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866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金融2023.06理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广西贵港53 7 0 0 0)摘要: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金融大力支持。近年来,金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出较大贡献,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发挥组织构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采用炳权法测算各区域农村产业发展水平,通过GMM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影响,从而找出制约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农村产业发展成效逐年显现,

2、但区域差异较明显;农业信贷的正向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农业保险的正向促进作用较薄弱,二者协同作用效果较弱,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生产效率、三产融合水平、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直逼维度产生影响,不同的指标在其对应的机制下发挥着作用,显著提升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农村产业;GMM模型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6-6 3 7 3(2 0 2 3)0 6-0 0 2 4-0 7一、研究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以财政和信贷资金为杠杆,撬动农村产业突破性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又通过资金流动促

3、进农村实体产业的发展。目前,金融已经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和加速器,助力农村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效显著:在政策扶持方面,中央引导金融机构在宏观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采用税后优惠和利息补贴等激励手段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监管机构敦促涉农机构回归“本源”,建立普惠金融专*课题组组长:李世炎(196 4一),男,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成员:黄滨(197 5一),男,广西田东人,大学本科,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余坤莲(198 6 一),女,广西平南人,

4、硕士,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丘榕桢(1993 一),女,广西贵港人,硕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钟贤谦(1992 一),女,广西梧州人,硕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支行。项贷款部门,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在产品服务方面,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乡村振兴,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合理创新产业链融资和项目支持。此外,各地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模式纷纷涌现,如浙江“德清模式”、湖南“浔龙河模式”山东“寿光模式”广西“田东模式”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村产业发展仍处于不平衡不均衡阶段,距离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5、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发挥组织构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金融如何满足新时代农村产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24河北金融2023.06理论探讨需求,对推动我国农村产业市场化、数字化、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1.关于理论研究。目前,大部分国外学者遵循“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催化剂”的理论取向。如Yagura(2020)认为现代化国家的农业产业转型问题可以优先采用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进行解决。IFPRI(2021)则分析国际农业强国的发展经验后提出,当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农业领域的金融服务就会转

6、化为,对于多重发展目标的取舍与权衡以及差异化金融措施的制定。Sebola(2 0 18)也持相同观点,认为要落实好农业的发展就要优先确立满足金融服务的先后次序,否则将难以得到预期目标。Davis和Goldberg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投资、融资体制。Ranis和Fei的二元经济理论对于实现农村产业实质性发展也持必须完善金融支持和制度观点。2.关于实证研究。Wurgler(2000)选取了6 5个国家196 3 一1995年期间的数据,得出金融投入与产业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Gonzales Vega(2005)的实证研究则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产业发展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根源

7、则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高风险、高成本上。因此,Deininger和Byerlee(2 0 12)的实证结论认为,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要高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农村金融的供给模式上,Patrick(19 6 6)得出“供给领先”和“需求追随”两种不同模式的结论,分别是基于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得出的。Tadessc(2002)对36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家的银行主导金融模式更有利于他们包括农业在内各项产业的发展。Zingales(2 0 0 3)通过实证论证,也认为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特质性,资金需求也不甚相同,农村产业更依靠

8、低融资成本。(二)国内文献1.关于发展作用。学者们多以描述性分析或定性分析对农村金融与农村产业关系进行阐述,集中研究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的发展、资金筹集和未来产业振兴的作用,农村金融对产业有积极促进作用是当前学术界的共识。首先,金融手段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加速剂,在农业生产部门尤为短缺,农村金融的加人能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扶持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经济获得了更多有效、稀缺的金融资源,解决了农村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金不足的困境。其次,农村金融的发展延长的农业生产产业链,催生新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金融通过供销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信用合作等农村新型

9、合作体系体现出综合优势,服务“三农事业,提升信贷在农村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渗透度,从而为综合化、特色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脱贫攻坚阶段,农村金融扶贫政策为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打造和运输链等促进产品销售链条注入“活水”,形成了完整的金融服务农村产业扶贫链条。再次,农村金融还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和风险处理服务,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能有效提升农户的信贷获取便利度,有效发挥出基础产业脱贫的有效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当地居民收人。此外,还有学者发现农村金融网络的规范化和网络化会使农村金融产生关联溢出效应,特别是在服务农村产业技术发展时也能促进农村周边地区的产业技术升级。但学者认为,现阶段农

