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806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01CCS P 664401广州市地方标准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Design guidelines for pavement structure of urban roads2023-10-13 发布2023-11-13 实施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01/T 2302023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符号35 缩略语36 设计标准37 路基与垫层57.1 路基57.2 垫层68 底基层与基层69 沥青路面99.1 一般规定99.2 面层类型109.3 设计参数109.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29

2、.5 原材料设计指标与要求129.6 混合料组成设计199.7 特殊路段路面结构设计2310 水泥混凝土路面2310.1 一般规定2310.2 设计参数2310.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2410.4 原材料设计指标与要求2410.5 接缝设计2711 桥面与隧道路面铺装2811.1 桥面铺装2811.2 隧道路面铺装2912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3012.1 人行道3012.2 非机动车道3013 沥青面层加铺设计3113.1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3113.2 沥青路面加铺沥青面层32I14 路面排水34附录 A(资料性) 新建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图谱36附录 B(资料性) 新建道路水泥路面典

3、型结构图谱45附录 C(资料性) 桥面铺装层典型结构图谱(水泥混凝土桥面板)49附录 D(资料性)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典型结构图谱52附录 E(资料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典型结构图谱54附录 F(资料性) 沥青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典型结构图谱59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本文件由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 限公司、长大市政工程(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越秀(中国)交通基建投资有限公司、

4、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广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 州市道路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龙绍海、黄志勇、李伟雄、郭超红、张顺先、吴旷怀、曾利文、洪涌强、邹 峻、孙晓立、吴晓生、陈湘华、杨帆、陈搏、黄晓虹、庄泳浩、梁豪钊、罗传熙、黄宏敏、谷海娇、白 璐、徐立俊、贺军。IIIDB4401/T 2302023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路基与垫层、底基层与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 面、桥面与隧道路面铺装、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沥青面层加铺设计及路面排水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域内新建和改(扩)建的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常规城市道路路

5、面结构设计 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州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DB44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CJJ 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JTG 3430202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T 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T 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6、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DBJ/T 15159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穗交运函20192363号广州市海绵型道路建设技术指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沥青路面bituminous pavement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的总称。3.2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用水泥混凝土板作面层的路面。1可靠度reliabilit

7、y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3.3可靠指标reliability index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3.4当量轴次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按变形、应力或疲劳断裂损坏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成与标准轴载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3.5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cumulative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当量轴次的总和。3.6路基平衡湿度subgrade equilibrium moisture路基湿度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平衡的稳定状态时的湿度。3.7半刚性基

8、层semi-rigid base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或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铺筑的基层。3.8刚性基层rigid base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3.9柔性基层flexible base采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碎石、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上基层。3.10封层seal coat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面层或基层,在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沥青薄层。3.11粘层tack coat在沥青层与沥青层、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3.12透层prime coat为使沥青面层与无沥青材料的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低粘度液体沥青而

9、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 的薄层。3.13应力吸收层stress-absorbing layer铺筑在基层表面的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混凝土下封层,起应力吸收作用。3.14透水系数permeation coefficient在常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透过规定面积的水流的速度,以cm/s计。3.15水泥稳定石屑cement stabilized chips2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与石屑(或未筛分碎石)共同拌和形成的混合料。4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Cv变异系数Ec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 Et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fr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Ne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DB44015 缩

10、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CGA水泥稳定级配碎石CCS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 CS 水泥稳定石屑GA 级配碎石PAC排水沥青路面功能层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6 设计标准6.1 路面结构的可靠度设计标准应符合表 1 的规定。中高低中低变异水平等级859095目标可靠度/(%)次干路、支路主干路快速路路等级表 1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6.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 2 规定。表 2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单位为年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年限沥青路面15151510水泥混凝土路面303020206.3 标准轴载应符合下列规定:36.5快

11、速路、主干路沥青路面在质量验收时抗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 5沥青面抗滑性能指标6.6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在质量验收时,应符合表 6 的规定。4a) 路面结构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 kN 为标准轴载,以 BZZ-100 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项目计算参数标准轴载 P/(kN)100轮胎接地压强p/(MPa)0.7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mm)213.0两轮中心距/(mm)319.5b) 应根据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考虑各种车型的交通组成(或比例),将不同车型的轴载换算 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沥青路面计算方法参照 JTG D50

12、2017 附录 A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水泥混凝土路面计算方法参照 JTG D402011 附录 A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6.4 路面结构所承受的交通荷载应按表 4 的规定进行分级。表 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交通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交通轻交通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x106 ,辆)沥青路面19.019.08.08.04.04.0BZZ-100 累计当量轴次 Ne/(x106 次/车道)水泥路面20.020.01.01.00.030.03注 1: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步行街路面结构按轻交通确定。注 2:考虑到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构筑物多,对路面结构整体承载力和耐久性有较大影响

