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讲解一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目录) 3
第一篇 拿到建筑图 3
第二篇 PMCAD的输入(银狐操作篇) 7
第二篇 PMCAD的输入(用户讨论篇) 9
第三篇 输入荷载信息 11
第四篇 画结构平面图(板配筋)上 13
第四篇 画结构平面图(板配筋)下 14
第五篇 转入TAT-8计算梁、柱(用户讨论篇) 16
第五篇 转入TAT-8计算梁、柱(银狐操作篇)上 17
第五篇 转入TAT-8计算梁、柱(银狐操作篇)下 19
第六篇 开始JCCAD计算 22
第二讲 多层砖混住宅结构设计 23
结构设计步骤简单描述 23
如何看建筑施工图 25
第一篇 砖混结构简单介绍 26
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 27
转混结构构造柱的位置 27
第二篇 建筑图分析 28
第三篇 结构模型的建立(PKPM版本) 29
坡屋面怎么建模? 34
第四篇 输入次梁楼板信息 35
楼板厚度如何取? 35
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 36
砖混房屋总高度和宽高比的限制 37
砖混中多孔砖和空心砖的区别 37
第五篇 平面荷载输入 37
设计中的荷载谈 39
小高:方案阶段 42
1.剪力墙设计的几个问题 44
2.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47
3.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53
4.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结构受力分析与设计探讨 55
5.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57
6.异型柱小析 58
7.关于柱、异型柱、短肢剪力墙、剪力墙概念小析 59
8.不同计算模型对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分析的影响 60
第三讲 小高层设计 61
相关拓展: 61
拓展一:如何去确定一个工程的结构形式呢? 62
拓展二:如何去确定一个工程的基础形式呢? 63
拓展三:如何确定柱截面,梁截面和楼板厚度呢? 64
拓展四:PMCAD中楼梯间是如何输入的呢? 67
拓展五:你输入墙体荷载的时候扣除门、窗洞口吗? 68
拓展六: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有什么区别? 68
拓展七:TAT和SATWE有什么区别?用哪个更好? 69
拓展八:什么是铰接,什么是固接?为什么要修改呢? 72
拓展九:什么是单偏压,什么是双偏压,如何选择呢? 74
拓展十:设计中哪些情况引起PKPM结果“显红”呢? 74
拓展十一:在基础计算时,你输入地梁吗? 74
拓展十二:什么是连梁?如何确定连梁的高度呢? 75
相关详解: 76
详解一:PMCAD楼层组装中的设计参数 76
详解二:TAT数据检查中的参数修正(上) 79
详解二:TAT数据检查中的参数修正(下) 81
详解三:TAT内配筋计算中“计算选择”应该怎么选? 82
详解四:JCCAD中的基本参数 84
4.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结构受力分析与设计探讨
摘要: 在众多短肢剪力墙结构与异形柱框架的试验资料与工程实践基础上,论述了这两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并分析了各自的结构计算、构造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高层 剪力墙 异形柱
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型式。这两种新的结构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普通框架与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受到了建筑师的肯定,更得到了住户与房开商的欢迎,为此,本文对这两种新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结构分析及构造要求进行阐述。
1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
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
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1)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2)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3)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显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外围小墙肢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由一些模型试验反映出外周边墙肢开裂,因而对外周边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强小墙肢的延性抗震性能。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连接,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墙肢;
