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628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 第 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引用格式:尹建军,刘美伦,刘伟中,等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尹建军,刘美伦,刘伟中,王巧,王兆峰(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中国 黄冈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 长沙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国 北京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 福建 )摘要基于国家地质公园的政策演变和发展历程,选取 ,和 年 个时间截面相关指标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2、结果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呈现显著的凝聚分布,但省域间分布差异明显,七大地理分区间大致形成了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为核心的集中分布地区,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势阶梯过渡带高度吻合,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国家地质公园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不同时间节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态势呈现出不均衡性,具有“点状分散,点带状集中”的特点,分布密度不均衡性程度逐渐减弱,分布重心小幅度向北偏移并趋于稳定。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因素是影响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更多受到多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经济发展能力与在生态环境质量在交互作用中均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发展

3、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态势、区域发展质量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布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时空异质性;地理探测器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黄冈师范学院高级别培育重点(团队)项目()通信作者:尹建军,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一定规模的地质遗迹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特殊科学价值、较高的美学属性和优雅的观赏

4、功能的自然区域。地质公园既是宝贵地质遗迹的集中地,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立地质公园并进行合理的开发,有助于加强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在地学界倡议和政府部门推动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数量不断增长,年 月至 年底,我国共 处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揭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公园体系。世界地质公园也于 年开始建设,旨在世界范围内选出超过 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以保护。在此背景下,地质公园成为众多地理、地质和旅游等专业学者的研究对象。对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厘清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状况、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创

5、新国家地质公园发展模式、完善国家公园体系和推动当地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外学者往往以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地质公园为边界展开研究,其视角广阔,包含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策略、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游客动机以及科普学习和文化价值等。等对比中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罗马尼亚、俄罗斯、韩国等 个国家的地质公园污染状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立监测网络,安装过滤膜等措施 。等将马来西亚兰卡威世界地质公园与教育、生态旅游相关联,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与环境相关问题 。等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对以地质公园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开展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游客动机是出于对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的

6、兴趣 。等研究地质公园在小学自然科学学习中的价值,并阐述教师能力在地质公园研学旅行中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地质公园资源及使用现状,提出世界地质公园应倾向于强调特定的喀斯特元素或整个喀斯特景观 。等从社区的视角切入,对涉及当地社区和地质遗产的参与性行动研究()进行了归纳,以明确对地质、地理旅游和地质保护的社会学看法,进一步确定未来的地方发展举措 。等重视教育在旅游中的作用,认为要加快落实地质公园科普工作,以此传递保护理念,提升地质遗迹保护能力 。揆诸国内,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地质公园的建设与保护以及旅游开发两方面 。吴亮君等通过分析世界地质公园的相关统计资料,界定中国地质

7、公园的类型、岩石构造、分布特征,阶段性总结当前发展的优劣,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娄连惠等细致分析长江三峡地区地质遗迹的类型、数量、规模等,对地质遗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估,最终确定其地质遗迹的价值等级,为建设长江三峡国家公园奠定基础 。陈斌等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功能分区,指出当前地质公园规划实际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我国地质公园开发的实际状况,提出地质公园功能分区的优化对策 。赵吉昌等提出“地质为基础,文化为核心,生态为纲领,融合为要点,惠民为宗旨”的甘肃省地质公园五大发展定位,以及“地质 生态旅游”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尹建军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地质 生态农

8、业”“地质 自然教育”“地质 生态康养”“地质 创新创意”“地质 综合服务”种发展布局 。韦跃龙等在对贵州绥阳地质公园白云岩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绥阳白云岩喀斯特“一岭两制”式分异演化规律 。蔡胤璐注重对地质公园的定量研究,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张博等通过梳理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相关文献,将该领域研究分为 个阶段 “规划建设期”“深入完善期”及“市场开发期”。综上,国内外学者对地质公园的概念、应用价值、地质条件、管理制度等基础性问题及范围界定、资源禀赋、旅游规划等现实性问题的研究为本文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现有关于地质

