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 理
七年级
第1单元 地球和地图(-)
中考考点精要
1.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东西半球分界线:20ºW 和160º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4.地球绕地轴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5.春分: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后的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后的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后的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后的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6.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7.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8.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北极圈,66.5°N;北温带与热带分界线:北回归线,23.5°N;南温带与热带分界线:南回归线,23.5°S;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南极圈 ,66.5°S。
、读图分析题
1.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要求。
(1)A是___带,B是___带,C是___带,D是___带,E是___带
(2)A带与B带的分界线是______,C带与D带的分界线是______
(3)C温度带有________现象,A温度带有________和________
(4)襄樊市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地的经度是__________,B地的纬度是__________。
(2)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__点,A点位于__________(东、西)半球,B点位于__________(南、北)半球。
(3)A点处在__________带,B点处在__________带。
(4)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点。
(5)C点位于A点的__________方向。
3.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中,_____点通过了本初子午线。B.C两点中,_____点在东半球,____点在西半球。
(3)根据图中的经纬网,A点在B点的_____方向,在C点的_______方向。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登上世界最高峰,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3)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处(填代码),这一天为 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
5.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C.D点的经纬度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C.D.E、F点中
处在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处在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
处在南温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处在热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标出M(60°S,20°W)和K(20°N,120°E)
⑷在图中画出北回归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交点X.Y
⑸当太阳的直射A点时,B点所在地的季节是__________
⑹E点在B点的________方,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
⑺在图中用斜线画出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热带部分。
第1单元 地球和地图(二)
中考考点精要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在有经纬线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图幅大小固定的地图,比例尺愈大,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反之,比例尺愈小,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内容愈简单。
4.五种地形的认识:丘陵、平原、高原、山地、盆地。
5.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线一般不能交叉。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6.分层设色地形图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
7.各种地图的合理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