10、村金融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有待改进,梳理发现已有较多文献关注到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贷额度、信贷政策及信贷供给多样化等不足上。一是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健全,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的信贷支持数量偏少。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侧研究文献梳理发现,农村金融改革仍面临金融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供给总量不足等问题。郭晓燕(2 0 2 0)认为,尽管“三农 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从涉农信贷产品的类型来看,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基本集中在小额、短期贷款,大额、中长期贷款偏少,无法满足农村产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顺利周转和时令性要求。农村金融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未来农业发展的

11、重要路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融智”,保险公司、农业银行、农合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等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仍不完整,网点分布不均、金融品种有限直接限制了农村产业获取金融服务的质量(强错,2 0 2 0;聂丽等,2 0 2 1)。二是农业保险处于初级阶段,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受到农业保险的制约。农业保险可以通过与农村金融进行相互协调,改善农村产业的融资条件,进一步解决农业融资难252023.06问题。方宜霞(2 0 2 0)认为保险企业对农业类型保险产品的尝试仅停留在初始阶段,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慕慧娟等(2 0 2 1)认为保险公司对农业信贷业务的风险保障缺

12、失,导致商业银行涉农贷款的风险系数偏高,难以提供更多样化的信贷服务。三是多部门间缺乏协同机制,金融支持效率尚未达到预期水平。金融支持涉及政府、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个关联市场主体。一方面是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农村产业支持引导不足,政策支持和优惠落实到金融机构上出现“打折”情况;另一方面是信用评级机构、农业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间的信用担保合作联系较少,银行支持农业缺乏充足的担保保证,导致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效率偏低。也有学者从农户信用角度出发,认为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组织内单位农户提供担保增信的效应尚未完全发挥,导致农户获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机会偏小,难以获取农业社会化服务(熊磊

13、,2 0 2 3)。2.关于定量研究。农村金融的发展中的“量”表现为金融规模的扩张,在实证分析时,一般会从农村金融的规模大小、结构优劣和效率高低等三个方面进行统计。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农村金融的影响一般是从农村经济延伸到农村产业。姚升(2 0 2 3 通过空间计量及PVAR模型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研究,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采用涉农贷款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进行衡量。张华志等(2 0 2 2)采用Goldsmith金融相关比率模型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的农村产业信贷资金缺口变化情况,用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来代表乡村产业的金融容量。刘赛红等(2 0 2 2)以金融溢出效应、金融服务因素、产业因素和政策因素四个

14、一级指标构成金融溢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标。张芳等(2 0 2 0)利用2 0 0 7 一2 0 17 年全国3 1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政策性金融供给、商业性金融供给和合作性金融供给对乡村产业造成的影响,发现以上三种金融供给模式均能显著提升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从上述实证研究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大多数学者将农村贷款作为衡量农村金融的单一指标,而忽视了其他金融指标对农村产业的发展;二是选取片面的指标对农村投资水平进行测度,难以从本质上深入刻画农村产业兴衰的影响因素;三是忽视农村产业发展的特殊烹赋效应中非线性关系组合最优选择,而直接采取河北金融理论探讨线性关系进行解释,导致对

15、策建议缺乏针对性。三、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一)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的测算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构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测算体系,二级指标包括生产效率、产业融合程度以及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化水平三个维度,三级指标包括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农民专业化合作社数量等10 个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选取3 1个省(市、区)2 0 11一2 0 2 0 年相关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等。表1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构建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农业生产效率(yl)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

16、比(y21)农村产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水平(y2)(y)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化水平(y3)2.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测算。(1)方法选择。评价指标较多,为多目标决策分析,指标权重具有不确定性,采用熵权法明确指标权重,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提供依据。(2)计算步骤。第一步,采用Min-max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Z,=(X;-minlX,D)/(maxlX,l-minlX,l)其中n、m、X;分别表示样本数、指标数、第i个样本的第个指标数,且有ie1,n,j=1,m。第二步,计算指标比重。根据公式P,=Z/Z=Zj对指标进行比重化计算。第三步,计算熵值和效用值。熵值计算公式为ej=-hEP,

