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例整体把握 读中感悟鄂教版第七册伯牙断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伯牙断琴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伯牙断琴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伯牙苦学三年,练就了高超的琴艺,然而曲高和寡,倍感孤寂。幸逢知音钟子期,彼此仰慕、惺惺相惜。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断琴以祭知音。学习本文,是在学生对“知音”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加深对“知音”的认识,形成正确、健康的交友观。【教学目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明白知音的含义;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难得,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重点语句的学习,教给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知音的含义。难点:懂
2、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理解伯牙断琴的举动。【教学理念】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 “伯牙断琴”,一段知音佳话,流传千古,但“伯牙为何断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因此,本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疑问,以“知音”为抓手,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个性化的评读、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引领学生想象、品味文字,层层升华情感,从而受到语言和心灵的双重熏陶。【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初解“知音”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伯牙跟着名师学琴,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到音乐的真谛,成了著名的音乐家。音乐的真谛是什么呢?生:就是把感情融入到音乐中。师:是呀,伯牙把感情融入到音乐中,从此琴
3、艺精妙绝伦。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也要把感情融入到文字中,才能把文章读得有感情。师:练就一身高超琴艺的伯牙,现在最渴望什么?生:知音。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知音”?生:了解自己的人是知音。生:听得懂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是知音。师:要想深入理解知音的含义,还得进一步读书,联系全文理解。(点评:结合文本内容,找到朗读指导的切入点。)二、融情朗读,体会“知音”师:请大家静心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划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生:边读边画边写。师:这段中有句话总的让我们感受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是哪句? 1、品读总写子期擅长听音的语句。生:“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
4、感情。”师:自由读一读,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生:不管伯牙弹奏什么曲子,钟子期都能说出意思和情感。师:“很快”说明什么?生:钟子期一下就能说出伯牙弹奏曲子的思想和感情,说明钟子期很擅长听琴。师:伯牙琴艺提高,是因为他弹琴时,融入了感情,我们读书也应该怎样,才能把书读好。把你们刚才体会到的内容送进句子中读出来。生:有感情朗读师:你朗读时,强调了“无论”和“很快”,我听出了你在赞美子期善于听琴。谁再读?生:有感情朗读师:你读得这么有感情,让我不得不佩服子期呀!师: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的体会送到了句子中,读书就能有感情。(点评:具体而感性的评价对学生是极大的鼓励。) 2、品读描写“高山”的语句。
5、师:有哪些具体的描写可以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到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呀?生:“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师:自由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你的体会。生:我从“立刻”看出子期对琴声的反应很快。师:子期为什么“兴奋”呀?生:因为听懂了伯牙弹奏的曲子,心里很高兴,所以子期才会“兴奋”地说。师:谁来读读子期的话,表现兴奋之情。生:有感情朗读。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把你看到的读出来。生:我看到了一座高大而雄伟的山。生读(评:好一座巍峨的山哪!)生:我仿佛看到子期站在泰山上,欣赏泰山那雄伟的气魄呢!生读(师评:一览众山小!)生:我仿佛看到子期站在泰山上,闭着眼睛,一副陶醉的神情。生读(师评:你也陶醉在伯
6、牙的琴声中。)生:齐读。师:小结:你们的朗读,给我一个启发,原来通过想象画面,也能把文章读得有感情,希望你们在后面的朗读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点评: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朗读是充满激情的。朗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切实可行。) 2、品读描写“流水”的语句。师:伯牙还弹了什么曲子?你体会到什么?生:“不住地赞赏”就是子期不停地赞赏伯牙琴艺高超,他很了解伯牙琴声的含义。 师:刚才是“立刻兴奋地说”,现在是“不住地赞赏”。看来大家都学会了抓重点词语体会情感的读书方法。谁来像子期这样不住地赞赏一番?师:(指三名朗读水平渐进的学生读)谁来评一评? 师:(评朗读最投入的学生)听到她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
