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径——基于四螺旋理论的视角_车紫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6989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径——基于四螺旋理论的视角_车紫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径——基于四螺旋理论的视角_车紫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径——基于四螺旋理论的视角_车紫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2 卷第 2 期2023 年 3 月高等职业教育探索HIGHE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ATIONVol 22 No 2March2023收稿日期:2022 11 14作者简介:车紫薇,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李双龙,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文章编号:2096 272X(2023)02 0027 09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基于四螺旋理论的视角车紫薇,李双龙(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0)摘要: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院校有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是我国高层次技

2、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四螺旋理论,既厘清了政府、企业、职业本科院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又明确了各自的功能,从而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但是,职业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政府制度体系不完善,在四螺旋中杠杆功能不明晰、学校类型定位不准确,在四螺旋中主体作用不到位、企业配合效果不明显,在四螺旋中支撑作用未凸显、社会评价机制不成熟,在四螺旋中监督作用待提升的现实困境。因此,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仍需从健全制度体系、彰显办学特色、校企深度融合、完善评价机制这几方面入手。关键词: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四螺旋理论中图分类号:G719 2文献标识码:A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状态取决于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首次明确国家要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正式拉开帷幕。2019 年,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随后对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也进行了革新,至此关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针对职业本科院校建设展开多方面研究,如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和专业建设研究等。邢少乐等学者探讨了从教材建设的角度为我国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徐俊生等探讨了通过职业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来增强职业教育

4、的适应性2;李天源等学者则提出职业本科院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设特色专业群、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3。虽然已有的研究对职业本科院校建设进行了阐述和尝试,但是尚未有文献将四螺旋理论运用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相关研究中,而且相关研究大多是从职业本科院校内部的研究视角着手,不能全面联合多方力量使其参与到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此,充分证明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是社会内外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也契合当代青年充分就业择业的要求。本文通过审思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构建基于四螺旋理论的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架构,以期

5、为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框架性参考。一、四螺旋理论概述及其模型构建的适切性分析(一)四螺旋理论的提出四螺旋理论是从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三螺旋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有关大学 产业 政府(Univer-72sity Industry Government,简称 UIG)的研究不断增多,1995 年美国社会学家埃茨科威兹和荷兰学者雷德斯多夫提出了三螺旋理论,主要用来分析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大学和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三螺旋理论打破了政府、大学、企业之间传统的边界划分,更加强调三者之间耦合联动。自三螺旋理论提出后,在我国政产学研等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从中衍生出

6、了“产学研”“官学研”等相关概念。周春彦等学者首次提出了包含社会公众的双三螺旋理论体系,指出双三螺旋互动自反的实质就是一种四螺旋4。在此基础上,随着 UIG 知识不断市场化,美国学者 Carayannis 首次提及了知识生产模式 3,在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公众”这一螺旋5,三螺旋到四螺旋动力机制模型结构演变如图 1 所示。从“三螺旋”到“四螺旋”的转变主要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的,更加关注社会公众的意愿,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成了一种无边界的活动,凸显四螺旋理论多层次、多形态、多节点的特点。图 1三螺旋到四螺旋动力机制模型结构演变(二)四螺旋理论对于模型构建的

7、适用性要重视人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充分发挥四螺旋中的第四螺旋“社会公众”的重要作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并不完全是大学的事情,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参与,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2022 年新修订的 职业教育法 明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面向人人,我国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旨归是人民,要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并分析社会公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在四螺旋理论中,相互平等的四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会导致他们的部分功能发生重叠,打破了高校、企业、政府等机构中的个人角色限制,通过这

8、四大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发挥各方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中的互动力量,从而构建一个相对成熟的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运行体系。二、基于四螺旋理论的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模型构建及其内在机理(一)模型建构及说明到目前为止,全国正式设立 32 所职业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的设立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旨归在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本科院校建设过程中的不同要素的参与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开放系统,这需要多层次、多形态、多节点、多系统的平台给予支持,以确保职业本科院校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通过构建适用于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四螺旋模式,从而让我们

