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言据标记“从X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760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据标记“从X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言据标记“从X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言据标记“从X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言据标记“从 X 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胡建刚邵敬敏摘要:学界对言据标记“从 X 来说”有不同的解读,而从“信度调节”这一特定角度可以做出新的解释,即该言据标记的核心功能在于调节其后接断言“Y”的信度。按照“X”的语义特点,“从 X 来说”可以分为确指视角型与模糊视角型两类。对于信度充分型“Y”,“从 X 来说”承担“强化信度”功能,主要实现路径为:(1)命题成立全方位化;(2)陈述对象焦点化;(3)陈述内容精准化;(4)判定依据显豁化。对于信度不充分型“Y”,“从 X 来说”承担“提升信度”功能,主要实现路径为:(1)虚化视角;(2)程度调节;(3)转换视点;(4)条件特定。关键词:“从 X

2、 来说”;信度调节;言据标记DOI:10.16382/ki.1000-5579.2023.04.006“从 X 来说,Y”是汉语常用表达式之一,其中“从 X 来说”常被看作是一个话语标记,被言说者用来标示说话的着眼点或者所依据的事理。“从 X 来说”存在着以下多个变式:或“从”不出现,如“本质上来说”;或“来”不出现,如“从一定程度上说”;或“从”和“来”都不出现,如“根本上说”;或用“讲”替代“说”,如“从某个角度来讲”等。一“从 X 来说,Y”研究简述金昌吉将“从 X 来说”视为介词短语,指出其在句法上的特点为“表示时间、凭借等义的从则多位于句首,但前后移动较为自由”。李卫中、胡彩敏、陈昌

3、来都将“从 X 来说”认定为介词框架;肖辛格指出“从+某 X+准助词”是话语标记;董娜、洪水英都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模糊 【作者简介】胡建刚,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厦门,361021);邵敬敏,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广州,51063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209)。*本刊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写作过程中先后得到胡培安、赵春利、周娟、洪桂治等先生的指教。吴嘉同学协助核查了相关例证。统致谢忱!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

4、cial Sciences No.4,2023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61 页。李卫中:与“从”字相关的固定格式的考察,汉语学习 2005 年第 2 期,第 3135 页。胡彩敏:介词“从”和“从”字结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第 4551 页。陈昌来:汉语“介词框架”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年,第 3536 页。肖辛格:话语标记“从+某 X+准助词”的语用功能,现代语文 2013 年第 4 期,第 150 页。董娜:模糊限制语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年,第 78 页。洪水英:模糊限制语与汉语议论文语言

5、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2 期,第 127130 页。63限制语;李秀明提出“从某种程度/意义上说”是汉语元话语标记中表示人际功能的含糊表达标记语;王蕊从胡范铸言语行为基本结构“意图+支持”出发,认为“从某种程度/意义上说”是言语行为标记;彭国泰、王冬将“从某种意义上说”视为话语视角标记。在功能特点上,金昌吉、陈昌来都认为“从 X 来说”可用来表示说话的着眼点、所依据的事理。在语用功能上,陈昌来认为“从”字介词框架主要有标记功能、篇章功能和管界功能;洪水英认为“从某种程度/意义上说”用以标示说话的着眼点或者所依据的事理。前人对“从 X 来说,Y”的研究成果颇为丰

6、富,概括起来,两点看法比较重要:一是从语用交际角度看,“从 X 来说”应该是个“话语标记”,目的是为下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指引;二是指出“从 X 来说”的功能是“标示说话的着眼点或者所依据的事理”。我们认为,仅仅指出“从 X 来说”是“话语标记”显然是不够的。从语言的言据性出发,“从 X 来说”更应该是一个言据标记,既可为言说者要传递的命题信息提供来源,也能对命题信息进行评价或标示态度。但前人对于到底哪些词语能够进入“从 X 来说”成为“X”,缺乏系统研究;至于更为重要的功能分析,虽然前人指出了一些新的角度,但仍是泛泛而谈,没有触及其本质特征。我们注意到彭国泰、王冬都提到该类型的结构具有增强话语