17、lnP,(h=1/lnm),k是玻尔兹曼常数,效用值计算公式为d=1-ej,d,的大小决定了权重的大小,d;越大,表明该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越大,权重相应也越大。第四步,计算权重后构建加权评价矩阵。权重计算公式为W=d/Zid,构建矩阵为R=(r)ml i=W,Zy o第五步,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确定R矩阵的最优解、最劣解:三级指标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yl1)节水灌溉面积占比(y12)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y1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y22)非农产业就业人数比(y23)互联网接人比(y24)农民专业化合作社数量(y31)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y32)农产品出口额(y33)权重0.0

18、530.0450.0590.1090.1630.0360.0890.1370.1110.19926河北金融2023.06理论探讨S=(st,.,st)=max(ry.,rm)Sj-(si.s,)=min(ryj.,Tr,)计算指标S与S的欧氏距离:D=VZ(Sj-r),D-=V(S,-r),计算综合评价指数Y,=D/(D+D),其中Y;E0,1,Y,的值越趋向1,表明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越高。(3)结果分析。整体上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农村产业发展成效逐年显现。2011年全国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仅为0.0 8 5,2020年综合指数上升到0.2 8 1,增加2.3 倍,整体上农

19、村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和空间。山东、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四川、江西、河南等地区上升趋势较为显著,尤其是山东,2 0 11一2020年综合指数一直保持第一,从0.3 17 上升到0.690,此外持较为平稳上升趋势的地区有湖北、湖南、广西、甘肃、重庆、海南、青海、贵州、西藏、宁夏、新疆。表2 2 0 112 0 2 0 年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得分情况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北京0.1450.1540.1520.1620.2080.2090.2120.2120.2390.249天津0.1030.1180.1260.18

20、50.2330.2640.2690.3000.3340.349河北0.0780.0840.0840.1030.1230.1570.2030.2220.2440.2710.60辽宁0.1310.1290.1470.1800.2030.2090.2460.2730.2950.3140.50上海0.1940.1980.2140.2200.2250.2330.2370.2680.2820.3000.40江苏0.1080.1280.1560.1840.2200.2570.2780.3040.3360.3460.30浙江0.1710.1920.1910.2210.2440.2770.3070.3630.4

21、060.4690.20福建0.1240.1450.1910.2490.2690.2910.3260.3640.4030.4540.10山东0.3170.3220.4010.4680.5040.5430.5840.6230.6630.6900.00广东0.1590.1710.2020.2410.2630.2900.3100.3350.3600.393海南0.0420.0450.0500.0590.0660.0690.0740.0910.1130.137山西0.0590.0700.0840.0970.1140.1490.1750.2160.2250.255内蒙古0.0610.0760.0800.0

22、880.1050.1340.1810.1870.2040.220吉林0.0630.0640.0770.0920.1090.1290.1510.1790.2070.228黑龙江0.0700.0760.0830.101 0.1170.1490.1710.1980.2190.250安徽0.0560.0650.0790.0930.1110.1370.1640.1990.2320.280江西0.0540.0650.0730.0830.0980.1050.1290.1630.2790.324河南0.0550.0710.0840.1120.1330.1760.2470.2690.3050.349湖北0.04

23、70.0590.0740.0930.1100.1400.1590.1950.2100.244湖南0.0680.0800.0900.1050.1250.1500.1670.1940.2200.276重庆0.0430.0560.0700.0770.0920.1090.1290.1790.1880.213四川0.0770.0890.1060.1330.1660.2060.2580.3190.3500.393贵州0.0590.0690.0800.0910.1040.1200.1390.1520.1850.217云南0.0350.0450.0570.0720.0850.1030.1270.1700.19

24、70.224广西0.0500.0590.0680.0810.0970.1170.1380.1690.1900.279西藏0.0340.0370.0330.0330.0370.0410.0500.0580.0730.095陕西0.0560.0620.0730.0870.1010.1230.1530.1890.2360.275甘肃0.0500.0540.0560.0600.0680.0840.1160.1440.1760.205宁夏0.0450.0470.0510.0590.0640.0650.0820.0990.1120.138青海0.031 0.0410.0510.0570.0570.0690

