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生物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1、2学期总学时94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一 、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本课是植物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植物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分类系统以及生态分布等内容的科学。植物生理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全面了解植物、利用植物、保护植物,科学施肥、灌溉、密植、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同化物分配、储藏保鲜和育种繁殖,使植物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基础
2、知识、基本理论,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化学、物理学等为基础,又是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农作物栽培和绿地土壤处理与施肥等课程的重要基础。4、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绪论22总论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1266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1284第三章植物的生殖器官12102第四章植物的分类1064各论第五章植物的水分代谢844第六章植物的矿质营养642第七章光和作用642第八章植物的呼吸作用862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物质44第十章植物的生长与分化422第十一章植物的成花生理642第十二章植物的生殖与
3、成熟22第十三章植物的逆境生理22合计9464305、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选用陈忠辉主编,植物与植物生理参考书:1、王忠编著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2、邹琦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3、王忠编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4、潘瑞炽,等. 植物生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曹仪值,等编植物生理学、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6、李宗霆,等编植物激素及其免疫检测技术、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7、余叔文,等编著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6、考核模式平
4、时成绩占20%,考试占80%二、课程内容绪 论一、植物的多样性与意义二、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与要求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的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作用,不同细胞和组织的特点,细胞的繁殖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本章重点】1、细胞的构造 2、组织的构造特点【本章难点】结构和功能和环境的统一性;细胞的分裂过程和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组织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器官【教学要求】明确植物根,茎,叶的一般生理功能,形态类型及内部解剖构造,生活环境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单子叶和双子叶在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异
5、,科学看待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变态器官的特点。【本章重点】1、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 2、单子叶和双子叶的区别。 3、变态器官的特点。【本章难点】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建成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统一性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根第二节 茎第三节 叶第四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第三章 被植物生殖器官【教学要求】主要讲授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的组成,形态,雄蕊、雌蕊的发肓与构造,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过程以及种子形成和幼苗的类型。【本章重点】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态与结构【本章难点】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建成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 花第二节 果实第三节 种子第四章 植物界的分类【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植物 分类的方法分类单位
6、及命名的法则,认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掌握单双子叶主要科的识别要点。学会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本章重点】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特点、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知识【本章难点】从植物的结构特征来学习植物界的进化特点【教学内容】一、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三、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第五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教学要求】了解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植物吸水的方式,根系吸水的原理,发生规律,植物需水的规律的水分上升的动力。【本章重点】植物细胞的水势,植物细胞间的水分移动,根系吸水的机理。【本章难点】自由能、化学势、水势的基本概念,植物细胞的水势,气孔蒸腾。【教学内容】第一节 水
7、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输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第六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必需矿质元素的缺素状态。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如何吸收,植物对矿质元素利用,植物的需肥规律,以及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本章重点】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作物的缺素诊断,进行合理施肥的指标。【本章难点】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第四节 氮的同化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第七章
8、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要求】了解叶绿体的结构,种类和功能,光和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以及光和作用的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本章重点】叶素体和光合色素,C途径,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光能利用率。【本章难点】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教学内容】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第二节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第三节 原初反应第四节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第五节 碳同化第六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七节 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第八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要求】了解能量代谢和有机物分解与转换的过程,阐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对维持其正常生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本章重点】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电子传递和氧化