7、信度的语用功能,这一点其实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可惜彭文与王文都未对此问题作深入分析。本文拟对言据标记“从 X 来说”的类型、“Y”基于信度特征的类型及其验证手段、“X”对“Y”施加影响的方式等,做进一步探讨。本文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 BCC 语料库。二言据性理论与“从 X 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言据性研究逐渐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最早引入言据性研究成果的学者是胡壮麟,他将其译为“可证性”;张伯江称其为“传信范畴”;房红梅译为“言据性”。“语言的言据性(evidentiality)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标记言语信息来源的现象,其言语表征体现为证素据素或言

8、据标记。”学界对言据性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言据性既包括信息来源的标记,还包括对信息的态度和评价;狭义的言据性则主张言据只是对信息来源和依据的标记。本文对言据性采用广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 第 4 期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语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第 142144 页。王蕊:汉语“说”类言语行为标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年,第 19 页。胡范铸:言语行为的合意性、合意原则与合意化,外语学刊 2009 年第期,第 67 页。彭国泰:话语视角标记“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特征与功能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年,第

9、9 页;第 4142 页。王冬:“从某种程度上说”的话语功能及语用功能,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年,第 6 页;第 37 页。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第 44 页。陈昌来:汉语“介词框架”研究,第 359 页;第 407414 页。洪水英:模糊限制语与汉语议论文语言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2 期,第 127130 页。胡壮麟:语言的可证性,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年第 1 期,第 915 页。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国外语言学 1997 年第 2 期,第 1519 页。房红梅:言据性研究述评,现代外语 2006 年第 2 期,第 191196 页

10、。郭亚东:国外言据性研究的进展与动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第 5 期,第 119126 页。Chafe,W,“Evidentiality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academic writing”,W.Chafe&J.Nichols(eds.),Evidentiality: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pistemology,Norwood,NJ:Ablex,1986,p.271.Fetzer A&Oishi E,“Evidentiality in discourse”,Intercultural Pragmatics,20

11、14,vol.11,no.3,pp.321-332.64理解,即命题信息的可信度、言说者的认知态度,都应为言据性的考察内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言说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其所述命题内容的可信度负责,应说明对所表达命题的真实性的承诺程度。这种言说者对所表达命题的真实性的承诺程度,就是所要传递命题信息的信度。可见,信度是决定言说者所传递的命题信息能否被受话人接受的核心要素之一。言说者要传递的命题信息,有些是客观事实,已经具有充分的信度,如:(1)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2022 年在中国举办。但是言说者要表达的命题信息,很多并不是完全的真值信息。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认

12、为“真值是基于理解的”,在特定的情景下,能够使得人们对当前命题完全理解,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也可以不是现实世界里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我们构建的潜在世界里的存在就可以。如:(2)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命题信息“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显然不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却又是言说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在此情况下,为达至信息的成功传递,言说者就必须采取一定的语言手段来进行有效调整,如例(2a):(2a)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我们把言说者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使用特定的言据标记来调整命题信息的信度,从而增强信息可接受度的言语行为称之为“信度调节”。信度调节,是言据标记“

13、从 X 来说”的核心功能之一。三“从 X 来说”的视角类型言据标记“从 X 来说”属于框式结构的一类,其中“X”是可变项,也是整个结构的核心部分。我们以“从*来说”为搜索公式,从 BCC 语料库中下载了 10 000 条语料,经过人工核对后,得到 8 609 条有效语料。考察发现,“X”为单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情况最为常见,如:(3)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眼睛隔得远,就会有更好的立体感,并且能够更好地估计距离。语料统计发现,使用次数超过 100 次的“X”共有 11 个,分别为:某(一)个/种意义上(347 次)、这个/层意义(294 次)、这(一)点上(286 次)、根本上(253 次)、总体上

14、(161 次)、这个角度(137 次)、理论上(127 次)、另一(个)方面(120 次)、某种程度上(118 次)、本质上(113 次)、某种/个角度(109 次)。作为一个言据性成分,“从 X 来说”主要是为言说者提供一个观察或者判断视角。根据“X”的语义特点,“从 X 来说”可分为确指视角型与模糊视角型。具体如下页图 1 所示。(一)确指视角型当“从 X 来说”为言说者提供了一个确定的观察或者判断视角时,为“确指视角型”。根据“X”的语义特点,它又可以分为两类。1.全面视角型全面视角型当“X”为一个表示周遍性意义的名词性短语时,“从 X 来说”为全面视角型。如:(4)这个数据,无论从哪个

