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汉语词类活用浅谈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彭程 邮编:215628词类活用是古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对我们准确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理解句意,以至读懂文章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词从意义和语法作用角度划分,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具有实在意义,或表事物的名称内函,或表动作行为,或表事物所处的性质状态,或表事物的数量。例如,“花”,指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打”,指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的动作行为。“香”,某种东西具有的气味的性质状态。“一”,指具体的数量。而虚词则主要起着语法上的作用,没有实在具体的意义,如:助词“的、地、得”。古代汉语实词包括名、动、形、
2、数量词,虚词包括副、介、连、助、叹、代。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的是古汉语将代词划归虚词,而现代汉语则划为实词一类。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来说,一个完整且标准的句子一般由六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组成。例如:(带高三物理课的)王老师昨天在办公室狠狠教训了小明一顿。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宾语 补语但通常情况下,要构成一个句子往往不必如此“呆板”,常常是只要具备了其中某些成分即可,例如:王老师昨天教训了小明主语 状语 谓语 宾语 补语甚至,在特定的语境下,单个词也可以成为句子(这叫独词句)。此时这个词是一个句子中的某个成分,被省略的成分,我们可以根据语境补上,如:例1,甲:明天谁去动
3、物园参观? 乙:我。省略“明天、去、动物园、参观”,可根据语境补上例2,甲:明天你们去不去动物园参观?乙:去。省略“明天、我们、动物园、参观”,可根据语境补上例3,甲:明天你们去哪里参观?乙:动物园。省略“明天、我们、去、参观”,可根据语境补上无论句子完整还是不完整,甚至是独词,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当句子某一成分的词,其词性有某种规律性。通常主语、宾语由代词、名词充当,谓语由动词充当,定语由形容词充当,状语由副词或介词短语充当,补语由数量短语或形容词充当。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处于句中某一成分位置上的词是否为活用。即处于主语、宾语位置上的词,若不是名词、代词,则为某词活用作名词。
4、处于主语、宾语之前的定语位置上的词,若不是形容词,则为某词活用为形容词。处于主语之后的谓语位置上的词,若不是动词,则为某词活用作动词。处于谓语之前的状语位置上的词,若不是介词短语或副词,则是某词活用作状语,用来修饰说明动作行为的地点、时间、方式、状态、范围、方向等。由此可以看出,词类活用主要就是以上四类。判断词类活用,最关键的有两步,首先确定位置,其次判断用法。确定词语所在句中某一成分位置,要熟悉一般语序,即(定)主状谓(定)宾补,并要前后联系,主语之前通常是定语,主语之后通常是谓语,谓语之前是状语等。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可译为“的原因”,主谓短语“吾妻之美我”作“者”的
5、定语,与“者”字构成“者”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作大句子的主语,大句子的谓语是“私”,而“私”是形容词,但处在谓语位置,因而是活用,应看作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作“偏爱”。再看“者”字结构中的主谓短语,“美”字处在主谓短语中谓语位置,而“美”是形容词,所以也应看作是活用为动词,而这种“美”并不是“吾”本身客观具有的,而是“吾妻”因偏爱“吾”而形成的主观认识、看法,因此要看作是意动用法,译作“认为美丽”。研究词类活用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词类活用主要发生在实词内部,即发生在名、动、形、数量词之间。所以,当主语、宾语位置上的词不是名词、代词,而是其他某个词时,我们不说是某词活用作代词,而说是某词活用
6、作名词;当某个实词(名、动、形、数量词)位于主谓之间状语位置时,我们不说是名、动、形或数量词作副词,而说是名、动、形或数量词作状语,以示特别。例如: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处于主语位置,且其前又代词“其”修饰,故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解释为“继承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修饰其后动词,表示其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方向。而“上、下”是方位名词,处于动词前状语位置,应看作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向上、向下”。天下云集响应 “集、应”这两个动词之前,用“云”“响”修饰,说明“集”“应”这两个动作的状态。而“云”“响”是名词,处于动词前状语位置,应看作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
7、。总之,根据词在句中的成分作用,再根据语序,判断某个词在句中是否为活用,十分有效。下面将分类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介绍:一、名、形、数词作动词名、形、数词作动词包括名、形、数词用作意动、使动、为动等特殊用法和用作一般动词的用法。(一)、意动用法:主语+宾语 “”译作:以+宾语+为+;或把+宾语+当作+;或认为+宾语+“”所表示的特征,有可能并不是宾语本身实际具有的,而是主语因某种原因造成的对宾语的主观看法、评价和态度。这种主观看法、评价和态度可能和客观实际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例如:(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客观实际我不比“徐公”美,但“吾妻”因“私我”而主观认为我“美甚”,因此可看作是形容词意动
