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32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1卷第2期 常 州 工 学院学 报(社科版)Vol.41 No.2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Apr.2023doi: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3.02.026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孟祥斌(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摘要:在新文科教育战略实施背景下,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 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文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

2、才的思路及要求,针对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策略、办学思路、专业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建构、实践的具体措施 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为其他同类型院校培养艺工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人才提供借鉴。关键词:新文科;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学科交叉;艺工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教育部自2019年开始部 署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新文科建设 全面展开。2020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新 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呼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 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推进学科交叉融 合”。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 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

3、、技术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相得益彰”,强调要“推进新工科、新医 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习总书记的讲话及教 育部文件精神为“新文科”发展指明了方向。近 些年互联网产业、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急需兼具科 学与艺术两方面知识与素养的人才,而归属于设 计学学科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当今科学技 术迅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肩负着在人文与科技 层面交叉融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复合型设计人 才的重要使命。目前国内约有200余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这些院校中有理工科院校、艺术类学 院、综合类大学、农林院校等。各级各类院校中数 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蓬勃发展、满足地方区域经济文章编号:1673-0887(20

4、23)02-140-05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办学时 间短、师资短缺、专业定位不清、培养模式趋同、人 才同质化严重、无法有效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提升 专业办学实力等35O所有这些问题中,如何结 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及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环境,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便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以常州工学院为例,以“新文科”文理交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综合性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理念同为指导,根据教育部对 新文科“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 要求切,探索如何培养服务长三角地区产业经济 发展的艺术与科技多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数字媒 体艺术专业人才。一、常州工学院数字媒体艺

5、术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近10年,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使 得市场对具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的设计人才 的需求急剧膨胀,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办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如常州工学院于2014年开设此专业,收稿日期=2022-05-18作者简介:孟祥斌(1981-),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A3-3104-19-024)第2期孟祥斌: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141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设施、师 资团队、课程建设趋于完备。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

6、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模式趋同,不能体现理工科特色新专业在开办之初没能综合考虑学校自身的 优势学科及师资资源,没能结合周边产业的发展 状况,培养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常州地处长 三角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创新设计、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前景广阔,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这为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创新创意产业 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强调学科交叉、艺术与科技相互融 合8-9o因此研究如何结合本校在工程、技术方 面的优势资源与平台,构建优势互补、艺工融合、具备常工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便成 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专业定位不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7、横跨视觉艺术设计、信息 技术、新媒体传播、互联网等几大领域,并且与工 科中的许多研究方向均有交叉,相关高校极易出 现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清 晰的情况。同时很多院校在开办该专业时受原有 纯艺术类学科、计算机科学等传统强势学科的影 响较大,依旧遵循原有的办学思路,无法以独立的 视角审视该专业,难以深度整合各类资源,专业定 位偏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 践,各校都逐步结合自身办学情况及区域经济、产 业发展状况等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课程体系进 行了调整,逐步形成了日渐清晰的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定位。常州工学院开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 时间较短,虽然在办学的过程中借鉴了兄弟院

8、校 的很多宝贵经验,但专业定位依然不甚清晰,在学 科方向、研究方向、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 多问题。(三)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封闭理工科院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相对封闭的问题,具 体体现在学科与学科间、校内与校外、课堂教学与 实践等多个维度上。常州工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 业由于建立的时间较短,教学团队的主要精力依 然集中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大纲的完善 与修订、研究方向的凝练和科研方向的形成等方 面,没有更多精力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与本校优势 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途径,研究人才培养的协 同创新之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视觉传达设 计、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极大的不同,非

9、常强调学科 间的跨界融合,具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新媒体传 播理论知识也是新时代对设计类人才素质能力的 基本要求。理工科院校在计算机、信息科学、机电 工程等学科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本校 特色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资源共享,将会在数 字媒体艺术学科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交互媒体 等研究方向上实现突破。二、新文科视域下艺工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体系的构建 新文科建设,“强调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 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 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 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为导向,从适应服务 转向支撑引领,7构建新文科视域下的数字媒 体艺术教学体系,应该体