15、角度来说,我都不觉得是个令人兴奋的数据。胡建刚等:言据标记“从 X 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邵敬敏:框式结构说略,中国语文 2011 年第 3 期,第 219 页。65例(4)的“哪个方面”,为“Y”提供周遍性的条件支持。此时,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语“无论、不管”等常在“从 X 来说”前面出现。全面视角型“从 X 来说”表达一个全方位的视角,其“X”皆为能够表示周遍性条件的名词性短语,使用次数较多的为“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角度

16、、任何方面、任何角度”,个别使用的有“哪种程度、一切方面、哪一点、什么角度”等。2.局部视角型局部视角型当“X”为一个语义明确的名词性短语,表达一个单一的视角时,其为局部视角型。如:(5)中学生的作品,从纯文学技法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创新的东西。根据“X”的语义特征,局部视角型又可以分为 4 种类型。1)主体视角型)主体视角型当“X”为后续句“Y”直接提供陈述的主体时,则为主体视角型,如:(6)从执法部门来说,监管不力,有“老好人”思想。例(6)中的“执法部门”为“Y”的陈述主体。在句法上,主体视角型“从 X 来说,Y”句可构成“XY”,句子仍成立,如例(6)可说“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有老好人思想

17、”。基于“X”在表达上的陈述主体地位,有时,“Y”句会用代词来回指“X”,如例(7):(7)从农民来说,他们为城市“打工”,在拿钱的同时,也作了贡献。主体视角型“从 X 来说”的“X”一般为实义性名词短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政府方面、军事方面、学生方面、银行角度”等。2)客体视角型)客体视角型当“X”为“Y”陈述对象的内部构成要素或者某一特性时,则为客体视角型,如:(8)从篇幅说,毛选 4 卷约 100 万字,毛文集 8 卷为 230 万字。例(8)中的“篇幅”是“Y”的陈述对象“毛选 毛文集”的构成要素。如果将“Y”的陈述对象表示为 A,那客体视角型“从 X 来说,Y”句可以变换成“A 的

18、X,Y”。如例(8)可变换成“毛选 的篇幅4 卷约 100 万字,毛文集 的篇幅 8 卷为 230 万字”。客体视角型“从 X 来说”的“X”常为实义名词短语,使用次数较多的为“根本、本质上、数量上、形式上、内容上、结果、年龄、性质、属性”等。其中,“根本”(253 次)和“本质上”(117 次)的使用次 全面视角型确指视角型局部视角型理据视角型依据型时间型意义类程度类“从 X 来说”的视角类型主体视角型客体视角型相对视角型总括范围型实指依据型回指依据型模糊视角型 图1“从 X 来说”的视角类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 第 4 期66数最多,都在百次以上,而其他名词短语

19、的使用次数都低于 20 次,使用次数排第三的“数量上”仅有19 次。可见,客体视角型的“X”以“根本、本质”的使用次数最高,如:(9)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10)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类解放的学说。而作为其近义词的“性质、属性”的使用次数却极少,分别只有 6 次和 3 次。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性质、根本、本质”所指皆为事物的根本属性,为何进入“从 X 来说”结构时,四者之间的使用次数差别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虽然皆含“根本属性”这一义项,但是“根本、本质”的内涵意义高于“性质、属性”,“根本、本质”是对事物一般化“性质”的进

20、一步提炼,是指事物的“最根本的性质、最重要的性质”。事物的“根本、本质”都只有一个,具有唯一性,而事物的“性质、属性”却可以有多种。第二,当言说者需要“从 X 来说”作为一个评判依据时,相比于一般性的“性质、属性”,指向事物“最根本、最重要的性质”的、具有唯一性的“根本、本质上”,就有了更多被选用的机会,因而使用次数多。3)理据视角型)理据视角型当言说者将陈述对象 A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或判断,“X”为观察或判断的依据、角度时,则为理据视角型,如:(11)从法律上来说,乞讨是合法的,乞讨也是一种自由和权利。例(11)中的“法律上”是言说者观察“乞讨”行为的一个外部角度,它不是“乞讨”行为的内

