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越南燕行使笔下的大运河——...阮宗窐《使华丛咏集》为中心_胡梦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55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南燕行使笔下的大运河——...阮宗窐《使华丛咏集》为中心_胡梦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越南燕行使笔下的大运河——...阮宗窐《使华丛咏集》为中心_胡梦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越南燕行使笔下的大运河——...阮宗窐《使华丛咏集》为中心_胡梦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越南燕行使笔下的大运河 以阮宗窐 使华丛咏集 为中心胡梦飞(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山东聊城 )摘要:使华丛咏集 是越南燕行使者阮宗窐乾隆七年()至十年()以副使身份出使中国期间的见闻记录,收录了其沿途所作的诗歌,是研究清代乾隆年间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中越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根据其诗文可知,阮宗窐由越南出发,经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抵达南京,再渡江至扬州仪征,并由此沿运河北上直达北京,故其 使华丛咏集 中留下了众多有关运河交通及水利设施、城镇风貌和名胜古迹的诗歌和注文。尤其是诗歌前面的注文,多为地方志等史料所不载,对于我们研究清代运河的历史变迁及其沿岸风土民情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清代;越南

2、燕行使;阮宗窐;使华丛咏集;大运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山东运河河政、河工与区域社会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作者简介:胡梦飞(),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明清史和运河文化史研究。阮宗窐(),号舒轩,越南后黎朝太平御善福溪人。后黎朝保泰二年()辛丑科进士第二甲第三名,历官刑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等职,封午亭侯。曾于景兴三年(清乾隆七年,)、九年(清乾隆十三年,),分别以副使、正使身份两度出使清朝。著有燕行诗集 使华丛咏录 使程诗集 乾隆甲子使华丛咏(与阮翘合著)等

3、。使华丛咏集 是阮宗窐乾隆七年()至十年()第一次以副使身份出使中国期间的诗作合集,按时间顺序编次分前、后两集,不分卷。本书前集所咏为乾隆七年()秋作者从越南出发,一路北上,由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直达南京的山川景物和路途见闻。后集则是自南京出发,历淮扬、山东,最后抵达京畿的旅途述怀和在京见闻,以及归国途中的所见所感。本书前集始于 登程自述,后集终于 旅次述怀曲。诗题下多有注文,解释诗题,并记述创作缘由。从中既可以了解阮氏此行的路线及行程,又可通过作者的异域之眼,一窥乾隆年间中国的风土民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的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第册收录了该书。

4、清代越南来华使节朝贡线路主要以广西、湖南、湖北、江苏、山东、直隶的水路为主,阮宗窐使团亦是如此。使团一行先由广西、湖南走水路至湖北武昌,再由湖北武昌顺江东下至南京(当时称江宁),由南京渡江入仪征,在此沿运河北上至济宁,在济宁上岸陆行,经山东、直隶至北京;回程则由北京陆行至济宁登舟,再沿运河乘船至南京,然后经湖北、湖南、广西等地返回国内。学界有关域外大运河行记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主要集中于对朝鲜、日本及荷兰、英国等来华使团的考察,研究越南汉文燕行文献的成果尚不太多。阮宗窐在其 使华丛咏集 中留下了众多有关运河交通及水利设施、城镇风貌和名胜古迹的记载和描述,对于我们研究清代运河水利和城市具有重

5、要价值。本文以 使华丛咏集 为视角,结合地方志等史料,对其所载运河风物进行分析和考证。一、运河交通及水利设施阮宗窐一行由扬州沿运河北上至济宁,沿途需经过淮安清口。清口以泗水入淮之口得名,明清时期是大运河与黄、淮二河的交汇点。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南徙,夺泗入淮,黄、淮二水交汇于清口一带,黄强淮弱,清口便成为淮河的入黄之口。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清口成为纵贯南北的里运河与自西而东的黄河、淮河交汇处,也是漕船穿黄过淮的关键所在。明人苏茂相 淮安清口灵运碑记云:“国家岁转东南数百万之粟以实天府,皆出淮安清口,以达于北;清口者,淮与黄交会处也,黄浊淮清,必淮足抵黄流始无壅。”清人戴震 水地记云:“