13、,参照本文件开展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时可考虑提高一个交通荷载等级设计路面结构方案。横向力系数 SFC60构造深度TD/(mm)540.55注 1:横向力系数 SFC60 采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 60 km/h1 km/h 车速下测定。注 2:构造深度 TD 采用铺砂法测定。注 3:次干路、支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步行街可参照执行。表 6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构造深度要求单位为毫米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一般路段0.701.100.500.90特殊路段0.801.200.601.00注1:对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特殊路段系指立交、平交或变速车道等处;对于次干路、支路,特殊路段系指急弯、陡坡

14、或交叉口。注2: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步行街可参照执行。DB44017 路基与垫层7.1 路基7.1.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及耐久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7.1.2 路床应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否则,应采取翻晒、换填、改良或设置隔水层、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7.1.3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应符合表 7 的规定。当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石灰、水泥或其他稳定类材料进行处治。填料最小强度(CBR)/(%)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h(/ cm)填料最大粒径(/ mm)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0h3086510030h805

15、4310080h150433150150322150表 7填料最小强度要求7.1.4 路基应分层碾压,每层松铺厚度应不大于 30 cm,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 8 的要求。表 8路基压实度要求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h/(cm)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路基0h809695949280h1509493929115093929190零填及挖方路基0h309695949230h809493-注 1:表中数值均为重型击实标准。注 2: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可按支路标准执行。57.1.5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 9 的规定。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改变填料、设置粒料类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基改善

16、层,或采用水泥处理等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表 9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单位为 MPa交通荷载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交通轻交通回弹模量50403030注 1:以上路基回弹模量均为不利季节条件下的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注 2:新建道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可采用承载板法或强度仪测定,改建道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可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结构受力弯沉盆反算获得。7.1.6 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或贝克曼梁测定,具体要求应符合表 10 的要求。表 10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交通荷载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交通轻交通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0.01 mm)落锤弯沉仪测定 a369462616616贝克曼梁测定

17、b237292383383a 参考 JTG D502017 中的相关规定。b 参考 JTG/T F202015 中的相关规定。7.2 垫层7.2.1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时,应设置垫层(粒料类路基改善层)。7.2.2 垫层主要用于路面结构内部的隔离和排水,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不作为承重层,在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和验算时可不予考虑。7.2.3 垫层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通过 0.075 mm 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不符合要求时,可用天然砂代替部分细集料。7.2.4 垫层材料主要有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两种,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级配碎石,次干路、支路可采用未筛分碎石。不同

18、道路等级、交通等级的垫层材料及厚度可根据路面典型结构图谱进行选择。8 底基层与基层8.1 底基层和基层的承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耐久性及水稳定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8.2 不同道路等级底基层、基层材料类型按表 11 合理选用。8.3 半刚性基层与底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a) 半刚性基层与底基层适用于各种道路等级、交通等级的沥青路面结构;b) 半刚性基层与底基层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等级选择不同的强度标准,见表 12;c)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参考级配范围见表 13,要求如下:1) 为了有效控制混合料的级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集料规格应至少划分为四档,推荐分级:05 mm、5 mm10 mm、10 mm

19、20 mm、20 mm30 mm;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应采用连续式拌和机集中拌合,使用大型运输车运送至现场,并使用摊铺机摊铺施工,重型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压实;6DB44013) 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根据公称最大粒径的不同分为 CCS25 和 CCS30 两种级配类型, 参考级配范围见表 14。当用于基层时,宜选择 CCS25;当用于底基层时,可选择 CCS25 或 CCS30;4) 水泥稳定石屑可用于轻交通等级次干路或支路的底基层,其参考级配范围见表 15。水泥稳定碎石(砾石)、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砾石)基层次干路、支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砾石

20、)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砼基层主干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密级配沥青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砼基层快速路材料类型结构层道路等级表 11底基层与基层类型表 12底基层与基层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单位为 MPa1.52.0底基层20%2.03.0基层次干路、支路2.02.53.0底基层10%3.05.05.0基层快速路、主干路变异系数中、轻交通重交通特重交通结构层道路等级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适用层位基层CGA底基层37.5 10031.519.09.54.752.360.60.0751006886385825351628815059310075905070

21、2950153562005表 1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参考级配范围表 14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参考级配范围级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类型37.531.526.5199.54.752.360.60.075CCS25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CCS3010090100679045682950183882207表 15水泥稳定石屑参考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9.54.752.360.60.075CS901006610054100391002884207014578470308.4 刚性基层与半

