应力和应变、分别为 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其峰值应变、分别普通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其峰值应变、分别为钢纤维和聚丙乙烯的特征参数且(/)(/)其中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第 卷:/.、分别为钢纤维和聚丙乙烯的体积分数、分别为钢纤维和聚丙乙烯的长度、分别为钢纤维和聚丙乙烯的直径.单轴受拉应力 应变关系式为()()式中 (.)(.)().()().(.)().()(.)()(.()式中、分别为 单轴受拉时的应力和应变、分别为 和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分别为 的单轴抗拉强度及其峰值应变、为普通混凝土的单轴抗拉强度及其峰值应变.根据拟合公式()()和()()可以看出聚丙乙烯和钢纤维 种掺杂材料互不影响.本文仅考虑掺加钢纤维的情况取聚丙乙烯体积分数为.试验中材料参数选取如下:.钢板和钢筋 钢材及 钢筋采用双折线弹塑性模型分为弹性段和强化段不考虑断裂失效(见图).其中弹

21、性段的弹性模量为 强化段的弹性模量为.所用材料参数按照材性试验图 钢材及普通钢筋的应力 应变曲线取用具体材料参数见表.表中、分别为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别为钢材的屈服应变和极限应变.表 钢材及普通钢筋材料参数材料/.界面相互作用及边界条件模拟本试验中混凝土板与底钢板以及混凝土板与开孔钢板间的接触行为采用面与面接触模拟法向接触力采用硬接触模拟切向接触力采用摩擦系数为.的罚摩擦模拟所有底钢板之间的连接采用共节点的连接方式开孔连接件与底钢板的连接以及加载钢垫板与组合板的连接采用 约束模拟分布钢筋与混凝土间连接采用 约束模拟.采用线约束来模拟组合板的边界条件.通过在组合板支座一端约束 个方向上的

22、位移来模拟固定铰约束在另一端约束 个方向上的位移以模拟滑动铰支座.有限元模拟结果采用力和位移加载方式对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提取跨中位置荷载挠度曲线、钢板 肋底板的荷载 应变曲线以及主要破坏现象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荷载 挠度曲线对比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跨中荷载 挠度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见图.由图可知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跨中荷载 挠度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一致.个有限元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出 块组合试验板的受力全过程.肋底板荷载 应变曲线对比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跨中荷载 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见图.由图可知对于组合简支板有限元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一致.对于组合连续板模

23、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发展趋势类似存在差距的可能原因在于:试验使用的应变片尺寸相较于模拟网格尺寸更小导致应变模拟值不够精确.由此可知有限元模型基本能够反映试验的 肋底板应变变化规律.组合板破坏现象对比图 给出了组合板混凝土层的最大主塑性应变云图.混凝土采用 模型模拟在单元积分点处不会演化出裂缝但当积分点处最大主塑性应变为正值(即有限元云图中绿色和红色部分)时该点第 期李卓等: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试件()试件()试件 图 跨中荷载 挠度曲线对比()试件()试件 图 跨中荷载 应变曲线对比可视为产生裂缝以反映混凝土的受拉开裂情况.由图可知混凝土层裂缝分布与试验结果基本一

24、致.试件 混凝土板在侧面出现竖向裂缝并沿板顶贯穿.试件 在跨中位置混凝土板顶部被压碎底部出现开裂中间支座位置处的混凝土板顶部也出现开裂.()试件()试件 图 组合板混凝土层的最大主塑形应变云图正交异性钢板的应力云图见图.由图可知组合简支板在跨中位置 肋发生屈曲组合连续板在支座位置 肋发生屈服与试验现象相符.()试件()试件 图 正交异性钢板的应力云图 组合板影响参数分析以试件 为例利用 有限元软件计算负弯矩区截面的弯矩与曲率探究钢纤维体积分数、钢材强度和混凝土板厚对组合连续板负弯矩区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的影响.钢纤维体积分数的影响依据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对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