8、用法,译作“认为美丽”渔人大奇之 “奇”这一特征可能是宾语“之”所指代事物本身实际具有的,但更包含主语“渔人”因少见而对“之”所指代事物产生的主观认识、看法,可看作是形容词意动用法,译作“认为奇特”(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之后带了“其父”做宾语,故“宾客”一词活用作了动词,“宾客”的身份并不是宾语“其父”本身具有的,而是主语“乡里的人”因“仲永”的原因而产生的对其父亲的主观认识、看法,可看作是名词意动用法,译作“把当作宾客”(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处于动宾短语“一死生”的谓语位置,数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看作一样”。(二)、使动用法:主语+宾语 “”译作:使+宾语+ 或让+宾语+“”所
9、表示的某种动作行为、状态,不是宾语自身主动发出的,而是在主语的某种作用下产生的,是主语对宾语的某种作用使宾语产生的行为或状态。例如:(1)动词使动:有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是动词有“撤退,退兵”的意思。但“撤退、退兵”这一行为不是宾语“吴国”自身主动发出的,而是在主语“有助寡人谋者”的作用下使吴国产生退兵的行为。“退”为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撤退、退兵”。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服”同上例,译“使降服”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去”同上例,译“(让)使离去”(2)名词使动: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是名词,后带了“三百士”作宾语,“宦”用作动词,根据文意可理解为“做仆人”但这并不是宾语“三百士”
10、自身愿意的主动行为,而是主语“勾践”使他们发出的,可看作名词使动用法,译作“使做奴仆”。(3)形容词使动: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洁” 译“使干净”“美”“使美丽”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候之国 “耻”,译“使蒙受耻辱”(4)数词使动:二三其德 “二三”译作“使反复无常”(三)、为动用法:主语+宾语 “”译作:为+宾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某种状态,是主语发出的,为宾语而发生的。(1)动词为动: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守”动词“守护、接生”之意,守护、接生的动作行为是医生为宾语“之”发出的,“守”为动词为动用法,译作“为接生”(2)形容词为动:念悲其远也 “悲”译“为而悲(伤心)”(四)、名、
11、形、数词作一般动词:除以上三种用法外,名、形、数词还可以作一般动词。可从三个方面判断:看是否处在句中谓语位置看与后面的名、代词是否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要结合句意)看这个词之前是否有(副词、介短语、方位名作状)状语和助动词(如“能、想、欲”等)。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刃”处于谓语位置,且前有助动词“欲”,因此“刃”活用作动词,译为“用刀杀”“齐彭殇为妄作。” “齐”是形容词,处于“齐彭殇”动宾短语谓语位置,活用作动词,译为“看作相等”。二、形、动作名词:也可从三方面判断:看是否处于句中主语或宾语位置看该词后是否是动词,该词与其后所接之词在逻辑上有无主谓关系。或看该词前是否是动词,该词与其
12、前面的词在逻辑上有无动宾介宾关系。看该词前是否有定语(形容词、代词修饰)。如果是肯定的,则是形、动活用作名词。例如:“其继有在者乎?” 动词“继”处于主语位置且受代词“其”修饰限制,用作名词,译作“继承人”。“共其乏困” 形容词“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译作“缺少的东西”。“于是从散约败” 动词“约”与“败”组成主谓结构,“约”处于主语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作“盟约”“联盟”。三、名、动、形、数作状语:其中用得最多、较常见的是名词作状语。无论是名词作状语还是动、形、数词作状语,判断都可从两方面着手:看该词后面一词是否是动词(或活用作动词)再看该词之前是否有代、名词作主语。若有则可能该
13、词用作状语看该词与后面动词(或活用作动词的词)是否有修饰关系。这种修饰往往表明该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时间、地点、方向、方式、范围、状态等。其中翻译大体有以下几种:地点、时间,“在+时间(或地点)名词”“每+时间名词”方向,译“向、对+方位名词”状态:名作状,译“像+名+一样”;动词作状语,译“动词+着”方式,“用+名词”。例如:项佰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放在动词“驰、之”前,修饰说明动作“驰、之”发生的时间,译“(在)当晚”;日夜望将军至 时间名词“日、夜”放在动词“望”前,修饰说明“望”这个动作,表明行为的经常性,译“每日每夜”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西
14、、东、北”方位名词分别放在动词“取、举、割、收”之前,修饰说明这些动作行为的方向。译“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候 方位名词“内、外”放在动词“连衡(名词活用作动词)”之前,修饰说明该动作行为的方向,译“对内,对外”。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云、响”放在动词“集、应”之前,修饰说明该动作行为的状态,译“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动词“争”放在动词“割”之前,修饰说明动作行为“割”的状态,译“争着”。此外有些词要根据具体句意翻译。例如: “道芷阳间行” 名词“间”放于动词“行”之前,修饰说明“行”这个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从小路”。学习词类活用知识,需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钻研,注意积累整理,使零乱的知识系统化。还要寻找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水平,为开发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文化宝藏打好基础。 (4302字) 2005-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