(4)各墙肢分布要尽量均匀,使其刚度中心与建筑物的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用长肢墙来调整刚度中心;
(5)高层结构中的连梁是一个耗能构件,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接各墙肢间的梁已类似普通框架梁,而不同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不应在计算的总体信息中将连梁的刚度大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应按普通框架梁要求,控制砼压区高度,其梁端负弯矩钢筋可由塑性调幅70%-80%来解决,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延性要求进行计算。
2 异形柱结构
异形柱结构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与柱肢宽度的比值在2-4,相对于正方形与矩形柱而言是异形的柱子。它包括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常用的有“L”型、“T”型、“十”字型。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
①由于截面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墙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刚度对比相差较大,导致各向刚度不一致,其各向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差异;
②对于长柱(H/h>4)可以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控制轴压比较小时,受力明确,变形能力较好。而对短柱(H/h<4),剪切变形占有相当比例,构件变形能力下降。异形柱通常在短柱范围,且属薄壁构件,即使发生延性的弯曲形破坏,也因截面曲率M/EI或εcu/χ(εcu为砼的极限压应变,χ为截面受压区高度)较小,使弯曲变形性能有限,延性较差;
③异形柱由于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范围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处核心砼协调变形和内力,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内存在相当大的翘曲应力和剪应力,而该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易先出现裂缝,也使得各肢的核心砼处于三向剪力状态,它使得异形柱较普通截面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
④特别是异形柱不同于矩形柱,它存在着单纯翼缘柱肢受压的情况,其延性更差。由国内外大量的试验资料和理论分析[2],异形柱的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小偏压破坏、压剪破坏等,影响其破坏形态的因素有:荷载角、轴压比、柱净高与截面肢长比(剪跨比),配箍率以及箍筋间距S与纵筋直径D的比值等。由于其受力性能的复杂,设计中必须通过可靠的计算和必要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其强度和延性。
目前,异形柱结构设计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规范,仅有两部地方性法规,即广东省标准DBJ/T15-15-95和天津市标准DB29-16-98可供参考。
在进行异形柱结构设计时,除满足高规中对结构布置要求外,还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异形框架的计算
由于其截面的特殊性,在柱截面对称轴内受水平力作用时,弹性分析计算其翘曲应力很小,此时如同承受水平力的偏压构件,仍可按平截面假定分析,按砼设计规范计算,特别是在框——剪,框——筒结构中,对6度及其以下烈度区的Ⅰ、Ⅱ类场地,框架柱只承担水平风载的一小部分,如按一般偏压柱计算,误差较小。此时异形柱可用等刚度等面积代换成矩形柱后由程序进行整体分析。而在水平力较大,且水平力作用在非主轴方向,则翘曲应力不容忽视,按平截面假定误差较大,则应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决定内力和配筋位置及大小。在进行内力计算和配筋计算时,宜选用带有异形柱计算功能的计算软件。现在有一些软件没有异形柱截面形式,如要用它进行计算,要先进行等刚度等面积换算成矩形柱,进行整体分析,得到双向内力后再进行异形柱的截面设计,其工作量相当大,且截面设计的可靠性不高。目前,国内可直接进行异形柱截面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的软件有建研院的TAT、SATWE程序,广东省建院的SS、SSW程序以及天津大学的钢筋砼异形柱结构配筋计算程序CRSC。这些程序均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准确性较高,经过大量工程校算,能有效地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
(2)轴压比控制
对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柱的延性对于耗散地震能量,防止框架的倒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轴压比又是影响砼柱延性的一个关键指标。由试验结构分析[3],柱的侧移延性比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下降。