10、现“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教学体 系要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要 求。对传统的设计教育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实 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人文科学 与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要有发展性思维,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与模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 的,应该具有一定的动态开放性,要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解决新问题。要厘清学科专业内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培养既具备互联网信息技术 专业知识又具备美学及艺术设计核心素养的复合 创新性人才,这种人才是在相关专业方向具备一 定的知识广度,还在某一方向具备一定深度的T 型人才。构建艺工融合的数字媒体

11、艺术专业教学 体系,需要从课程、师资、实验平台、产业实践等方 面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整合资源,形成 着力点。结合当前新媒体及数字技术的发展趋 势,学校应从明确学科本体对象,凝练专业特色、错位发展,整合平台资源、形成研究重点,建立跨 学科师资团队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探 142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文科视域下融合理工科院 校优势资源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厘清学科内涵,明确本体对象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明确定位,构建学 科发展规划,首先要理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 对象、学科内涵及其与其他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 关系,进而分析社会对数字媒体艺

12、术专业学生专 业知识及能力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设计学 科,涵盖了美学及设计学理论、数字媒体内容表现 及传播、数字媒体技术等3个方面内容(图1),这 3个方面分别从3个维度对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本 体内涵进行了阐释。美学及设计学理论为学科在 理论层面提供了指引,是学科内涵的灵魂。数字 媒体内容表现及传播是具体呈现,其传播形式与 以往传统媒介的文字和图片不同,更多地采用图 像、视频、游戏、动画,或是上述几种类型的混合,以移动设备、互联网、交互媒体为主要载体。数字 媒体创作内容的实现与传播需要数字媒体技术提 供强有力的支撑。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看,数字 媒体艺术主要涉及设计学理论、美学及

13、艺术哲学、现代艺术等相关艺术类学科,计算机科学、信息技 术、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技术等相关技术学科,传 播学理论、广告学等媒体传播学学科三大类。艺滋球;執河濂;-1.仃 i f M i 1 i Zr 1 :T-,i;二二二二*二二二 1 一学科肉涵I样播彰学科学科支撑魏駆艺锹鹽 5鬧磨谴癒 養燈您糜 i现代窓术;淋勰燃鑼灑 1激汁心瀑密;:鸞亙:按壇1_谶字攣宪仆,/!t渤画艺冰!图1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的 人才必须具备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及知识结构:(1)美学及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具 备在新媒体领域进行数字艺术创作及设计的能力 及

14、审美能力。(2)媒体及传播学知识。学生应该理 解数字媒体的传播规律、形式及特性,了解市场需 求,从而对数字内容进行更有效的传播。(3)计算 机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并 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技术知识,了解工程师的 思维方式,并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二)凝练专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每所高校受办学层次、地方经济环境及产业 发展、历史沿革、学校优势学科等因素的影响,在 日益激烈的发展竞争中都有自己的定位,这种定 位只有层次的分别,并无高下之分。不同高校在 开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 及周边产业环境凝练专业特色,整合资源,实现错 位发展,走个性化发展道路,形成具备自身特点

15、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这样学校才能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 媒体艺术专业结合其在传媒方向的优势,培养面 向新媒体行业的特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北 京邮电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利用本校在信息 科学、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优势,结合北京互联网产 业经济环境,重点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界面设 计、交互设计等研究方向,培养具备计算机知识及 信息科学素养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这 些院校都是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实现错位发展 第2期孟祥斌: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143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常州工学院数字媒体艺 术专业培养的是服务周边地方经济

16、发展的应用型 设计人才,学校结合自身在信息科学、机械电子工 程方面的学科实力,在专业发展定位及制定人才 培养目标的时候就聚焦“地方性”“艺工融合”“应 用型人才”等几个关键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符 合自身生态发展定位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目标。(三)整合平台资源,抓住研究重点整合校内外的平台资源及教学团队,突出数 字媒体艺术专业重点研究方向,根据平台、师资及 研究方向调整课程模块,建立能够体现常工特色 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图2为校内 外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关的资源及拟定的本专 业5个重点研究方向。图22校内外平台资源及拟定的5 5个重点研究方向首先,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

