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利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961920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水利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水利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水利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水利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利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在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机,在水利系统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全力打好新形势下水利建设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总结20*年防汛抗旱工作,表彰20*年全国先进防办,部署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十分及时和必要。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成绩,对进

2、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刚才,XX省栗战书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省情和水情,畅谈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水兴省,以水富民,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强水利建设,夯实水利基础,打造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和重大举措,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同志系统回顾了去年气象情况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介绍了今年气象趋势及初步分析预测情况,对应对极端天气情况,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王小岩

3、同志充分肯定了防汛抗旱及水利应急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从应急管理工作的角度,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讲得都很好。 下面,我就防汛抗旱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年防汛抗旱工作 2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大事、喜事和要事多,同时难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也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黄河凌汛水位之高、封河长度之长,汶川地震造成水利工程损毁数量之多、安全度汛难度之大,台风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汛情发生之早、结束之晚,春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都是历史罕见的。20*年我国水旱灾害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凌汛水位高、险情多。黄河三湖河口封河水位超过历

4、史最高水位0.04米,开河期水位再创新高,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37米。宁蒙河段槽蓄水量大大超过常年,分布恶劣,成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之势。部分河段封开河过程中多次因局部冰塞发生堤防漫溢、决口等险情。二是汛情来得早、去得晚。淮河出现了1964年以来最大的春汛,太湖流域入梅较常年偏早一周,珠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50年一遇大洪水,嫩江、辽河部分支流发生洪水。11月份,沅江、资水、西江、郁江、左江等南方多条河流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入库流量。三是台风登陆早、比例高。去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22个热带气旋,比常年偏少5个,其中有10个在我国登陆,比常年偏

5、多3个,登陆比例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其中第1号台风浣熊4月18日在海南登陆,比历史最早记录提前15天,比常年提早两个多月。四是受旱面积大、春旱重。去年春旱、夏旱、伏旱集中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北方地区。3月下旬,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到2.91亿亩,比多年同期多7200万亩,有582万人、54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为近5年来最严重的春旱。五是灾害种类多、局部重。去年我国低温、地震、台风、洪涝、山洪、干旱等多灾并发,造成一些地区重复受灾,局部地区灾害十分严重,其中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5个重灾省区洪涝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的五成左右。 据统

6、计,去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3亿亩,成灾7504.5万亩,受灾人口1.40亿人,因灾死亡633人、失踪232人,倒塌房屋44.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55亿元。全国耕地累计受旱面积3.67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9927万亩,绝收1205万亩,有1*5万农村人口、69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因旱造成粮食损失161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226.2亿元,有43座地级城市和44座县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供水紧张局面。 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把保

7、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防汛抗旱工作呈现了协调有力、超前应对、紧张有序、扎实有效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去年对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问题,并亲赴湖南、湖北、天津、江苏、安徽等防汛抗旱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抗旱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灾区军民抗灾救灾的信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

8、负责同志狠抓落实,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组织,防汛抗旱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第二,充分准备、扎实应对。汛前,国家防总召开了全体会议和全国水库安全度汛会议,安排部署各项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防汛抗旱大检查,成立了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了淮河、大清河等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和三峡等重要水库的调度运用计划,制订完善了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规程和重大险情灾情报告考评办法。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抓紧水毁工程修复,逐级开展汛前检查,落实防汛责任制,举办多种形式培训,进行应急演练,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为夺取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超前部署、有效

9、防御。面对错综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国家防总打破常规,超前部署,超常应对,共启动防汛应急响应53次,抗旱应急响应12次。针对北方春季抗旱、台风防御、珠江抗洪、震区防汛等工作,先后召开异地视频会商会18次,先后发出110多个紧急通知。派出100多个工作组和专家组,商财政部下拨防汛抗旱经费28.17亿元,多次紧急调拨防汛物资,支持地方防汛抗旱工作。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动员、狠抓落实。汶川特大地震后,震区各级防汛指挥部对堰塞湖和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逐湖逐库逐站逐段落实了行政、技术、排险、避险和监测预警责任人,强化了防汛抗洪工作。珠江流域性较大洪水期间

