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98473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 理 七年级 第1单元 地球和地图(-) 中考考点精要 1.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东西半球分界线:20ºW 和160º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4.地球绕地轴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5.春分: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后的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后的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后的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后的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6.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7.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8.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北极圈,66.5°N;北温带与热带分界线:北回归线,23.5°N;南温带与热带分界线:南回归线,23.5°S;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南极圈 ,66.5°S。 、读图分析题 1.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要求。 (1)A是___带,B是___带,C是___带,D是___带,E是___带 (2)A带与B带的分界线是______,C带与D带的分界线是______ (3)C温度带有________现象,A温度带有________和________ (4)襄樊市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地的经度是__________,B地的纬度是__________。 (2)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__点,A点位于__________(东、西)半球,B点位于__________(南、北)半球。 (3)A点处在__________带,B点处在__________带。 (4)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点。 (5)C点位于A点的__________方向。 3.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中,_____点通过了本初子午线。B.C两点中,_____点在东半球,____点在西半球。 (3)根据图中的经纬网,A点在B点的_____方向,在C点的_______方向。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登上世界最高峰,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3)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处(填代码),这一天为 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 5.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C.D点的经纬度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C.D.E、F点中 处在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处在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 处在南温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处在热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标出M(60°S,20°W)和K(20°N,120°E) ⑷在图中画出北回归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交点X.Y ⑸当太阳的直射A点时,B点所在地的季节是__________ ⑹E点在B点的________方,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 ⑺在图中用斜线画出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热带部分。 第1单元 地球和地图(二) 中考考点精要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在有经纬线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图幅大小固定的地图,比例尺愈大,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反之,比例尺愈小,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内容愈简单。 4.五种地形的认识:丘陵、平原、高原、山地、盆地。 5.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线一般不能交叉。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6.分层设色地形图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 7.各种地图的合理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