25、抗拉强度进行取值结果见表.按照文献提出的纤维混凝土拟合公式计算得到本构关系通过在有限元软件中改变钢纤维混凝土的材料属性来模拟不同的钢纤维体积分数.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表 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的混凝土材料强度 钢纤维体积分数/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试件 的负弯矩区截面弯矩 曲率曲线见图.由图可知使用普通混凝土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当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分数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当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分数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当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分数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由此可知钢纤维能通过增加混凝土的

26、抗拉强度来提高负弯矩区的开裂弯矩.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时开裂弯矩的提升率最大.但钢纤维体积分数的改变对组合板极限弯矩的影响较小.同时使用过量钢纤维会导致加工困难从节约材料和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使用适当钢纤维即可.图 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试件 的负弯矩区截面弯矩 曲率曲线.钢材强度的影响图 给出了不同钢材强度下试件 负弯矩区截面弯矩 曲率曲线.由图可知当钢材型号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当钢材型号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当钢材型号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当钢材型号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由此可知增加钢材强度能提高负弯矩区的极限弯矩但对负弯矩区的开裂弯矩无影响.图 不同钢材强度下试件 负弯矩区截

27、面弯矩 曲率曲线.混凝土板厚的影响图 给出了不同混凝土板厚下试件 负弯矩区截面弯矩 曲率曲线.由图可知当混凝土板厚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当混凝土板厚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当混凝土板厚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当混凝土板厚为 时试件 的极限弯矩为.开裂弯矩为.由此可知增加混凝土板厚能够同时提高负弯矩区的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当混凝土板厚为 (即混凝土板厚度和正交异性钢板高度比值为.)时开裂弯矩的提升率最大.图 不同混凝土板厚下试件 负弯矩区截面弯矩 曲率曲线 结论)在单点反向加载和两点对称加载下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简支板和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连续板均

28、呈现典型的弯曲破坏特征即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开裂退出工作正交异性钢板 肋发第 期李卓等: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生局部屈曲正弯矩区混凝土板被压碎等.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的荷载 挠度曲线可近似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 个阶段其中弹塑性阶段又分为混凝土开裂段和钢材屈服段.)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增加钢纤维混凝土的开裂荷载.在静载作用下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连续板钢混界面间的滑移较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简支板小.通过对比组合简支板和组合连续板的荷载 挠度曲线可知曲线下降段组合连续板的斜率较组合简支板大这是因为加载到极限荷载时简支板跨中

29、出现塑形铰成为可变体系而连续板仅在支座位置出现塑形铰结构仍能保持一定的承载能力和变形刚度.)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可预测组合板的抗弯性能.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 时钢 混凝土组合板开裂弯矩的提升率最大但钢纤维体积分数的改变对整体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小.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的开裂弯矩与正交异性钢板强度无关极限弯矩则随钢板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混凝土板厚能够提高组合板的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当混凝土板厚度与正交异性钢板高度比值为.时开裂弯矩的提升率最大.参考文献().():.:./()():().():.:./().聂建国李法雄.钢 混凝土组合板的弹性弯曲及稳定性分析.工程力学():.()

30、:.()杨悦刘晶波樊健生等.钢板 混凝土组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徐宙元.带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的钢 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戴昌源苏庆田.钢 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计算.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戴昌源苏庆田冯小毛等.纤维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聂建国陶慕轩聂鑫等.抗拔不抗剪连接新技术及其应用.土木工程学报():.():.().:.():.:./().():.:./().廖子

31、南邵旭东乔秋衡等.钢 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板横向受弯静力试验及有限元模拟.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邱景雷.负弯矩区带 剪力件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静力行为试验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曾明根武彧苏庆田.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负弯矩区开裂性能试验/.().:/./.苏庆田韩旭姜旭等.形肋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力学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邵旭东曹君辉易笃韬等.正交异性钢板 薄层 组合桥面基本性能研究.中国公路学报():.():.()聂建国王宇航.中混凝土本构模型用于模拟结构静力行为的比较研究.工程力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池寅黄乐余敏.基于 的钢 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模型取值方法研究.工程力学():.():.()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 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 期李卓等:正交异性钢 混凝土组合板负弯矩区抗弯性能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