9、明晰不同参与主体合力最终达到的“互动自反”效应。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四螺旋模型主要是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公众四个组织单元构成,四者之间的“互动自反”是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模型中四个主体都有各自的作用,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82响,形成四螺旋结构,共同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职业本科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动力。通过将四螺旋嵌入到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各方面,使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社会公众等参与主体与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各项信息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各主体价值的最大化。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螺旋互动还体现在各个“螺旋”之间会适时拓宽自己的边界,调整自身的功能,进而推动

10、职业本科院校更高质量的发展。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四螺旋模型如图 2 所示。图 2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四螺旋模型(二)内在机理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来审视我国职业本科院校,会发现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发展尚处于产生阶段,运用四螺旋理论厘清“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的分析框架,有助于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构建一个多主体协同发展、相互适应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1 功能定位从社会学角度剖析“功能”一词,主要体现在某个事物对整个生态系统以及构成该事物各个要素的影响和作用6。通过四螺旋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政府作为宏观设计者,为校企合作、社会参与提供了制度保障;企业作为重要主体之一,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为职业本科院校高

11、质量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力支持;社会作为学校治理的重要参与和监督者,与政府、企业密切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职业本科院校承担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重要职责,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自反,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各主体虽然相互合作,但是也发挥自己的独有功能。政府在四螺旋结构的功能中主要回答能够为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做什么的问题。在四螺旋理论中,政府作为企业、学校和社会的宏观调控者,主要承担政策制定、制度保障、资源分配等重要职责,为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表现是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用人需求的相契合程度,这就需要政

12、府在其中进行“牵线搭桥”,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合作,从宏观上为二者之间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政府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肯定职业本科教育的地位,提高公众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关注度,同时为公众监督提供正规的平台,使政府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总之,要提高各主体在职业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政府宏观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功能的发挥推动了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使职业本科院校不断突出自身的类型特点,最终适应整个社会的需求。企业作为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四螺旋理论中,企业为职业院校的建设提供支持。一方面,企业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从办学经费、办学师资、基地建设等各方面推动

13、院校建设。企业与院校积极合作,为职业本科院校建设注入资金,加强基地建设,为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科研创新创造良好的平台,提高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同时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加入职业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企业站在92市场发展的前沿,积极为职业本科院校传递前沿信息,促进院校专业、课程建设及时更新,与此同时企业对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等进行及时监督和反馈,积极参与职业本科教育课程编制,由此可见,企业是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职业本科院校自身发展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三螺旋结构中,大学是基础研究和合格人才的提供者7。相应地,四螺旋理论由三螺旋理论发展而来,而且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高

14、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承担着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职业本科院校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与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保持紧密联系。职业本科院校承担着育人功能,在政府和企业的配合下,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是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根本。从本质上看,办学特色也是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学校专业设置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用人需求息息相关,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职业本科院校通过不同主体的配合和反馈及时完善院校治理框架,加强对院校办学监督,推动课程建设,促进院校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人才培养的场所。社会公众在职业本科院校发展中起到保障作用。在四螺旋模式

15、中,社会公众主要承担监督者的角色。一方面,社会公众对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课程建设等进行评价和监督,对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状况及时做出反馈,主要表现在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岗位的适应程度和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相对于职业专科和普通本科的特色表现等方面。另一方面,从校企合作的状况、政府扶持力度、院校办学水平,包括院校师资水平、制度建设、科研转换率、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提升职业本科院校的质量。总之,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社会功能的发挥能够推动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 优化互动在明确不同主体功能的基础上,职业本

16、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合作隔阂会得到部分消解,但是职业本科院校要想高质量发展,仍需要提高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促进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从而出现四个“螺旋”之间不断上升的状况。第一,政府为职业本科院校、企业和社会的参与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政府作为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定位器”,在相关政策颁布之前,必须对不同主体的情况以及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专业标准等的制定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进一步加强第三方主体的合法性。反过来,职业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参与也进一步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从而实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良性循环。第二,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推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良

