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 学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第( )节课 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一)主备教师米晶使用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主题图。教学流程教 学 内 容动态修改情景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
2、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探究感悟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
3、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积累创新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题。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3、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课后延伸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旅游车在平原的速度是50千米/时,在山区的速度是30千米/时,这段路程有多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