6、淮水又北迤东经洪泽湖西,湖在清河县南六十里,长八十里,淮水又东北经清河县南,泗水自左注之,谓之 清口;淮自盱眙城北东北至清口百五十里,今河淮会于清口,清口以西河行泗之故道也,东行淮之故道也。”乾隆 江南通志 记载:“河去(清河)县治一里入淮处谓之清口,本名 泗口,自徐城东北至此皆古泗水,为河所夺也;县西三十里有三汊河口,泗水至此分为大、小二清河。大清河经县治东北入淮,俗称 老黄河,今湮;其小清河于县治西南入淮,即今之 清口 也。”阮宗窐在 使华丛咏集 中对其所见淮安黄河之景以及渡黄之经过做了记载。其 渡黄河偶作 诗注文云:“河乃中原之地,水太混浊,奔流迅急,冬夏不异,沙洲乍出乍没,千里一曲,千

7、年一清。”黄河阻风 诗注文云:“季夏,舟到黄河,沂、泗止十多里入淮口,值此河流西北,东南风不便。未即进行,仍住河口三了日。忽得西风一阵,瞬息过河。”山东段运河号称“闸河”,沿岸闸坝众多。潘季驯 河防一览 记载:“由镇口闸以至临清,则资汶泗之水,即泰安、莱芜、徂徕诸泉也;然汶河由南旺南北分流并济,故天旱泉微,每苦不足。”清人朱鋐 河漕备考 记载:“闸河本非天地自然之河,皆元明以来人力所开之河,本无水源,所资者唯汶、泗、洸、沂,俱系小水,诸泉汇之,聊以济运。”张鹏翮 治河全书 记载临清板闸口为汶、卫两水交汇处:“每岁三四月间,雨少泉涩,闸河既浅,卫水又消,高下陡峻,势若建瓴,每一启板放船,无几,水

8、即耗尽,漕船多阻。”阮宗窐在其 使华丛咏集 中对其山东过闸之经历亦做了详细记载。其 沂闸间吟 诗注文云:“经邓家、丁家诸闸河道,堤狭岸高水浅,闸如兴安之陡阻高大胜耳。开辰,水高数尺,湍流太急,拽夫至者 百 余 人,鼓 甚 力,徐 徐 转 上,至 有 断 巨 缆者。”其 临清道中 诗注文云:“自分水至临清三百余里,系凿河通漕,多置水闸,水道曲折,两岸杂村如抱,人家多以狼尾、豆根覆屋,厚涂以土。又值秋深水浅,守闸者先期封水,舟至,然后放行。夜则系缆闸旁以待。谚语云:不怕北京远,只怕金满浅,即此云。”其 荆门待闸 诗注文云:“四至聊城地方荆门闸口,值漕船放下金满,前面水浅,所行浃旬,未得一雨。”阮氏

9、对山东运河即时性的记载与戴震、苏茂明、潘季驯、朱鋐等人历时性的记述相互补充,完整勾勒了自扬州至山东运河水流和水利设施全貌。二、运河城镇风貌阮宗窐由扬州沿运河北上,沿途经过扬州、淮安、济宁、临清、天津等沿运城镇,对于这些城镇之风貌,阮宗奎在 使华丛咏集 中亦有详细记载。阮宗窐描绘了运河名城扬州之盛景。其 扬州即景 诗注文云:“即古扬州之城,小河亘其中,舟坊鳞集,歌亭凉榭映带清流,士女秀俏,文饬花移。城中有二十四桥,时唐所建。地产三十植芍药花及奇花异草,竞相夸。城东有骑鹤楼,取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事,其迷楼、琼花旧址犹存,乃古今名胜之地。”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就包括“二十四