25、.0850.0950.0990.093新疆0.0560.0600.0700.0750.0840.0870.0920.127 0.1360.1672011一2 0 2 0 年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平均值位于0.2 和0.6 区间的有山东、福建、上海、天津、四川等9 个地区,位于0.2 和0.1区间的有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西、内蒙古、吉林、贵州、云南等17 个地区,位于0.1以下区间的有新疆、宁夏、海南、青海、西藏等5个地区。广东、上海、福建等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其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也相对较高,表明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产业发展具有正向的带动作用。2 0 11一2 0 2 0 年全国

26、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0.16 7,而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在0.167以上的,除位于0.2 和0.6 区间的9 个地区外,还包括北京(0.194)河南(0.18 0),表明这11个地区对全国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的提升贡献较大,其余2 0 个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均小于全国平均值,这2 0 个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对全国平均值的提升为负贡献。各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存在差异,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因地制宜,要考虑各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应制定差异性的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且适当地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倾斜,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西青海宁新甘云重贵广袁

27、湖内陕江宏墨山湖河河北四辽天江上广福浙山藏海南夏疆肃南庆州西林北蒙西西徽龙西南北南京川宁津苏海东建江东图12 0 112 0 2 0 年3 1个省(市、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平均值(二)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影响的测算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农村地区信贷、保险业务较为常见,其他金融业务较难推广,因此选取农业信贷、农业保险两个指标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程度,农业信贷用涉农人均贷款(fin)表示,农业保险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农业从业人口比重(ins)表示。增加财政支农水平(gou)、城镇化水平(urb)、经济发展水平(gdp)、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edu)等控制变量。选取时间从2 0 11一2 0

28、 2 0 年,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各地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2.模型构建。以y为被解释变量,fin、i n s 为解释变量,gou、u r b、g d p、e d u 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为验古江272023.06证fin与ins的交叉项对y的影响,添加fin*ins,并对gou、g d p 做对数化处理,构建模型如下:Yu=o+rfini+insi+B;fin,*insi+4 Ingovi+surba+BIngdpi+B,edui+8u产业发展具有时间滞后性,因此引入yi.t-1,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Yu=Bo+yi-I+i

29、 fini+2insi+;fin,*insi+4Ingovi+Bsurbu+oIngdpi+redui+8iu3.实证分析。(1)平稳性检验。采用LLC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3。在5%置信区间内,lngou、u r b、l n g d p、edu为原序列平稳,yfin、i n s 为一阶平稳。表3 LLC法检验结果变量LLC检验5.628d.y-1.797fin0.327d.fin-5.695ins2.24(2)实证分析。金融与产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采用面板数据一般回归法无法解决内生性问题,而采用GMM估计法确定工具变量可以避免此类问题,并采用Sargan过度识别法、Arellano

30、-Bond法检验工具变量是否有效。通过模型自动选择工具变量法,确定工具变量为y的二阶至五阶滞后变量。GMM估计法回归结果和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结果见表4:AR(1)的p值均在0.1以下,AR(2)的p值均在0.1以上,表明残差项之间只存在一阶自相关,Sargan检验的p值均为1,表明建立的模型是稳健且有效的。3 个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村产业发展具有动态性,后期发展受上期发展情况影响较为显著。Modell和Model2中,fin通过显著性检验,ins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农业信贷的正向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为农村市场主体提供最直接的资金支持,有助于提升产业化、规模化运营,而农业保险的正向

31、促进作用较薄弱,与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品种少、覆盖低、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有关;在Model3中,fin、in s f in*in s 通过显著性检验,fin*ins对农村产业发展具有副作用,表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协同作用没有发挥好,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农业保险的支撑作用较弱,降低农业信贷的促进效率,使得二者的协同作用受限,对农村产业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控制变量中,lngou、n g d p 对农村产业发展具四河北金融结论变量LLC检验不平稳d.ins平稳Ingou不平稳urb平稳Ingdp不平稳edu理论探讨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urb对农村产业发展也具有正向作用,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财政

32、支农资金是农村产业发展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能够带动社会资本流入。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的资源也较为丰富,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态服务(如休闲观光旅游、绿色有机农产品、中老年保健养生等)需求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edu对农村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副作用,高学历的农村人力资本更倾向于在城市就业,选择留守在农村地区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普遍不多,低学历的农村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具有不利作用。表4GMM估计法回归结果和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结果结论Modell-8.236平稳-10.222平稳-8.128平稳20.631平稳-4.626平

