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阻力平衡器在除尘管网中的应用
1.阻力平衡器的重要性
集中式除尘系统往往包含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吸尘罩,管网呈枝状,支管数量很多,各支管间形成并联管路。管网设计时应做风量和阻力平衡计算,即各支管所分配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相一致,并联支管间的流体流动阻力阻力损失基本相等,阻力损失计算值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0%。否则,除尘系统将会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失去功能,主要表现在:
1)、部分吸尘罩抽风量过小,达不到尘源控制效果;
2)、部分吸尘罩抽风量过大,物料被大量抽走;
3)、部分支管风速过小,粉尘在管内沉降,造成管道堵塞;
4)、部分支管风速过大,造成管道磨损严重。
可见,保障并联管路风量分配和阻力平衡至关重要。所谓阻力平衡,实际上是并联管路中,在计算阻力值小的支路上增设流体阻尼元件的措施,常用阻尼元件有调节阀门和阻力平衡器。
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来改变支路的流动阻力,从而达到阻力平衡,这种方式在管径较小的支路上可以采用。但是,当支路管径较大时不宜采用,其主要原因是:
1)、大口径阀门电动或气动操作,价格较高;
2)、阀门只在除尘系统调试时操作,一旦调试完成后,基本不在操作,使用率很低;
3)、调节阀门通常采用碟阀或插板阀,使用时存在偏流现象,磨损及漏风严重;
4)、调节阀门调试后长期不再操作,因锈蚀或粉结等原因无法动作,形同虚设;
5)、阀门数量多时,项目投资显著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阀门作为除尘管路流体阻尼元件并非理想选择,而采用阻力平衡器则表现出良好的优越性,这是由其结构和成本所决定的。
2. 阻力平衡器结构
阻力平衡器由壳体、内管、固定环、法兰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图1:阻力平衡器结构示意图
平衡阻力器在管路合适的位置通过法兰与管道相连接,也可采用焊接。内管通过固定环焊接在壳体中央,内管内径d2根据并联管路节点计算阻力的差值来确定。不难看出,阻力平衡器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
2)、流体流经阻力平衡器时,发生突然缩小和突然扩大,产生局部阻力,增阻效应明显;
3)、成本和价格低廉,不需要电动或者气动控制;
4)、避免了流体偏流现象,耐磨性良好;
5)、由于内管直径经过管网系统阻力平衡计算确定,相对阀门调节,省去了烦琐的管网调试工作量;
6)、相对阀门调节,省去了检修、操作平台的设置,节约投资。
3. 阻力平衡器工作原理与设计
阻力平衡器是利用孔板的节流原理,通过产生流动局部阻力来达到调整管路阻力的目的。
阻力平衡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图2:阻力平衡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阻力平衡器的设计,实质上是在管道横截面积A1、管道平均风速v1以及需要增阻值ΔP已知的条件下,通过计算平衡阻力器的阻力系数,从而计算出内管截面积A2(或内径d2)。
根据文献[2]流体力学知识,阻力平衡器设计局部阻力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ζ-----阻力平衡器设计局部阻力系数;
ΔP-----并联管路节点流动阻力计算差值,Pa;
ρ-----介质密度,Kg/m3;
ν-----阻力平衡器所在支路流体流速,m/s。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出平衡阻力器设计阻力系数,根据文献[1]内管截面积A2可通过以下经验公式来计算:
式中:
ζ-----阻力平衡器设计局部阻力系数;
A1-----管道截面积,m2;
A2-----阻力平衡器内管截面积,m2。
4.阻力平衡器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阻力平衡器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特定的要求。
1)、阻力平衡器结构和尺寸一旦确定是不能进行调节的,这要求我们在进行除尘管网系统设计时,必须对管网进行精确的阻力平衡计算。
2)、由于阻力平衡器的不可调节性,要求设计人员在管网发生变更时,应对整个系统管网重新进行阻力平衡计算,并对所有阻力平衡器重新进行校核计算。
3)、对改造的除尘系统要慎重使用阻力平衡器,因为改造项目往往受现场条件的制约,设计资料可能不够全面,会出现较多的设计变更,可能会带来阻力平衡器结构和尺寸的变化。建议在改造工程中,将阻力平衡器和调节阀配合使用,在大管径支路上使用阻力平衡器进行宏观调节,在各抽风点的小支路上使用手动风量调节阀,这样可避免使用较大口径电动阀门,从而节约成本。
4)、对粉尘磨琢性较大的除尘系统,使用阻力平衡器应注意做防磨处理,而对于粉尘磨琢性小的除尘系统则不构成主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