9、磷酸化过程,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种子及幼苗的呼吸作用,果实、块根、块茎的呼吸作用。【本章难点】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教学内容】第一节 呼吸作用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第二节 呼吸代谢的机理第三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第五节 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第九章 植物生长物质【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生长物质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概念、种类、和生理功能。植物生长物质在生产上的应用。【本章重点】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的生理效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本章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植物
10、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生的生长激素第二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教学要求】了解植物休眠的原因、种子萌发的概念,多种条件对其的影响,营养生长的规律性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本章重点】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光形态建成的作用机理。【本章难点】植物光。形成建成的作用机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第三节 植株的生长第四节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第五节 环境因素对生长的影响第六节 植物的运动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的春化作、光周期现象的概念,成花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本章重点】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周期现
11、象,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本章难点】光周期诱导的机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春化作用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第三节 花芽分化第十二章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的受精作用,种子和果实成熟时的生理变化,植物的衰老和脱落。【本章重点】植物的双受精,胚的发育,果实的成熟生理,种子的休眠,植物的衰老。【本章难点】果实的成熟生理,引起植物的衰老机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受精生理第二节 种子的发育第三节 果实发育和成熟第四节 植物的休眠第五节 衰老与脱落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教学要求】了解逆境的种类,各种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肓的影响,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本章重点】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
12、化与代谢特点,植物的抗寒性,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环境污染与植物的抗性,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本章难点】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和代谢特点,逆境蛋白。【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的抗寒性和抗热性第二节 植物的抗旱性和抗涝性第三节 植物的抗盐性第四节 抗病性与抗虫性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1学期总学时64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一 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以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由于生产和科学研究对计算机图形技术提出了日益迫切的多方面的要求,
13、本课程在适应这一新形势方面更加成为重要的基础。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标准和表现技法,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与构思能力及运用投影知识阅读和想象建筑形体及如何学习根据制图的语言把设计者所想象的形体在图纸上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园林专业基础课。在学好基本制图理论和表现方法的同时,结合作业尽可能广泛地接触一些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都有好处。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分配章(节)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422第二章投影基础862第三章立体的投影1284第四章形体的表达方法6
14、42第五章轴测投影图14104第六章标高投影1064第七章透视图1064合计6442225.建义教材与参考书以本课课程的优秀或部颁教材、21世纪规划教材为基本依据推荐使用教材:园林工程制图,周静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书目:(1)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3)建筑工程制图,陈文斌 章金良 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6.考核模式考核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应做到合理。成绩考核占总成绩60%,结合实验实训、作业、平时表现占40%,进行综合评定。二 、课程内容第一章
15、制图的基础知识【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常用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制图标准与规格,了解制图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本章重点】图纸幅面、标题栏、及会签栏。【本章难点】尺寸标注【教学内容】第一节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摘录第二节 制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第三节 绘图方法与步骤第二章 投影基础【教学要求】掌握投影的概念、掌握点、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了解投影的分类。【本章重点】投影的基本知识。【本章难点】点、线、面的投影特性【教学内容】第一节 投影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点的投影第三节 线的投影第四节 面的投影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教学要求】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掌握组合体的投
16、影作图方法。【本章重点】平面立体的投影的做法。【本章难点】组合立体的投影的做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投影第二节 截切立体的投影第三节 相贯立体的投影第四节 组合立体的投影第四章 形体的表达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形成,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方法。【本章重点】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形成【本章难点】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剖面图第二节 断面图第五章 轴测投影图【教学要求】掌握常用轴测图的绘制方法。【本章重点】轴测图的形成【本章难点】轴测图的绘制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正轴测图第二节 斜轴测图 第六章 标高投影【教学要求】掌握标高投影图的绘制方法,并在
