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412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0 卷第2 期2023年6 月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40 No.2Jun.2 0 2 3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一一以湖北省为例黄泽钧,刘曼丽,叶继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 3 0 2 0 2)摘要:高素质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力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系统梳理湖北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成效及现实困境,目前湖北省乡村振兴存在着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能力不高、留才引才较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让乡村人才为乡村振

2、兴赋能发力,需聚焦顶层设计、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打造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湖北品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719.21DOI:10.14079/42-1745/tv.2023.02.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3-0 4 9 6(2 0 2 3)0 2-0 0 5 9-0 52021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2 0 2 1年10 月,中共中

3、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2 0 2 2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 0 2 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再次要求办好涉农职业教育,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切实解决乡村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人才支撑相对不足等问题的关键抓手,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职业教育。1湖北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需要正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应对。1.1乡村职业教育吸引

4、力函待加强新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在收稿日期:2 0 2 3-0 2-2 1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 0 2 2 年度重点课题“水利类高职院校服务水美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 0 2 2 GA124)作者简介:黄泽钧(197 3-),男,湖北荆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与管理。现实中,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化惯习影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学生选择涉农类职业教育专业人数及比例较小,职业教育对乡村人才吸引力不足 2 。从专业设置看,2 0 2 1年湖北省涉农高职院校开设农林牧渔类专业占省内高

5、职院校专业总数的4.12%,占专业布点总数的2.2 3%,专业开设数量和覆盖面较欠缺。从学生规模看,2 0 2 1年省内高职农林牧渔类专业学生数为10 2 0 5 人,占高职学生总数的1.8 2%,学生占比较小(数据来源: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1.2乡村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函待提升职业教育作为与国民经济生产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理应成为培养乡村各类人才的主阵地,但当前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从人才培养类型看,职业院校主要承担涉农专业学生学历教育,对其他涉农培养承担较少。从人才培养匹配性看,受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教学安排和组织与乡村振兴人才知识、技能需求之间不匹配,

6、毕业生乡村就业占比不高等问题,如2 0 2 1年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119 8 7 5 人,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为193 4 8 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毕业生数为18 7 0 人,占当年就业人数的9.6 7%,占毕业生总数的1.5 6%。2 0 2 1年全国高职毕业生从事农林牧渔业占毕业生总数的2.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1.3乡村留才引才资源驱待挖掘受自然环境条件、历史人文传统等因素影响,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一5 9 一黄泽钧,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一一以湖北省为例空间不足、薪酬待遇等问题,导致乡村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

7、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乡村干事创业的吸引力显得不足。从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年均工资看,2 0 2 1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 16 2 1元,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 6 4 2 9元,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年均工资与全国、全省其他行业年均工资相比差距较大。从高职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看,农林牧渔类毕业生行业转换率为4 8%,相对于土木建筑、教育、交通等行业要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2清湖北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问题的原因剖析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教育涉农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不灵活、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顺是

8、影响湖北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提质增效的关键成因。2.1职业教育资源非均衡发展,导致乡村人才培养规模难以壮大目前,湖北省各地市州职业教育资源和投入分布不均衡,出现武汉市“一枝独大”现象。从2 0 2 1年全省职业院校分布看,全省各市州高职学校分布差异显著,武汉高职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59.68%,其他市州大多数为1所高职院校;全省各市州中职学校分布差距较大,武汉市设置有中职学校4 7 所,占全省中职学校总数的18.0 1%,中等职业学校2 0 所以上的市州有襄阳市、黄冈市,其他市州相对较少。从2 0 2 0 年经费支出看,武汉市教育公共预算支出2 92 912 9万元,占武汉市当年公共

9、预算支出总额的12.17%,经费数量和占比均高于其他市州,资源和条件不均衡对区域性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不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使得乡村群众对职业教育缺乏深入的了解,对职业教育认同度存在差异(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2.2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乡村人才培养结构难以兼顾乡村人才培养和系统化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乡村人才在结构上短板突出,乡村人才结构难以全面适应乡村建设需要 3 。一是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结构不够优化,高职专业目录中有6 4.5 8%的农林牧渔类专业未在湖北省高职院校开设,乡村建设所需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难以有效保证(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二是乡村人

10、才系统培训不一6 0 一够,目前湖北省主要是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培育为主,培训群体范围较小,对乡村基层农民、乡村公共服务人员群体分类开展系统化、专门性培训不够,职业院校在乡村各类人员培训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乡村高素质人才培养通道不畅,目前湖北省中高职衔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湖北省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或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9 6 13 4 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 0.19%,但湖北省尚未设置职业教育本科学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素质乡村人才的培养(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2.3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导致乡村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乡村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城乡