在高轴压比情况下,增加箍筋用量对提高柱的延性作用已很小,因而轴压比大小的控制对柱的延性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异形柱结构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不重合,剪应力使砼柱肢先于普通矩形压剪构件出现裂缝,产生腹剪破坏,加上异形柱多属短柱,这些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使异形柱的延性普遍低于矩形柱,因而对异形柱的轴压比要严格控制。
在广东规程中,其轴压比按砼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减少0.05,但其适用高度较低,一般为35 m。当高层建筑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时,其水平力的影响会愈来愈显著,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愈高。由天津大学土木系对异形柱延性资料可知,影响异形柱延性的因素比普通柱要复杂,且不同的柱截面形式,如L型、T型、十字型,在相同水平侧移下,其延性性能也有较大差异,因而,轴压比控制应参考天津规程。但天津规程的控制过于繁锁,在结构计算中,柱的纵筋与箍面的直径还没有设定,因而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的比值还无法确定。为在实际工作中便于使用,可按不同的截面形式(L、T、十字型)与不同的抗震等级两项指标从严控制,对低烈度地区的这类结构是能够满足其延性要求的。
(3)配筋构造
在正确的结构选型及计算后,截面内钢筋的构造也是保证异形柱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异形柱截面的特点,柱肢端部会出现较大应力,加上梁作用于柱肢上应力的不均匀,一般越靠肢端应力越大,对柱肢形成偏心压力,进一步加大肢端压应力。因而在异形柱配筋时,应在肢端设暗柱,暗柱的外排钢筋由计算而定。离端部厚度范围内设2Ф14的构造纵筋,箍筋同柱,这样可限制柱肢的砼裂缝的开展,提高异形柱局部抗压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柱上的箍筋不仅能抗剪,也可约束砼变形,增大其延性。异形柱由于不易形成多肢复合箍,因而其配筋率只能由加大箍筋直径和加密间距来实现。相同配箍率下,箍筋直径大,其延性指标好,因而箍筋且用Ф8、Ф10,其间距可比普通柱箍筋间距小。
总之,短肢剪力墙结构与异形柱框架结构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设计中根据其受力的特点,充分了解其破坏的各种机理,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正确掌握计算机分析方法和截面配筋,其结构才能有可靠的安全保证。
5.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摘要: 介绍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关键词: 剪力墙 住宅 措施
一. 关于基础平面图:底板下降处(如电梯间、水箱间、厕所水房的集水坑)应画详图,小集水坑如400X400X300可将板消弱,不必单独处理。应注意两个集水坑可能集中在一起或离墙较近处的集水坑可能坡出墙面。注意集水坑的盖板高度应与地面等高(厕所水房常垫起来)。靠墙处集水坑应画两个剖面,下降处底板斜坡应注角度,宜注角度,不注坡长,剖面只画构造,配筋同底板筋。应将大部分钢筋拉通,仅大房间附加钢筋(包括上下铁),附加筋应标出作用范围,如从12轴到14轴。底板钢筋上铁向下锚固,锚固长度为从墙边锚入15d。下铁考虑承受一定的弯距,向上锚固40d。外侧墙体钢筋的锚固:锚入板底,直段长度200。注明暗柱锚入底板的长度,为施工方便,可加200的直段。门洞口下的暗梁取值:宽度=墙厚+2倍底板的h0,窗洞口下取窗底至基底和门下暗梁的较小值。基础出挑板的分布筋应改为直径12或14,不采用通长筋。电梯底座不落地时,板厚应取300,钢筋应留余量,一般可取14@150。基础底板出挑时,窗井处应认为已经出挑,非窗井处做挑板,可出挑1至1.2m.
二. 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三. 高层剪力墙结构,当窗下墙改为填充墙时,周期可延长并节约造价。(剪力墙拆模后应立即砌填充墙)
四. 关于洞口连梁:以下处应注意:1.人防内的厕所、水房等,由于使用要求一般要垫起来,故此处洞口要抬高增大,造成其上连梁与一般梁不同。2.剪刀梯入口处连梁,由于休息平台板的做法一般只有20厚,比一般楼板处较薄,此处连梁应按休息平台的标高考虑。3.跃层、楼梯间出屋面处洞口一般要抬高,其上下连梁不同。4.首层有窗井处因窗井采光的要求可能将其上的阳台及洞口抬高,造成上、下的连梁不同。5.其他有门槛处上下连梁不同于一般连梁。
五. 连梁配筋可取各层一致,当超筋时可采取:1.将连梁断面减小,按普通梁计算。2.将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调低,适当增大墙体配筋。3.将连梁配筋配至最大配筋,并用其能承受的剪力计算弯距和纵筋。4.长宽比小于2的连梁能承受的最大剪力取值较低,宜避免使用。
六. 关于墙体:
(1).小墙肢的长度不宜小于3b,并按柱子配筋,轴压比小于0.6。大于4b的墙肢按剪力墙计算和配筋。
(2).长度大于8米的墙体应开施工洞,并用砖砌堵。两户以后可能打通的墙体应开洞预留。阳台门联窗下的墙体应采用轻体墙砌筑。
(3).关于墙体的暗柱:尽量暗柱是暗柱,墙是墙,不采用大暗柱,暗柱相叠也没关系。注明暗柱纵筋的连接方式。
