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八章 防烟分区.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73060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防烟分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八章 防烟分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防烟分区 火灾案例:     1、1972年5月13日,日本大阪市“千日百货大楼”发生一起特大火灾,大火持续了40小时,死亡118人,其中中毒、窒 息死亡的为93人,约占80%。     2、美国拉斯维加斯市“米高梅”(M.G.M)饭店,1980年11月21日火灾,死亡84人,其中67人被烟薰死的(约占80%)。 据日本、英国统计资料,在火灾中78.9%的人被烟薰死的。   第一节 火灾烟气     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分解的产物,是含有悬浮固体和液体微粒的气体。 一、烟气组成     1、热分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气体     大部分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C、H、O、S、P、N等元素,生成的气体主要有CO、CO2、H2S、HCN、NH3等。     2、热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悬浮的微粒(烟粒子)     通常有游离碳、焦油类粒子和高沸点物质的凝缩液滴等。     3、剩余空气 二、烟气的危害   (一)火灾烟气的毒害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缺氧   当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4%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当含氧量低于6%,在短时内人们将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当含氧量在6%~14%之间,虽然不会短时死亡,但也会因失去活动能力和智力下降而最终被火烧死。   2、毒害   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气体,如CO、HCN、H2S等,当其含量超过人们生理所允许的最高浓度时,造成人们中毒死亡。(见下表) 毒性分类 气体名称 长期允许浓度 火灾疏散条件浓度 单纯窒息性 缺氧 ∕ <14% CO2 5000 3%   化学窒息性 CO 50 2000 HCN 10 200 H2S 10 1000   粘膜刺激性   HCl 5 3000 NH3 50 ∕ Cl2 1 ∕ COCl2 0.1 25 各种有害气体的毒性及其许可浓度(PPM)     3、尘害     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进入人体肺部,引起呼吸道病和增大心脏病死亡率。     4、高温     在65℃时,可短时忍受;在120℃时,15分钟内就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140℃时约5分钟;170℃时约1分钟。     (二)火灾烟气的减光性     烟粒子对可见光有遮蔽作用,使能见距离大大降低,使人们在火灾烟气中的行进速度大大降低,从而妨碍人们的安全疏散。     普通视力能达到的范围称为能见距离或视程,火灾中能保证安全疏散的最小能见距离称为极限视程[D],[D]取决于人们对建筑物的熟悉程度,即 熟悉者:[D]=5m   不熟悉者:[D]=30m     (三)烟气的恐怖性     浓烟滚滚、烈火熊熊,往往使人产生恐怖性,失去活动能力、失去理智,造成混乱,影响安全疏散。   第二节 火灾烟气的流动与控制 一、火灾烟气的流动 由于高温烟气比周围空气比重小,产生浮力使烟气在室内处于流动状态。     (一)烟气在着火房间的流动     (二)烟气在走道内流动     (三)烟气在高层建筑中的流动     烟气流动扩散有三条途径:     1、着火房间→走道→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2、着火房间→室外;     3、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二、防排烟的方式    (一)防烟方式     1、不燃化防烟:不燃化。     2、密闭防烟:密闭房间,窒息灭火。     3、阻碍防烟:设置障碍物阻挡烟气流动。     4、加压防烟:对非着火区加压送风,保持正压。    (二)排烟方式     1、自然排烟方式:利用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     2、机械排烟方式:借助机械力强迫送风或排气,分为两种:    (1)全面通风排烟方式:非着火有烟区    (2)负压机械排烟方式:着火房间     一个完整的防排烟系统包括风机、管道、阀门、进风口、排烟口及它们之间的联动装置组成。   第三节 防烟分区   一、防烟分区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防烟分区是指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cm的梁划分的防烟空间。     2、作用:保证一时间内,把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进而加以排除,从而达到控制烟气扩散和火灾蔓延的目的。 二、划分防烟分区的条件    (一)需设排烟设施的部位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二)划分防烟分区的条件     需设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     注意: 1、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不划分防烟分区; 2、当走道和房间按规定设排烟设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或合设排烟设施,并按分设或合设的情况划分防烟分区;     3、一座建筑物的某几层需设排烟竖井进行排烟时,如增加投资不多,可考虑扩大设置范围,其余各层宜设排烟设施,划分防烟分区。 三、划分构件     1、挡烟梁:突出顶棚不小于50cm。         2、挡烟隔墙:从底到楼板下面。     3、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cm固定的或活动的挡烟设施。 四、防烟分区的设置原则         1、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当建筑物顶棚高度在3m以上时,防烟分区面积可适当扩大,但不宜超过1000m2;         2、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         3、对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地下室、防烟楼梯间 及前室、消防电梯及其前室、避难层(间)等,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