22、刚性底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7a) 快速路、主干路在特重交通、重交通条件下,可采用刚性基层;改(扩)建项目新建基层(或 宽度小于 3 m 情况下)宜采用刚性基层,底部设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b) 刚性基层可选择水泥混凝土和贫混凝土;重载交通集聚、路基存在不均匀沉陷、板下埋有地下设施等特殊需求时,可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要求如下:1) 连续配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标准应与普通素混凝土相一致;2) 贫混凝土采用现场浇筑成型;3) 为防止收缩开裂,在成型 5 h7 h 后,每隔 8 m12 m 进行预切缝处理,切缝深度为铺层厚度的 1/21/3;并灌入填缝料,其上应设置粘结层;c) 刚性基层下部宜采用半刚性底

23、基层;d) 快速路、主干路刚性基层强度标准要求见表 16。表中要求为强度值的下限,施工过程中同一批次强度抽检试验的变异水平应不大于 15%。表 16快速路、主干路刚性基层技术要求8.5 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底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a) 快速路在特重交通、重交通条件下可选择柔性基层沥青路面;b) 柔性基层宜采用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每层厚度为 8 cm15 cm;c) 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和沥青要求见表 17,推荐级配范围见表 18;集料、填料等原材料应与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要求相同;d) 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设计空隙率为 3%5%,混合料的相关性能指标应不低于

24、下面层沥青混合料;e) 柔性基层下面应设置一层半刚性材料作为下基层,起到荷载扩散和消解应力的作用。半刚性底基层材料可选择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表 17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选择要求表 18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推荐级配范围8.6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8单位为 MPa材料类型参数特重交通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28 天抗弯拉强度4.54贫混凝土28 天抗压强度76材料参数特重交通重交通沥青标号AH-50/AH-70AH-70最大公称粒径/(mm)25 或 3025 或 30筛孔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TB2590100

25、73846576586947583040172810206143102715ATB3090100819267786172546645563040172810206143102715a) 宜采用 P.O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3 h,终凝时间6 h 且10 h。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b) 基层与底基层用粗集料、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且有良好的级配。粗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9 的规定,细集料应符合表 20 的规定。表 19基层、底基层粗集料技术要求单位为%底基层53基层软石含量底基层21.2基层0.075 mm 以下粉尘含量202020底基层2

26、01818基层针片状颗粒含量352626底基层302622基层压碎值重、中、轻交通特重交通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层 位指标0.25硫酸盐含量/(%)2有机质含量/(%)17塑性指数(0.075 mm 以下)符合级配要求颗粒分析技术要求项目DB4401表 20基层、底基层细集料技术要求8.7 为增强半刚性基层之间粘结效果,提高基层整体性,快速路、主干路底基层与下基层层间、上基层与下基层层间宜设置水泥净浆粘层,水泥净浆宜采用专门洒布车施工,采用 42.5 号水泥,水泥净浆用量不低于 1.5 kg/m2,水灰比按 2:1 控制。8.8 再生沥青混合料可用于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主干路(特重

27、交通等级除外)下面层,或次干路、支路中(下)面层;具体要求参考 JTG/T 5521 中的有关规定。8.9 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可用于路基回填、垫层、底基层和基层,具体要求参考 DBJ/T 15159 中的有关规定。9 沥青路面9.1 一般规定9.1.1 沥青路面设计应包括交通量预测与分析,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和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验算等。9.1.2 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和抗水损坏等性能,表面层应具有抗滑和耐磨损性能,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应具有低透水性能。9.1.3 沥青结合料类层间应设置粘层;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与其他材料层间应设置封层。99.1.4

28、 应采取路面结构的防水、排水措施,阻止雨水渗入路面结构层。9.2 面层类型9.2.1 沥青面层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a) 双层式沥青面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下面层;b) 三层式沥青面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9.2.2 面层混合料类型应与道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以及使用要求相适应,并符合下列规定:a) 表面层应选用优质混合料铺设:1) 轻交通道路,宜选用密级配 AC 型混合料;2) 中等交通道路,宜选用密级配粗型混合料;3) 重交通和特重交通道路,应选用 SMA 混合料、密级配粗型混合料,结合料应使用改性沥青或高性能沥青;4) 轻交通等级支路可选用冷拌沥青混合料。b) 中面层和下面层应选用密级

29、配 AC 型混合料。特重交通和重交通等级的道路,根据情况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密级配 AC 型混合料或 SMA 混合料。9.2.3 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单层混合料的最小压实厚度宜符合下列规定:a) 连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宜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 倍;b)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宜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 倍;c) 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厚度宜符合表 21 的规定。表 21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厚度沥青混合料类型最大粒径/(mm)公称最大粒径/(mm)符号最小厚度/(mm)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砂粒式9.54.75AC-515细粒式1