10、,国家防总、珠江防总和广东、广西防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协调调度。春旱和夏旱紧急期间,北方省区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了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以人为本、强化转移。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员转移安置和避险工作,有效减轻了人员伤亡。在台风防御工作中,各地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按照海上、临海、陆地三个梯次,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船只回港避风、海上生产人员上岸和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在珠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期间,广东、广西共紧急转移安置低洼易涝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众140多万人。黄河XX省独贵塔拉河段发

11、生溃堤后,XX省自治区各级防指及时安全转移受凌汛洪水威胁的10241名群众,做到了无一人死亡。去年防汛防台风期间,共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736.8万人,各地在做好转移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受灾群众的安置,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第五,密切配合、合力抗灾。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了防灾抗灾的整体能力。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加强与水利部的会商沟通,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海堤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灾后恢复重建和水毁工程修复。气象部

12、门高度重视,及时提供和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全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继续发挥抗洪抢险主力军作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地方防汛抢险和抗旱救灾。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受灾地区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克服困难,相互支持,加强工程防守,及时转移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特别是面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在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国家防办迅速响应、紧急行动,牵头承担了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工程抢护组的工作,紧急抽调专家,组织技术骨干,调集工程人员,快速开展应急查险排险工作。地方各级防汛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踊跃支援,

13、全力以赴投入水利抗震救灾,为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灾害,保障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夺取水利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0*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确保了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防洪和供水安全,确保了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将水旱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尽管20*年旱情和汛情重于常年,但经过努力,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减少近四成,受灾人口减少近二成,因灾死亡人数减少近八成。全年减少洪涝受灾人口5590万人,减淹耕地5922万亩,减免城市进水396座,减灾效益达2431亿元。全年完成抗旱浇地面积2.52亿亩,挽回粮食损失264亿公

14、斤、经济作物损失274亿元,解决了1203万农村群众和89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通过组织实施珠江水量调度、引黄济淀应急调水,确保了澳门、珠海等地区的供水安全,改善了北京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汛抗旱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充分准备和科学指挥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和广大军民顽

15、强拼搏的结果;是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和非工程措施有效运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参加防汛抗旱斗争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认识防汛抗旱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水利基

16、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水利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重点,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防汛抗旱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第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近年来,水利部党组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

17、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推动水利工作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防汛抗旱工作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在目标上,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态方面的需求。在任务上,既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防汛抗旱的主要任务,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防汛抗旱的重要内容。在方法上,流域区域协调,城市农村统一,除害兴利结合,防汛抗旱除涝并举,防灾避灾抗灾并重,注重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化解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在措施上,既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又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既打造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又广泛组织动员群众,既着力降低水旱灾害损失又约

18、束人类不合理开发建设行为,行政措施、法律措施、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资源问题的必然选择;两个转变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防汛抗旱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我们推进防汛抗旱事业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不断完善,为防汛抗旱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工程体系方面,目前全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遇到中等干旱年份,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在非工程体系方面,已在全国江河建成水文测站

19、3.4万余处、报汛站点8600多个,大型和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大多建设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洪水调度系统,逐步建立了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数字远程监控技术、电子险情探测技术等科技成果已在防汛抗旱中得到应用,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全面提升了防汛抗旱管理能力。 第四,防汛抗旱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组织保障方面,全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海河6个流域成立或重组了防汛抗旱统一管理的指挥机构,在防汛抗旱任务较重的地区,逐步建立了乡

20、村防汛抗旱组织。在法制保障方面,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相配套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实施了大批防汛抗旱配套法规。在制度保障方面,各地全面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管。在队伍保障方面,组建了100支国家级重点防汛机动抢险队、44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250多支市县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全国已建XX县区级抗旱服务队1653个,乡镇级抗旱服务队9038个,解放军建立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队伍,专群结合、军民结合的防汛抗旱队伍已初步形成。在物资保障方面