9、公园领域的文献中,由于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和多样性,学界很少从广域视角展开研究,对国家地质公园的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更为鲜见。随着国家地质公园数量不断增加,其空间分布必然形成新的布局。鉴于此,选取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为实证靶向,综合评价其空间分异规律及时空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寻影响国家地质公园布局因素,以期为发挥国家地质公园科普研学、科普旅游功能,优化国家地质公园空间格局,完善国家公园体系提供借鉴参考。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最邻近指数最近邻指数()指在理论上及一定区域内,各点之间平均最邻近距离(平均观测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预期平均距离)之比,通常用来描述点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10、本文在全国空间尺度研究范围内,以点状要素表示国家地质公园,以此衡量其空间分布聚集与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槡 ,()式中,为最近邻平均观测距离;为最近邻平均预测距离;为最近邻指数;()为任一国家地质公园 到其最邻近国家地质公园 的距离;为国家地质公园总数;为研究区面积。在通常情况下,当 时,分布类型为聚类模式;当 时,则为扩散模式。核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用于衡量相关指标在其周边地区中的密度,体现点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总体分布数量、分布区位、积聚分布区域等 。本文将国家地质公园作为点要素,在 中利用核密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 年的截面数据,得出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演变规律。其计算公式如下 ()

11、(),()式中,()为核密度;()称为核函数;为待分析的国家地质公园 到 的距离;,为带宽,即搜索半径;为要素数量,即国家地质公园数。重心迁移轨迹本文利用 中平均重心()工具计算,选取 ,和 年 个年份的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中心,研究其迁移轨迹和发展规律,得出在全国范围内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演化过程以及整体位移情况,其公式如下:,()式中:和 代表该年份国家地质公园分布重心的经纬度坐标;为该年份地质公园的数量,和 为第 个地质公园的经纬度坐标。标准差椭圆分析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方法之一,可以多角度探讨相关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使其地理方向性显示更加明确 。本文运用标准差

12、椭圆分析,测算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具体参数,进一步得出其空间分布演化过程及规律,其公式如下:(珔)槡 ,(珔)槡 ,()第 期 ()()槡 ,()式中,和 分别为椭圆的短轴和长轴,表示在主趋势的方向上的离散程度与次要方向的离散程度;和为国家地质公园 的地理坐标;珔和珔为算数平均中心;为椭圆的旋转角度;指国家地质公园的总数;和 分别为国家地质公园 到平均中心的长、短轴方向的距离。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是探测某种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性,并揭示其背后驱动力的一组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其揭示国家地质公园 年空间分异的人文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其模型如下:,()式中,为探测力值;为各影响因

13、素的分层;和 分别为整体的单元数和国家地质公园密度的方差,和分别为分层 的单元数和分层 的地质公园密度的方差。值处于 之间,若 值越大,则说明该影响因素对于全国范围内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异的影响力越大,其对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演化的影响程度越高。数据来源本文对国土资源部官网(:)公布的共 批 个国家地质公园及林业局(:)公布的 个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研究。自然类数据主要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级景区的数据来源于文化和旅游部(:);社会经济类数据来源于 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 以及各省份国民

14、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部分缺失数据依据相邻年份采取线性插值法计算补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分析注:审图号为 ()号,底图无修改,下图同图 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 空间异质性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呈点状分布,在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华东地区分布最密,东北和西部地区为零散分布区。点状要素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凝聚分布 种空间分布类型,学界较多利用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别 。使用 中 “平均最近邻要素”工具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得到“平均最近邻”工具反馈的平均观测距离、预期平均距离、最邻近指数、标准偏差 得分和 值。输入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平均观测距离为 ,预期平均距离

15、为 ,最邻近比率为 ,得分为 ,值为。说明没有可能性会使该聚类模式是随机过程产生的结果,因此,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上呈显著的凝聚分布。如图 所示,从省域视角分析,中国 个国家地质公园分布在全国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由于各省域间自然条件、人文要素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所拥有的地质公园数量差异显著。四川省国家地质公园数量最多,达 个,其次是福建省拥有 个国家地质公园,此外,安徽、甘肃、广西、贵州、河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尹建军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内蒙古、山东、云南等 个省份所拥有的国家地质公园均在 个以上,占全国

16、总数的一半以上。空间分布密度利用 的密度()工具对 处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空间分布密度分析,搜索范围()、核密度()和输出栅格大小()为默认值,结果如图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高密度地区呈一个带状分布区和 个块状分布区的模式布局,带状区域是燕山 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块状分布区为皖南 皖西山地、鲁中南山地、祁连山东段、川北秦巴山地。燕山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这一带状密集区位于我国二、三阶梯的过渡带上,地形地势变化剧烈,地质构造发育完整,分布国家地质公园 余处;祁连山 秦岭 大别山一线沿纬线横向发育,是我国地质变化的主要纬向构造带,祁连山东段、川北秦巴山地和皖西山地分布于此;鲁中南山地和皖南山地受局部地质