33、稳Model2-0.130*-0.249*C(3.38)0.987*L.y(60.98)0.001*d.fin(2.59)d.insd.fin*d.insIngouurbIngdpeduAR(1)AR(2)Sargan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置信区间内显著,下同。4.影响机制分析。将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y分解成生产效率y三产融合水平y、规模化组织化程度y.三个维度指标,进一步分析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得分,整理结果见表5。在Model4中,fin、i n s 对y.产生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即增加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投放力度,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

34、Model6中,ins对y,产生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即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q对y.产生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即加大农业信贷的资金流入,可以显著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规Model3-0.137*(-4.52)(-1.76)0.955*0.938*(38.49)(22.99)0.002*(2.11)0.0000.001*(0.34)(2.59)-0.000*(-3.61)0.009*0.002(2.78)(0.55)0.032*0.044*(3.11)(2.62)0.012*:0.026*(2.49)(5.86)-0.004*-0.005*(-2.83)(-2.91)-2.952-2.765(0.

35、003)(0.006)-1.370-1.520(0.192)(0.129)21.72718.388(1.000)(1.000)0.010*(2.17)0.022(0.33)0.020*(3.87)-0.010*(-2.71)-2.880(0.004)-1.563(0.118)24.294(1.000)28河北金融2023.06理论探讨模化程度。农村金融中的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三个指标维度产生影响,不同的指标在其对应的机制下发挥着作用,显著提升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表5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生产效率三产融合水平Model4Model50.565*-0.195*-0.

36、112*-0.112*-0.153*-0.216*C(3.02)0.593*0.945*1.063*0.715*0.888*0.621*L.y(12.55)0.010*d.fin(7.98)0.008*d.ins(7.31)-0.002*d.fin*d.ins(-10.53)0.038*(4.31)y0.007Ingou(0.61)-0.024urb(-0.52)-0.029Ingdp(-1.54)-0.004edu(-0.66)-2.852AR(1)(0.005)-1.714AR(2)(0.087)24.477Sargan(1.000)四、政策建议(一)加强沟通协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

37、充分发挥信贷作用,满足农村产业的资金需求。由于农村产业存在自然灾害风险大、担保抵押物少或价值不高、经营主体风险意识薄弱、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信贷产品不能适用于当前农村产业发展情况。金融机构应加大创新力度和信贷投放力度,并结合农村产业的自然优势,探索发展如绿色担保、绿色信贷等新产品,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2.加强农业金融补贴。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通过税费减免、农村创业基金、费用补贴等措施,鼓励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靠拢,有针对性地引导更多资源投向农村产业,更好地服务“三农”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在风险管理适当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如

38、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企业、资本管理公司等驻扎农村,丰富农村金融可获得种类,在确保农村产业的资金来源充足可靠的同时,确保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风险可控。此外,监管部门可以引导民间借贷健康Model6Model7(-5.47)(-5.13)(63.22)(117.29)0.001(0.59)0.003*(7.41)-0.001*(-8.89)0.203*(18.95)0.0070.016*0.020*(1.38)(7.56)0.035-0.053*(1.33)(2.85)0.016*0.005*(2.49)(1.68)-0.0010.003*(-0.98)(1.72)-2.9502.752(0.003

39、)(0.006)-1.4190.253(0.156)(0.801)25.98824.990(1.000)(1.000)Model8(-3.96)(-1.77)(42.73)(24.21)0.005*(2.85)0.002(1.47)-0.001(-2.96)0.311*(15.45)0.0060.003(4.36)(0.83)0.003-0.031(0.17)(-0.69)0.0040.022*(0.89)(2.13)0.002*-0.005(2.67)(-1.54)-2.345-2.186(0.019)(0.029)-1.912-1.900(0.056)(0.058)18.87721.508

