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
2、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生 物 化 学 实 验,1/43,2/43,四、试验室规则,1.穿工作服。,2.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3.试验完成后,洗净所用器材。,4.每次一个试验小组(轮番)做清洁卫生。,3/43,五、试验汇报书写,实 验 名 称,1.目要求 日期,2.实验原理,3.主要方法及仪器,4.基本操作过程,5.现象与绘图,6.
3、计算或结果,7.意义,8.注意事项,9.讨论与小结,10.思考题,4/43,试验一 分光光度法,5/43,一、实验目:,掌握,分光光度法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并经过试验,了解,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了解,分光光度计主要组成部件与工作原理。,6/43,单色光与复色光,单色光:,仅含有某一波长光,由含有相同能量光子所组成。,复色光:,与上相反,各种人眼可见色光都属复色光。,7/43,射线,x,射线,真空紫外,近紫外,可见,近红外,红外,远红外,无线电波,380760nm,10m,200380nm,8/43,二、分光光度法概念,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分子对光含有,选择性吸收,特征而建立起来
4、分析方法(也称为吸光光度法)。,9/43,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一样波长光连续照射到一定浓度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出与不一样波长相对应吸收强度。如以波长(,)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吸收光谱曲线。利用该曲线能够进行物质定性、定量分析。,10/43,特点,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10,-4,%10,-5,%,准确度,能够满足微量组分测定要求:,相对误差,25,(12),操作简便快速,应用广泛,11/43,三、,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12/43,1.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吸收,(absorption),:,一个物质展现何种颜色,是与入射光组成和物质
5、本身结构相关。溶液展现不一样颜色是由溶液中质点(离子或分子)对不一样波长光含有选择性吸收而引发。,13/43,当依次将各种波长单色光经过某一有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该波长光吸收程度(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该溶液,吸收光谱,。,吸收光谱,14/43,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示意图,15/43,物质对不一样色光能有选择性吸收,即一定物质主要吸收一定波长光(互补吸收),是因为物质本身分子、原子都处于一定能级运动状态,当物质吸收了光辐射能以后,会产生能级跃迁,产生吸收光谱。,吸收光谱产生,16/43,2.光吸收基本定律,依据吸收光谱特征和形状
6、可作该物质判别、纯度检验和初步结构分析等。不过可见紫外吸收光谱主要应用在定量分析方面,其定量基础即为Lamber-Beer定律,是说明吸光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该物质浓度与厚度间关系定律。,17/43,透光度T(%)与吸光度A,18/43,透光度 T(%),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经过一浓度为C,液层厚度为L溶液时,该溶液将对此入射光进行吸收,使透过光强减弱。透光度则为入射前后光强比值。,C,L,入射光强,透射光强,I,0,I,t,T(%),I,t,I,0,19/43,透光度与吸光度相互关系,溶液透光度与吸光度呈负相关。,Alg,I,0,I,t,lg,lgT,1,T,吸光度A,吸光度A是透光度负对数,
7、20/43,1.Lamber定律,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关系,1760年,Lamber指出,当单色光经过浓度一定、均匀吸收溶液时,该溶液对光吸收程度与液层厚度L成正比。,Alg,I,0,I,t,K,1,L,Lamber-Beer 定律,21/43,吸光度与光程(厚度:L)关系,A,=,K,L,c,检测器,L,样品,光源,0.22,吸光度,光源,检测器,0.00,吸光度,光源,检测器,0.44,吸光度,L,样品,L,样品,22/43,2.Beer 定律,吸光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关系关系,1852年,Beer 指出,当单色光经过液层厚度一定、均匀吸收溶液时,该溶液对光吸收程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C成正
8、比。,Alg,I,0,I,t,K,2,C,23/43,吸光度与浓度关系,A,=,K,L,c,吸光度,0.00,光源,检测器,吸光度,0.22,光源,检测器,c,1,吸光度,0.44,光源,检测器,c,2,24/43,3.,Lamber-Beer 定律,将前面两条定律结合起来,就得到以下结果,:,AKCL,K:吸光系数,为单位浓度、单位厚度时吸光度。,C:吸光物质浓度。单位mol/L,L:光经过液层厚度。单位cm,25/43,A,=,k,l,c,A,吸光度(absorbance),L,介质厚度(length/cm),c,浓度(,concentration),K,吸光系数(absorptivity
9、),A,lg,I,0,I,t,I,t,I,0,l,c,26/43,四、,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27/43,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稳压电源,28/43,722型分光光度计结构方框图,光源,吸收池,检测系统,分光系统,显示系统,29/43,在分光光度计上外来光源(混合光)经过棱镜或光栅得到一束近似单色光.即将混合光中某一波长单色光分出,故称为“分光”。,优点:波长可调,故选择性好,准确度高.,30/43,光源必须含有稳定足够强度连续光谱。,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通常为白灼钨灯,其光谱范围为320nm-2500nm。,紫外分光光度,计光源是低压氢弧灯,其光谱范围为150n
10、m-400nm。,1.光源,31/43,单色,器,是将复杂白光分散成单色光装置,其过程为光色散。色散后单色光经反射、聚光,经过狭缝抵达溶液。,惯用单色器是棱镜或光栅。,2.单色器,32/43,也叫比色皿,比色杯,用来盛被测试溶液。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制比色皿,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制比色皿。因为玻璃会吸收紫外线。,吸收池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最为惯用。,3.吸收池,33/43,即光电转换元件,为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可将透过比色皿光信号变成可测量电信号。,检测器,34/43,5.,显示仪表或统计仪,可直接读到结果,如检流计,微安表。,35/43,五、定量分析方法,标
11、准曲线法,0,浓度C,吸光度,A,36/43,几点注意:,理想标准曲线应为:用不一样浓度标准溶液所测得吸光度对浓度作图时,是一条斜率靠近于1经过原点直线;,标准溶液浓度范围应在被测物质浓度二分之一到二倍之间;,吸光度在0.05-1.0之间为宜。,37/43,对比法,将标准与样品分别在相同条件下显色,测定其吸光度。因是相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故可按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A,标,A,样,KC,样,L,KC,标,L,=,则:,C,样,=,A,标,A,样,C,标,38/43,六显色反应条件选择,对各种物质进行测定,常利用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为在一定波长范围有吸收物质。,39/43,这些显色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反应生成物必须在,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强,吸光能力,,即摩尔吸光系数较大;,2反应有,较高选择性,,即被测组分生成化合物吸收曲线应与共存物质吸收光谱有显著差异;,40/43,3反应生成产物有,足够稳定性,,以确保测量过程中溶液吸光度不变;,4反应生成物组成恒定。,41/43,七、试验步骤:,1,、开机,2,、预热,3,、选择检测波长,4,、调整仪器零点,5,、调整吸光度零点,6,、读取测定管和标准管吸光度,7、计算试验数据(单位浓度),8、,讨论与小结,42/43,本内容结束,谢谢!,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