17、断裂活动影响而形成较多的地质遗迹,因而国家地质公园分布密集,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泰山、牯牛降等均发育于此。由此看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从宏观角度、省域视角、密集程度以及地理单元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集群性、组团性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图 国家地质公园核密度分布 第 期 时间异质性特征分析()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由图 和图 可知,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数量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体现了我国作为“地质公园计划”主要成员国,紧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步伐,在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 年前,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数量总体偏少,自 年 月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将云南石

18、林、安徽黄山及湖南武陵源等 家国家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起,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加速,国家地质公园数量井喷式增加,各省或地区国家地质公园数量均有明显增长。到 年,国家地质公园数量从 年的 家上升到 年的 家,增长 处,涨幅明显。此外,还建设国家矿山公园 个,国家地质公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空间分布格局逐渐形成。图 显示,年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点状分散,点带状集中”的特点。具体而言,年国家地质公园分布零散,华东和西南地区国家地质公园发育相对较多。自 年起,已初步形成纵向沿青藏高原东缘、大兴安岭 太行山 武陵山 雪峰山、东部沿海等 条带状分布,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

19、板块碰撞趋势相契合,横向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影响,呈现秦岭 伏牛山 大别山一线带状分布。结合图 ,在 年间,随着国家地质公园数量持续上升,“一个带状分布区和 个块状分布区”的空间布局模式快速发展成熟,国家地质公园密集程度极高,分布密度不均衡性程度逐渐减弱。()分布重心小幅度偏移。图 显示,国家地质公园分布重心及标准差椭圆的动态迁移相对稳定,近 年来始终保持向东北的小范围变迁,重心坐标值变动幅度不大,说明我国国家地质公园集中分布的态势未变。其中,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分布于燕山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地势过渡带,其重心在这一区域内摆动,更印证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高密度发育区未出现明显变迁。从选取的

20、节点年的国家地质公园分布中心的坐标值看,年的重心坐标在 ,范围内变动,其中 年 年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偏移幅度最大,并渐趋稳定。图 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 图 国家地质公园分布重心及标准差椭圆分布图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指标构建根据地质公园的自然属性,依据其经济效益及社会功能定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考虑指标选取的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尹建军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客观性、科学性,可获取性和关联性,经专家咨询后对指标进行重置与筛选,从自然类因素和人文类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诸多因素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类因素选取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河

21、流及植被等 个方面。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其形成的原因与区域地质、地形和水文等密切相关,同时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植被覆盖情况等因素为地质公园提供潜在发展可能性及方向,对其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利用 空间叠加分析呈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因素与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 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分析影响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异质性特征的自然因素 。人文类因素选取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态势、区域发展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等 个方面。经济发展能力影响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状况和

22、密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拥有更多资金用于地质公园的发展、保护与建设 ,具体包括人均 、一般预算支出、产业结构合理化、恩格尔系数、经济增长率 项衡量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地质公园社会功能定位是否准确、完善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力和可塑性越大,具体包括城镇化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 项衡量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基础,主要选取公路里程、博物馆数量、互联网普及率、邮电业务总量、医疗床位数 项指标进行衡量;旅游发展态势在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往往位于重要战略位置 ,鉴于

23、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休闲功能,选取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衡量其旅游市场规模,并用旅行社数量、星级酒店数量和 级景区个数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潜力,合计 项具体指标;区域发展质量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专业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因此,选取高等教育人数比例、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专利申请授权数、人力资本水平、地质勘查从业人员数 项指标;生态环境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质量,同时,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以及地质科普重要基地 ,选取森林覆盖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数、环境规制强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项指标进行衡量。自然类影响因子分析

24、 地质条件地质遗迹是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质遗存 。而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其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因此,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我国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构造进一步发育演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质遗迹景观,对地质公园分布产生重要影响。由图 和 可知,地质运动过程中塑造的地质遗迹是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宝贵资源,其分布与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明显的重叠性。结合我国大地构造单元,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布于地质构造单元交界处,尤其是紧密分布于华北陆块区、扬子陆块区两大地质构造单元。该区地质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地质遗迹资源丰裕,国家地质公园分布数