17、性互动。产教融合的深度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从而达到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效果。校企之间通过产教融合加深了联系,企业通过经费支持、基地建设等方式支持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企业用人需求、产业结构等影响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建设。社会的积极反馈有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第三,职业本科院校成了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以政府宏观政策为依据,同时又推动政府相关政策的修改和制定。同时,职业本科院校课程和专业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都要依据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岗位需求和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不断明晰自身的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的

18、质量。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知识创新程度需要社会公众以及第三方组织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对院校发展进行反馈,最终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第四,社会通过评价和反馈为政府、企业和学校提供保障机制。一方面,政府为职业本科院校评估建立第三方评估组织,同时为公众监督提供了专门的平台以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反过来通过第三方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推动政策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第三方组织通过社会调查、对学生毕业追踪等方式评估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设置情况,同时对学校进行校内评估,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真正做到错位发展。总之,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四者之间优化互动,最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满足广大人

19、民的需求。3 协同创新在四螺旋模式中,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四个主体相互协调从而产生协同作用,也就意味着四个“螺旋”在发展过程中会适时调整自身功能、拓宽自身边界。在此过程中,每个螺旋都可能表现出其他三个的一些能力,每个螺03旋的螺线彼此之间相互合作,推动其他主体不断创新。政府职能由直接管理不断转化为间接管理,不断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企业参与职业本科院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双方利益,起到调节、引导的作用,从而驱动校企深度合作,同时社会公众容易受到主流价值的影响,政府通过政策进行引导。企业作为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不再单纯地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通过与职业本科院校的合作提高院校的科研转化率,在此

20、过程中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持,最终将研究成果投入社会,增加社会公众对职业本科院校的认可度。职业本科院校作为知识产出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政府、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提高了社会对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支持力度。社会公众对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同时对其他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起到监督作用,从而使得不同主体参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四个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各主体之间边界不断模糊,从而弥补了其他主体部分功能缺失的窘境,最终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三、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分析在四螺旋中,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之间相互配合,但在实际发展过程

21、中,职业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四螺旋之间还不能达到密切配合、互动自反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政府制度体系不完善,在四螺旋中杠杆功能不明晰职业教育体系制度的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底气保障8,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领头羊”,其院校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自 2014 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支持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2022 年 4 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 从法律层面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也真正的“名正言顺”,但是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制度体系不完善,政府在四螺旋中的杠杆功能不明晰。首先,政府政策制定不

22、完善。一方面,尽管我国已出台了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各种政策文件,但是很多政策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失衡,出现同质化现象,例如,在专业设置方面,目前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开设的热门专业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趋同现象9,从而导致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缺乏特色。与此同时,职业本科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教师专业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标准尚处于缺失状态,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缺少“参照物”,院校建设最终难以有序进行。另一方面,政府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经费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体系。其次,政府对企业、职业本科院校之间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发挥

23、不明显。企业是以利润为目的而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组织,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政府并未出现对参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企业进行利益分配的话语体系,同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最终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政府在引导企业参与院校建设的同时,也要强调与职业本科院校之间调控机制的建构,但是在院校实际发展过程中,政府调控作用不到位,导致职业本科院校并未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深度合作关系。例如部分试点职业本科院校出现专业设置调研不充分的现象10,这部分院校对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并未达到充分了解的状态。最后,政府对企业、社会之间保障不够,社会作用尚未

24、充分发挥。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督导评估制度不健全,最终出现企业、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不紧密的现象。由于目前督导评估制度不完善,很难对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发展过程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例如教师质量作为我国职业本科院校评判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师企业培训的表现这一方面尚未形成一个评判标准。另一方面,政府对职业本科院校的宣传力度有待提升。某种程度上,企业、职业本科院校和社会公众对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态度取决于政府在政策上的态度。目前社会对职业本科的“知晓度”普遍偏低,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缺乏信心,从而阻碍了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二)学校类型定位不准确,在四螺旋中主体

