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36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业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业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4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职业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罗国荣 戚金凤(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广州 510550)【摘 要】为解决目前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背景下,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总结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校企联盟、利用创客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典型工作任务、思政教育、科学的考核评价等多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工科类专业培养高层次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关键词】校企联盟创客空间师资建设思政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生存之本,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根据中国制

2、造2025的战略目标,培养制造业的大国工匠是职业高校教育的使命,近几年兴起的职业高校,肩负着为国家推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1。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国家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现有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社会要求不一致、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职业高校应当遵循职业发展规律,教育应体现其职业应用性。本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阐述职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校企联盟、利用创客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思政教育和革新考核评价方式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创新培养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学生

3、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得以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学生,让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同步,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了机电类、电子类等课程,需要阶段性和综合性学习,同时需要与社会实际案例接轨并加以训练才能达到效果。例如,对于机电产品系统的设计,需要以产品生产为突破口进行分析研究,才能领会到其中的机械、电子电气、编程设计等各部分知识的精髓。基于新形势下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为加快人才建设,推动新型工业社会的发展,职业高校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用人单位需求、专业建设特色内涵、学生成长规律等方面着手。目前职业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缺乏对企业的深度认知,教学内容设置相对陈旧,未能从根本

4、上以制造装备业发展方向为基础,学生未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1校企合作不深入对于人才培养,大多数职业高校都在推行“校企合作”,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企业案例和企业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缺少“以应用为本”的核心思想,学生很多时候只知表面,未能深入领会。在这个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创新社会,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长远发展。企业面临的技术挑战越来越大,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职业高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真正做到校企合作、校企共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同时让学生掌握企业工作技能,让职业高校毕业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这个新技术快速发

5、展的社会,是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民办职业本科工科类专业多维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自动化工程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2JD07)。95 本科职教研究问题。1.2教学实施过程要求不深入教学实施过程只是简单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学生大多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没能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技能实践上,没能真正达到课程的能力要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也就是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统一起来,围绕这个统一的核心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出社会生产实践所需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1.3专业建设水平低端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教

6、学理念和学习理念较为传统,教师和学生还没有新的技术积累,对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未能实时掌握。对于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未能真正融入课程建设中,未能在专业建设中得到体现。要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典型的生产案例,并认真实施,专业建设内容才不会简单、低端、重复,职业教育才会由“专深”向“复合”方向发展。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岗位能力达标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所以我们应从教育实施者、实施内容、实施方式、实施评价等方面对职业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培养2。2人才培养创新模式2.1校企联盟校企联盟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不是在某个教学过程或者教学内容

7、中引入企业案例,而是从内涵上将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相结合。首先,成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联盟专业学术委员会,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担任委员会成员,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岗位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和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共同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所面对的就业群3,如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电设备维护保养、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等岗位,从岗位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任务分工,教师设计好每门课的教学任务表,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设计学习任务表,将学生的学习任务转向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教学4。职业高校遵循职业教学规律,根据企业标准确立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标准,如基础能力标准、核心技能标准、综合技能标准等。其次,在校企联盟

8、学术委员会的主导下,以实际工作能力为导向,遵循学习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企业新兴科技贯穿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统筹安排好基础课程、能力课程、综合课程、岗位实习课程等。通过校企联盟,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企业生产作业提供帮助,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践技能。2.2利用创客平台国家强调经济发展必须创新,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注重学生“悟性”的培养,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机电产品本身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事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领会。创客平台是一个消化知识的空间。职业高校应根据当前的机电文化,设置一个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自由创新的环境,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自由

9、发挥、自由创新的学习研究平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拆装电路、维修电器和设计智能产品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智能小车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全面体验机电知识的应用,从而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创客平台给学生带来一种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打破常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自主技能实践研究,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学生用独特的理念去想象和实践,从而拓展创新思路,培养探索创新精神,也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得到发展5。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职业教育实施的主体,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教师主体包括专业教师和企业教

10、师。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不能闭门造车。专业教师除了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机电类专业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要懂得走出去。第一,教师要参与各种职业培训,学习职业教育培训的关键点,从根本上掌握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方向。第二,教师要真正下企业参与实践,不能走马观花,最少要置身于工作岗位半年,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总结岗位项目特点,并编写实训教材,将产品生产过程和岗位工作过程转化为教96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学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第三,教师每年必须做好学生岗位实习的指导工作,实时了解学生的工作过程,掌握学生的工作难点6,建立学生问题库,并认真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解

