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周昉《调琴啜茗图》的艺术符号探析_张涵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726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昉《调琴啜茗图》的艺术符号探析_张涵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周昉《调琴啜茗图》的艺术符号探析_张涵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周昉《调琴啜茗图》的艺术符号探析_张涵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调琴啜茗图将琴、茶作为中心主题,与其他构图元素一同构筑的美学场景,勾勒出周昉对生活的客观视觉审美和对情感的主观精神内涵。该画作内容的写实性和艺术表现性,是对中唐时期仕女物质生活的呈现和文人精神世界的表达。仕女们在抚琴、品茗中,参悟哲理、抒情导志、修身养性、拥抱自然的过程,体现出人物怡然自得的审美志趣和洒脱豁达的生活态度。古琴斧凿于天地之间,物显于方圆之内,寄托于传世之情。中国的饮茶之风,从唐代兴盛至今,代表了儒释道三家的心灵境界,在纷扰的人世中,感悟生命的真谛1。因此琴、茶在此画中作为“艺术性”的美学符号,是绘画意象、现实生活、人生情感、文化传承的综合性运用。中国本土深层的文化精神具有生生不息

2、的力量,也是我们在当下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不竭源泉。文章通过分析调琴啜茗图,领略唐代生活风气,阐述周昉借助器物之象,化用艺术周昉调琴啜茗图的艺术符号探析文/张涵胭1 马松影1 林珑2 赵梦洁1 (1.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2.福建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摘要:古琴作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不仅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东方传统审美艺术,也是历朝各代圣贤寄情之物。调琴啜茗图对古琴这一艺术符号的可视化呈现,寄托着周昉的文人之情,同时运用茶之一物的个性特点,塑造出画中人物的生活情趣。文章通过琴、茶二者对该绘画作品的情境营造,依托唐代人文背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

3、调琴啜茗图的美学特点、美学意蕴、承担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对其艺术美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探知唐代人文化生活的新特征与艺术美学的新风气,解读画作中内含的艺术符号,并思考其独特的精神意涵。关键词:调琴啜茗图;唐代绘画;古琴艺术;茶文化;符号的巧妙艺术表现手法。一、筑造琴、茶为核心的美学特点目前收藏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的调琴啜茗图,是出生于唐代仕宦之家的周昉所作。此画又名弹琴仕女图,是一幅描绘中唐时期的宫廷贵妇们在庭院中雅聚一起抚琴品茗消遣时光的佳作。该画作彰显出周昉仕女画绘画风格的特点:将琴、茶作为核心主题,运用简练的构图法则,使人物、器具、环境等构图元素具有丰富的节奏韵律,塑造出宫廷贵妇们在内院中恬静

4、、悠闲、享乐、冶情的生活场景。(一)主题元素的情感传递周昉 调琴啜茗图 里借用琴、茶二者寄情放怀,体现出文人的凡情俗念与人生态度。古琴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有“国乐之父、圣人之器”之称的古代传统乐器,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东方审美艺术。在早期的音乐文献记载中,古琴广泛流于民间,并不是士大夫的独有器物。至魏晋以后,琴才逐渐脱离民间,成为主要流行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乐器2。进入唐代,琴的音乐艺术周昉调琴啜茗图学术研究Oriental Collection72和文化内涵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更多的文人雅士借琴抒情、托物言志,表达自身的处世心态。因此在该画作中,琴作为主要构图元素,是文人具象的艺术符号,也是人文建

5、构中的情感因子。周昉与茶圣陆羽为同时代人,“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此句印证出唐代是一个“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的朝代。“茶”这一文化元素的兴盛发展,走进千家万户的厅堂之中,成为更多中国文人雅士的笔下之物。中国的茶道自来讲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遇之明心见性、品之寄托情怀、享之无拘无束,呈现文人从容淡雅、淡泊世事的处世之态。茶与古琴二者物象特征甚为相似,不仅是文人笔下的艺术符号,也成为文人寄寓情感的符号,是故抚琴品茗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二)辅助元素的内涵表达古琴为桐所制,梧桐木作为良质美材历来为斫琴人所重视。所谓“凤依桐树,鹤听琴声”,凤、梧桐、鹤三种视觉符号皆传