17、图纸上能解决建筑物的布置和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有关题。【本章重点】点、直线、平面的标高投影【本章难点】工程交线【教学内容】第一节 点、直线、平面的标高投影第二节 曲面的标高投影第三节 工程交线第七章 透视图【教学要求】了解透视图的特点与用途,理解透视投影体系的建立和透视图的分类,了解视点、画面的选择,了解透视图的简捷画法,掌握点、线、面的透视规律,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画法,掌握群体景物透视图和鸟瞰图的画法。【本章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本章难点】透视的画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基本知识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画法第三节 视点、画面、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技术适用层次
18、高专高职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60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性质测量技术是以测量学作为理论基础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目的:了解测量技术的任务及基本概念,了解一些测量仪器的构造、检验、校正和测量误差。理解罗盘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及求积仪的测量原理。熟练掌握测距、量角、测高差、绘地形图及使用经纬仪、求积仪等测量工具的方法,并能将测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任务:一、将小区域内地面上的形状和大小按一定比例缩绘成图,二是解决如何将图上已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设到地面上。3.本课程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专业基
19、础课,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园林招投标与概预算等课程的关系密切。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一绪论33二水准测量954三角度测量1064四距离测量642五全站仪22六小地区控制测量844七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44八地形图应用844九土地平整测量312十线路测量33十一施工测量22十二GPS全球定位系统22总计604020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 :金为民主编测量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2006.2(2)参考书 : (2)河北农大 测量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78 (3)郑金兴 园林测量 北京 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4(4)
20、王耀强 测量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卞正富 测量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6)(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7) 王文斗 园井测量 北京 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4(8) 韩熙春 测量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9)许筱阳 夏友福 测量学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1(10)李伍修 测量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11)河北农大 测量学北京工业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卡西欧FX-3600型计算器说明书6.教学方法与考核本课程实践部分较多,宜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课宜在实验室或场地上进行,运用仪器实物现场教
21、学,结合构造介绍讲解测量方法。理论教学以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为主。对检验、校正、测量误差讲简略一点。成绩考核采用实地测量(主要考察仪器使用与测量方法步骤)结合笔试,作业,平时实训进行综合评定。二、课程内容绪 论【教学要求】了解测量工作的任务、原理,作用、要求,平面图、地形图、断面图等;初步了解地球形状大小和地图;理解地面点位确定;知道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和评定精度的标准。【本章重点】测量任务、地面点位确定、评定精度。【本章难点】地面点位确定。【教学内容】第一节:测量学的任务、作用第二节:地面点位的确定第三节:测量工作概述第四节:平面图、地形图、地图、断面图第五节:测量误差知识第一章 水准测量【教
22、学要求】了解水准仪、水准尺的构造,检验与校正;理解水准仪测量原理;了解水准仪测量方法及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和注意事项。掌握普通水准仪的使用、普通水准仪的测量实用方法。【本章重点】水准仪构造、水准仪测量原理、测量注意事项、普通水准仪的使用、普通水准仪的测量实用方法。【本章难点】水准仪的使用与测量【教学内容】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第二节:水准仪及其使用第三节:水准测量方法第四节:四等水准测量第五节:微公倾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第三章 角度测量【教学要求】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安置、读数设备;理解经纬仪测量原理、经纬仪测水平角、测竖角;了解水平角测量的注意事项和误差。掌握光学经纬仪测量方法及检验与校正
23、。【本章重点】经纬仪构造、安置读数、测量原理;经纬仪测水平、竖角;光学经纬仪测量、测量注意事项。【本章难点】经纬仪测水平角、竖角、经纬仪测量【教学内容】第一节: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第二节:水平角测量 第三节:竖角测量第四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第五节:电子经纬仪第六节: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第四章 距离测量【教学要求】初步了解钢尺检验,了解量距工具、距离丈量、点的标志及距离丈量的精度和注意事项。了解罗盘仪构造及使用方法。理解直线定线、量距依据及方法,理解罗盘仪测量原理。掌握各种量距的方法,罗盘仪导线测量方法。【本章重点】量距工具、点的标志,距离丈量方法及精度、直线定线,罗盘仪的构造
24、和使用,罗盘仪导线测量与碎部测量。【本章难点】直线定线、距离丈量精度、罗盘仪导线测量【教学内容】第一节:地面点的标志与直线定线第二节:钢尺测量第三节:视距测量第四节:红外测距仪第五节:直线定向第五章 全站仪【教学要求】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初步掌握全站仪使用中的电池安装、安置仪器、开机、瞄准各种参数设置与输入,各测量模式按键操作、数据存录等和其在测量实践中的应用。【本章难点】参数设置与输入、按键操作。【教学内容】第一节:全站仪的构造第二节:全站仪的使用和检验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教学要求】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控制网的布设要求;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中常用的导线测量,小三角测量、三角
25、高程测量的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熟练平板仪的使用。【本章重点】导线坐标计算、测角交会点的计算;平板仪的使用。【本章难点】导线测量 坐标计算 测角交会点的计算;平板仪的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第二节:导线测量(包括平板仪的使用)第三节:小三角测量第四节:三角高程测量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教学要求】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方法,熟悉地物符号和常用地形图图式符号;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等。【本章重点】图的比例尺、地貌、地物的表示方法,碎部测量的方法和要求;地形图的绘制。【本章难点】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勾绘。【教学内容】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26、第二节:地物及其表示方法第三节:地貌及其表示方法第四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第五节:碎部点的选择和立尺线路第六节:碎部测量的方法和要求第七节:地形图的绘制与整饰第八节:数字测图和老图数字化简介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要求】了解识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会在地形图上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量算线段长度。量算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求算某点的高程。掌握不同形状面积的求算方法和地形图在平整土地、市政管理中的应用知识。求积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本章重点】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面积量算、求积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章难点】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面积量算。【教学内容】 第一节:阅读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第二