21、在构成要素,而是言说者的判断依据。根据“X”的语义特点,理据视角型“从 X 来说”可以分为依据型、总括范围型、时间型。第一,依据型。第一,依据型。a.实指依据型:当“X”为一个语义确定的实义性名词短语,且该名词短语的词义直接为言说者提供了具体评判标准或依据时,“从 X 来说”为实指依据型。如:(12)从中医角度来说,牛羊肉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驱寒、温补气血的功效。例(12)的“中医角度”为“Y”提供了针对性的判断依据。句法上,实指依据型“从 X 来说,Y”可构成“以 X(理论/内容)为标准/依据,可得出结论:Y”表达式,如例(12)可说“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可得出结论:牛羊肉性温而不燥”。

22、实指依据型的“X”一般为各类名词性短语,具有开放性,使用次数较多的有“理论上、技术角度上、经济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学、中医、生理学角度、时间上、历史上、教育上、道理上、个人角度、全局”等。其中,“理论上”使用次数最多,达 127 次;其余的都在 100 次以下,以二三十次者居多。“从理论上来说”的“理论”,有现实的和假设的两种用法。前者指已经过客观实践验证过的理论。如:(13)因为 win 系统的病毒和苹果系统不兼容,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至少在中国,苹果系统是不会中毒的。后者指尚未被实践证明,只是某种假设的理论,再如:胡建刚等:言据标记“从 X 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对名

23、词“性质”的释义为“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对名词“属性”的释义为“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如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对名词“根本”的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对名词“本质”的释义为“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67(14)凡人一般不能通过祈祷解脱命运的束缚。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命运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冲破或超越的。假设的“从理论上来说”的前句和后接句“Y”在语义上常为转折关系,“从 X 来说”前常可使用“不过、但是”等转折性关联词语。b.回指依据型当“X”为一个指代性成分,回指前句中已经表达的内容,并为言说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判断标准或依据时,“从

24、 X 来说”为回指依据型,如:(15)要简单地将两个固定扳手向右压到底,即可牢牢地将风扇固定在上,从这点上来说,它在同类产品中最具优势。例(15)中的“这点上”直接指向前句中已经表达的内容,属于回指依据型。回指依据型“从 X 来说”的“X”常为“这(一)点、这个角度、这个意义、这个层面、这一方面、此意义、这层含义”等。有时,回指视点型的“X”还可由“所指内容+这一点/这个角度”共同组成,如:(16)而在公众企业中,首席执行官的任期一般最多只有 56 年。从为顾客提供一贯性的服务这一点来说,公众企业有可能不如家族企业那样稳定。第二,总括范围型。第二,总括范围型。当“X”为言说者提供了一个基于总括

25、性的范围时,“从 X 来说”为总括范围型,如:(17)从整体上来说,中国运动员在速度上不如人家,特别是在后程。例(17)使用了“从整体上来说”后,“Y”表达的就都是一个基于总括性范围的大致情况,而不再是一个精准表述。此时“X”常为“总体(上)、整体上、全局、原则上”等,其中以“总体(上)”的使用次数为最多,达 161 次。我们之所以将“从原则上来说”也归为范围型,是因为“从原则上来说”中的“原则”使用的是其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释义的第二个义项“第二,指总的方面;大体上”,如:(18)奴隶制从原则上来说,还是已经废除了。第三,时间型。第三,时间型。当“X”为言说者观察与判断提供一个时间视角时,“从

26、 X 来说”为时间型。如:(19)李贵鲜说,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银行从长远来说就必须实行利率市场化、资金商品化。(20)从目前来说,还很难满足中国企业,尤其是特大型企业的筹资要求。(21)记者一位从事出版事业的朋友说,这件事从长远来说是好的,但从目前来说,如果真的实施,很可能会使出版发行部门出现大面积亏损。能够进入时间型“从 X 来说”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可分为三小类:一类是“长远类”,如“长远(角度)、长期、中长期”等;一类是“目前类”,如“目前、短期、近期、眼前、现实、现在”等;还有一类属于“兼顾类”,涉及“长远”和“目前”两个方面。从语义内容看,“长远类”后接的“Y”

