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咨询三级技能答题提升一心理咨询的对象:(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二.一般心理问题:1.定义: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诊断条件:刺激性质-由于现实生活中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恼、自责等;反应时间-不良情绪持续1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不能自行化解;反应强度-不良情绪反应人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
2、、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泛化与否-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局限于最初事件, 即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 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三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1.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6分)。2.诊断依据: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3分)2)心理冲突为常形,由现实因素引起。(3分)3)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两个月。(3分)4)社会功能轻度受损。(3分)5)内心痛苦(3分),情绪反应对象未泛化(5分)。 四.严重心理问题1.定义: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激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
3、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诊断条件:刺激性质:诱因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反应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2个月6个月;反应强度: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激烈。多数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减轻,但“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泛化与否: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鉴别要点:“内心冲突的性质 ”和“病程 ”五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 ( 30 分)(1)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 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
4、理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 致、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后悔、心烦、气愤、苦恼、 发脾气、兴趣下降。 主要躯体症状是:入睡困难、头昏脑胀、食欲下降、体重下降。 3)症状由失业问题引起,属于强烈事实刺激。 4) 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现实性冲突引起。 5) 病程:症状近半年。 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六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1.定义: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点者(如
5、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2.鉴别神经症与非神经症神经症的临床评定(许又新)(一)较复杂的评定方法:明确心理冲突的性质 1、常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2)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 2、变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无关、神经症冲突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的事(2)冲突无道德性质鉴别神经症与非神经症(二)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1、病程:不足三个月 (短程) 1分 三个月-一年 (中程) 2分 一年以上 (长程) 3分2、痛苦程度:能自行摆脱 (轻) 1分 劝说后摆脱 (中) 2分 无法摆脱 (重) 3分3、社会功能 :正常工作、交往轻微受损 1分 工作、社交效率明显下降 2分
6、 不能工作,回避社交 3分评定:总分3分以下-非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6分以上-神经症 注释:病程必须在3个月以上。七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精神状态(2 分):情绪低落 (2 分),内心苦恼 (1 分)、焦虑 (2 分)、整日没精打采(1 分)、闷闷不乐 (1 分),觉得自己没有希望 (1 分),记忆力已大不如前(1 分)。身体状态 (2 分):头昏(1 分)、头痛 (1 分)、晚上入睡困难 (1 分)、全身疲备不堪(1 分)。社会功能状态(2 分):学习效率下降,已无法上学(1 分)。 八请整理该求助者精神状态的相关资料。(20)1、认知(3
7、 分):对未来婚姻生活悲观失望(1 分)。注意力不集中(1 分)。记忆力下降(1 分)。敏感(1 分)。2、情绪(3 分):郁闷烦躁(1 分) ,急躁易发脾气(1 分) ,脆弱(1 分) 。3、行为(2 分):冲动行为(1 分) ,积极性下降(1 分) 。4、人格(2 分):内向(1 分)九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5分)答:该求助者产生心里问题的原因:1、 生物学原因:男性,19岁,患过肠胃炎2、 社会性原因:环境因素;家庭教育严格;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鼻炎、胃肠炎、高考失利、与同学矛盾、物品丢失;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为得到父母、老师和同事的理解和帮助。3、 心理原因:存在
8、错误认知:自己是最倒霉的,觉得别人讨厌自己,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情绪方面:受苦恼的情绪困扰,情绪不稳定行为模式: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个性特征:个性偏执、敏感多疑、追求完美、患得患失十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原理和过程。(30 分)答:(一)主要原理:1、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 世纪5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1 分)。2、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2 分),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2 分),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2 分)。3、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反应的不是外部事件(2 分),而是人们的认知(2分),要改变情绪,不是去改变事件而应
9、该是去改变认知(1分),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1 分)。4、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 理论(2 分),A 代表诱发事件(1分),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1 分),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1 分)。(二)主要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3 分)(2)领悟阶段。(3 分)(3)修通阶段。(3 分)(4)再教育阶段。(3 分)十一如果对该求助者使用理性情绪治疗,请简述该方法的操作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向求助者解释 ABC 理论,明确求助者的 ABC。(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情绪困扰来自于自己对事件的评价而不是事
10、件本身。 首先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找到求助者的灾难化思维。(3)修通阶段,运用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能用学到的 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十二请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指出该案例中求助者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及具体体现?1.绝对化的要求:求助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每当她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请教时都感觉大家在敷衍她,觉得不被认可。求助者觉得自己虚心请教,同事就“应该”认真帮助她,这种“应该”的想法属于绝对化的要求。2.以偏概全,糟糕至极:求助者因为一次工作失误受批
11、评,就认定自己没有用,考虑离开现在的单位,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且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十三试述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区别?(25分)1、合理的信念大多是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不合理的信念包含更多主观臆测。2、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3、合理的信念可以使人很快达到目标;不合理的信念使人达不到目标而苦恼。4、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难于做到这一点。5、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恰当的反应。十四为鼓励求助者建立积极的行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了阳性强化法,
