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魏晋志人小说体裁下文学评论...探微——以《世说新语》为例_陈亚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655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志人小说体裁下文学评论...探微——以《世说新语》为例_陈亚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魏晋志人小说体裁下文学评论...探微——以《世说新语》为例_陈亚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魏晋志人小说体裁下文学评论...探微——以《世说新语》为例_陈亚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MASTERPIECES REVIEW名作欣赏 2023年第9期魏晋志人小说体裁下文学评论与审美倾向探微以 世说新语 为例陈亚楠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摘 要: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开始成熟的时期,世说新语 可作为揭示这一时期审美倾向与文学发展状况的有力参考。从横向角度来看,以诗、赋两种文学体裁的独立意识为切入点,世说新语 蕴含的文学评论思想、模式在不同文体阶段性发展中有着不同表现,志人小说的特定体裁引导了作品品评与人物品藻的重要关系,而作家主体精神的凸显与客体的有机互动亦促进了情景观的丰盈。同时,世说新语 中的文学批评整合革新前代文论,还与南朝宋之后的典型文论作品之间存在内在话语

2、联系。关键词:世说新语 文体清简风骨世说新语 中蕴含着士人崇尚自然、观照人性的文学批评理念,为后世文学总结开辟了独具魏晋风貌的批评标准,并且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思想和倾向,而非仅仅是同时期其他文论方向作品的附属材料。对 世说新语文体论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却往往较为宽广,力图面面俱到。本文立足于具体文体,分别聚焦于处理前代文本的态度、主客体创作关系与文辞外在表征,关注其革新价值,由此构建文体论架构。其中关于文学创作和作品的讨论与评价,反映了 世说新语 有选择地汲取先代文学思想,这深刻地影响了其中的文学评论倾向,南朝时期文学评论的思想路径,也与之有着潜在话语联系。一、诗论的自觉意识与转型意识世说新

3、语 的体裁决定了其与后世诗话的根本差异,但在张海鸥、梁穗雅 北宋“话”体诗学论辩 中提到:“世说新语 有三则诗话,其文体形态与后世诗话无异:一是 文学 篇谢公论 毛诗 何句有 雅人深致 条,二是 文学 篇王孝伯咏 所遇无故物 条,三是 言语 篇谢太傅问 白雪纷纷何所似 条。”以此三条为据,可发现 世说新语 中对诗体的品评已初具后世诗话的特征。除此之外,世说新语 的笔记体写实或无意或有意地阐发了不少对诗歌的品评,笔者由上述所列三点将其归类为三种,即对 诗经 的称引、对以乐府诗为代表的汉魏诗歌的态度,以及魏晋时人对诗歌审美倾向的讨论。(一)称引 诗经世说新语 中大量引用 诗经,集中在 言语 篇和

4、文学 篇。世说新语 继承了汉代 毛诗序 中对诗“吟咏情性”的艺术概括,但又逐渐脱去对 诗经 政教外衣的修饰,而深入探求其内在审美内涵,流露出“诗缘情”的重要文学批评观点。这种观念投射在 世说新语 对 诗经 的称引中,表露出在文学继承过程中,个体意识觉醒带来的自觉的个性张扬,有意识地打破汉代以来对刻板经学训释亦步亦趋的遵守,呈现出回归文本境韵、不拘泥于形式对意义和内涵进行贴合场景的自我阐发。如 言语 篇第36条:“既谒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峤以 诗经 中“黍离”之典直陈对江山遭受战乱而饱经疮痍的哀痛心情,这是立足于原始文本之“显情”而进行自我抒怀的例子。仇隙

5、 篇第1条中关于孙秀对 隰桑 的巧妙运用,正是打破了传统经学训释对 诗经的解读,结合语境表达个人的理解。毛诗序 云:“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汉代的释读是通过政治性目光抽绎先秦典籍,往往囿于对“雅正”之风、教化作用的刻意追求,而孙秀在此利用“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的字面含义,将其合理运用于具体语境中,表达自己对歌姬绿珠的想望与渴求。对 诗经 中句子的直观评论则集中体现在 文学 篇第52条,谢安在家族子弟集聚中提到了“毛诗何句最佳”的问题,这一问开拓出文学叙述中南朝时人对传统经学典籍及诗歌这一重要文学体裁的自发性审思。在这次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谢玄偏爱于描摹物态