27、主要是顺承型,如例(19);“目前类”后接的 Y 命题信息往往是存在的事实,如例(20);“兼顾类”,由于兼顾“目前”和“长远”,前后两者之间往往采用转折连词“但是、可是、不过”等,如例(21)。从使用次数来看,除了“长远(角度)”达 80 次,“目前”有 19 次以外,其他时间类词语的使用次数都在 10 次以下。4)相对视角型)相对视角型对任何一件事情的观察与判断,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当名词性短语“X”为“另一方面、另一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 第 4 期68度”等词语,为言说者提供观察与判断的另一类视角时,“从 X 来说”为相对视角型。如:(22)欣赏者的欣赏习惯、

28、欣赏能力制约着作家、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说,作家、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只有在欣赏者那里才达到真正的完成。(23)就艺术创作方面来说,改编风的兴起源自原创力和想象力的匮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改编自名著的影片从一个新的角度宣传了中华文化。以上例句中,从前后句的语义关系来看,“相对视角型”既可以是并列关系,如例(22);也可以是转折关系,如例(23)。语义关系为转折关系时,“从 X 来说”前常使用“但、可是”等关联词语。能够进入相对视角型“从 X 来说”的名词性短语有“另(外)一方面、另(外)一个角度、很多/许多方面、其他方面、主要方面”等。从使用次数来看,“另(外)一方面”最多,达

29、 120 次;其次为“另(外)一个角度”,为 51 次;其他词语的使用次数则都在 10 次以下。(二)模糊视角型美国哲学家皮尔斯(Peirce)指出:“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当“X”为一个模糊性成分,为言说者提供了一个内容不确定、无明确指向的标准、依据及角度时,“从 X 来说”为模糊视角型。如:(2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品已经渐渐取代了过去相声的地位,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25)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上购物要比逛街购物方便多了。能够进入模糊视角型“

30、从 X 来说”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义类”,常见词语为“某种意义、一定意义上、某个角度、某个(些)方面、某个层面”,如例(24);一类是“程度类”,常见词语为“某种程度上、一定程度上、很大程度上”等,如例(25)。因为同样具有“X”指向不明确这一特点,我们将虚指的“从理论上来说”也纳入模糊视角型的“意义类”中。从使用次数来看,“某种意义上、某个角度、某种程度”使用次数最多,都在 100 次以上。其中,“某种意义上”使用次数达 347 次,是所有“X”中使用次数最高的。四断言“Y”的信度类型分析沈家煊指出,言语行为除了提问、命令外,还包括请求、建议、许诺、提醒、断言等。就“从 X

31、 来说,Y”句来说,句中的“Y”往往是一个断言,言说者要用之来表达对一个事物或事件的结果判断,故这类句中的“Y”又可称为断言“Y”。依据在去除“从 X 来说”结构后,命题信息是否仍然能够独立、充分地成立,断言“Y”在信度上可分为信度充分型与信度不充分型。(一)信度充分型“Y”分析在去除“从 X 来说”后,如命题信息仍然能够充分、独立成立,“Y”为信度充分型。信度充分型“Y”的信息内容,既可以是客观事实,也可以是主观判断,如:(26)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现在选好股票的话,赢利的希望很大。(全面视角型)胡建刚等:言据标记“从 X 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转引自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32、社,1999 年,第 136 页。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 2003 年第 3 期,第 201 页。69(27)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目的的重复。(客体视角型)(28)如果要保存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从实际上来说,用光盘比较保险。(理据视角型)以上例句去除“从 X 来说”后,“Y”都还能充分、自主成立。而对象视角型的“从 X 来说”,由于“X”是 Y 中的陈述对象,不能去除,但“XY”形式可成立,如:(29)尽管从空调进入摩托车和卡车在外界看来跨度太大,但孙庆表示,从春兰内部来说,其实早有准备。(陈述主体型)在“确指视角型”的“从

33、 X 来说”中,“全面视角型”强调其后接“Y”命题信息的无条件成立,“局部视角型”中的“对象视角型”“客体视角型”是将一个正常、合理表述“Y”中的陈述对象通过“从 X 来说”提取出来后单独表达,以上三种类型的后接“Y”皆为信度充分型。“理据视角型”中,实指依据型后的“Y”都是以“X”的实际词义为标准或依据而推理出的合理结论,信度充分;回指依据型中的合理化推论类,也为信度充分型。时间型中的“目前类”后接 Y一般陈述当前事实,为信度充分型;“角度型”中的并列类,从不同角度论述同一个事实,也为信度充分型。表 1 显示了“从 X 来说”的类型与信度充分型“Y”之间的对应关系。表1“从 X 来说”类型与