10、桥”。北宋学者沈括在其 梦溪笔谈补笔谈 中认为“扬州二十四桥”指的是扬州城内的 座桥梁:“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次东大明桥,入西水门有九曲桥,次东正当帅牙南门有下马桥,又东作坊桥,桥东河转向南有洗马桥,次南桥,又南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出南水门有万岁桥、青园桥,白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又白衙门下马桥直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 九桥,不通船,不 在 二 十 四 桥 之 数,皆 在 今 州 城 西 门 之外。”清人李斗 扬州画舫录 云:“

11、按 二十四桥见之沈存中 补笔谈,记扬州 二十四桥 之名,曰浊河桥、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国桥、万岁桥、青园桥、驿桥、参佐桥、山光桥、下马桥,实有二十四名。美人之说,盖附会言之矣。”清人俞樾 茶香室丛钞 卷十二记载:“扬州鼔吹词序 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按此说非也,殆因二十四桥之名,久湮,遂以此一桥为 廿四桥,而附会成此说。”阮氏在注文中还提到了芍药、骑鹤楼、琼花、迷楼等风物和古迹。这在史料中亦有相关记载。扬州自古盛产芍药,清人陈淏子 花镜 记载:“芍药唯广陵(扬州)者为天下

12、最。”清人谢坤 花木小志记 载:“扬 州 芍 药,五 色 兼 备,所 佳 者 金 带 围也。”清人李斗 扬州画舫录 卷十五 冈西录“扬州芍药冠天下”条记载:“瑞芍亭在药栏外芍田中德州学院学报 第 卷央。扬州芍药冠于天下。乾隆乙卯,园中开金带围一枝,大红三蒂一枝,玉楼子并蒂一枝,时称盛事。”嘉靖 惟扬志 卷三 历代志 记载骑鹤楼:“在府东北大街内,按 太平广记 云:昔有四人各言所愿,甲曰愿多财,乙曰愿为扬州守,丙曰愿为仙,丁曰愿 腰 缠 十 万 贯、骑 鹤 上 扬 州,后 人 建 楼 因 名之。”扬州琼花自古有名,历史上有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清代褚人获 坚瓠集 记载:“扬州琼花,天下止一本。士大

13、夫爱重,作亭花侧,扁曰 无双。德祐乙亥,北师至,花遂不荣。赵棠国有绝句吊曰:名擅无双气色雄,忍将一死报东风。他年我若修花史,合传琼妃烈女中。”嘉靖 惟扬志 卷三 历代志 记载迷楼:“在扬州西北七里故隋宫城,古今诗话 云:隋炀帝时,济人项升进新宫图,帝爱之,令扬州依图营建;既成,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自当,遂乃名迷楼。南部烟花录 亦云:炀帝于扬州作迷环,上安四宝帐以极娱乐,一曰散春愁,二曰醉忘归,三曰夜含光,四曰延秋月,后人即其址为摘星亭;唐杜牧等有 迷楼诗,宋李纲元许有壬有 迷楼赋,俱刺炀帝云。”淮安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明清时期的淮安是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处,为商旅必经的咽喉要道。大量的漕船和

14、商船往来于此,促进了淮安经济的繁荣。对于淮安城镇风貌,阮宗窐在 使华丛咏集 中亦做了描述。其 舟次淮安 诗注文云:“此处江淮临要、南北襟喉之地。府城延袤广阔,舟船大会,烟火相望。里河亘城外,水势高于地势。甘罗城在西北,雨常 于 土 中 得 小 钱,有 篆 文 不 可 识,号 甘 罗钱。”对于运河兴盛时淮安的繁荣景象,光绪 淮安府志 做了详细记载:“自府城至北关厢,由明季迨国朝,为淮北网盐顿集之地,任盐商者皆徽扬高赀巨户,役使千夫,商贩辐凑。秋夏之交,西南数省粮艘衔尾入境,皆停泊于城西运河,以待盘验,牵挽往来,百货山列,河督开府清江浦,文武廳营星罗棊布,俨然一省会。”阮宗窐对淮安府城的记载无疑可

