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初中化学盐化肥经典知识题库年初中化学盐化肥经典知识题库 单选题 1、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 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 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
2、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2、小明家种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据此,应该施用的化肥是()ANH4H2PO4BK2SO4CCO(NH2)2DCa3(PO4)2 3、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蛋壳成分是 CaCO3 B实验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2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4、下列做法不利于绿色城市创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城市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物质 5、小东同学家的西红柿植株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需
3、要施加的肥料是 A尿素 B磷矿粉 C碳酸钾 D磷酸二氢钾 6、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AABBCCDD 7、已知室温下 NaCl 的溶解度约为 36g。现称取 3.6g 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3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D 转移 AABBCCDD 8、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
4、目的的是 A量取 10mL 水B溶解粗盐 C过滤悬浊液D蒸发滤液 多选题 9、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白色沉淀 A 为碳酸钙 B该样品中一定有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 C若反应中加入的是 100g 溶质质量分数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则沉淀 B 为 3.91g D岩将的氢氧化钡溶液改为氯化钡溶液,其他操作不变,也可确定样品成分 10、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5、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C 检验生石灰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分离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蒸发 AABBCCDD 1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 12、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6、)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铁粉(炭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B 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后过滤 C 氯化钠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NaOH 溶液(Na2CO3)滴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AABBCCDD 13、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 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 X。取一定质量的 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生成 Ag、O2、X 的质量分别为 21.6g、mg、9.2g。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 的化学式为 NO2 5 D生成物中 Ag 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6 人教版 2022 年
7、初中化学盐化肥_028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测得此时溶液的 pH7,则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 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可以判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故 A 正确;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故 B 正确;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氢氧化钙是部分变质或未变质,滤液中的氢氧化钙都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若氢氧化钙完全变
8、质,则滤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钙,加入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实验无意义,故 C 不正确;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可以判断是否有其他影响因素,故 D 正确。故选 C。2、答案:B 解析: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应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K2SO4中含有钾元素,符合要求,此选项符合题意;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要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7 3、答案:C 解析:A、将食醋加到碎蛋壳中,有气泡产生
9、,说明食醋能与蛋壳中的某种物质反应,但是不能说明蛋壳的成分是碳酸钙,因为食醋与活泼金属、其它碳酸盐都能反应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B、将水和酚酞溶液加到碎蛋壳中,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不能证明蛋壳中含有钙元素,不符合题意;C、由可知,碎蛋壳本身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蛋壳灼烧后,加入水和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灼烧后的物质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物质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图中胶头滴管的用法不规范,不符合题意。故选 C。4、答案:D 解析: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
10、防止污染环境,故正确;B城市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故正确;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能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不利用环境保护,故错误。故选:D。小提示:5、答案:A 解析:氮肥有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的作用,故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应该施加氮肥。8 A、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B、磷矿粉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C、碳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D、磷酸二氢钾含磷、钾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故选 A。6、答案:B 解析:A.甲中盛有浓
11、氨水,滴下后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B.当甲中的石灰水滴入到乙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些物质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的棉花变红,符合题意;C.当甲中的稀盐酸滴入到乙中的石灰石上,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 当甲中的浓盐酸滴入到乙中的锌粒上,锌粒与盐酸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分
12、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 B。7、答案:B 解析:A、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即该温度下,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6g 氯化钠,故 10gmL 水就能溶解3.6g 氯化钠,加入 50mL 水,加水过多,会使蒸发的时间过长,故加水应适量,不符合题意;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9 C、蒸发时,应用蒸发皿,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转移时,应用玻璃棒进行转移,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B。8、答案:B 解析:A、用量筒量取 10mL 水,读数时要使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
13、相切,视线与刻度线平齐,不能仰视或者俯视读数,图中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比 10mL 大,A 选项实验所用仪器正确,操作不正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溶解粗盐时先将粗盐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溶解,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加速溶解,B 选项实验装置和操作均正确,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C、过滤悬浊液用到过滤的装置,要注意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口紧挨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装置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不能完成过滤操作,C 选项实验装置有误不能达到目的,不符
14、合题意;D、蒸发滤液用蒸发皿盛装滤液,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溅出,图中用烧杯且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另外烧杯不能直接用于加热,D 选项实验装置有误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B。小提示:本题以粗盐提纯的步骤为切入点考查量筒的读数、溶解的过程、过滤和蒸发四项基本实验操作,牢记四种操作的基本过程、装置、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BD 解析:A、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由题意可知,样品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 2g,能够全部溶于稀硝酸,且产生 0.44g 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10 设产生 0.44g 的二
15、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CaCO3100+2HNO3=Ca(NO3)2+H2O+CO2440.44g 则10044=0.44g,解得=1g2g,因此沉淀还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则沉淀 A 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选项错误;B、由题意可知,加入足量的水得到了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了一定不含有硝酸铜,由于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说明了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镁,由于加入了氢氧化钡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了一定含有硫酸钠,所以该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故选项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无法判断硫酸钠以及剩余的硝酸镁的质量,无法计算生成沉淀 B 的质量
16、,故选项错误;D、若步骤保持不变,若将的氢氧化钡溶液改为氯化钡溶液,由于氯化钡也能与硫酸钠反应硫酸钡沉淀,其他操作不变,也可确定样品成分也能证明硫酸钠的存在,故选项正确。故选 BD。10、答案:AC 解析:A、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有的杂质碳酸钠,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离子,可利用碳酸钠溶液与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除杂方式正确,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氮气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集气瓶中,木条都熄灭,无法鉴别两种气体,选项鉴别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若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
17、就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溶液中冒出,因为是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钙,不是鉴定存在碳酸钙,所以无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选项检验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过滤、11 蒸发会得到硝酸钠,无法得到氯化钠,此方法适合于硝酸钠中除去氯化钠,选项分离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C。小提示:该题为除杂和鉴别的综合题,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检验或区别某物质时,一定要根据这些物质的特性或性质,且操作上要简便易行,现象明显,易
18、于分辨。11、答案:CD 解析:先逐项分析题给各项操作的除杂原理:进滤,除泥沙和沉淀物;加过量NaOH溶液,除尽杂质MgCl2;加适量盐酸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加过量Na2CO3溶液,除尽杂质CaCl2和前面过量的BaCl2;加过量BaCl2溶液,除尽Na2SO4。然后针对题给选项,确定上述除杂操作的先后顺序必须是:或,即的顺序不能变动,的顺序可以交换,其目的是除尽前几步加入的过量试剂。故选 CD。12、答案:AC 解析: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A 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B、HCl
19、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B 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C、Na2C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再蒸发除去盐酸,否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C 所采取的操作方法错误;D、Na2CO3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12 符合除杂原则,故 D 所选用的试剂和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 AC。13、答案:BC 解析:A、硝酸银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应存放于棕色试剂瓶中,选项错误;B、根据质量
20、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硝酸银分解之后银元素全部转移到单质银中,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21.6g108108+14+163 100%=34g,生成氧气的质量=34g21.6g9.2g=3.2g,所以m=3.2,选项正确;C、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34g14108+14+163 100%=2.8g,硝酸银中氧元素的质量=3.4g163108+14+163 100%=9.6g,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9.6g3.2g=6.4g,则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2.814:6.416=1:2,所以该氮氧化物为 NO2,选项正确;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gNO3光2Ag+O2+2NO2可知,生成物中 Ag 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选项错误,故选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