(4).一级剪力墙应验算水平施工缝的抗滑移。当地下开洞(窗井处)和地上开洞错开时,应加暗框架,在地面处加通长的连梁,起到托梁的作用。并且适当考虑两个洞口的连梁按一个大洞口计算,最底下的连梁要能承受五层左右的错洞墙肢垂直作用力。
(5).墙体分布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墙水平筋均在外。洞口错开时,应将连梁锚入暗柱内,作成暗框架。
七. 屋顶退台内收,而内收的墙体下面并无剪力墙,可采取:如有条件,做上反梁,否则采用轻墙直接作用在板上。上层加梁来承受顶板荷载。
八. 用SATWE软件计算时,长宽比小于4的墙肢按异型柱输入,或忽略小墙肢的配筋。长高比大于4的连梁按普通梁输入。
九. 说明剪力墙的加强区范围。说明剪力墙的拉筋为φ6@600,加强区为φ6@400。
十. 人防通风井上应有盖板。
十一. 厨厕间楼板上的通风洞,从一层顶板处开始留,一直穿出屋面。厕所通风洞为350X650,厨房为450X750,在楼板洞边加角钢,通风洞管块架在角钢上,一层托一层。
6.异型柱小析
====有关异型柱=======================================
1、 定义: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或十形(不含Z形),且各肢最小截面宽度小于300mm的柱。异型柱截面各肢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且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其实异型柱是介于柱与剪力墙之间的一种构件)
2、 异型柱结构体系: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核心筒结构
3、 计算工具:异形柱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受力性能、抗震性能与矩形柱结构不同。由于异形柱截面不对称,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双向偏心受压给承载力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对异形柱结构应按空间体系考虑,宜优先采用具有异形柱单元的计算程序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因异形柱和剪力墙受力不同,所以计算时不应将异形柱按剪力墙建模计算所以。对异形柱结构采用三维整体分析的方法,目前能用于这种结构抗 震分析的常用软件有TAT、SATWE等。
电算时应注意:由于砼异形柱的柱肢较长,梁柱重叠部分较大,因此需点取“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选项进行计算;建议采用双偏压计算。
4、 设计时注意事项:
异形柱的延性比普通矩形柱的差。轴压比、高长比(即柱净高与截面肢长之比)是影响异形柱破坏形态及延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异形柱由于多肢的存在,其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往往不重合,在受力状态下,各肢产生翘曲正应力和剪应力。由于剪应力,使柱肢混凝土先于普通矩形柱出现裂缝,即产生腹剪裂缝,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使异形柱的变形能力比普通矩形柱降低。作为异形柱延性的保证措施,必须严格控制轴压比,同时避免高长比小于4(短柱)。控制柱截面轴压比的目的,在于要求柱应具有足够大的截面尺寸,以防止出现小偏压破坏,提高柱的变形能力,满足抗震要求。建议在6度设防区,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L形截面柱的轴压比不应超过0.6(按截面的实际面积计算,下同),T形截面柱的的轴压比不应超过0.65,十字形截面柱的轴压比不应超过0.8;对于异形柱框架—剪力墙(或核心筒)结构,由于框架是第二道抗震防线,所以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放宽到0.65(L形)、0.70(T形)、0.90(+字形),但对于转换层下的支承柱,其轴压比仍不应超过0.60。
7.关于柱、异型柱、短肢剪力墙、剪力墙概念小析
设肢截面高为h,宽为b,则有:
1≤h/b≤3——〉柱 (同时:h,b≥300mm)
h/b≤4 ——〉异型柱(当然同时要满足异型柱的其他条件,比如有小于300mm的肢宽,不小于500的肢高)
5≤h/b≤8——〉短肢剪力墙
8≤h/b ——〉一般剪力墙
请问一下楼主,现在做剪力墙结构的住宅时,在顶层建筑经常喜欢做跃层,在退出一个露台时,经常只给我们结构留很小的一段剪力墙(比如说200*500)用来撑上面的屋顶,我对了一下上面的尺寸,似乎都不满足,不知这段剪力墙应该怎样称呼?设计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8≤h/b ——〉一般剪力墙" ;应为“8>h/b ——〉一般剪力墙”
对于200X500截面的构件,因5/2=2.5〈4,则其不属于墙的范畴(长宽之比必须大于4,也及长向的刚度为短向的16倍以上时,才可称为墙),这样的话它只能化为柱的范畴,对于矩形柱,每边尺寸是不应小于300的。所以严格说,在设计中是要避免此类构件出现的。
关于此点,可详高规第7.1.2条中第8小条的注。
当然我这样写不大严密,应写成"8〈h/b ——〉一般剪力墙"才好,
具体推算过程如下:
假设h=4b
则有:
长向刚度:bh^3/12
h=4b
则:bh^3/12=64b^4/12=16b^4/3
短向刚度:hb^3/12
把h=4b带入
则:hb^3/12=4b^4/12=b^4/3
即可得出二者之比为16
因为这是两个方向的刚度相差悬殊,所以短向的刚度在简化计算时就可忽略了,此时构件也就从柱蜕变为了墙(这已符合墙的受力模式假定)