11、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一是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内容安排上,未能有效地将代表湖北省优秀乡村文化的知识融入课程,对乡村人才“知农”“爱农”“兴农”的情怀熏陶不够;在授课方式上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还有待加强;在课程资源建设上,未能有效地突出“农业+”专业教学资源特性,难以满足当前乡村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二是乡村人才培养亮点不突出,当前湖北省职院院校主要采用“一村多名大学生”“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专项计划为乡村培养输送人才,在主动为乡村量身定制培养人才方面不够灵活,与我国其他发达省份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创新方面尚有差距,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定制村干”培养乡村基层

12、管理者、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东西部协作”的方式为其他省份培养乡村人才等。2.4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顺,导致乡村难以留住所需的人才近年来,国家层面先后印发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文件,但落实到湖北省,相关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略显匮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等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建设。其他省份也出台具体落实的相关文件措施,如江苏省、山西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发布的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措施,目前湖北省相关制度机制尚不健全,乡村人才受工资待遇、个人

13、成长和发展、生活设施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导致乡村工作、生活吸引力相对不足,为职业教育大力开展乡村人才培养带来政策环境困境。2023年6 月3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策略作为教育大省,湖北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聚焦顶层设计、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打造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湖北品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3.1强化人才振兴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3.1.1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在省域范围内优化职业资源配置,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地位,有助于乡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规模性。一是全面考虑省内各县域乡村人才培养需求,优化整合同类型的职业学校资

14、源,帮扶职业学校做优做强,达到条件的予以升格,必要时新增部分职业院校。二是促进县级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优质涉农企业等合作,借力优质资源,提高县级职业学校乡村人才培养成效。三是政府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对县域职业学校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承载能力,进一步激发县域职业教育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动力。3.1.2推动“中高本”一体化构建“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是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的关键,探索和完善“中职一高职一职教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职教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一是综合考虑湖北省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推进涉农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和本科专业建设,构建湖北省乡村高素质人

15、才成长通道。二是省级层面应统筹做好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教材建设方面的顶层设计。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专业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促进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三是在重视乡村人才技术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乡村人才的民主意识、文明乡风、基层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切实增强乡村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宽度。3.1.3建立衔接贯通的政策体系在乡村发展和乡村人才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下,畅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互认,有助于推动乡村人才的纵向成长,省级层面应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认出台专门办法和进行工作统筹。一是中学阶段,可试行“普职融通试点班”,探索学生普通

16、高中向中职学校转入机制,并由点及面,全面施行。二是针对乡村人员开展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乡村人员取得的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后按照规定进行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为乡村人员接受更高一级职业教育提供便利。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筑牢乡村人才根基3.2.1巩固乡村人才培养专业基础根据乡村发展实际,省级层面加强指导,职业院校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涉农专业布局。一是根据乡村现代化发展特点,主动对接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新增涉农专业和农业产业相关专业,形成对接乡村农业全产业链的专业结构 4 。二是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对现有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按需进行课程设置,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

17、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乡村建设发展实际,切实增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根据专业特点、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等内容,对培训内容进行模块化、专业化建设,注重将新政策、新技术、新规范、新装备等融入培训内容,形成功能不同的“培训包”,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专业技术支撑。3.2.2构建乡村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着力于乡村产业链、民生链、治理链、创业链所需不同类型的人员,打造乡村全链条、全要素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基 5 。一是瞄准乡村产业链,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作为主要任务,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组建乡村建设骨干力量。二是面向乡村公共服务民生链,以培养乡村教

18、育、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方面技能作为主要任务,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文化旅游人才、乡村规划建设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针对乡村治理链,以培养乡村基本管理技能为主要任务,培养乡村干部,提升乡村基层组织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四是着眼乡村创业链,以乡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为导向,培育乡村工匠、乡村产业带头人、乡村高素质科技人才等,示范带动乡村建设,打造品牌。3.2.3建立乡村人才动态跟踪工作机制省级层面统筹各行业主管部门、市县政府和职业院校,全面、系统推进乡村产业链、民生链、治理链、创业链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按照乡村人员类别建立周期性常态化培训、轮训制度。根据乡村产业、建设及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问题

19、,在充分把握乡村人才成长规律前提下,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岗位跟踪调查情况,及时发现乡村人员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开展技术技能升级培训,确保乡村人员技术、能力不落伍,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实保障。3.3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人才队伍质量3.3.1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充分发挥多方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能,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为主阵地,行一6 1一第4 0 卷第2 期黄泽钧,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一一以湖北省为例业、企业、乡村多方参与的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多方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积极利用好多方协同育人平台,在政府主导下,职业院校协同行业、企业、乡村共同实施“

20、订单班”“学徒班”“特岗班”等乡村定向人才培养,乡村人才人学即就业,为更好地解决乡村关键岗位人才提供便利。3.3.2打造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在乡村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人才因材施教。一是以乡村产业生产所需技术人员为导向,职业院校提供工学结合的全日制长学制的培养模式,重视乡村产业技术技能实操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二是面向正在乡村农业生产岗位上的涉农人员,开展以政府和主管行业部门为依托,以乡村生产实际为基础,以“送教下乡”“农业技术讲习所”“农业大讲堂”等为载体的短周期培训,使生产、培训双管齐下。三是针对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职业院校应积极贯彻落实相关专项政策,实行定