6、、兴发情思之尽态尽意的“杨柳雨雪”一句,而谢安衷于“偏有雅人33名作欣赏/项目呈现深致”的“远猷辰告”,这呈现出一种审美取向的分流。世说新语 中记录了有关谢太傅的典故,如盘桓东山时的从容意态、与王右军对话时表现出对清谈致患的思考,这些都展现了谢安作为一代名士的文人风范,以及为天下忧的责任意识。从他的人生阅历看来,“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背后包含的卫武公忧国忧民之责任意识,使得此句增色颇多,因而压过纯文学色彩更浓厚的 采薇 一句。制定宏伟的规划,有了远大的谋略便应当宣告于众,诗经 大雅 抑 中的这句诗既获得谢安的认同,又是谢安本人政治思想的一线流露,谢安偏爱此句,虽不离对其政治意义的看重,但也因出

7、自本人心胸、发于自己肺腑的志向认同。可见当时对诗句的审美并未摆脱儒学的长期浸润,文人阶层对诗句的政治教化功能仍不能轻易忽视,但从中亦可看出,从主流审美品评中分出的对文本本身艺术价值的欣赏与推崇,在这一时期有所萌露。(二)观照前代,启发后思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中,晋宋士人对汉魏诗歌的品评不仅仅反映了对前代文学的主动思考,还客观上推动了诗歌审美的时代性转变,以及在对前人诗歌有意识的选择与品藻中,流露出后代诗话之滥觞。这些具有开辟意义的自觉性追求,为诗歌成为独立性文体奠定了基础,并贡献了许多新的批评方法。刘勰在 文心雕龙 明诗 中提到:“宋初文咏,体有因革,老庄告退,山水方滋。”世说新语 中文人对汉魏山

8、水元素诗歌的青睐与继承,可以看作一种连续而绵延的动势与惯性。如 文学篇 第76条郭璞之 幽思篇 中“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的描写。文士乃至贵族对自然风物的亲近,有着向先秦的纯粹性靠拢的复古倾向,但又彰显着凝聚了时代离乱特色的主体化感受,相较于初民时代与自然有机融合与交互而形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特征,六朝时期对自然的追求往往倾注了更加浓厚的主观色彩,以“有我”之眼观物,如简文帝入华林园作濠濮间想。即使是较为客观化的描述,也更注重文学性,不同主体的创作对象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谢太傅在与儿女讲论文义时,谢朗与谢道韫的不同回答,展现出文人之间摹物的较量,以及对自然物态的捕捉,可以窥见时人在文学意

9、趣方面的取向。二、赋论的情景观与作家独立意识晋代文学家对文体的关注,为文体的特征与分类以及互照对比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参考。相较于诗歌这一体裁,赋发展至六朝时,已经经历了汉代的顶峰时期,转而摸索出一条适合于时代风貌的新发展路径,并呈现出理论化、规范化的特点。六朝是骈文发展的重要时期,刘勰在 文心雕龙 诠赋 中对赋这一文体的产生、创作要求和特征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赋自 诗 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抑滞必扬,言庸无隘。风归丽则,辞剪美稗。”陆机在文赋 中对比了诗体与赋体的不同:“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而 世说新语 中所记载的士人对赋体品评及创作要求,对该时期赋体评论有主体视角的

10、独特启发。他们对具体作品的态度和不同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取舍,贯彻了体物、抒情与写辞的关系和要求。(一)“赋体物而浏亮”六朝时对“赋体物”的功能指向性逐渐强化,建立于这种功能之上的抒情也呈现出新的风貌,赋论开始表现出对艺术表达和作家个人的关注。挚虞将赋分为主情与体物两类,把主情视为“古诗之赋”的特征,而把体物之赋称为“今之赋”,这就肯定了赋体发展至六朝时期逐渐鲜明的写物倾向。世说新语 的 文学篇中涉及文人对赋的创作情况,第68条记载了“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对之热烈的讨论足见赋体在当时文坛的话语权。孙兴公亦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已将这五赋视作经典的辅助。魏晋时期的赋体作品既保留了一部分