40、(1.000)(1.000)Model9(-9.39)(17.32)(1.27)0.125*(4.76)0.018*(6.38)-0.006*(-9.62)-2.444(0.015)-0.340(0.734)23.536(1.000)提质增效;二要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发展,依靠新产业辐射,用点线面方式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2.由于地区发展情况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发达地区的农村容易出现资源溢出情况。金融监管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合理引导和分配金融资源,因地制宜,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和精准率。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金融扶持力度,资源

41、适当向这些地区倾斜,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低发展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3.加大创新和科研投入,加快人才储备,助力农村产业新型发展。随着农村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科研和新型农业人才投入,发展,加大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规范程序,提升法律约束性,使民间借贷能更好地服务农村。4.完善农村保险体系。保险公司应契合农村产业发展要求,创新特色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从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农业领域,扩展到农机具、农业设施等涉农领域。联动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协调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通过“农业保险+经营贷”等综合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政府监管部

42、门升级保障水平,健全农业风险转移和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二)统筹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金融机构的逐利特性导致其更偏向于把资源投人城镇经济发展中,甚至会出现涉农资金流向城市的情况。虽然城镇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农村经济,但也要确保农村产业发展能得到充足的资源。金融机构要明确支持农村发展的道路,适当提高对农村资源的倾斜度,开发地区特色金融产品,重点扶持区域特色产业,帮助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自身一要提升产业的综合化程度,形成现代化、产业化体系,促进农村产业292023.06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三)完善基础建设,扩大网络

43、宣传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条件,配置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和物流链建设等有利于经济更好发展。而金融服务所需的基础建设如信用体系的完善、金融准人制度的实施、农村金融的风险监督管理等助推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代条件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能够扩大和提升金融的覆盖面和便利度。随着互联网覆盖面不断下沉到基层,金融机构应注重金融服务在网络上的应用和管理,积极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和推广,有助于为农户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参考文献:1Yagura K.Rapid diffusion of combine harvesters inCambodian Rice Farmi

44、ng:a business analysis.As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2020,17:71-88.2IFPRI.Linked economic and animal systems(LEAS)model:technical documentation EB/OL.https:/e-brary.ifpri.org/.utils/getfile/collection/p15738co112/id/134330/filename/134541.pdf.3Sebola M.Financing emerging black farmers

45、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outh africa:a waste-ful and unworkable model for creating blackfarmersJ.The Journal for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Southern Africa,2018,14(1):1-7.河北金融理论探讨4Baker V,Jeirey w.The equity share En new tssuesand aggregate stock returns J.Jownal of Fi-nance,2000(55):2

46、219-2257.5孟维福,李莎,刘婧涵,等.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 J.经济问题,2 0 2 3 3):10 2-111.6张林,李海央,梁义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 J.中国农村经济,2 0 2 3(1):115-13 9.7温涛,何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逻辑转换、难点突破与路径选择 J.中国农村经济,2023(1):93-114.8姚升.科技创新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一基于空间计量及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3(1):2 7-3 1.9张哲,李季刚.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驱动农村产业融合

47、发展一一基于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2 3(1):58-6 5+57.10王益君,娄晨雨,张於琛.农村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性研究 J.产业经济评论,2 0 2 3(1):17 1-18 8.11张华志,黄全祥.乡村产业振兴的信贷资金缺口分析 J.财经科学,2 0 2 2(11):58-7 2.12刘赛红,胡丽辉,孙媛.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溢出效应:形成机理与现实表征 J.农业经济问题,2 0 2 2(11):117-130.13胡剑波,郑维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兴旺的影响研究 J.贵州社会科学,2 0 2 2(7):16 0-16 8.14慕慧娟

48、,崔巍平.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挑战及展望 J.西南金融,2 0 2 1(4):2 9-40.15张莎莎,万富元.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农业保险支农惠农效率研究 J.区域金融研究,2 0 2 1(9):15-2 4.(上接第16 页)20Jiang B Y,Huang B L,Zhang H.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LMDI mod-el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21

49、,44(10):202-212.21Kant A.Practical vitality of green bonds and e-conomic benefits J.Review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udies,2021,9(1):62-83.22Mahony T.Decomposition of Irelands carbon e-missions from 1990 to 2010:an extended kaya i-dentityJ.Energy Policy,2013,59:573-581.23Yang J,Cai w.Driving forces of Chinas CO,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Kaya-LM-DI methods 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11:134569.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