6、递出古琴高洁清丽的价值意涵。图中所刻画的人物,倚靠梧桐树,聆听古琴的清远之音,表现出文人古雅的审美向度。桂花作为清高从容的象征性物象,是文人不慕名利的气节与傲骨鲜明的体现,也是山中隐士恬淡超脱的襟怀之具体反映。因此画卷中于丝桐之荫下,听丝桐之音的妙趣,独具周昉本人的画者匠心。文艺作品是主观感受对客观事物触动所孕育的产物,文心雕龙原道中曰:“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周昉观察唐代仕女弹琴品茗的场景,并通过绘画这一形式来呈现,同时将文人品格映射于器具之中。调琴啜茗图不仅画生活中的美学,同时也纹人格里的艺术。抚琴、品茶,流露出清心淡雅、宁静淡泊的生活美学,丰富了唐代人文化生活新的特征,展现了当时

7、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风气。二、调琴啜茗图的美学意蕴(一)客观写实艺术描绘周昉成长于上层阶级的环境中,游历于朝堂政务中,曾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其笔下描绘的艺术形象符合唐代审美风尚,深受士大夫所重。正如彼得伯克所说:“图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周昉自身阅历丰富,人格独立,因此所作画更具有时代的客观写实性。”调琴啜茗图全卷构图松散,以近景构图。全画共五位人物,其中一人抚琴,面部饱满,安静祥和,调琴女的手部调琴,周昉对其精致刻画,白色的肌肤与墨黑的古琴形成鲜明的对比,衣着色彩朴素,与古琴的雅致相得益彰,旁边余二人倾听,此三人的人物造型容貌丰腴、曲眉丰颊、雍容自若、神态端正,延续

8、了唐代以来悠游闲适、健硕丰腴的仕女形象的审美趣味。左侧侍女站立,手托黑漆木茶盘,右侧侍女捧茶碗欲奉茶给听琴主人。画卷构图特意分散设计,画中人物均将目光置于调琴者的位置,看似松散空旷实则紧凑吸睛,烘托出安宁幽静的庭院氛围,与人物慵懒闲适的精神状态达成一致。画中的人物线条以游丝描为主,全图用色穿插,华丽而不媚俗。唐代仕女画的服饰色彩,以色为主,以水墨为辅,以意赋色,通过单色的浓淡变化以及色彩之间的对比、调和等,在表达服饰色彩貌相的同时,使整体画面产生均衡、舒适、和谐的美感3。仕女们的生活状态、日常装扮是周昉对其客观现实的艺术描绘,通过抚琴、品茶此二者的艺术行为,更为真实直观地突出仕女们的优雅生活。

9、(二)主观意象托物言志调琴啜茗图通过写实性的描绘手法,借助琴、茶艺术符号,以写意性方式抒发自身的审美趣味。琴与茶,不仅仅是无所事事的自娱媒介,更是表达自己胸中丘壑的重要载体,在写意性的审美里,映现自己的内心,寻找心灵慰藉和审美乐趣。在画者的创作理念中,将古琴的“质”融于梧桐树的高洁意境中,观照器物相通自然之“象”,表达美的自然朴素之“意”。品茗,是仕女们打发慵懒倦怠的闲适,是画者享乐情绪的体现,是画者知己之遇的隐喻。“茶”之意象体现着仕女们之间一种对彼此人生观念的认同。茶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文人之间的精神共鸣。琴与茶的视觉形象,是周昉将框定的艺术符号融入仕女们的生活志趣视

10、阈之中。其笔墨下的人文意象,沾染着士人的艺术情思,既是寻求心理平衡的精神需要,也是寄情散逸逍遥的士人心态。三、“薪火相传”的文化属性(一)古艺传承周昉通过琴、茶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生情怀,首先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表现了他对魏晋以来文人审美理想的贴近与沿袭。所谓琴乐废弃、隐忍,是较胡乐、燕乐等流行乐的光环之后的寂寥。这种现象源于唐代民风开化,崇尚乐风的社会环境促使唐代古琴走出了由格调境界而意境再趣味的路线,简言之,是古琴由“大”走向了“小”,由精神追求渐渐转变而为生活趣味的讲究4。以琴配茶,画作元素蕴含了浓郁的文人之风,足以显示周昉在承袭的传统“古艺”精粹。(二)修身养性自古以来,修习古琴是文人