12、请写出该疗法的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30 分)阳性强化法是改变求助者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一) 阳性强化法的治疗过程:1、 明确治疗的靶目标(4.5 分)2、 监控靶目标(4.5 分)3、 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5 分)4、 实施强化(4.5 分)(二) 注意事项1、 靶目标需单一具体(4 分)2、 行为强化要适时、适当(4 分)3、 条件反射形成后,物质奖励可改为精神奖励,最终精神奖励也可取消。(4 分)十五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哪些内容?(20 分)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4 分 )2、提问中避免失误(4 分)3、不能讲题外话(3 分)4、不能
13、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3 分)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3 分)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2 分),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1 分)十六. 如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5分)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 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3. 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十七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20 (一) 心理咨询方案有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4分)。(二) 心理咨询方案经双方商议可以有所调整(2 分)
14、。(三) 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1、 咨询目标(2 分)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2 分)3、 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2 分)4、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2 分)5、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2 分)6、 咨询的费用(2 分)7、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2 分) 十八.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20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把握共情时应该:1、 咨询师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5 分)2、 咨询师必要时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 分)3、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3 分)4、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3 分)5、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
15、角色(3 分)6、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3 分)十九针对此案例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进行评定?(25分) 1、求助者的心理冲突由现实因素引起。(10分)2、属于道德性的。(10分)3、基于以上两点,可以把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评定为常形。(5分)二十.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有哪些?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2、求助者具有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二十一.该案例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出现较为强烈的阻抗,请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
16、的阻抗,包括沉默、寡言、赘言。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议论小事、假提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心里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履行咨询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二十二.咨询中曾出现阻抗,请简述如何处理阻抗?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二十三.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依赖现象,请简述依赖现象的表现及对依赖的处理原则(20分)1.依赖的表现形式:不宜察觉的形式;阻抗的形式;问接的形式;直接的形式。2.对依赖的处理原则:
17、 1)务必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发生效果的机制,使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正确 的认识,对咨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 2)对求助者的依赖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应鼓励求助者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努力来解决 自己的问题。 3)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以促 进求助者心理能力提高,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为己任二十四.简要分析求助者的心理测验结果。(25分)EPQ(T分):E61;P49;N69;L44c 艾森克人格问卷各量表的E量表61分,处于43 3-56 7分之间,性格是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的中间型(略偏外向);N量表69分,大予61 5分,气质不稳定。外向不稳定的气质
18、类型为胆汁质。SAS:标准分54分,介于5059之间,属于轻度焦虑状态二十五.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25 分)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5 分)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5 分)3、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估。(5 分)4、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 分)5、咨询师的评定。(5 分)二十六.心理咨询师若缺乏咨询该类案例的经验,需转介时应注意什么?(20 分)答:转介的注意事项:1、 当出现不适合咨询的情况时(1分),心理咨询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进行转介(1分)。2、 事
19、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3分),新咨询师的同意(3分)。3、 对新咨询师详细介绍情况(3分),但不宜透露隐私情况(3分)。4、 不干涉新咨询师的咨询工作。(3分)5、 不对新咨询师的工作评论。(3分)二十七.本案例最可能诊断及理由是什么?(30分)1).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2)理由:1.根据案例资料提供,求助者没有躯体疾病史和精神疾病史,高考前体检没有明显异常。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工作三原则,该求助者自知力相对完整,没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冲突为常形,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给求助者负性情绪没有泛化。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1个多月,社会功能受到轻度
20、程度影响,出现精神痛苦和睡眠问题。6.综上所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二十八 本案例恰当的咨询目标是什么?(20分)1、近期目标:(1)协助求助者缓解目前的烦恼情绪,减轻内心的心理冲突。(2)协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求助者觉得不应该这样想女友,不该给女友打电话,这样做会对不住父母、担心高考会落榜的。)2、远期目标:(1)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二十九 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按照ABC 理论,分析一下该求助者的A、B、C各是什么?(25分)A: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父母和女友父母相继要求双方高考前不再联系和见面B:求助者觉得不应该这样想女友,不该给女友打电话,这样做会对不住父母、担心高考会落榜。C:出现了烦恼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于学习,记忆力下降,经常失眠,控制不住给女友打电话的行为。三十 咨询师自己56岁,自己的孩子早已大学毕业,面对该求助者,咨询师在监理咨询关系上应该注意什么? (25分)1、首先要保持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2、其次应当注意该求助者对咨询师产生依赖、移情,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