15、与地方志相互印证。阮宗窐在注文中提到“里河亘城外,水势高于地势”。光绪 淮安府志 中亦有相关记载:“按运河自明以来,北河时有梗塞,疏之即通,工程最重者为南河,以徐邳以下、高宝以上为淮、黄二水及诸湖水所汇集,一水决溢,漕辄受病,始辟运道。时运身高于河淮,故被害稍稀,及河湖堤日高,运河日低,明中叶以后遂有倒灌之患,疏浚筑塞,讫无宁岁。”注文中提到的“甘罗城”遗址位于码头镇东北约 米处,南为淮阴故城遗址,东临三闸遗址,西北接惠济祠遗址。明万历中,曾于甘罗城掘得古钱二种。钱长寸余,状如风钟,上有孔,下有篆书,俗称为“甘罗钱”。大清一统志 记载甘罗城:“在清河县西天妃闸北,旧尝移清河县治,此今为运口重地

16、,设山清河务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续纂淮关统志 记载甘罗城:“山阳旧志云:在淮阴县治北;今属清河界,去河口马头司里许,相传为秦甘罗筑,雨后常于土中得小钱,其篆文不可识;或云:宝应有甘罗庙,此或其葬处也。”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促进了山东的临清、济宁、张秋、聊城、德州等城市的崛起,其中,临清、济宁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读史方舆纪要 卷三十三 山东四兖州府下 记载济宁:“南通江淮,北连河济,控邳徐之津要,扼宋卫之咽喉,在战国时,苏秦所云亢父之险也,至元人开会通河,馈饷时经,而州之形势益重。”道光 济宁直隶州志 卷二 方舆志三形胜 云:“济当两京之中,水陆交会之区,北枕岱岳,南襟徐沛,咽喉邹鲁,唇齿巨郓

17、,泗水源源汇于左,汶水洋洋流于右,郊原坦夷,土壤秀丽,此一郡形胜之大概也。”运河穿境而过使得济宁成为一个联结全国各大经济区域、以周转贸易见长的流通枢纽。元朝末年,济宁的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明代重新开凿会通河进一步促进了济宁工商业的发展。明人程敏政 篁墩集 记载:“中朝士之往来有事于东南者,南郡及江淮、岭海、闽楚、滇蜀之供奉于尚方者,贵幸、勋戚之家贸 易 于 两 淮、于 三 吴 者,联 樯 大 舶,必 驻 济宁。”到明代中叶,济宁“商贾之踵接而辐辏者亦不下数万家”。清代中前期,济宁的商业规模和繁盛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南方的竹器、丝绸、瓷器、茶叶等在此中转,北方的棉花、皮毛等再次汇集南下,鲁西南的小

18、米、高粱等土特产,加上官船夹带的土宜,都在这里集散。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市场辐射达周围地区近百县,成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较大商业城市之一。阮宗窐 济宁旅次 诗注文云:“州城古在鲁国,春秋鲁国属兖州府,河两岸延袤十余里,古槐桐柳阴交通,商廛栉比,百货大聚,裘茸、毳珠山积,乃东山大处去。码头岸有李白楼,系任城令贺知章觞李白于此,因名。又此间抬轿相货,并用人马,不牢人力。”济宁旅次读吟 注文云:“是处大码头,夹岸烟火十余里,会通河亘其中,邮亭二驿城边,太白楼酒旗出树。南池多产荷芰,杜甫有诗刻石。”阮宗窐在注文中提到的济宁太白楼、南池等古第期 胡梦

19、飞:越南燕行使笔下的大运河 以阮宗窐 使华丛咏集 为中心迹,地方志中均有相关记载。太白楼为李白与贺知章饮酒之所,有李白所书“壮观”二字的方碑。道光 济宁直隶州志 卷五 名胜志胜迹 记载太白酒楼:“在南城上,唐李白客游任城时,县令贺知章觞白于此,后人因建楼焉,唐人沈光记。元监州冀德方复于任城县治创二贤祠,祀贺与李;延祐三年,判官赵议 甫 移 于 楼 东 百 步,学 士 曹 元 用 记,见 通志。”乾隆 兖州府志 记载太白酒楼:“在南城上,李白客游任城,县令贺知章觞白于此,后人因建楼焉,唐人沈光有记。”南池在济宁州城南门外,与域内的太白楼相对。唐代诗人杜甫的 同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描绘了南池的秋色,