25、量多,呈现明显的凝聚型态势。地形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分布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有沿中国大地构造的纬向构造带(如祁连山秦岭大别山带、南岭带和环准噶尔带)、新华夏构造带(如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带、武夷山带)、环太平洋地壳活动带(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带、东部沿海带)、地势阶梯过渡带(如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带)等分布的明显特征 。这些地带地质构造运动相对活跃,地质遗迹景观丰富多元,是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基础。结合我国阶梯状地势特征及地貌类型来看,国家地质公园集中于山区分布,尤其是集中凝聚分布在中部起伏山地周围。如图 和图 所示,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发现,共计 处国家地质公园分布在海拔 以上的地方,占比 ,呈

26、现集中分布态势。因其地势变化剧烈,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基础良好。但由于我国青藏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过高,可达性低,施工难度大,使得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难度也明显偏大,其分布数量较少。第 期图 地质遗迹空间分布 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断层分布 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海拔高程 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地貌类型 植被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系统是否完整,是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功能的重要方式。由于植被可以保留地质公园内的生态外貌与群落特征,加之植被固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因此成为国家地质公园选址分布的又一影响因素。由图 可知,将近 的国家地质公园分布于植被指数较高的地区,尤其在

27、我国的西南林区内,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说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与植被覆盖情况关系密切,国家地质公园分布的主要地区其植被覆盖情况相应较好,有利于国家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尹建军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质公园利用森林植被资源发展康养旅游、游憩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及科学研究等活动。河流湖泊河流湖泊是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国家地质公园大多沿河流分布,利用 缓冲区分析技术,测算一、二、三级主要河流的缓冲区。如图 所示,一、二、三级河流在 缓冲区内集聚近 的国家地质公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也与距离河流、湖泊的远近有着密切关系,其占所在缓冲区的

28、数量随着河流湖泊距离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一方面河流的溶蚀作用,使峰洼高差增大,形成独特的深洼地地貌景观;另一方面河水在沿节理裂隙流动的同时会对裂隙通道进行冲蚀、溶蚀、潜蚀及搬运作用,最终使裂隙加深加宽,形成岩溶地貌。以上两方面都会对国家地质公园形成及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是由于地质公园沿河分布既可利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河流景观、瀑布景观、风景湖泊、泉水景观等,也可以发挥河流生态涵养功能,优化生态环境,增加地质公园景观多样性,提升该地对外吸引力。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植被 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河流湖泊分布 人文类影响因子分析 单影响因子分析由表 可知,各类影响因子对国家地质

29、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经济发展能力(,)高于生态环境质量(,)高于旅游发展态势(,)高于区域发展质量(,)高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水平(,),其中,经济发展能力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且 值较高,说明经济发展能力是影响国家地质公园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社会发展水平、旅游发展态势、生态环境质量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是影响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质量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是影响空间格局的次要因素。从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能力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异影响最大,值为 且处于极为显著水平,说明经济发展能力在省域间的地质公园建设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资本集聚促进国家地质公园的

30、保护与开发,提供需求平台、创造消费市场,与图 所示地质公园主要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与中部地区,呈现边缘分布态势是一致的;生态环境质量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布局影响力次之,值为 且较为显著,结合图 可知,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其地质公园分布数量较多,究其原因,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等条件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提供条件,同时地区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给予地质公园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环境;旅游发展态势对地质公园空间布局影响力较大,值为 且显著,图 显示,国家地质公园与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具有较强的共生关系,级景区分布较多的省域其地质公园数量也相对较多。究其原因,地质公园发展一定程度依托资源禀赋所带来的旅游流、资

31、金流和信息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地质公园自身品第 期牌打造,拓宽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区域发展质量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布局影响力较大,值为 且较为显著,说明地区科研实力、人才资源建设是地质公园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地质公园研究成果、创新环境保护形式,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提供更多可能;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布局影响力相对较小,值为 且较为显著,由图 可知,地质公园集中分布于主交通干道上,交通线路的贯通与接驳可促进周围地区交通服务水平提升 ,提高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达性,增强了地质公园建设再发展再创新能力;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其他指标,影响程度最小,值为 且较为显著,图 显