7、仿佛看到了滚滚的大江掀起巨大的浪花,场面真是壮观极了!师:伯牙会弹琴,子期会听琴,他会读书,你会评价。师: 让我们一起把巨浪掀起来,重现你们看到的画面。生:齐读。(点评:巩固想象画面,把文章读得有感情的方法。) 3、品读描写“下雨时”的语句。师:无论是高山还是流水,子期都能体会得这样的深刻。那么弹奏“下雨的情景”,你觉得他能了解吗?读一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三个“时而”,让我觉得琴声的丰富多变。生读。师:你注意到了三个“时而”并读出了不同的语气,真不简单。生:无论伯牙的琴声怎样变化,子期都能听懂。 师:想象“大雨滂沱、狂风怒吼、山崩地裂”分别是怎样的情景?生:“大雨滂沱”就是雨下得
8、很大,汇聚在一起都形成河了。生:“狂风怒吼”就是刮着很大的风,好象无数只狮子在吼叫。生:“山崩地裂”让我觉得雨下得太大了,发出巨大的响声,好象山崩开,地裂了。师:你们是一群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融到句子中读出来。生:几名学生读。师:你们的读将我带进了不同的雨景之中。师:“一一说出”又是什么意思?生:无论伯牙弹奏什么曲调,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琴声的含义。师:那么,当伯牙弹奏大雨滂沱的曲调时,子期会怎样赞赏?当弹奏狂风怒吼的曲调时,子期会说?当弹奏山崩地裂的曲调时,子期又会说什么?生:当伯牙弹奏大雨滂沱的曲调时,子期会说:“雨下得好大,地面都积水成河了!”当伯牙弹奏狂风怒吼的曲调时,子期
9、会说:“好大的风,好象无数只狮子在正在怒吼呢!”当伯牙弹奏山崩地裂的曲调时,子期会说:“雨下得太大了,巨大的响声好象把山崩开,地震裂了。”师:你让我觉得你就是子期呀!让我们和子期一起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吧!生:齐读。师:子期被琴声所感染,我被你们的朗读所感染!看来,真的是生:齐读前文总写句 “无论便”师:子期果然是伯牙的知音啊!看图上两人的眼神,伯牙沉迷,子期陶醉,咱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心灵交流的默契。(点评:语文课的第一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在想象画面,情感朗读之后,抓住“一一说出”这个语言训练的有利契机,让学生模仿钟子期前面的赞叹,创造性的进行想象,训练学生语言。)三、回扣
10、前文,再解“知音”1、品读伯牙“感动”部分师:难怪,伯牙放下琴,感动地说?(课件出示伯牙“感动”部分)指名读,你们听出了什么?生:伯牙万分激动,因为子期能领会所有琴声表达的思想感情。师:你刚刚说到“激动”一词。看看课文用的是什么?生:是感动,不是激动。师:为什么伯牙是感动,而不是激动?生:(思考,难以答出。)师:想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这些人是伯牙的知音吗?生:他们不是伯牙的知音。他们的赞美是假的、空虚的。生:是没有意思的赞美。生:只有钟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师: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要知道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11、呢?生:子期不只是用耳朵在听,还在用心去感受伯牙的感情。与那些人是不一样的。师:可以想象,当善弹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略)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略)生:齐读前文描写高山、流水的语句。师:知音易得吗?生:齐答“不易”。师:所以,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所以,子期的欣赏使伯牙生:无比感动。2、结合“感动”部分,再说对“知音”的理解师:那么现在,你能结合子期和伯牙说说什么是知音吗?生:知音就是像子期那样了解伯牙,懂得伯牙表达的情感。生:知音就是无论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能理解他。生:知音就是理解对方,能让对方感动。生:知音就是像子期懂得伯牙那样懂得朋友的内心世界。生:知音就
12、是真心实意对待朋友,用真心和朋友交流。(点评: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后,对知音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四、走近伯牙,理解“知音”1、品读“断琴”部分师:临别时,他们约好来年再见,到了第二年春天,满怀期待的伯牙一路走来,却得知子期已经去世。这么情投意合的朋友永远离开了伯牙,再也没有人能够听懂伯牙的琴声,了解伯牙的心意,留下了伯牙孤独一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此时此刻,伯牙是怎样的感受?(以下配哀伤的音乐)生:悲痛万分。 师:子期仅仅只是能听懂伯牙的琴声,懂得他感情的知音吗?大家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生:他还是伯牙琴艺不断提高的动力。师:对,有了子期,伯牙才觉得弹琴更加有意思!可是现在,前进的动力永远地消失
13、了,如果你是伯牙,此时此刻,你会选哪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说说理由。句一:伯牙悲痛万分,他拉断琴弦,把琴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没有意思。”句二: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生:我会选择第二句。因为 “扯”比“拉”更有力,“摔”比“扔”更有力,更能表现伯牙的悲痛.师:“扯” “摔”是怎样的动作?做一做,感受它的力度。 师:还比较出什么来了?生:第二句用了反问句。“反问句”比“陈述句”感情更强烈,更能表达伯牙的悲伤。师:说得这么好,能读得这么好吗?生朗读。 师:伯牙苦练琴艺,终于有了成就,却因子期的离去毅然断琴,从此不再弹琴,不可惜吗?