20、后人遂在此地建祠纪念杜甫,浚池筑馆,遂成胜境。乾隆 兖州府志 记载南池:“在城南运河岸,侧上有观澜亭,杜甫诗:晩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即此地也。”道光 济宁直隶州志 记载南池:“在城南运河岸,侧上有观澜亭,杜诗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即此地也;明 志 云:南池,唐杜子美与许主簿泛舟游于此;国朝顺治六年,总河杨方兴重建。”临清地处山东西北部,位于会通河北端,扼踞会通河与卫河交叉之处,为南来北往及西向运输的“舟航之所必由”。乾隆 临清直隶州志 记载临清“实南北之要冲,京师之门户,舟车所至,外连三边,士大夫有事于朝,内出而外入者,道所必由”。朝鲜人崔溥亦在其 漂海录 中写道:“临清在京师之冲,商贾

21、辐辏之地。其城中及城外数十里间,楼台之密,市肆之盛,货财之富,船舶之集,虽不及苏杭,亦甲于山东,名于天下矣。”最迟到明隆庆、万历年间,临清已成为华北首屈一指的商业城市。民国 临清县志 记载漕运兴盛时临清的繁荣景象:“每届漕运时期,帆樯如林,百货山积,经数百年之取精用宏,商业勃兴而不可遏。当其盛时,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有肩摩毂击之势。”阮宗窐 临清旅次 诗注文云:“此城亦去处,舟车凑合,岸有迎关旗,揭 裕国通商,又人家放门外两高柱,悬一大磬,叩击,铿锵然。澡雪者俱供汤水,号 香水塘。”由阮氏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临清城内不但设有征收往来商税的钞关,还有专门用于沐浴的“香水塘

22、”,进一步印证了临清彼时的繁荣。天津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天津因漕运而兴起,元代是漕粮海运的重要码头,明清时期更是漕粮转运的重要枢纽和必经之地。康熙 天津卫志 卷四记载:“窃惟天津滨海,而距京二百四十里许,诚畿东南第一要镇也。津城去漕河不数百武,路通七省舟车,显 人 使 客 轮 蹄,诚 素 称 水 陆 交 冲,南 北 孔道。”乾隆 天津县志 卷四记载天津:“去神京二百余里,当南北往来之冲,南运数百万之漕悉道经于此,舟楫之所式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之所杂处,皇华使者之所衔命以出,贤士大夫之所报命而还者,亦必由于是。名虽为卫,实则一大都会所莫能过也。”

23、乾隆 天津府志 记载天津:“扼川途之冲要,漳卫众流所潀汇,九州万国贡赋之艘,仕宦出入、商旅往来之帆楫,莫不栖泊于其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天津成为南北船舶的必经之路,“粮艘、商舶鱼贯而进,殆无虚日”。尤其是天津的三岔河口一带,是繁华的商贸集散地。阮宗窐 天津即事 诗注文对天津城的水陆交通和商贸繁荣有记述:“(天津)府城在三河口上,并设舳舻桥,为巡关之所,水陆通衢,闽广商贾从海道来,商贩大聚,人物繁盛,自此至京师张家湾二百十七里。”阮氏在注文中提到的天津“为巡关之所”,指的是当时设于天津城内的“户部钞关”。明代天津建卫初期没有税关,漕运使大运河沟通南北贸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明正统初年,税关从漷