32、示地质公园主要位于地级市或中心城市附近,说明城镇化高且人口密集地区有利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及发展;值偏小说明地质公园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耦合关系,但协调度较低,需不断促进自然、物质、社会、人力等资本相互贯通,延长地质公园生命周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表 年国家地质公园人文类影响因素探测结果 代码影响因素具体指标权重 值值经济发展能力人均 元 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产业结构合理化()恩格尔系数()经济增长率 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率 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 )城镇登记失业率()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里程 公万里 博物馆数量 座 互联网普及率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医疗床

33、位数 个 旅游发展态势旅游总收入 亿 旅游接待人数 亿人 级景区个数 个 旅行社个数 个 星级宾馆酒店数 个 区域发展质量高等教育人数比例 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 专利申请授权数 项 人力资本水平()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人数 人 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数 个 环境规制强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注:“”,“”和“”分别表示 值在 ,和 的水平上显著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尹建军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 级景区分布 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公路分布 图 国家地质公园与地级市驻地分布 影响因子交互探测由

34、图 可知,双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比单因子作用的解释力大,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这表明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格局更多地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非受单一因子的线性影响。不同影响因子之间交互后的解释力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型与非线性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第 期图 国家地质公园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热力图 其中,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作用类型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决定力水平。主导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子为经济发展能力()、生态环境质量(),主导交互因子为经济发展能力()生态环境质量(),表明经济发展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与其他因子在空

35、间叠加后,会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格局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此,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需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地质公园经济活动和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效益的增长可以进一步为经济发展赋能。结论与讨论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 ,和 年 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揭示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并剖析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从空间分布看,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但区域之间分布异质性显著,省域呈现出“中部集中、边缘分散”的格局,七大地理分区以华东、西南为核心集中分布,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

36、格局;其分布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具有高度重叠性,主要集中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边缘,整体上其空间分布具有“核心边缘”式的特点。()从时空演变看,国家地质公园在 ,和 年 个时间截面上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但逐渐减弱,受相关政策影响,其数量的猛增削弱了其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而渐趋稳定,顺应集聚趋势不断扩散呈点状集中分布于全国,形成“点状分散,点带状集中”的特点;国家地质公园自设立以来重心不断向北偏移,但相对稳定,偏移幅度不大。()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受多重因素影响。在自然类因素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上趋于地质构造活跃以及地质遗迹资源丰裕地带、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植被覆盖良好的区域、河流湖泊附

37、近;在人文类因素中,按照作用力大小,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子分别为经济发展能力、生态环境质量、旅游发展态势、区域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水平,同时,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格局更多受到多因子综合同向作用影响,其中经济发展能力与区域环境质量在各因子交互作用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运用 工具及地理探测器探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但仍有以下不足:在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时,囿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影响因素的全面性有待加强,未能考虑构造地带、政策因素、文化氛围等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但未能揭示各省域间国家地质

38、公园空间相关性,以勾勒其空间自相关特征的演变趋势,这些是未来研究改进的方向。参考文献:,():,:,():,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尹建军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小芊,刘策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分析 山地学报,():吴亮君,朱海燕,陈伟海,等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格局浅谈及展 地质论评,():娄连惠,魏理,陈娟 长江三峡国家公园建设地质条件分析与价值评估研究 水利水电技术,():陈斌,杨更,向贵府,等 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相关问题及其优化 地质论评,():赵吉昌,黄万堂,李省晔,等 甘肃省

39、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质文化村建设探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韦跃龙,罗书文,陈伟海,等 贵州绥阳地质公园白云岩喀斯特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地球学报,():蔡胤璐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博,康奥 国内地质公园研究演化趋势与热点分析:基于知识图谱视角 地质论评,():张超,杨秉赓 计量地理学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贾敏 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矿区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 唐山:华北理工大学,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地理学报,():易平,方世明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资源科学,():徐美,

40、李达立,刘春腊,等 湖南省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开发与市场,():梁莉莉,杨波,黄钦,等 基于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湖南省国家公园选址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田瑾,明庆忠,刘安乐 我国西南地区山岳型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何小芊,王晓伟,熊国保,等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朱磊,李燕楠,胡静,等 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干旱区地理,():舒成强,张斌,蒋良群,等 兴文石海地质公园石芽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王兆峰,刘庆芳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王成武,洪星,汪宙峰,等 四川省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地质学报,():杨利,李玉婷 湖南省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陈安泽 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 周年而作 地球学报,():陈安泽 旅游地学大辞典 北京:科学出版社,弓晓鹏,张爱国,张丽蓉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甘畅,王凯 武陵山片区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辑 )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