所以不管是柱还是异型柱都有这个高宽比小于4的限制,也就是在此范围内便还属柱的范畴
8.不同计算模型对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分析的影响
摘要: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指的是除矩形、圆形以外的截面形式,如T形、十字形、L形等截面形式,仅由钢筋混凝土异形柱作为竖向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之为异形柱框架结构,它一般可用于多层住宅等。除此以外,异形柱结构体系还包括框架-斜撑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可用于小高层或高层住宅。由于这种结构体系采用与填充墙同厚的T形、十字形、L形柱,它不仅具有可使室内不出现柱楞,又可增加使用面积的特点,而且具有改善建筑功能并使室内布置灵活的特性,受到建筑师、开发商以及广大用户的欢迎。虽然这种结构体系趋于定型只是近几年的事,但已在天津、广州等地得到广泛的应用,并编制了相应的设计规程。
关键词: 异形柱 结构设计 抗震分析
1 前言
研究表明,异形柱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和抗震性能不同于矩形柱结构体系,而由于异形柱截面的不对称特性,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双向偏压给框架柱承载力带来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所以,对异形柱结构应采用三维整体分析的方法,目前能用于这种结构抗 震分析的常用软件有TAT、SATWE等。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所布置的往往不全是异形柱,其中经常会混合采用墙肢相对较长的剪力墙。在这类结构的计算模型输入时,有的设计人员往往把异形柱按短肢剪力墙输入,有的甚至将异形柱框架结构全部按短肢剪力墙输入,这样势必造成一些计算误差,而且发现有些构件的计算误差会影响结构、构件的安全。为此,本文利用一组算例,分析了采用不同输入方式(即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对结构抗震分析结果的影响,以便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2 计算模型及基本计算参数
(1)计算模型:根据目前用于多层住宅的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实际情况,为便于分析、比较,本文选取一个柱网尺寸为3.6m×4.2m,共8层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层高2.8m,计算中分别按异形柱和剪力墙两种形式输入,以下将采用异形柱形式输入的结构称为模型一,以剪力墙形式输入的结构称为模型二。分别采用TAT和SATWE软件进行抗震分析比较。
(2)基本计算参数:假设该结构所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梁截面尺寸均为150mm×370mm。整个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计算用楼面静、活荷载标准值分别取3.9kN/m2、1.5kN/m2。梁上墙的线荷载标准值取7.3kN/m2。
3 计算结果及比较
(1)自振周期:从表1可以看到,当采用TAT计算时,由于薄壁杆件模型刚度明显较异形柱大,模型二的结构整体刚度较模型一大得多,反映在结构自振周期上,模型二的自振周期较模型一小6.3%~17.6%;当采用SATWE计算时,由于采用墙板单元模拟剪力墙受力,模型二的自振周期有明显增加,最大增幅达22.2%。模型一的自振周期变化不大。从理论上说,TAT和SATWE在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计算时采用相同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应该相同,经分析发现,之所以产生上述误差是因为在SATWE软件中扣除梁与异形柱刚域的重叠部分重量,而TAT没有。在以下的计算结果中还可以看到这种误差所产生的影响。
(2)地震作用:从表2可以看到,采用TAT计算时,模型二基底总地震剪力和弯矩较模型一大得多,两组结果间相差最大的可达15.4%。这是因为模型二的结构刚度较模型一大,从而使自振周期变短,地震反应加强的缘故。当采用SATWE计算时,模型二的基底地震总剪力和弯矩明显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21.5%,而模型一的地震作用变化不大。
(3)结构侧移:从表3可以看到,当采用TAT计算时,模型二的结构顶点位移及最薄弱层的层间位移角均较模型一小得多,减少的幅度在13.5%~41.9%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采用SATWE计算时,模型一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顶点位移较TAT计算结果大得多,两者相差达23.0%。
(4)结构内力:从表4、表5可以看到,当采用TAT计算时,模型二墙肢的轴压力较模型一均略有减少,而采用SATWE计算时,结果则基本相反;对梁的内力来说,无论那一个软件计算,其内力相差均较大,由于在模型二中梁长取墙肢端点长度,模型一中梁长取两端异形柱形心长度,所以,模型二的内力较模型二小得多,这对于以剪力墙形式代替异形柱输入的工程来说,需引起必要的重视,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
4 结 语
