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作业三
习题一
一、 目的, 练习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二、 资料,
1月2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4000万元取得乙公司25%的股份,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15000万元, 账面价值170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 万元, 账面价值4000万元, 尚可使用 , 直线法折旧, 无残值; 其它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 , 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 当年末宣告分配现金股利800万元, 支付日为 4月2日, 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期间一致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三、 要求,
1.采用权益法编制甲公司对该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2.假设甲公司对该项目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解答: ( 单位: 万元)
1、 权益法
⑴取得股权日:
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 000
贷: 银行存款 4 000
⑵年末资产负债表日: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整增加的折旧额= /10—4000/10=--200( 万元)
调整后的利润=1500+200=1700( 万元)
甲公司应享有的份额=1700*25%=425( 万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25
贷: 投资收益 425
⑶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
取得现金股利=800*25%=200( 万元)
借: 应收股利 2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
⑷收到股利:
借: 银行存款 200
贷: 应收股利 200
2、 成本法
⑴取得股权日
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 000
贷: 银行存款 4 000
⑵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
借: 应收股利 200
贷: 投资收益 200
⑶收到股利:
借: 银行存款 200
贷: 应收股利 200
习题二
一、 目的, 练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二、 资料
1月2日D公司购入一批5年期, 一次还本的债券, 计划持有至到期, 该批债券总面值100万元, 年利率6%, 其时的市场利率为4%, 实际支付1089808元, 购入时的相关税费略, 债券利息, 每半年支付一次, 付息日为每年的7月1日, 1月1日。
三、 要注,
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D公司上项债券投资各期的投资收益, 并填妥下表( 对计算结果保留个位整数)
利息收入计算表 单位: 元
期数
应收利息
( 1) =
实际利息收入
( 2) =
溢价摊销额
( 3) =
未摊销溢价
( 4) =
债券摊余成本
( 5) =
合计
利息收入计算表 单位: 元
期
数
应收利息
( 1) =
实际利息收入
( 2) =
溢价摊销额
( 3) =
未摊销溢价
( 4) =
债券摊余成本
( 5) =
1
1089808
2
30000
21796.16
8203.84
81604.16
1081604.16
3
30000
21632.08
8367.92
73236.24
1073236.24
4
30000
21464.72
8535.28
64700.96
1064700.96
5
30000
21294.02
8705.98
55994.98
1055994.98
6
30000
21119.90
8880.10
47114.88
1047114.88
7
30000
20942.30
9057.70
38057.18
1038057.18
8
30000
20761.14
9238.86
28818.32
1028818.32
9
30000
20576.37
9423.63
19394.69
1019394.69
10
30000
20387.89
9612.11
9782.58
1009782.58
11
30000
20217.42
9782.58
1000000
合计
300000
210192
89808
习题三
1.会计上如何划分各项证券投资?
答:按投资品种分为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
股票投资指企业以购买股票的方式将资金投资于被投资企业。
债券投资指企业经过从证券市场购买债券的方式对被投资方进行投资。
基金投资是企业经过购买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
按管理意图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票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投资者准备为在近期出售而购入和持有的金融资产, 例如为近期出售而购入的股票、 债券和基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投资者购入后持有时间不明确的那部分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 回收金额或可确定, 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那部分投资。
长期股票投资是指经过购买股票的方式向被投资企业投入长期资本。
2.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何区别?
答: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同之处
1.取得两类金融资产时相关的交易费用的处理有所不同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 发行或处理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 发行或处理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 这里所指的交易费用一定是与取得金融资产相关的、 新增的费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不作为该类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的一部分。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2.企业在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但这两类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仍有区别
就企业拥有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来看, 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在计息日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债券的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 同时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 但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来确认企业当期的投资收益。
3.在资产负债表日, 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当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 该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和还是当期损益, 关键是要看金融资产所属的分类, 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企业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 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就形成企业的当期收益; 反之, 则形成企业当期的一项损失。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 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 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其它资本公积) 。
4.资产发生减值时处理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拥有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该影响能够可靠计量, 我们就认为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然而企业却不需要对其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这主要是因为此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已经计入当期损益, 其中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和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实质上都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 我们就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 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能够经过损益转回, 但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一旦确认即使在以后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恢复, 原确认的减值准备也不能经过损益转回。
5.对两类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处理不同
某项金融资产一旦划分为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后, 不能在重分类为其它类别的金融资产, 其它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在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款和应收款项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能够转换, 但不得随意重分类, 必须遵守有关的规定。
6.出售两类金融资产时, 会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企业应按照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收入与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 另外为了正确的核算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 还应当结转相应的科目。企业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应当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 把原来计入当期损益转出作为企业总的投资损益的组成部分; 企业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需要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 其它资本公积) 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 作为核算该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