21、,国家防总在15个中央防汛物资定点仓库储备了价值1亿元的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各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也结合自身实际,储备了价值30亿元的防汛抢险物资。 第五,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为防汛抗旱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指导思想方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和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在体制机制方面,逐步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强化了预报、预警、调度、抢险、救灾、重建等关键环节;在预案方面,国家防总组织制定完善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主要江河及其重要支流防御洪水方案或洪水调度方案。全国

22、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基本都制定了本辖区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国8万多座水库水电站,大多制定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调度运用计划,97处重点蓄滞洪区所在地制订蓄滞洪区运用方案和人员转移安置预案,1500多个山丘区市县制订了防御山洪预案,371个沿海市县制订了防台风预案,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9的地级市和83的县制定了抗旱预案。去年,国家防总颁布实施了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规范了国家防总、防总各成员单位、流域防总及省级防指之间的应急响应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确保了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虽然近年来防汛抗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的防汛抗旱水平与面临的形

23、势和任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是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气候异常,强暴雨、台风、高温干旱和冰冻低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加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大。去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这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又一次警示。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还未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部分江河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沿海仍有34.3的重点海堤没有达标,一些地区的海堤防御标准参

24、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封闭圈。很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设施老化,内涝严重。全国还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现有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全国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西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每年仍然有4500多万城乡居民因旱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使水利工程体系更显薄弱,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局部暴雨、山洪、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

25、旱等灾害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特别是局部暴雨、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大。这些灾害大多发生在边远山区,由于这些地区交通和通讯不便,监测和预测预报能力偏低,灾害预报精度和准确率还不够高,预警信息发布不够及时,预案体系不够完善,群众防灾意识不强,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水库特别是中小水库通讯预警和水雨情测报等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城市局部暴雨和内涝问题日益突出,重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北方地区连续多年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严重滞后。 三是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

26、减灾工作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部门配合、地区协调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堤防保护区、洪泛区、蓄滞洪区、河道和防洪规划保留区内的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装备落后,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社会化灾后保障能力不够,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洪水干旱保险仅停留在研究层面,还没有形成操作性强的制度。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工矿企业、城市社区、边远山区以及农民、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的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四

27、是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建设即将完成,防汛科学调度取得显著成效,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迈出重大步伐。但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防汛减灾仍主要凭借经验,抗旱工作基础研究滞后,抗旱手段相对落后,抗旱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滞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不大。围绕防汛抗旱重大技术问题开展的科研虽然不少,但科技转化率不高,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支撑不够。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高,抗洪抢险还主要依靠人海战术,采用传统的抢险器具和物料,现代化程度较低。 我们要

28、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和预案制订得更周全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些,牢牢把握防汛抗旱的主动权,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三、准确把握防汛抗旱工作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29、,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突出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着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战胜了频繁发生的洪涝、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水旱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与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防汛抗旱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防汛抗旱的能力还有较大差距,防汛抗旱的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当前和

30、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新要求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积极探索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不断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系良好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防汛抗旱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以人为本理念贯

31、穿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全过程。在预案制订中,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针对不同洪水和干旱情况,制订和落实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防洪调度中,要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调度工作的最高原则,防洪抢险时坚持先保生命、后救财产,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及时解救被洪水围困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抗洪救灾中,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和物资供应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需要。在抗旱救灾中,要把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放在首位,把保障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人水和谐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水和

32、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要求我们既要考虑防御水旱灾害,又要考虑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大自然产生的负面作用;既要考虑洪水和干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要确定合理的防洪标准,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又要合理利用雨洪资源,着力解决好水资源短缺问题;既要保障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又要满足生态用水需要。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就是要加快防汛抗旱立法步伐,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在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依据法律法规,规范防控程序,约束防控行为,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科学防控,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综合应用多种手段,科