21、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四是瞄准乡村振兴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职业院校联合政府、企业、乡村以项目培育为载体,共同推动乡村高素质技术人才更快成长。3.3.3拓宽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渠道职业院校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结合乡村生产实际,针对乡村人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一是强化数字资源建设,结合乡村生产建设实际,建立以数字教材、教学视频、模拟仿真等内容为一体的数字资源库,构建专业化的农民培养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便利的学习资源。二是适宜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方式,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培训采用现场教学,对于理论知识、实操技术性相对简

22、单的培训可以采用线上方式进行。3.4完善乡村人才工作机制,打造人才汇聚高地3.4.1政府完善相关政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起主导作用,必须不断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和机制,才能为乡村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针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由省级政府层面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和职业院校服务乡村人才行动计划,强化各级各类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行政与政策壁垒,增强政府各部门、相关制度间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实现政策、资金和项目有效衔接与融一6 2合。二是创新乡村就业人才相关激励政策,在资金支持、人员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乡村

23、就业人员支持,切实解决乡村就业人员后顾之忧。三是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支持,切实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为更优质地开展乡村人才培养培训奠定坚实基础。3.4.2职业院校提升质量,激活发展内生动力职业院校是乡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进一步强化本领、激发动力,增强与乡村现代化建设、乡村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一是不断增强乡村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加强校内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师生对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视。二是加强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专业升级改造优化,密切结合乡村建设和人才需求实际,完善教学软硬件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切实提高社会吸引力。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业农村领域专家和技术能手的培训力度,发挥涉农领域人才

24、领头羊作用。3.4.3乡村内部加强引导,重塑乡村吸引力乡村是乡村人才施展才华的实践地,需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借助外力、升华内力,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真正成为乡村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土。一要面向全体村民加强教育、宣传,充分认识人才、知识、技术在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引导村民自觉、自愿进行技术技能学习和培训。二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相关政策、人力资源,摸清乡村人才队伍自身实情,准确把握乡村人才的发展需求,做好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让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路可循。三要积极营造乡村美好环境,鼓励乡村人员回乡创业,同时为农村引进人才提供创业基金和技术支持等政策措施,切实增强乡村引才用才留才的吸引力。参考文

25、献:1祝成林,褚晓,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教育与职业,2 0 2 2(10):5-11.2陈明霞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J教育与职业,2 0 2 2(0 1):2 1-2 7.3 张亮分类施策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J共产党员(河北),2 0 2 1(11):2 8-2 9.4 宋蔚中高职教育内生性衔接发展与贯通培养基于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18,19(0 1):13 6-13 9.5王苹,郑晓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及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

26、0 14(0 3):2 6 4-2 6 5.2023年6 月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 0 卷第2 期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Huang Zejun,Liu Manli,Ye Jiqiang(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27、Hydropower,Wuhan 430202,Hubei,China)Abstract:High-quality talents are the powerful backbone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y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the specific effects and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vocati

28、onal education in Hubei Province in serv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there are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alent attraction,low talent training ability,and difficulty in retaining and attractingtalents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Hubei Province.In order to better enable rural talents

29、 to empower rural revital-ization,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key areas such as top-level design,rur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rural talent train-ing model,and rural talent work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create a Hubei brand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helps revi-talize rural talents.Provide important su

30、pport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path(上接第5 4 页)4 尹颜丽,曹茂庆.“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对策 J.教育与职业,2 0 2 1,(2 2):7 6-8 1.5 张棘,方诚.基于“双轴两翼”的高职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融人模式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17):61-65.6夏凤.高职院校嵌入式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三维模式与实施路径

31、J.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4 3(0 8):4 2-4 6.7张菊霞,张启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然之意、推进向度与实践路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2):35-40.8 王健,孙彦情.行动导向的Python程序设计思政教Research on the“Three Integration&Structures Strategy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1.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430212,Hubei,Chin

32、a;2.Wuhan Polytechnic,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as a fundamental measure to implement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need to be continuously promoted.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three in-tegration&structures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

33、l integration into professional teaching.Goal-oriented,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build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network;follow the cognitive law,“six points and one line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i

34、mplement an external promotion and internal incentive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iveness.And taking the“Automobile Engine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course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practical verification,it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ree int

35、egration&structures strategy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professional teaching;action orient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学案例研究J.软件导刊,2 0 2 2,2 1(2):2 4 3-2 4 8.9张启富.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

36、(8):12-19.10 沈国荣,徐国庆,吴建设.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技术范式 J.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4 3(0 5):7 1-7 4.1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2 0 2 0-5-2 8).h t t p:/w w w.g o v.c 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12 郭芳.基于真实性评价理论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J.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4 3(11):62-68.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IAO Wenrong,CHEN Feng?Wuhan,430072,Hubei,China)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