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看拼音,写字词。qzh slng chr xnm dinzhu( ) ( ) ( ) ( ) ( )rzh jngj bhu wnyn hnwi( ) ( ) ( ) ( ) ( )二,辨字组词。钮( ) 魏( ) 缓( ) 烽( ) 擎( ) 垠( )扭( ) 巍( ) 援( ) 峰( ) 挚( ) 银( )三、补充词语。()不()传 ()山()海 骨肉()() ()()不息可()可() ()天()地 ()()一体 气势()() ()()起伏 ()()子孙四、用查字典的知识空。 典:标准,法则盛大仪式有出处的词语抵押借款标准,典范性书籍典雅1、开国大典()
2、引经据典()成语典故()装饰典雅() 张:展开铺排看望量词 2、东张西望()一张车票()张灯结彩()张口结舌()五、选词填空。(6%)聚集汇集 1、旗帜飘扬的广场上()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几个人()在草地上的一个圆圈里。 观赏赞赏 3、因为他的工作做得特别出色,所以得到了单位领导的无比()。4、雄伟的万里长城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客前来()。 诞辰诞生 5、这天正好是我们村里的老寿星爷爷的100岁()。 、经过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新中国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了。六、理解句子。1、两个半钟头的阅兵,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
3、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喊哑”与“拍麻”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用“红流”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中“你”指 ( ) ,“母亲”指( ) 。4,“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枣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七、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从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q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4、。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谷、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 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汉字。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汇集()预定()3、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4、这段话是按( )顺序来写的。5、缩句:“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6、 这段文字运用了( )描写手法,是按( )顺序来写的。7、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A、“直奔”可以换成“
5、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8“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里把( )比作( )把( )比作( )。说明了( )、八默写古诗己亥杂诗七、 按课文内容填空。1、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 ,永不能忘。 ,望我 ; ,只有 。天苍苍,野茫茫;,!这首诗叫 ,作者是中国国民党元老所著。2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
6、略,。,前进的步伐不可挡。百年之梦终相圆,。回到母亲的怀抱的香港啊,、。3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文字选自,文章主要按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典礼开始、放礼炮、宣读公告、群众游行等场面。话中的“宣告”指 ,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八、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带有“风”字的词语,不要重复。(4分)()化雨()习习()凛冽()送爽()怒号()骤雨()劲草()细雨九作文。(25分)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物、事件,体贴入微的父母、长辈,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有时,即使是一次失败、一点挫折、一次批评,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学会感谢,懂得感恩,你的内心会感到无比温馨。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感恩”为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感情真实,细节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