14、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这件事?生:是有点可惜。伯牙好不容易练就的高超琴艺,却再也听不到了。生:我觉得可惜了。伯牙是著名的琴师,那些喜欢听他弹奏曲子的人再也听不到了。生:我跟他们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不可惜。伯牙琴艺再好,那些喜欢听他弹琴的人,并不能真正了解他要表达的情感,没有人真正懂得欣赏他。而好不容易找到的知音不在了,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师:在伯牙看来,知音与弹琴相比,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值得珍惜?生:知音更重要,更值得珍惜,所以伯牙毅然断琴。(点评:低沉的语调伴着哀伤的乐曲传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已经完全投入,失去知音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四、延伸升华,珍惜“知音”师:子期去
15、世,伯牙断琴,只留下一曲高山流水成为歌颂友谊,期盼相识、相知最高境界的千古绝唱!让我们伴着清雅的音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生:伯牙找到子期这一知音是幸福的。生:伯牙为知音断琴是值得的。生:我也要真心对待身边的朋友,早点找到我的知音。生:知音难觅,如果有了知音,可要好好珍惜呀!师: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同学们,知音难求,能在茫茫人海找到知音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如果你能幸运的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一定要倍加珍惜!【教学反思】 伯牙断琴的教学从读中渗透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注重朗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和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教学中,我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注重把握语文课堂的整体性
16、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为了迎合这一要求,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堂经常是导入后,就开始拿出重点语句品析,一直是到下课还在那里咬文嚼字。教师人为的割裂文本,经常是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上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文本没有整体认识,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明确。长此以往,学生除了会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的整体把握上,又能有什么收获呢?故教学中,应尽量让文本整体与部分能和谐统一,要认真分析教材,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抓住线索,分析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伯牙断琴第二课时的教学,就抓住“知音”二字,以“知音”为线索,贯穿全文。首先,回顾前文,引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牵出文章
17、的线索,让学生初步说说什么是知音。再沿着知音这一线索,设计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引导学生说出子期听琴辨音的语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知音的涵义。然后,抓住“感动”一词,回扣前文“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更进一步理解知音的内涵。接着,再读文本,走近伯牙,理解伯牙断琴的举动,挖掘出伯牙之所以断琴缘于知音难觅,知音比琴艺更重要。最后,在一曲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畅谈感受,道出知音难觅,珍惜知音。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知音”展开,以“知音”为纽带,把各部分的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较强的整体感。二、注重有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怎
18、样才能有感情朗读,一直是教师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有感情朗读”说法抽象,不易操作,学生也不知怎样把握。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朗读,教学中以文本内容为朗读指导的契机和桥梁。开课初始,让学生说出伯牙琴艺高超是因为他把感情融入到音乐中,引出学习课文,也要把感情融入到文字中,才能把文章读得有感情,为后面有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铺好路。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本课教学具体指导了两种有感情朗读的方法。1、把自己的体会送到了句子中,读书就能有感情。在指导学生学习“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一句时,引导学生理解“无论”“很快”等重点词,体会出子期善于听琴,听琴的本领高超,非常敬佩子期。接着
19、,告诉学生把自己刚刚体会到的内容和情感送到句子中,就能读得有感情。学生果然读出了赞美、敬佩的语气。2、通过想象画面,也能把文章读得有感情。课文中有多处具体描写伯牙弹奏不同曲目,子期均说出了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的语句。伯牙弹奏的音乐本是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琴声所表达的含义,可子期能把乐曲表现的意思和情感描绘出来。借助于文章具体的语言,指导学生想象语言描述的画面,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湍急涌动的江水。通过想象画面,学生对文本有了具体的、深入的理解,再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朗读自然有了情感。为了巩固这一学习成果,还特别设计学生想象琴声表达下雨时的情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想象
20、并说出 “大雨滂沱”就是雨下得很大,汇聚在一起都形成河了;“狂风怒吼”就是刮着很大的风,好象无数只狮子在吼叫;“山崩地裂”让我觉得雨下得太大了,发出巨大的响声,好象山崩开,地裂了。一幅变化多端的雨景图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想象画面后,情感体会与语言训练交融并进,学生的朗读自然情真意切。三、朗读评价的指导富有感染力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回答精心预设评价语言。无论学生的朗读是何种程度,教师都要很有针对性地中肯而又深刻的给予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朗读精彩语段的学生,教师更是应该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语言魅力,说出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不失时机地鼓励,并直接辅导其他学生的朗读。例如: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表现“流水”的句子时,我选择让学生先评价,我再进行总结评价。学生评价:我仿佛看到了滚滚的大江掀起巨大的浪花,场面真是壮观极了!教师评价:伯牙会弹琴,子期会听琴,他会读书,你会评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朗读和评价他人的积极性。这样的评价语,就像润滑剂一样滋润着我们的教学过程,使课堂圆滑有余,充满激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