27、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第三节: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第四节:面积量算第五节:几种求积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第九章 土地平整测量【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平整土地的基本方法(各桩点地面高程的测量 、计算、水平地面高程的设计和挖填土石方的计算等)。【本章重点】各桩点地面高程的测量、计算、挖填土石方的计算。【本章难点】挖填土石方的计算【教学内容】第一节:合并平整法第二节:方格网平整法第三节:等高面法与断面法平整土地第十章 线路测量【教学要求】了解踏勘选线、中线测量、渠道和道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图的设计与绘制。掌握工程挖、填土石方的计算,渠道的施工放样。【本章难点】工程挖、填土石方的计算。【教学内容】第一
28、节:勘测选线第二节:中线测量第三节:纵横断面测量第四节:纵横断面图的绘制第五节:土石方计算与施工放样第十一章 施工测量【教学要求】初步了解施工测设中距离、高程、角度、园曲线的测设方法,初步掌握园林工程中建筑物、假山、水景、绿化等单项施工测量内容和方法,工程竣工图的测绘方法等内容。【本章重点】园林工程中建筑物、假山等单项工程施工测量内容和方法,工程竣工图的测绘方法。【本章难点】园林工程施工测设【教学内容】第一节:施工测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施工控制网第三节:园林工程施工测量第十二章 GPS全球定位系统【教学要求】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组成,定位原理、相应的坐标和时间系统及GPS的主要
29、功能、特点、用途和作用。初步了解我国的GPS目前发展现状。【本章重点】GPS系统的基本组成,定位原理、我国的GPS目前发展现状。【本章难点】GPS系统的基本组成,定位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GPS系统的基本构成第三节:GPS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第四节:GPS定位原理第五节:定位方法第六节:GPS测量的实施第七节:我国GPS发展现状第八节:GLONASS系统和3S技术简介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生物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 学 时30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农业气象课程主要介绍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
30、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气象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用。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关系,掌握农业气象要素、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及农业小气候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以后学习应用打下坚实基础。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农业气象与数学、化学、地理、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微生物,大气物理和绿地土壤处理与施肥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农作物栽培、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园林生态等专
31、业课关系密切。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绪论22第一章太阳辐射22第二章温度22第三章水分22第四章气压与风422第五章天气系统22第六章灾害性天气22第七章气候概论422第八章中国气候22第九章农业气候资源22第十章小气候与农业气候422第十一章保护地小气候22合 计30246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1 阎凌云农业气象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1 刘江,许秀娟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 钱允祺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3 马秀玲等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4 陈端生,龚绍先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
32、版社1990年6考核模式本课程考核由理论课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按4:6比例组成总评成绩,决定合格与否。平时成绩由分章测验、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考核学生的实际理解掌握程度。各部分成绩均采用百分制。二、课程内容绪 论一、 气象学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范围二、 农业气象1、 农业气象的概念2、 农业气象的研究对象3、 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三、 中国农业气象的发展1、 中国古代农业气象的成就2、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科技的发展3、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的发展四、 大气概论1、 大气的组成2、 大气的垂直结构第一章 太阳辐射【教学要求】了解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及其与农业生产、植
33、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理解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农业生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运用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特点,指导农业生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能运用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农业生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能熟练掌握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指导农业生产。【本章重点】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本章难点】太阳辐射及其光谱【教学内容】第一节 昼夜、季节和二十四节气第二节 太阳辐射第三节地面辐射
34、和大气辐射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第二章 温度【教学要求】了解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特点.变化及其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理解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运用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特点及其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的基本知识,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能运用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特点及其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农业生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能熟练掌握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积温等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指导农业生产。【本章重点】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积温等因素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本章难点】土壤与空气温度【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温度第二节 空气温