34、信度充分型“Y”的对应关系“Y”的类型“从X来说”的类型:确指视角型信度充分全面视角型局部视角型主体视角型客体视角型相对视角型(并列关系类)理据视角型依据型时间型(“目前类”“长远类”)实指依据型回指依据型(合理化推论类)(二)信度不充分型“Y”分析在去除“从 X 来说”后,如“Y”的命题内容事实不充分、信息不准确,则“Y”为信度不充分型。如:(30)而无论白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都不应该被称作是颜色。它们只是一种极度的反射。在去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例(30)的“Y”“白黑都不应该被称作是颜色”显然与共识信息“白黑都应该被称作颜色”相违背,从而导致其信度不充分。Y 的信度不充分一般因

35、 Y 与所参照对象之间存在着的差异而产生。“Y”的参照对象,主要有两类:第一,具有普遍共识的背景性信息;第二,“从 X 来说”的前句已表达的信息,或依照前句可推导出的结论性信息。以上我们统称为“共识信息”。信度不充分型“Y”可以分成“量性夸张型”和“理性相悖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 第 4 期701.量性夸张型量性夸张型参照共识信息,“Y”的命题信息在作用、能力、数量等的量级方面被言说者较大程度地提升或降低时,则“Y”为“量性夸张型”。此时,命题信息与共识信息在对数量、等级的判断上存在着差距。量性夸张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部分整体混同型,一是程度夸张型。第一,部分整

36、体混同型。第一,部分整体混同型。如两个主体 A 和 B 在断言 Y 中为“A 同于 B”的语义关系,但在共识信息中二者却是“A 包含 B”或者“B 包含 A”,则为部分整体混同型。如:(31)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认识疾病、与疾病作斗争并治愈和消灭疾病的历史。例(31)中 A“人类的历史”包括 B“认识疾病、与疾病作斗争并治愈和消灭疾病的历史”,语义关系为“A 包括 B”;而其“Y”中 A 和 B 的语义关系却是“A 同于 B”。不管是“A 属于 B,却 A 同于 B”,还是“A 包含 B,却 A 同于 B”,在逻辑上都不能自洽,导致信度不充分。“Y”是否属于“部分整体混同型”,判

37、定方法为看“Y”的两个主体 A 与 B 能否进入鉴定表达式“A 包含 B/B 包含 A”,如例(31)可说成“人类的历史包含认识疾病、与疾病作斗争并治愈和消灭疾病的历史”。第二,程度夸张型。第二,程度夸张型。将断言 Y 中的陈述对象视为 A,述题视为 S,当述题 S 所表达的状态程度、事实比例高于或者低于共识信息时,则为程度夸张型。如:(32)在科技方面虽然美国在某些方面比欧洲强,但从总体上来说,欧美是处于同一等级之上的。例(32)的共识信息为前句内容的推导信息,即“因为科技方面美国比欧洲强,所以等级上美国应高于欧洲”;但“Y”却为“欧美是处于同一等级之上的”,这就显著拔高了欧洲科技方面的等级

38、水平,导致其信度不充分。因此,程度夸张型的信度不充分就产生于“S”所表达的程度或比例高于或低于共识信息这一差异。“Y”是否属于“量性夸张型”,判定方法就是看断言“Y”的相关内容能否进入鉴定表达式“断言的话题+特性陈述,不至于+断言的述题”。如例(32)可说成“科技方面+美国比欧洲强,不至于+处于同一等级”。2.理性相悖型理性相悖型当“Y”的命题信息与共识信息相反或者相对立时,则“Y”为“理性相悖型”。如:(33)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对我的行踪比我自己还了解。例(33)断言 Y“他们对我的行踪比我自己还了解”与背景信息“我对自己的行踪肯定比他们了解”在语义上相反。有些“Y”的参照对象则为“从 X