24、县迁到河西务,以征 收 运 河 往 来 商 品 税、船 只 税。到 康 熙 元 年(),又从河西务迁到天津,设于城北南运河沿岸,称为“天津关”。康熙 畿辅通志 记载天津钞关户部在河间府天津卫。乾隆 天津县志 记载天津钞关公署:“在城中户部街,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后楼,凡六层,左右厢房、耳房、关房、土地祠、书役各房,共计八十间。”三、运河名胜古迹运河沿岸地区大多经济文化发达,文物古迹众多,阮宗窐在其 使华丛咏集 中亦做了详细记载。扬州董子祠位于扬州市区北柳巷 号,始建时间无考。董子祠本在扬州两淮盐运司的后堂内,此处有井名“董井”,是西汉儒学大家、江都相董仲舒的故宅。明正德年间,改建于扬

25、州北柳巷,称“正谊祠”。康熙帝南巡时,赐“正谊明道”匾,后遂改称为“董子祠”。祠内建有祭器库、宰牲堂、图书房、致斋所、资任堂、博闻斋、起道斋等建筑。康熙 江都县志 记载董子祠:“原在董子宅内,正德间,移于新兴坊;嘉靖二十一年,令运司官主祭,府县并儒学生陪祭,内有 天人三策碑,胡鸾书。”嘉庆 扬州府志 记载董子祠:“旧在新城运司治堂后司址,相传为董子故宅,明正德间,移建于北柳巷,春秋运司官致祭,府县并儒学师生俱陪祀;国朝康熙初,运使朱之瑞重建,方拱乾记之;(康熙)三十三年,运使刘德芳重建;(康熙)四十四年,仁庙御书 正谊明道 额悬德州学院学报 第 卷祠内;乾隆八年,运使朱续晫赎旧址邻屋一区,以广

26、其宇。”阮宗窐 题董子祠 诗注文云:“江都县在扬州城中,汉仲舒为江都相,即此。今有董子祠、井,旧宅遗址犹存,又大东门外犹有董井。”阮氏的注文与地方志的记载相互印证,对于我们探讨董子祠的历史变迁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淮安府城内的淮阴祠、漂母祠、韩侯钓台等古迹,阮宗窐在其 使华丛咏集 中亦有相关记载。其 题淮阴侯祠 诗注文云:“淮安府城,古淮阴之地,庐舍广大稠密。城中有淮阴祠,城外有漂母祠,匾题 一饭千金,庙旁临水次,立大石碑,题刻 韩侯钓台。”韩侯祠,又名淮阴祠、淮阴侯庙,位于淮安市镇淮楼东约 多米处,是纪念汉初军事家韩信的祠庙。民国 续纂清河县志 记载淮阴侯庙:“在淮阴古城淮水岸,唐时即有之,

27、今山阳东南之庙,乃康熙中知府徐恕所重修,非旧庙也。”现存的淮阴侯庙为 年复建。漂母祠始建于明代,由享殿和千金亭组成。续纂淮关统志 记载漂母祠:“旧在淮城西门内,明都御史王炜记;成化初,迁西门外,即今建驿馆地,淮安知府陈文烛记,后移韩侯钓台侧;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山阳知县王命选捐修;雍正十一年,淮安知府朱奎扬复修;乾隆五年,知府李暲委训导汪克绍、绅士童维祺重修,改造船舫,修葺亭台,并封树陈节妇墓,墓在祠侧,遂为山阳胜境。”韩侯钓台在淮安市旧城西北运河东畔、萧家湖西侧。同治 重修山阳县志 记载韩侯钓台:“城西北运河东岸,旧迹在淮阴,此后人移建。按 旧志古迹,如淮阴市、胯下桥、洪泽馆及 邱墓 内之漂母

28、、韩母墓,其地皆在淮阴。”光绪 淮安府志 记载韩侯钓台:“在(山阳)城西北,原迹在清河,此后人移建。”阮宗窐的记载对于考证以上三处古迹的历史沿革与变迁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对邳州之圮桥、沛县之泗水亭、微山县之仲子庙等古迹,阮宗窐在其 使华丛咏集 中亦做了详细描述。圮桥忆子房 诗注文云:“过下邳口十多里,有圮桥,即张良隐居遇黄石公处,今属淮安府邳州。”过泗渡亭偶作 注文云:“(泗水亭)在沛县,即汉高(祖)故乡,帝尝为泗上亭长,即此处,班固做碑。河边有泗亭驿,渡口有泗亭渡驿铺,广大稠密,水当十丈阔。自驿至沛县三十里,有汉故宫、歌风台并碑篆,丈长,径尺阔八寸。”题仲夫子庙诗注文云:“在汶水上仲家浅