11、以京都赋为代表的体物精髓,又体现出向抒情小赋过渡的趋势。汉魏时期的大赋内容上追求囊括宇宙、错综古今,以宏大的篇幅组织构建壮丽的人文自然风貌,西晋时期,这类适合于汉代宏伟统一气象的大赋逐渐走向衰落。左思的 三都赋 展现了汉代大赋最后的辉煌,深厚的史学运用功底、圆熟的文字驱遣能力都是支撑京都赋宏大体系的重要因素。对魏都、吴都、蜀都地理布局和历史脉络的详尽把握,如写魏都“左则中朝有赩,听政作寝”,“右则疏圃曲池,下畹高堂”,“内则街冲辐辏,朱阙结隅”等。而状写三都的恢弘气概,左思尽显其才,无论用典还是铺陈,华丽厚重,摹物细致而流畅,尤其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吴都赋中对山泽的描写,从连用叠词入手,到细陈

12、其间生物之繁杂,一气呵成,荡气回肠。(二)个人情志、思想的抒发寓于赋中魏晋时的一些赋体不仅关注客体事物,且与抒情达意进一步紧密结合,情景交融的意识与艺术手段得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突破。如 世说新语 言语 中提到桓玄左右以潘岳 秋兴赋叙 中言论回答桓玄的问题,并获得了桓玄的称赞。秋兴赋 展现了由时序变迁引起的情感触动:“熠燿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独辗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劲兮,慨伏首而自省。”34MASTERPIECES REVIEW名作欣赏 2023年第9期情与物的有机融合得到了深刻重视,其背后包含着对主体创作心理与客体对象的深入互动,以心为主体

13、,通过情感与外物的交互递进而到达审美的制高点,或寄托情怀,或表达政治理想,以实现赋之“意气所寄”的理想。此外,他人品评之中反馈的多样思想揭示了六朝赋论既融合于作品,又剥离于文字的主体意识。文学 篇记载的张华、皇甫谧对 三都赋 的讨论和庾亮、谢安对竞写 扬都赋 的不同意见,都透露了赋的寄托性,更加突出了对创作者主体情致的要求,因而促进了当时文坛的赋作创新和文辞打磨,客观上反映出六朝赋论推动赋作流行、取舍汉赋之标格以创新的重要作用。对赋篇的品评也与人物品藻相连,赏誉 篇许玄度用 琴赋 中的句子评价刘尹和简文帝:“这种凝聚着品评者独特感受的语言形式和品评方式,也体现了许询 谈玄析理 的学养和鉴赏能力

14、,它本身即具有独立的审美意味。”三、结语世说新语 以志人为立足点,钩沉士人清谈、雅集等活动之下暗含的逐渐走向独立自觉的文学观点,体现出流丽飘逸、清瘦浩渺的文学选择。跳脱前代亦步亦趋释读诗歌领域开端时期的丰碑诗经 的做法,彰显了人对诗歌的自发性体悟,并由此引导了诗歌的阶段性转型,为后代走向成熟的顶峰阶段打下基础。赋作经历汉代的辉煌,体物功能更加明晰,抒情与客观表现对象的有机互动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新飞跃,作家与作品、世界、读者之间的关系得到重视。对不同文体在同一阶段的不同发展状态的评论,共同导向了启蒙时期破旧立新的文学需求,通过 世说新语 中对文学创作的探索,可展现表达方式、主客互动中揭示

15、的客体表达多样性和主体选择灵活性,结合时代审美,深入挖掘志人立场下文学评论发微之特征。张海鸥、梁穗雅:北宋“话”体诗学论辨,中山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版,第54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同一版本,不再一一另注)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版,第61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同一版本,不再一一另注)南朝梁 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66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同一版本,不再一一另注)何新文:清谈与赋谈从 世说新语 看两晋士人的辞赋评论,湖北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参考文献:1宗白华.论 世说新语 和晋人的美J.大观(书画家),2017(4).2田若虹.陆士龙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3张海明.世说新语 的文体特征及与清谈之关系J.文学遗产,1997(1).4宁稼雨.世说新语 与魏晋风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5张海明.魏晋人物品评与诗话之滥觞J.文艺研究,2008(2).6宁稼雨.诗赋散体化对六朝小说生成的作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基金项目:安徽省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S202110357488作 者:陈亚楠,安徽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编 辑:曹晓花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