11、志士虔诚的修身养性之方式,使文人墨客从世事纷争中解脱出来。调琴啜茗图中,听琴者神情之中露出期待,抚琴者从容不迫、安详学术研究Oriental Collection2023 年 5 月 总第 164 期73调弦,使得画面表现出一定的心理指向,正意合古人“坐听无弦”与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刘禹锡“可以调素琴”的凝神淡泊心境,体现的是一种无争的境界。抚琴者与听琴者自有琴者的心理诉求,心静为禅,闲庭之雅,听琴不在琴,不为生而活,随心所为。唐代人们已经学会利用琴、茶器物来培养心性,保持自身高贵的艺术追求。这一现象,与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安静从容地于清净之所听一首琴曲,以茶为寄,

12、也不失一种生活理想美学。古琴音乐具备“哀不至伤,乐不至淫”的音乐特性,讲究神闲气静、蔼然醉心、运指调气、意在弦外。古琴音乐可以调节情绪、抒发感情、修身养性,起到调理身心健康的作用。(三)正心立意荀子 乐论 曰:“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音乐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志,人“志清”且“礼成”,强调内心与天地正气一致的精神品质。心是弹琴的根本,心意相通,方能至和合。调琴啜茗图中的仕女们在抚琴、品茶方面讲究颇多:室外背景,倚桐靠桂,精神平和,指法细腻,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主题立意。在这些艺术形式的讲究中,不仅表现自身从容优雅、恬静安然的生活质量,也是陶冶内心的艺术过程。唐

13、书乐志云:“琴,禁也。夏至之音,阴气初动,禁物之淫心也。”持以修身正心之论,至“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合至矣”的琴之境界。心“淡”是要求抚琴者在弹琴时应具备一颗淡雅之心,在与古琴的相处之间体会悠然自得的审美境界。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以这样的心境演奏,才能奏出清风入弦之声。琴乐、茶艺给观者带来的是古色古香、雅致而韵味十足的审美意蕴。(四)悦心寄情调琴啜茗图贴近生活,在绘画中表现的是生活的艺术化。该画作来源于生活,又经过了艺术的提炼,是生活知足常乐的“艺术化”。琴、茶映照的心灵世界,周昉调琴啜茗图(题跋部分)也是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画中塑造的仕女们取自鲜活的艺术形象,虽然她们的神情寂寞

14、淡然,在经历战争后的人生态度转变为对生活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却可以在索然无味的闲时中承袭古艺,调琴、听音、品茗、享乐,从而调节生活的乏味,在生活中以琴、茶安顿心灵,观照享乐的审美人生。平淡无奇的宫廷生活,因为琴、茶,便有了新的收获感悟,悦心寄情。感悟琴、茶之美,更是在体悟人生。在平凡的生活里观察体验、完善品行,进而悦己心、寄己情。四、展望通过分析调琴啜茗图的艺术价值,抚琴品茗渐渐成为唐代文人慵懒闲适生活的娱乐形式以及情感寄托。琴、茶作为调琴啜茗图中的艺术符号,代表着文人自古以来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价值,对当代艺术工作者挖掘和学习中国古琴文化与茶文化互相融合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从

15、这种“抚琴品茗”的生活艺术理念中,提取相关设计意象、色彩搭配、场景布局等应用于古琴、茶舍等空间艺术作品中,亦可以在生活休闲之中体会传统艺术之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志趣,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参考文献:1 郑培凯.多元的中国茶文化 J .书城,2 0 2 1(0 7):4 8-5 3.2 田雅丽.品玄饮韵听古琴魏晋南北朝古琴音乐的审美转型 J .人民音乐,2 0 1 0(1 1):5 1-5 3.3 郦虹.“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唐代仕女画服饰色彩分析 J .大众文艺,2 0 1 2(2 4):2 0-2 1.4 郭平.古琴丛谈 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6:4 1-4 4.作者简介:张涵胭(1 9 9 4),女,汉族,江苏泗阳人。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设计、环境行为学。马松影(1 9 7 8),女,汉族,福建福鼎人。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环境行为学。林珑(1 9 9 6),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福建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闽台文化传承与设计。赵梦洁(1 9 9 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设计、环境行为学。学术研究Oriental Collection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