29、,先贤籍泗水县,筑居于此。其庙立自汉朝,门楼三层,正宇基高丈余,屋盖黄碧之瓦,钦赐额曰 圣道干城,神像丰硕,眼长大纵射,貌雄而有和容,衮冕执笏,凛然可畏。敬述三律,刻石立碑以记。”题三义庙 诗注文云:“(平原县)在分州域中乃古青州齐地也,汉为平原县,玄德尝为平原尉,今建为祠,塑玄德、关、张神像古迹,柳树四株,犹在亭前,即 张公缚打督邮 处。在河间吴桥县连儿窝驿亦建庙,并称为 三义。”这些记载大多直观而又形象,为我们探讨以上古迹的沿革与变迁提供了重要视角。四、结语明清时期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大动脉、明清两朝的生命线,也是联通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0、众多外国使节、传教士、旅行家等经大运河北上或南下,在其著作中留下了大量有关运河的记载和描述。阮宗窐 使华丛咏集 篇幅不多,且多以诗歌为主,但其注文仍为我们了解当时运河的真实状况提供了诸多宝贵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对于我们深化运河水利史、城市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越南 阮宗窐使华丛咏集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宋祖舜,修方尚祖,纂荀德麟,刘功昭,刘怀玉,点校天启淮安府志(下册)北京:方志出版社,戴震水地记清乾隆四十二年钞本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四库全书本潘季驯河防一览四库全书本朱鋐河漕备考清钞本张鹏翮治河全书清钞本沈括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梦溪笔谈上海

31、: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斗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俞樾茶香室丛钞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武占坤,主编 中华风土谚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谢坤,著化振红,凌琳,译注花木小志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盛仪嘉靖惟扬志明嘉靖刻本 褚人获,辑 撰 坚 瓠 集 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孙云锦,修 吴昆田,纂 光绪淮安府志 清光绪十年刊本 马超骏,程杰,编著 淮安古迹名胜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和珅,等,撰 大清一统志 四库全书本第期 胡梦飞:越南燕行使笔下的大运河 以阮宗窐 使华丛咏集 为中心 马麟,修撰杜琳,重修李 如 牧,续 修续 纂 淮 关 统 志 清乾隆刻嘉庆光绪间递修本

3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清稿本 徐宗干,修 许翰,纂 道光济宁直隶州志 清咸丰九年刻本 程敏政篁墩集明正德二年刻本 于德普,主编 运河文化山东文集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故宫博物院,著 康乾南巡匾额楹联通解 北京:故宫出版社,觉罗曾尔泰,修陈顾联,纂乾隆兖州府志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张度,修朱钟,纂乾隆临清直隶州志清乾隆五十年刻本 葛振家 崔溥 漂海录 评注 北京:线装书局,张自清,修张树梅,王贵笙,纂民国临清县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 册)南京:凤凰出版社,薛柱斗,修高必大,纂康熙天津卫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张志奇,修吴延华,纂乾隆天津县志清乾隆四年刻本 程凤文,等,修 吴廷华,等,纂 乾隆天津府志 清乾隆四年刻本 格尔古德,修 郭棻,等,纂 康熙畿辅通志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李苏纂,修 康熙江都县志 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 阿史当阿,修 姚文田,纂 嘉庆扬州府志 清嘉庆十五年刊本 刘橒寿,修 范昆,纂 民国续纂清河县志 民国十七年刻本 张兆栋,修 何绍基,纂 同治重修山阳县志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杨家毅京杭大运河与陆海丝绸之路关联的历史考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德州学院学报 第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