11、决学生不同的问题来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参与科研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掌握机电类项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从而提升自身项目产品创新研究实践水平。第五,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教师培养团队,通过技能大师的示范和指导,带动整个教师团队在理论和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除了专业教师,学校还可以引入企业一线工作专家进校指导,将企业技能融入教学。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同时开展一体化教学,采用基于项目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更好地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技

12、能。2.4强化典型工作任务机电一体化专业立足于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产品电路检测等,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专业。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知识,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很难掌握,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引入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工程设计任务中寻求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对机电产品产生感性认知,还可使其了解企业生产产品的整个流程。例如,在实际工程设计任务中,通过融合学校的实践课程和综合设计课程,指导学生采集产品的数据资源,运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一系列工程技术,让专业课程更好地实施下去,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工作任务不能盲目地设置,任务实施不能无凭无据,职业高校要对所在区域机电类企业有所了

13、解,认真地进行实地调研,并整合企业生产、销售、检测诊断等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根据典型案例设置任务库,再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企业标准完成工作任务,使其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中体验社会发展的主流技术7。例如,对机电产品设计建模,对执行元件、系统设计编程和实行,对传感器信号处理等,将这些典型案例任务的领先技术引入课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典型案例任务过程转化为教学任务,并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每个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而分解为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缩小学校与企业的实际差距。教师在指导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时,要求学生模拟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学习,学生根据典

14、型工作任务,扮演职业角色,强化工作过程。例如,通过产品设计、机械制图、电路分析、机械加工等环节完成产品的生产。还可以建立产品项目库,项目库内包含不同层次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匹配不同的学生,因为学生的个性有差异,需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可让学生理解生产流程,掌握产品生产的细节。另外,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团体合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技能和综合素养。2.5思政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基础,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现立德树人。在

15、“互联网+”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书本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很多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忽视了教师本身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的职业精神对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规范作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8。思政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受到专业文化氛围的熏陶。因此,将课堂文化与新时代的前沿技术相融合,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优势,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将一些优秀的企业特色文化引入校园,如将企业的

16、宗旨、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结构流程、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等以宣传任务栏的方式引进教室。将企业的5S管理理念和生产流程引入实训室,让学生不断地接纳和理解企业文化。以“工程训练”课程为例,将企业安全操作规范和97 本科职教研究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内容引入课程,培养学生的工作安全意识。对于工程训练实训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要求学生要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要将“细节决定成败”的“工匠意识”渗透到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9,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规范的安全意识,形成创新敬业、团队合作的职业精神,这些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引领。现在的学生还未懂得吃苦,也很少吃过苦,只有懂得吃苦,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才

17、有勇于奋斗的信心和耐力。为了将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引入课堂,教师可以邀请以往的优秀毕业生或者企业的劳动模范进入学校进行宣讲教育,让学生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标准和技术水平,并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能力及付出。通过宣讲者弘扬“不怕辛苦,强化技能,努力创新”的新精神,做到全员德育,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2.6科学的考核评价职业高校的特性是“职业性”,以实际应用为主。同样职业教育也要求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职业核心技能外,还必须具有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0。这就需要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协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还应包

18、括思政教育考核,改变以往唯“专业知识”的考核标准,突出技能与德行相协同的考核机制。对于技能考核,基于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学以致用”,很多专业课程可通过取消纸质试卷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综合成绩可设置成三部分: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和思政考核。过程考核成绩是项目实训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可包括产品仿真、成果答辩、电路设计、软件编程设计、产品演示等考核评价。企业教师用企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让学生掌握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使学生的技能在考核中得到提升。思政考核具体表现为,每个月对学生的“爱岗敬业”“艰苦创新”“团结协作”等进行评价,并纳入综合考核成绩。3结语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针对职业高校工科类专业

19、人才培养存在的校企合作不深入、教学实施过程不深入、专业建设水平低端等问题,分别从校企联盟、利用创客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典型工作任务、思政教育、科学的考核评价等多维度对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和创新,为切实提升职业高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王佳欢河南省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国制造2025”D开封:河南大学,20182 朱国云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9):3843 茆顺旺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6(77):1444 刘凯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

20、师范大学,20175 高小珺,叶航大学生创新素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9):205-2066 陈绍敏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2008(15):83,967 陈阳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技术信息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0:233-2378 贺靓娴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探索: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20(17):197,1969 朱仁盛江苏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7):103-10710 周镭高等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辽宁冶金技师学院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