上述算例分析表明,不同的计算模型无论对异形柱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结构侧移,还是基底弯矩和剪力、梁柱内力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抗震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肢长与肢宽之比不大于4的异形柱,由于它已接近柱的特征,应采用异形柱形式输入;②对于肢长与肢宽之比稍大于4的短肢剪力墙不应采用过高的轴压比,宜按异形柱套用;③对异形柱结构体系,宜采用两种不同计算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以便校核;④在套用现行规范或参照天津或广东规程时,应注意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笔者建议,国家对异形柱结构体系应形成相应的规范条文,以便促进这种结构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三讲 小高层设计
对于小高层设计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设计小高层或者高层:
第一步.结构选型
首先一定要把建筑图仔细的看懂看明白,然后根据建筑的平面功能进行结构选型:框架?框剪?纯剪?短肢,还是框筒或者其他的结构形式?这个首先要明确定下来。其次,在确定结构形式以后,就要进一步细化结构布置了:如何合理的设置剪力墙和梁板柱等构件的位置截面大小,这也是很大的一个难题,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和建筑功能的要求以外,设计经验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希望楼主能够结合这个小高层给予我们一些经验和技巧。最后,有两点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是在审查建筑图时,心中要有个底,主要检查结构能否完全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设计有没有明显违反国家规范的地方或者结构不能实现的地方,比如建筑造型,有些人把建筑造型设计的花里胡梢的甚是好看,但是到了最后结构却发现不能实现或者有很大的风险,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及早发现;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抽出时间和水电暖通和空调等专业的设计人员碰头研究一下建筑图,确定建筑是否为他们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安装设备,结构设计人员最忌讳到了施工阶段其他专业突然更改变更,比如发现预留洞口不够,或者要在梁上开洞等,这些问题一定要在结构设计阶段明确。
第二步,就是计算机软件计算
倒了这一步,首先要确定建筑基本上不会再发生大的改变了。我的通常做法是先根据事先拟好的结构方案,进行一次快速建模计算,主要是检验结构选型的可行性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主要看结构的周期,振型,位移等主要参数是否有明显的超规现象,有没有涉及结构整体稳定性到必须修改方案设计的大问题出现,如果有,则及时进行调整,如果没有,则开始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在这一步,一定要特别注意抗震设计和构造设计,也就是各种参数一定要合理,各种构件的截面大小尺寸一定要精确输入,在这儿,如何合理的输入各种程序参数也是个难题,好在我们的论坛里面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在程序计算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参数要特别注意:1结构的基本周期及周期折减,2计算振型数及地震作用调整,3结构整体性能控制,包括位移控制,周期控制,层刚比控制等,在这儿,如果发现某些指标稍微超规,就要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来调整,尽量避免去调整方案,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进行一次快速建模检验的原因,4结构构件计算,包括剪力墙和柱轴压比,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等。
第三步 基础的合理选型和计算
为什么要把基础单独拿出来强调,是因为在高层设计过程中,基础造价占建筑总造价很大比例,处理不好,有可能达到总造价的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因此如何根据结构布置和地质报告进行合理的基础选型和计算是节约工程造价的重中之重。筏板?桩筏?还是其他类型的基础?那种既能满足结构要求又能合理的节约造价?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如何去判断结果的合理和优化性能,这些也是我急想知道的答案,相信楼主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最后就是出图,要注意保存好底图,总之我个人认为高层设计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结构的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设计,二是如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相信我们通过楼主这个小高层的示例教学性质的分析,能够给我们很多有益的知识和经验,期待中。。。。。
相关拓展:
拓展一:如何去确定一个工程的结构形式呢?