30、3.29.5AC-10251613.2AC-1335中粒式1916AC-164026.519AC-2050粗粒式31.526.5AC-257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细粒式13.29.5SMA-10301613.2SMA-1340中粒式1916SMA-165026.519SMA-2060排水沥青功能层(PAC)细粒式13.29.5PAC-1020中粒式1613.2PAC-13251916PAC-16309.3 设计参数9.3.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进行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验算、贯入强度验算以及路基顶面和路表验收弯沉值计算;路面结构验算参照 JTG D502017

31、 的方法,结构层模量应符10合下列规定:a) 沥青面层采用 20 、10 Hz 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模量,沥青类基层采用 20 、5 Hz 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模量;b)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采用经调整系数修正后的弹性模量;c) 粒料层采用经湿度调整的回弹模量,路基采用平衡湿度状态下并考虑干湿作用后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9.3.2 沥青路面各结构层主要材料性质要求应符合 JTG D502017 的有关规定。实际工程中应以实测的试验数据为准,在缺少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可参照表 22表 24 中的数据。表 22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单位为 MPa材料类型和层位级配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砾石基层 级配砾石底基层未

32、筛分碎石层 天然砂砾层最佳含水率和压实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 a200400180250150300150220180220105135经湿度调整后300700190440250600160380200400130240a 粒料层的回弹模量应取用最佳含水率和与压实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的试验值;在结构验算时应采用粒料回弹模量乘以湿度调整系数后得到,湿度调整系数可在 1.62.0 范围内选取。DB4401表 23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弹性模量取值范围单位为 MPa注 1:结合料用量高、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注 2: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

33、模量调整系数 0.5。300050000.30.7石灰土500070000.61.0水泥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14000200000.91.518000280001.52.0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粉煤灰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弹性模量弯拉强度材料表 24常用沥青混合料 20 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取值范围单位为 MPa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种类70 号道路石油沥青90 号道路石油沥青110 号道路石油沥青SBS 改性沥青SMA10、SMA13、SMA16750012000AC10、AC13800012000750011500700010500850012500AC16、AC20、A

34、C25900013500850013000750012000900013500ATB25700011000注 1:ATB25 为 5 Hz 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其他沥青混合料为 10 Hz 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注 2:沥青黏度大、级配好或空隙率小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119.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9.4.1 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包括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宜按表25 选用。表 25不同等级道路路面结构类型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结构类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9.4.2 应根据不同道

35、路等级、交通等级等因素,结合路面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选择路面结构方案, 可按附录 A 选用。相同道路等级、相同交通等级的不同路面结构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建设投资情况、工期要求等合理选择方案。9.5 原材料设计指标与要求9.5.1 粗集料应符合以下标准:a) 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上面层宜采用二次反击破碎的辉绿岩或玄武岩(次干路、支路经技术论证后也可采用花岗岩);中面层和下面层可选用花岗岩、石灰岩或砂岩。b) 当采用花岗岩、砂岩等酸性石料生产沥青混合料,应采取掺加水泥或抗剥落剂等措施提高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c) 粗集料技术要

36、求应符合表 26 的规定;单档集料级配要求应符合表 27 的规定。表 26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指标单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试验方法a上面层其他层次压碎值(或冲击值)%202426T 0316-2005表观相对密度2.602.502.45T 0304-2005吸水率%1.02.02.0T 0305-1994对沥青粘附性级544T 0616-1993坚固性%1212T 0314-2000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其中粒径9.5 mm其中粒径9.5 mm%1512151815202018T 0312-2005T 0311-2005含泥量0.075 mm%0.811T 0310-2005软石含量%355T

37、0320-2000石料磨光值(PSV)4240T 0321-2005磨耗值(道瑞法)(V)24T 0323-2000a 试验方法参考 JTG E422005 和 JTG E202011 中的相关规定。12表 27粗集料单档级配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016.013.29.54.752.360.6S710301009010001505S7C20301009010001505S8102510090100S8C2025100901000505S910201009010001505S9F10181009010001505S10

38、10151008010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4351009010001503DB44019.5.2 细集料应符合以下标准:a) 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或石屑,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中、上面层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下面层和 ATB 基层细集料可采用石屑;b) 机制砂应采用专用的制砂机生产,并选用中性或碱性石料生产;c) 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8 的规定;单档集料级配要求应符合表 29 的规定。表 28细集料的技术要求指标单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试验方法 a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 0328-2005坚固性(0.3 mm 部分)%

39、12T 0340-2005砂当量%6050T 0334-2005亚甲蓝值g/kg2.5T 0349-2005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 0345-2005a 试验方法参考 JTG E422005 中的相关规定。表 29细集料单档级配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5S1603100851005080406015455250129.5.3 填料应符合以下标准:a) 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b)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或中下面层采用酸性集料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