17、艺 术中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虚拟与增强现实等 研究方向与视觉传达、产品设计、软件工程、信 息工程几个专业均有交叉融合,有效整合几个 专业的资源,能极大地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的实力。其次,在平台资源方面,校内的产学研 实践平台有常州市数字艺术重点实验室、意工 场产学研教学实践平台、江苏省文化创意协同 创新中心,校外的平台资源主要依托常州创意 产业基地。通过整合平台资源,可凝练出5个重 点研究方向:互动媒体研究、用户体验与交互设 计、影像与非线性编辑、虚拟与增强现实、动画 与CG特效研究。(四)建立跨学科师资团队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已有的创客实 验室、“卓越人才”课题计划基础上,建立了多学

18、 科(数字媒体艺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 理、市场营销)学生团队,多导师(校内跨学科、校 外聘任企业导师)制度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 才教育实践培养模式,培养具备T型知识结构,既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同时对其他领域又有广泛 的了解,有很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创新设计 人才。研究多导师制的最主要目就是整合学院优 势学科资源,体现数字媒体艺术学科“艺工融合”的常工特色,实现新学科在强势学科下的借力发 展、跨越式发展。国外的“工作坊”制度虽然有很 多优点,比如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核心组 织教学,按照市场和商业的标准对人才进行考核 和评价,但考虑到我国具体的教育水平、师资配比 等因素,目前不宜

19、照搬照抄国外经验。比较切实 可行的方式是在原有本科教育实践体系的基础上 进行改革,探索创新,形成机制。三、结语在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 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时代发展主题,强调继 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理念,培养 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数字媒 144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体艺术专业诞生之初就强调跨学科发展,其发展 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支 持。单一的一刀切模式不可取,应结合学校自身 的办学层次、学科状况、周边经济环境及产业发展 水平,制定符合自身生态定位的学科发展规划,这 样才能将人才培养做出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 争力。

20、参考文献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 的通知EB/OL.(2019-04-18)2022-04-10.http:/ _ 379238.html.2 吴岩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R.威海:山东大学,2020.3 李强,罗添,王晶晶,等.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12):140-143.4 叶振艳.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 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51-153.5 李朋朋.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探微:以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工.中国高校科技,2

21、015:46-47.6 麦可思,王慧.一场新文科的尝试N.北京日报,2018-09-19(19).7 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N.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9-03-21(04).8 周围,柏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技艺融合”培养模式 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212-221.9 刘柏亨,曹雪桐,周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 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20(22):51-53.责任编辑:庄亚华(上接第27页)注释:范铭如:轻乡土小说蔚然成形,中国时报,2004-05-10.郝誉翔:新乡土小说的诞生:解读六年级小说家,文 讯,2004年第228期,第2

22、5-26页。周芬伶:历史感与再现一后乡土小说的主题建构,见 圣与魔:台湾战后小说的心灵图像19452006,INK印刻出版 有限公司,2007年,第119-135页。陈铎:台湾“新乡土”论述再审思,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68-73页。陈家洋:“失焦”的乡土叙事一台湾新世代乡土小说 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第51-57页。杨照:废人存有论一读童伟格的无伤时代,见童伟 格:无伤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序。黄锦树:内在的风景一从现代主义到内向世代,华 文文学,2015年第1期,第7-13页。童伟格:无伤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8页,第58

23、页,第81页,第36页,第96页。罗丽娜:童伟格:以魔幻风格梳理对台湾乡土的困惑,时代周报,http:/news, 年 5 月 10 日。童伟格:王考,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5页。参考文献1 古远清.台湾“六年级作家”笔下的新乡土J.名作欣赏,2014(10):69-74.2 陈建芳.历史转换与文学新势力的兴起:台湾新乡土小说创作论 J.福建论坛(人文社细学版),2016(1):120-125.3 丁帆.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福建论坛(文 史哲版),2000(5):2-8.4 罗关德.生成、繁荣与变迁: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陆与台湾乡土 文学J.华文文学,2011(3):86-91.5 吴天舟.叙事与创作立场:批判性视角下的无伤时代:兼论 台湾“新/后乡土”文学话语现代中文学刊,2018(2):88-95.6 黄锦树.剩余的时间:论童伟格的抒情写作J.文艺争鸣,2012(6):27-33.7 黄锦树.内在的风景:从现代主义到内向世代J.华文文 学,2015(1):7-13.8 吴鹃.启蒙焦虑与文化批判:论台湾后乡土文学的超越意义 J.扬子江评论,2016(6):84-89.9 吴鹃.台湾后乡土文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责任编辑:庄亚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