1,甲方要求
2,建筑物的功能要求
3,结构的安全、合理
4,经济
多层由习惯,例如经常为框架结构。
高层则按规范划分之最大适用高度结合使用功能和经济指标来确定。
一般来说,先是甲方根据周边环境和自己的要求选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并下达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然后结构工程师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和任务书,考虑结构安全、合理、经济并结合当地地质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该工程的结构形式。
我认为应该是分三类的:多层和高层及超高层。
1。多层主要应当根据使用功能和当地的常规做法。以及结构形式的限值来确定。
2。高层主要是根据高度限值和使用要求及概念设计。来确定和理的结构形式。
3。超高层的结构形式的确定要专门的研究确定。不可以自作主张的。
4。当然以上三种的结构形式的确定应当要看建筑物所在的工程地点的地基基础情况,地震烈度及抗震设防要求以及风荷载的大小等等具体的情况及和理的概念设计来确定
根据各地区 规范、文件、的要求
再根据经验;上海 多层住宅【2-7】 采用 框架结构,而且有桩至少是200*200*8000方桩
6-18 多采用 框剪结构
18-24以上 多采用剪力结构
有的 也有金属结构...
====
时代性:
“治水、增绿、改善生态环境”这一主题是我们这一时代城市规划的缩影;
虽然 与 建筑 相关甚密切;但在结构设计中也能加以 考虑ing
加强基础性、新科技应用
我也补充一点:满足生产工艺和建筑功能的要求,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1、满足建筑功能、用途的要求(根据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需要而定);
2、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
3、经济效果良好(必须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4、满足建筑美观要求(与规划、环境协调)。
1、明确功能要求和甲方要求。
2、搜集必要的结构技术参数。
3、根据建筑高度将竖向承重及抗侧体系作粗的定位。
4、根据层高净高、空间单元大小确定合理的楼盖形式。
5、对技术经济作出初步的评定,适当考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6、再次审查结构与建筑功能有无矛盾,与其他专业协商解决。
7、确定主要结构型式,完成此程序。
结构型式的初步确定,更多是依据工程经验,综合建筑方案所能提供的承重结构和抗侧力结构布置位置及结构的适用性。
在选择结构类型时,不可过分依赖规范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还应考虑场地类别、结构复杂程度,如8度3类场地45米高,按规范可采用框架结构,实际上,有条件布置适当剪力墙时,从结构的观点出发,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明显合理经济的结构方案。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
主要应该根据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高规对使用高度的要求)和经济指标及甲方要求
1。多层一般采用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和板柱抗震墙
2。小高层一般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
3。一般高层一般采用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和筒体及复杂结构型式和混合结构型式
4。一般不宜采用超限结构型式
根据使用要求和地质情况。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一个最安全,最稳定的结构形式。
1多层采用较经济的砖混结构,如果底层空间较大,(一般有很多最下层都做门面或车库的)可以考虑做底框,不提倡做混合结构,因为受力复杂,容易出问题。
2小高层采用框架结构,受力明确,国家提倡。
3高层采用框剪,筒体结构,或钢结构,刚度较大,结构可靠~
工业建筑中特别重要的是:第一考虑功能要求,第二考虑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及其关连要求,第三考虑未来的可能拓展功能。
1、首先必须满足规范规程的要求;
2、必须和建筑功能相适应;
3、其次才是新科技、新材料的应用
偶说一点,结合上海方案审查,遇到好多关于建筑做方案时平面凹凸不规则的问题:
结构平面凹进的长度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或凸出的长度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且凸出的宽度小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或小于凸出长度的50%。
结构在做前期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平面凹凸不规则的问题。
还有,对于一些薄弱部位的概念设计,一些参考书中有详尽说明
我看大家的讨论都很有建设意见嘛,其实在实际的工程中,影响结构形式的因素很多,就看怎么在经济和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搞设计的选择结构形式只能凭专业知识.