25、作用不到位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在从规模竞争转化为质量竞争的过程中推动职业本科院校走“百花齐放”的特色发展之路11,促使其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其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但是职业本科院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出现学校类型定位不准确,在四螺旋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的现象。首先,学校办学定位不清,13组织能力有待提升。高校办学定位内容主要包括职能定位、层次定位、培养目标等12,其中培养目标在办学定位中占据中心地位,从查阅相关学校官网可知,部分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尚未突出类型特征。相当一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内外部治理体系不完善,部分院校章程正处于修订状态,无法为职业本科院校校内合理运行提供指导

26、,同时校内监督机构、学术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正处于建设阶段。院校在外部治理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等相关利益主体协同治理作用的发挥一直停留于表面,同类院校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合作意识不强。其次,职业本科院校在四螺旋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职业本科院校承担着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升自身服务社会能力和满足个体实现自身发展等使命和责任13,所以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起点要满足职业性和学术性双重属性。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职业本科院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培养质量不达标14、部分专业扎堆开设等现象15,很明显,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契

27、合。与此同时,部分院校对政府政策分析不到位,2021 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专业统一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分类,而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等本科院校依然按照文学、经济学等学科分类,院校专业设置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此外,由于部分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调研不充分,从而导致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与企业之间出现“代沟”,同时在专业设置结构上院校和企业之间也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最后,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评价和监督制度不健全。一方面,部分院校教学管理不到位,校内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评价过程中现代评价工具未得到充分利用,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校内信息公开不

28、透明,部分院校缺少为公众建立的监督平台,导致公众参与性不高。(三)企业配合效果不明显,在四螺旋中支撑作用未凸显职业本科院校要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是其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企业是关键,在职业本科院校办学中是与学校具有同等地位的一级能动力量,但是从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情况来看,企业融入职业本科院校建设有待推进,在四螺旋中的支撑作用未凸显。首先,企业配合力度不到位。一方面,企业逐利性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平均需要四年时间,周期性长,此外,目前承办的 32 所职业本科院校,其中 22 所民办院校,院校生均学费标准都在一万元以上,而且已有研究也表明,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成本确实

29、高于普通教育16,职业本科院校作为职业院校发展“样板”,院校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这对部分企业来说是一项负担。另一方面,企业办学经验不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在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合作尚未形成一套严格的标准。其次,企业在四螺旋中的支撑作用未凸显。在政府有关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不完善和企业自身盈利本性双重作用下,可能导致企业用人需求与院校发展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而且目前真正意义上被职业本科院校录取的四年制大学生尚未毕业,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尚未被“检验”,此外,职业本科本身办学体量小,受益群体少,去年职业本科院校招生与普通本科相比仅占 041%17,人才数量未达到社会发展需

30、求,最终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动力缺乏。与此同时,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表征的是低等的、劣质的、不可接受的教育类型18,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职业本科院校招生生源分数线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企业和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对其进行培养,致使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存在偏见,能动性差。(四)社会评价机制不成熟,在四螺旋中监督作用待提升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办学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9,尤其体现在教育评价方面,是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尚属于新生期,社会评价机制发展不成熟,在四螺旋中监督作用有待提升。首先,社会评价机制不成熟。一方面,第三方评价机构不

31、规范,对评价客体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未形成明确的规定,尤其在职业本科院校评估过程中,很多评价指标都带有职业专科和普通本科的“影子”,未构建起科学的职业本科院校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职业本科属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突破20,至今尚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理论体系,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个教育类型中均处于“失语”状态,与此同时,职业本科院校尚未建立专门的信息公开制度以扩大社会公众知情权,23最终导致社会公众对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参与度不够。其次,社会在四螺旋中的监督作用有待提升。由于第三方评估机构保障机制不完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评估机构中“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在院校评估中过程性评价难