39、 来说”的前句信息或依照前句推导出的结论性信息,如:(34)拿眼前来说,某个单位、某个人也许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从长远来说,却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例(34)中,断言 Y“却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与前句信息“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语义上相对立。以上例句中,“Y”的信度不充分正是源于其命题信息与前句信息的相反或者对立。断言“Y”是否为“理性相悖型”,判定方法就是看其能否进入“共识信息,言说者却+认定断言信息”表达式,如例(33)可说成“我对自己的行踪比他们更了解,言说者却认定他们对我的行踪更胡建刚等:言据标记“从 X 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71了解”。在“模糊视角型”中,“意义”类后接的不充

40、分信度“Y”常为理性相悖型和部分整体混同型,“程度类”后接的“Y”一般为程度夸张型。“确指视角型”中,回指依据型(异于共识信息类)、时间型(“兼顾类”)、相对视角型(转折类)一般后接理性相悖型“Y”;总括范围型一般后接程度夸张型“Y”。信度不充分型“Y”与“从 X 来说”类型的对应情况见表 2。表2“从 X 来说”类型与信度不充分型“Y”的对应关系“Y”的类型“从X来说”的类型模糊视角型确指视角型意义类程度类理据视角型相对视角型依据型总括范围型时间型转折类实指依据型回指依据型(异于共识信息类)“兼顾类”信度不充分量性夸张型部分整体混同型程度夸张型理性相悖型 五“从 X 来说”信度调节的实现路径

41、针对不同信度类型的“Y”,“从 X 来说”具有两种信度调节功能:一为强化信度,二为提升信度。对于信度充分型“Y”,“从 X 来说”的功能在于进一步强化其信度;而对于信度不充分型“Y”,“从 X来说”的功能则在于提升其信度,使其易于被受话人接受。(一)强化信度的实现路径“从 X 来说”强化信度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四种。1.命题成立全方位化命题成立全方位化通过使用全面视角型的“从 X 来说”,来为“Y”命题信息成立提供全方位、无条件的语境。如:(35)岳志明从一切方面来说,一看就是个高干子弟。全面视角型“从 X 来说”后接的“Y”常为一个合理推导型断言,自身信度充分。言说者通过使用全面视角型“从 X

42、来说”,进一步强调在全方位条件下,“Y”都能成立,从而强化“Y”的信度。2.陈述对象焦点化陈述对象焦点化通过使用主体视角型“从 X 来说”,把作为“Y”构成部分的陈述对象“X”独立出来,单独表达,使其成为一个焦点,实现强化“Y”信度的功能。如:(36)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因此从出版社来说,当然也要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 第 4 期723.陈述内容精准化陈述内容精准化通过使用“局部视角型”中的客体视角型“从 X 来说”,把“Y”所表达的信息内容进一步精准化,使得陈述与话题之间的对应性更强,从而强化“Y”的信度。如:(37)日本队的球衣从设

43、计上来说,的确是好。4.判定依据显豁化判定依据显豁化理据视角型中的“从 X 来说”,当其后接信度充分型“Y”时,既为“Y”提供了充分、准确的依据、标准或视点,又助力言说者将这些依据或标准进一步明晰、外显,达到了强化“Y”信度的目的。如:(38)又是一个星期后,我过了淮河,从地理上来说,我已经来到北方,天气变得更加干燥和寒冷。(二)提升信度的实现路径“从 X 来说”提升“Y”信度的实现路径也为四种。1.虚化视角虚化视角虚化视角,指运用模糊视角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某个角度说”等,对理性相悖型和部分整体混同型的不充分信度“Y”进行信度调节,以提升受话人对“Y”命题的可接受度,达到成功交际的目

44、的,如:(39)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命运是由别人决定的。(40)他是贪官,从某一个角度说,他是一个能干的干部。例(39)的“你的命运是由别人决定的”违背了背景性共识信息“你的命运应由你自己决定”,例(40)的“他是一个能干的干部”在语义内容上与前句信息“他是贪官”相对立,以上两例的“Y”信度都不充分。言说者通过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某个角度来说”后,虚化了产生“Y”这一命题信息的判断角度,也就意味着同步模糊化了“Y”产生的依据与标准。当断言“Y”是基于一个虚化的观察角度、一个不确定的标准而产生的,是一种相对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时,那么受话人对“Y”的包容度就会显著提高,也就相应提升了“Y”的

