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生物安全 1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国家对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视,各有关实验室也必必需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必必需有效监控和预防实验室生物污染,要定期检查和自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解决。2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未通过学习培训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据本实验室具体状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同学进行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4未通过农业部或市农业局批准,不得擅自采集、运输、接收储存重大动物
2、疫病病料,不得转让、赠送已初步认定为重大动物疫病或者已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料,不得私自将病料样本寄往国外或者携带出境。5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动物残体等应用专用容器收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后处理。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不得丢掉在一般垃圾箱内。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6国家依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
3、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状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状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7国家依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新建、改建、扩建应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有关部门评估,确定实验室级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8实验室应当建立
4、病源微生物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病源微生物状况和安全监督状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储存期不得少于20年。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病源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状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以及检验的状况。9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场所、设备必必需与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级别相适应,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实验室从事生物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10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依据国家关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关于关键的危险步骤制定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11实验室所必需病源微生物样品不得随意采集和私自购买,样品的采集必必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且必必需由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在具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的状况方可进行,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具体记录;如必需购买必必需报学校,由学校联系具有相关资质的经销商统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