35、度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第三章 水分【教学要求】了解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结与降水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水分与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意义。运用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结与降水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能运用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结与降水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能熟练掌握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结与降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农业生产。【本章重点】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结与降水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本章难点】蒸腾与水汽凝结【教学内容】第一节 空气湿度第二节 蒸发与蒸散第三节
36、水汽凝结第四节 降水第五节 水分与农业生产第四章 气压与风【教学要求】了解气压、风、大气环流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风对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与叶温、植物花粉、种子及病虫害、植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运用气压、风、大气环流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知识,指导农业生产。能运用风、大气环流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风、大气环流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熟练掌握气压、风、大气环流特点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章重点】气压、风、大气环流等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本章难点】气压、风的变化及大气环流【教学内容】第一节 气压第二节 风及其变化第三节 大气环流和地方
37、性风第四节 风与农业生产第五章 天气系统【教学要求】了解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旋和反气旋。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旋和反气旋。运用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的基本知识,分析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能运用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的基本知识,其与天气的关系。能熟练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旋和反气旋与天气及天气预报的关系。【本章重点】天气预报【本章难点】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教学内容】第一节 气团和锋第二节 气旋和反气旋第三节 天气预报第六章 灾害性天气【教学要求】了解常见寒潮、霜冻、干旱、水涝、低温、冰雹及风害等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危害。理解主
38、要影响我国的常见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成因。运用气象基本知识,预防常见寒潮、霜冻、干旱、水涝、低温、冰雹及风害等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危害。能熟练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危害的预防措施。【本章重点】寒潮、霜冻、干旱、水涝、低温、冰雹及风害等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预防。【本章难点】灾害性气候的预防。【教学内容】第一节 寒潮和霜冻第二节 低温冷害第三节 干旱和水涝第四节 梅雨第五节 干热风第六节 冰雹第七节 风害第七章 气候概论【教学要求】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带及气候类型。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和主要气候带及气候类型的关系。能运用气候形成的因素,分析主要气候带及气候类型的特点。能熟练掌握影响我
39、国的主要气候带、气候类型及其形成的因素。【本章重点】气候带及气候类型。【本章难点】气候形成的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素第二节 气候与气候型第八章 中国气候【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气候特征、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运用气候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基础知识,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能熟练掌握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与影响。【本章重点】中国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与影响【本章难点】气候形成的原因与气候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特征第二节 中国气候与农业生产第三节 本省气候与农业生产
40、第九章 农业气候资源【教学要求】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利用及其区划。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利用及其区划的意义。能运用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能熟练掌握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利用及其区划。【本章重点】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及其利用。【本章难点】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教学内容】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第二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第三节 农业气候区划第十章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教学要求】了解小气候及农田、果园、地形、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小气候及农田、果园、地形、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的特点效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能运用小气候的特点与效应,有效利用其有利因素
41、,防御有害因素。能熟练掌握农田、果园、地形、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特点和效应,为农业生产服务。【本章重点】农田、果园、地形、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的特点效应【本章难点】 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 小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农田小气候形成的基础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性第三节 地形、水域小气候与果园小气候第四节 防护林带的小气候第十一章 保护地小气候【教学要求】了解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及其特点。理解小气候对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能运用小气候的特点与效应理论,有效控制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小气候。能熟练掌握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及其特点,为农业生产服务。【本章重点】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及其特点。【本章难点】小气候的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膜覆盖的小气候第二节 改良阳畦第三节 塑料大棚第三节 温室小气候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2、3学期总学时60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园林设计初步是对园林设计基本技能与表现技法进行初级训练的基础性学科,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2.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