32、以体现,过于重视结果,社会力量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此外,政府对企业参与职业本科院校评价的内容、方式等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企业自身也缺乏参与评价的经验,企业的监督主要流于形式,未起到实质作用。最后,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被忽视。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但是在现实中存在评价结果和评价反馈两张皮的现象,政府和相关院校并没有及时对社会公众的意愿进行调查,公众反馈平台也极其有限,社会监督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评价 反馈 应用的良性循环模式并未形成。四、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基于四螺旋理论分析,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职业本科院校自身的责任,还依赖于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相

33、互作用,职业本科院校办学质量好坏取决于四螺旋之间“互动自反”的程度。(一)前提:健全制度体系,明晰杠杆功能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不能建立在流沙之上,政府是具有规则制定能力的主体21,在四螺旋模式中,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健全职业本科院校政策法规,明晰政府在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中的杠杆作用。第一,要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 中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是政府发挥杠杆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引导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学定位,学校根据政府制定的方案以及区域、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以及学

34、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政府从制度层面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激励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等,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第二,要加强政府制度保障。一方面,应加快颁布与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相适应的各项办学标准,其中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等,此外,不断完善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职业本科专业目录等,突出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类型化特征。另一方面,须健全企业参与院校办学制度体系,明确企业在职业本科院校办学中的职责,加强企业在物质、资金、教师等方面对院校的投入,同时,政府加快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35、,建立明确的评判标准,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第三,各级政府应针对国家政策不断出台相应的协作政策,及时监测该地区职业本科院校办学近况,推动职业本科院校研究成果转化。同时,要加强对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宣传力度,尤其对学生就业、实习实训成果等进行宣传,突出职业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提高社会对职业本科院校的认知,发挥好地方政府“最后一公里”的作用。(二)核心:彰显办学特色,发挥主导作用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次质量变革22。在四螺旋模式中,职业本科院校起主导作用,通过不断彰显自身办学特色,最终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第一,职业本科院校要明确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找准自身办学定位。一

36、方面,职业本科院校固有的“职业属性”保持不变,职业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在借鉴普通本科办学的基础上,要防止“学术漂移”现象出现,职业本科院校最终是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断带领该地区中小企业转型。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定位在发生转变。在层次定位上,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高层次主要表现在培养质量的提升和能力水平的价值变化上,职业本科院校学生能够解决更高难度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胜任力强,致力于学生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目标定位上,职业教育法 不断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职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培养适应性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立足于国家和区域

37、重点发展产业领域进行充分调研,积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帮助,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职业人才。第二,须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与政府、企业达成合作。首先,要增强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资金资源支撑。在资金方面,除了固有的资金支持外,向政府申请办学专项补贴,此外,不断与校外企业达成合作,向企业寻求资金支持,保障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资源方面,不断加大院校办学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入力度,推动院校办学设施更加现代化,与此同时,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科研基地、教师培训基地等,在33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基本条件的同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校企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

38、化。其次,在课程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要组织专门的团队进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市场和产业的动向,最终使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专业链对接产业群、产业链,课程建设对接企业岗位群,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学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精准设计。最后,职业本科院校在章程制定的过程中,应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的支持,使其参与章程制定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本科院校独特的办学定位,保证职业本科院校与职业专科和普通本科错位发展。(三)关键:校企深度融合,提供全方位支持企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过程中亟须破除当前校企合作中的“壁炉现象”23,在四螺旋结构中,通过与政府、社会不断耦合,最终推动职业本科

39、院校高质量发展。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助推器”的作用,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法规明确企业在职业本科院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本科院校建设,促使校企之间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企业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建设提供经费、师资以及基地建设等,推动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向更高规格转变,从软、硬件办学条件改善着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次,企业要为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最前沿的信息,推动职业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最大程度地避免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出现“同质化”现象。同时,职业本科院校也要紧盯企业发展的方向,掌握产业发展的动态,通过分析企业中相应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目标,归纳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在不

