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设情境走进经典.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57367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境走进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设情境走进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 走进经典   创设情境  走进经典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小学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学科:语文 册别:六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计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主动思维。 二、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含义,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观看视频、反复品读、感悟交流,来让学生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相知相惜的浓浓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想)那老师有个要求:仔细品味,听完和大家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行吗?请看大屏幕。聆听故事《高山流水》。(演示多媒体动画)     2、交流: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师:刚才咱们听的是现代白话文版的《高山流水》,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文言文版的《高山流水》,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伯牙绝弦,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3、读课题。 4、这是我们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之前,你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要和大家交流的?老师相机小结。有了同学们的提醒,相信我们一定能把课文学好。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能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遇到不顺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谁能把字音读准的?谁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3、配乐齐读。 师:文章读熟了,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古文更是如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前,先让学生熟读古文,读出味道,为下面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初解绝弦。  1、请同学们看课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的通俗易懂,学习文言文要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①指名读.理解“谓、乃、复”及诗句的意思。齐读。②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彻底的放弃了弹琴。)③再读这句话。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伯牙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只要认真学课文这些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的。 【设计意图:教学要找准切入点,切入点找得准,有时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紧扣文章题眼“绝弦”,来激发学生质疑,从而调动学生感悟文章的欲望。】    (四)再解绝弦。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自己觉得比较难读懂?读懂的地方画上线,难读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2、反馈(随机演示幻灯片)     引导用我读懂了……的句式来说。     预设: · 我理解了“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 · 理解四个“善”字的不用用法:前两个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后两个是表示赞叹,如:好极了,妙极了。 · 我理解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师:你们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懂? · 理解第二、三句话的含义。(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的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 指导读好二、三句话。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就看见了什么?于是你赞叹道:“善哉……”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了那奔腾的江河吗?于是你赞叹道:“善哉……”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鸟语花香,春风拂面……) 4、(出示课件)引读描写景物的aabc的词语。(是的,还表现了杨柳依依,明月皎皎……) 5、语言的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①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当伯牙志在明月,你怎么赞叹? 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7、就因为此,文中才会说:引读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正因为子期能想俞伯牙之所想,文中才会说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清风、志在明月,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8、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你说他会缺少赞美吗?他们可能怎样赞美他? 9、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想想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 10、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11、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呢? 12、是的,知音欢聚,一定是非常高兴,非常融洽的,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与融洽,一起看到大屏幕,读读课文的前四句。 过渡: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3、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那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里去了。这时的子期是怎么做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4、当你理解了这时伯牙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阅读中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而且朗读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其实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有感情朗读是读者对文章理解程度的表达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再现。在朗读中配上适当的音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而阅读也是因人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恰当的音乐与同类的文本相结合,可以促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五)深悟绝弦 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看看当时伯牙破琴绝弦的情景。(播放剪切视频) 2、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子期死了,当伯牙志在高山时,没有人对他说—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他志在流水时,也没有人对他说—生:善哉,峨峨兮若流水;当伯牙志在清风时再也没有人对他说:…… 3、此时的伯牙是怎样的伯牙?(绝望、痛苦、伤心……) 4、(出示课件)面对伯牙的痛苦和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声画再次刺激学生的视听觉,使他们亲眼看到真实可信的故事,而深深为伯牙因为知音钟子期的不幸去世而悲痛欲绝,断绝弹琴的情景。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舒缓的背景音乐,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伯牙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六)回味绝弦 1、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出示课件) 2、结束语: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因为伯牙和子期的相遇相知,我们喜欢这个感人的故事——伯牙绝弦;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因为伯牙和子期的相知相惜,我们记住了这个令人神往的故事——生: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伴着古典的《高山流水》,再通读文章,此时的学生一定有了更多的感触。教师诗意而又深情的总结,能让这千古绝唱再一次在学生的心中定格。】 三、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俞伯牙   钟子期          (知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