楼上的说什么凭甲方\凭建筑设计\凭......都不全面
一般是要在建筑图出来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经济的一种结构形式!
听甲方的?开玩笑!他要是个外行你岂不是要倒霉了!不是让你犯错误就是
在电脑前算死你还没答案!
拓展二:如何去确定一个工程的基础形式呢?
先看看建筑本身得结构布置,再场地的地基情况,承载力等各方面的参数,在保证安全得情况下,作最经济得基础形式
偶觉得主要是根据上部荷载大小来定的。随便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应由场地的地基情况和结构上部荷载大小及沉降控制条件还有经济合理性综合确定
流程主要是,在定下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和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对工程场地进行地质勘探,结构师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建议结合前面的设计方案和主体结构形式确定该工程的基础形式。
当然,安全、经济、合理这些条件是所有设计都必须考虑的条件。尤其是对地基这么重要的部分。通常地基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的。
和理的确定基础形式我认为:
1。应当首先要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建议。(这很重要的)
2。粗算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然后和地基承载力进行比值。
3。看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度。
4。看当地的常规做法和经验。
5。看当地的施工工艺和水平。
首先,我觉得先看结构形式,在看当地的这种结构形式通常是做什么基础。
其次,看地质报告,采用上述基础形式合适吗?
再次,确定基础的最终选择。
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教
现在做结构虽然主要是软件计算,但经验还是很有用的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建议
2、粗算进行各种计算(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整体刚度、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度)
3、该地区施工工艺和水平【含设计中的常规做法和经验 】
4、经济 现在好象忽略了 处弱势 【审图中严格把关各技术指标...】
可以结合具体工程谈谈吗入和看地质报告吗,还有就是在现场如何区分不同第土制
我觉得:
首先要考虑上部结构
要与经验相结合
再要看地基
不过一般情况下
一个地方的地基是差不多的
所以在一个地方搞设计
主要考虑的是结构形式
1。首先应该看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在选择上部结构类型确定地基承载里的特征值
3。上部结构选择好,基础的类型选择也很重要,如果对于有软弱地基,还要进行处理!
4。基础的抗震
基本上如果是正规的项目前期都会有地质勘探工作和地质勘探报告,在地勘报告中都会建议几种桩的形式和相应桩型的分析数据,我们院是不支持设计人脱离地勘报告自选桩形的,那样就没有了该桩的试验数据支持,所以设计人对桩形的选择空间不大
另一种就是非正式的项目,这种项目一般是小项目,浅基础,只要能够在经济和安全两者中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就是好的选型!
我补充一点,还要参考当地的习惯做法。比如山东某地一26层高层,按我们的习惯做法肯定是采用桩基。可当地有成熟做法就是采用CFG碎石桩复合地基,可以大大加强地基承载力,所以甲方要求做筏板基础。
谢谢各位的指导,那天我答辩的时候,老师还要求我们进行抗倾覆验算和不均匀沉降的计算什么的,基础的位置在砂质粉土,我这部分没考虑,是不是这个很重要啊,我算的时候只用底版反力小于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不知道对不对?
最关键的是:
1.本工程的结构形式。
2.本工程的荷载状况及建筑有无地下室 人防 车库等功能要求。
3.仔细阅读本工程的地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