33、学调度防汛抗旱工程,重视和发挥非工程措施的作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减灾效益。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方针。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提高我国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既要统筹区域和流域,又要兼顾城市和农村;既要统筹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又要兼顾东部、中部和西部;既要考虑江河湖泊平原区的防汛保安,又要有效防御山丘区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既要保证缺水地区供水需求,又要对水源调出地区给予合理补偿。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创新。要把防御突发水旱灾害与建立防汛抗旱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防汛抗旱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

34、效率、有利于防汛抗旱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的新突破赢得防汛抗旱事业的新发展。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在大力开展防汛抗旱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对事关防汛抗旱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力求重点突破,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科技创新水平。 四、扎实做好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5、 第一,完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两个转变。各地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分析各地制约两个转变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实现两个转变的对策和措施,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建立符合防汛抗旱科学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强化洪水管理和实施全面抗旱,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夯实工程基础,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完善的工程体系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水利投资这一重要

36、机遇,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程建设。一要加大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及河道治理,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二要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尽快提高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和抗洪能力,提高山前平原及河谷地区工矿、城镇、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的防洪能力。三要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尤其是加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使用频率较高、对防御流域洪水和保护重点城市作用突出的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保证发生大洪水时蓄滞洪区能够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四要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启动重点地区山洪灾害防治试点的基础上,抓紧前期工作,全

37、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进一步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风险区划,研究确定灾害临界雨量,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五要加强防台风能力建设,加快海堤达标建设、避风港建设和紧急避险安置区建设,加强对沿海地区民房建设的指导,提高抗御台风暴潮的能力。六要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时空调控能力。加快抗旱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尽早开工建成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城乡抗旱保障能力。 第三,强化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总结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显著提高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造成的

38、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强化责任机制建设。明确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二要建立健全洪水影响和干旱灾害损失的评价机制。抓紧出台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完善蓄滞洪区、洪泛区和防洪保护区内的洪水影响评价实施项目的审批、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快研究旱灾影响评估方法。三要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促进防汛抗旱整体能力的提高。四要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健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与成员单位的会商通报机制。五要强化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坚持快速反应

39、、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完善管理信息发布制度,做好重特大突发水旱灾害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六要加强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加强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加强部队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有力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基层组织和公民在防灾减灾、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加强三预建设,增强水旱灾害防范能力。多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实践表明,预案、预报、预警等三预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在预案方面,各地要继续推进预案编制,特别要注意抓好街道社区、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和各类企事

40、业单位等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的编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要不断加强防汛抗旱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化预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将预案落实情况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在预报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天气雷达等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台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不断优化洪水预报和调度模型,加强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在预警方面,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

41、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机制,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要加强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决策支持体系。 第五,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社会化水平。加强防御水旱灾害社会管理,提高保障能力,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一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管理体制,明确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任务,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二要逐步建立洪水风险公示制度和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加大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强化洪水风险分析,为加强社会管理,主动预防和应对水旱灾害创造条件。三要在规范行政手段的同时,大力推动防汛抗旱法规

42、制度建设,尽早出台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依法调整和化解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四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以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五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防汛抗旱科技水平,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抗旱信息平台,提高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六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资金投入机制,逐级设立特大防汛抗旱经费,争取各级财政不断增加用于防汛抗旱的预算内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开展水旱灾害保险,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旱灾害保险

43、制度,不断增强抗灾能力。 第六,狠抓能力建设,提高各级防办的服务水平。各级防办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肩负重要职责,发挥关键作用。各地要按照建设一流组织机构、培养一流专业队伍、配备一流技术装备、实现一流管理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防办的能力建设。一要强化机构建设。近年来,各地在防汛抗旱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湖南、湖北、山东等省防办陆续升格,各地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使之与所担负的防汛抗旱任务相适应。二要强化队伍建设。把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作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工作作风硬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三要强化经费管理。各级水利部门及防办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管理防汛抗旱经费,确保资金安全。四要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防汛值班等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工作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志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夺取防汛抗旱工作新胜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第24页 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