45、信度。基于此,“从 X 来说”帮助言说者调节“Y”信度的功能也就得到实现。言说者在使用虚化视角手段来提升“Y”的信度时,常使用的“从 X 来说”为模糊视角型的“意义类”、虚指类“从理论上来说”等。2.程度调节程度调节程度调节,指运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从总体上来说”等来调节“Y”中陈述主体被赋予的情状程度或者所达到的比例。如:(41)当年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被国内称之为“温州模式”的一种经济形态。例(41)的 Y“(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被国内称之为温州模式的一种经济形态”这一结论过于武断,因为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只得益于“温州模式”,而只是部分得益于“温州模

46、式”。言说者通过使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主观上降低了“Y”的实现程度,使其达不到百分之百这一高程度,进而提升了“Y”的信度。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后,例(41)在对“Y”进行语义理解时,可以在谓语动词前面加上“部分”,如:“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部分得益于温州模式”。这也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具有降低“Y”程度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程度型“从 X 来说”内部也存在实现程度的细微差别,即“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的实现程度要高于胡建刚等:言据标记“从 X 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73“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的实现程度又要高于模糊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47、。表示总括范围的“从总体来说”“从整体上来说”也具有调节程度的功能,是因为“从总体上来说”等虽然表示的是一个总括性范围,但其真实含义只相当于“从大部分来说、从绝大部分来说”,其后接的断言也并不是百分之百成立的,一定存在个别或者部分的例外情况。如:(42)洛阳二运马经理说,这次招标从总体上来说比较规范,但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43)当然,这些是小毛病。瑕不掩瑜,新编美国文学史 从总体来说是一本出色的学术著作。例(42)当洛阳二运马经理说出“这次招标从总体上来说比较规范”的时候,肯定也就意味着这次招标个别或者部分地方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事实上,“马经理”后续也就直接把这个隐含的“言下之意”说出来了,

48、即“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例(43)“从总体来说”的前句已经交代了新编美国文学史存在一些“小毛病”,而“Y”又认定其为“一本出色的学术著作”,为提升“Y”的信度,言说者通过使用“从总体来说”,降低了把存在着“小毛病”的新编美国文学史 认定为 100%出色这一程度。言说者在使用程度调节手段来提升“Y”的信度时,常使用的“从 X 来说”为模糊视角型的“程度类”和理据视角型的“总括范围型”。3.转换视点转换视点转换视点,指运用理据视角型中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从长远来说”等对理性相悖型的不充分信度“Y”进行信度调节,提升“Y”的信度。如:(44)她一直以为,除了我以外,再没有人能把她的美全部表现出来

49、;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又无法不认为我们的婚姻是一项错误。(45)尽管目前形势似乎还不错,甚至似乎在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长远来说,前景还不容盲目乐观。例(44)的 Y“她又无法不认为我们的婚姻是一项错误”在语义内容上与前句信息“除了我以外,再没有人能把她的美全部表现出来”相违背,例(45)的 Y“前景还不容盲目乐观”也在语义上与前句信息“目前形势似乎还不错,甚至似乎在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相对立。两个例句的前后分句在句法上都表现为转折关系,因此“Y”的信度都不充分。言说者通过使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从长远来说”后,为“Y”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前句的观察视点,也就是让“Y”是基于言说者的另一个

50、观察角度而得出的判断或结论,从而提高了“Y”的信度。例(44)的前句观察视点是隐含的“一方面”,“Y”的观察视点是“另一方面”;例(45)前句的观察视点是“目前”,而“Y”的观察视点是“长远”。观察与判断的角度变换了,那对陈述主体的判断结论发生变化,甚至产生完全相反、对立的结论与判断,则都可理解与接受。基于此,“从 X 来说”达到了提升“Y”的信度的功能。言说者在使用转换视角手段来提升“Y”的信度时,常使用的“从 X 来说”为理据视角型中的时间型(“兼顾类”)和“相对视角型”(转折类)。4.条件特定条件特定条件特定,指使用回指依据型中的“从这一点来说”,为理性相悖型的不充分信度“Y”特别指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