40、同专业所要掌握的知识,最终推动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的建设。此外,政府应该专门制定一套针对企业个性化评价方案,企业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校企在联合培养学生的各环节中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最后,政校企之间应搭建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孵化。实用性科研是职业本科院校的强校之基,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小规模和个性化24,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搭建科研成果孵化平台,企业在为平台提供资金和最前沿市场信息的同时,不断发掘不同职业本科院校优势,鼓励不同院校加入平台,实现校企之间强强联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投入市场。总之,政府、企业在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职业本科院校也为政府和企业发

41、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四)保障:完善评价机制,优化监督功能职业教育评价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25。通过办学评价来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监督和反馈功能。第一,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在“放管服”大背景下,政府不断由“专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办学评价方面,通过建立差异化的评价细则,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本科院校进行评价指导,与此同时,不断规范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从法律上保障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合法性,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主体、准入制度、职责权利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最终将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价结果作为职业本科院校评价的重要参考,增加评价结果的公

42、信力。在社会公众评价中,政府、学校要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例如通过举办职业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年会等增加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评价。学校内部评价过程中,赋予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院校两级监察机构作用,结合学校大数据平台反馈,对学校教学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第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职业本科院校在评价过程中要突破唯分数、唯结果的评价方式,重视建立一个动态的考核方式。例如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时,企业重点关注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通过师傅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技能学习、能力培养等综合考评,关注学生动态发展,学校在对学生科研能力、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

43、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某一段时间的动态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社会、政府对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素质、工作能力等进行积极反馈,主要坚持“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第三,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推动职业本科院校更高质量的发展,职业本科院校应该以评价结果的产生为契机,在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定位等学校建设各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真正做到全过程评价。总之,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之间不断耦合,充分发挥职业本科院校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推动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 1 邢少乐,郭达 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建设的障碍与进路 J 教育与职业,2022(14):86

44、4390 2 徐俊生,张国镛,高羽 职业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机制与路径 J 教育与职业,2022(9):57 63 3 11 李天源,石伟平 职业本科院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色发展之路:理论原则、关键任务与保障策略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16 20+70 4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 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70 174 5CAAYANNIS E G,CAMPBELL D F J Mode 3knowledge production in quadruple helix innovationsystem:21st c

45、entury democracy,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for developmentM New York: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2012:69 72 6 林宁 职业教育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88 7 许长青 三螺旋模型的政策运用、理论反思与结构调整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21 128 8 任胜洪,孙延杰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机理及推进路径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2):3846 9 余智慧,陈鹏 科学逻辑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46、2021(12):97 102 10 15 罗校清,李锡辉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现状、困境及推进策略 J 教育与职业,2022(13):12 19 12 牛金成 高校办学定位研究:内涵、属性与内容 J 现代教育科学,2012(7):18 20 13 魏红梅,刘静 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研究动态知识图谱与展望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5):28 35 14 石伟平,兰金林,刘笑天 类型化改革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J 现代教育管理,2021(2):99 104 16 刘立新,周凤华 新职业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47、版社,2019:93,274 17 陈永利,李素敏 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变、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 J 职业技术教育,2022(16):53 58 18 赵蒙成,徐承萍 从符号认知到符号崇拜:职业本科建设的符号障碍与重构J 江苏高教,2022(7):111 118 19 胡晓娟 增强适应性: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政策优化突破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4):30 37 20 王兴,阙明坤 场域理论视域下职业本科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J 职业技术教育,2021(31):20 26 21 陈友力,郭天平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 J

48、职业技术教育,2018(28):17 21 22 江春华 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要义、治理价值与实践进路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57 61 23 朱德全,杨磊 职业本科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与新使命 J 中国电化教育,2022(1):50 58+65 24 邓小华 论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定位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0):5 12 25 孙延杰,韦卫,李祥 教育评价改革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J 职业技术教育,2022(21):19 24The Internal Mechanism,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

49、actice Path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the Quadruple Helix TheoryCHE Zi-wei,LI Shuang-long(Kashi University,Kashi 844000,China)Abstract: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vocation-

50、al education in China,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 in China With the help of thequadruple helix theory,it not only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overnment,enterprises,vocational undergraduatecolleges and society,but also clearly defines func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