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煤矿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培训课件.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961075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培训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煤矿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培训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培训课件 各位工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根据矿领导的安排,给大家上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的防护措施的培训,希 望大家认真学习,课程主要内容是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煤矿职业危害?什么是职 业病?以防护措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一、煤矿职业危害 煤矿主要职业危害是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 候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 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 尘。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 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j、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5、氨气(NH)等 气体。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 和振动特别大。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 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如长期在 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5、放射性物质 我们矿主是核子称 二、煤矿主要职业病、职业禁忌症 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耳聋,振动引起的疾患 和高温引起的疾患等。 1、尘肺病 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10%以上时叫矽尘,矿尘中游离SIO2含 量越大对人的危害越严重。当人肺部吸入矿尘以后,人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 增生,肺功能衰竭,也就是尘肺病。吸入煤尘患煤肺,吸入岩尘患矽肺,吸入 水泥尘患水泥肺。尘肺病严重的损害人体健康和缩短人的寿命。 2、尘肺并发症 ⑴肺结核。是尘肺常见合并症,也是尘肺病患者常见死因之一。 (2) 肺部感染。尘肺病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弥漫性肺纤维化,常容易发生 肺部感染。如支气管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肺浓肿等。肺部感染加重了呼吸 衰竭和死亡。因此,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3) 自发性气胸。晚期尘肺患者合并有阻塞性和代偿性肺气肿,并可出现肺 大泡,当剧烈咳嗽或用力过度时肺大泡破裂突发自发性气胸。 (4)肺源性心脏病。晚期尘肺时广泛的弥漫性纤维化,肺毛细血管床减少, 血流阻力增高,增加了右心负荷,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职业禁忌症是指不宜从事某种作业的疾病或解胞、生理状态。在该状态下 接触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时可导致下列情况: 1、使原有疾病病情加重。 2、诱发潜在疾病。 3、影响子代健康。 4、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 三、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一)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 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 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 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 和建议,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 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的,其行为无效; 8、(第30条)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 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9、(第33条)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 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二)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义务 《职业病防治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 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 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 告。 因此,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 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这些都是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 如果从业人员不履行上述义务,用人单位有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四、煤矿主要职业危害的防治 (一)职业毒害的防治 接触有毒物质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发病缓急,其中毒表现是不同的, 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引起急性中毒;长时间吸入小剂量毒物引起慢 性中毒; 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在较短时间内吸入较大剂量毒物引起中毒 为亚急性中毒。 防护措施有: 1、消除毒物。煤矿井下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炮烟和煤氧化、火灾等。因 为很多有毒气体是易溶于水的,通过加强通风和喷雾洒水排除和降低有毒气体 含量,净化空气,是消除毒物危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炮后烟未散去或作业现场空气质量太差时,不要急着 进入工作面,待烟散尽、现场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入工作面,还应用好防护服、 防护面具、防尘口罩、自救器等。 3、提高机体抗御能力。对于在有害物质场所作业人员,给予必要的保健 待遇,加强营养和锻炼。 4、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掌握其浓度含量,做到心中有数,控制其危 害程度。 5、对受到危害的人员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6、加强有害物质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卫 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二)矿尘对人的危害及防治 煤矿粉尘主要是煤尘、岩尘和水泥尘。煤尘进入人肺使人患煤肺,岩尘进 入人肺使人患矽肺,水泥尘进入人肺使人患水泥肺,通称为尘肺病。 煤矿生产大量推广使用机械化,特别是综采综掘的使用,由于综采综掘 都有内外喷雾洒水降尘设施,以及湿式打眼和水炮泥的使用,矿尘大量减少, 井下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还有个别工序和一些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的中小煤矿,矿尘还是很大 的。就是机械化很高的矿井,还有一些余尘,日积月累的危害着矿工的身体健 康。因此,井下防尘是煤矿生产的长期任务,要常抓不解。若遇水管没水或水 管坏了,要及时汇报。坚持使用水炮泥,坚持使用湿式打眼,坚持洒水装渣, 坚持使用各种综合防尘措施,把矿尘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 1、减尘措施。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产生量。包括煤层注水、采空区 灌水、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等。 2、降尘措施。包括各产尘点设喷雾洒水装置净化风流,洒水装渣等。 3、通风排尘。调整合适的风速,加强排尘。最低排尘风速为().25—().5m/s; 最优排尘风速为1.2m/s一1.6m/so在此风速范围内既可以有效的冲淡和排除浮 尘,又不致把大量落尘吹起。 (三)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护 1、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 ⑴损害听觉。短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引起听力减弱、听觉敏感性下 降为表现的听觉疲劳。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在 8()dB(A)以下时,一般不会引起职业性耳聋;噪声在80dB(A)以上时,对听力的影 响比较严重。 (2) 引起各种病症。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除引起职业性耳聋外,还可 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等 全身性病症。 (3) 引起事故。强烈噪声可掩盖报警声、警告声和其他危险预兆声等,引起 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2、预防措施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根本措施,改革工艺和生产设备,以消除或降低噪声。 ⑴控制噪声传播。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隔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 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隔声门窗等。消声:用 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降低传 播中噪声的强度水平。常用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 絮等。 (2) 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利用耳塞防护。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 40dB(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较好。 (3) 合理安排劳动制度。工作时间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 限制噪声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 卫生保健措施。对受到噪声危害的人员定期体检,听力下降者及时治疗, 重者调离噪声作业。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中发现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 病者,不得从事噪声环境工作。 (四) 生产性振动的危害和防护在生产过程中,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局部振 动是最常见的和危害较大的振动。 1、危害 ⑴神经系统。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缩短,出 现膝反射抑制甚至消失;植物神经系统营养障碍;皮肤感觉迟钝,触觉、温热觉、 痛觉、振动觉功能下降。 (2) 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等病症。 (3) 肌肉系统。有握力下降、肌肉萎缩、肌纤维颤动和疼痛等症状。 (4) 骨组织。可引起骨和关节改变,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变形、 骨硬化等病症。 (5) 听觉器官。表现为他听力损失和语言能力下降。 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神经和血管变化,出现足痛、易疲劳、腿部肌肉触痛。 常引起脸色仓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胃机能障碍、 肠蠕动不正常等。 2、预防措施 为减轻振动对人的危害,要采取各种减振措施。 ⑴对局部振动的减振措施。改革工艺和设备,改革工作制度。合理使用减 振用品,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限制作业人员的接触振动时间。煤矿井下的振 动危害主要来自于煤电钻、风钻、综采综掘及其他机械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⑵对全身振动的减振措施。在有可能产生较大振动设备的周围设置隔离地 沟,衬以橡胶、软木等减振材料,以确保振动不能外传。对振动源采取减振措 施,如用弹簧等减振阻尼器,减少振动的传递距离。井下采煤机、掘进机、柴 油车等座椅下加泡沫垫等,减弱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传来的振动。 另外,利用尼龙件代替金属件,可减少机器的振动,及时检修设备,可以 防止因零件松动引起的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