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十篇 梁家河技术了习书记的成长,我们青年一代要认真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从中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争做有家国情怀的时代奋进者。以下范文由文秘网精心整理,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 (篇一) 绿叶对根的情谊 那天下午拿到梁家河,我很激动,一口气看了二分之一,晚上回家,又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看完了。第一遍看得比较快,基本上只是浏览了全书的大意,第二遍我就仔仔细细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感悟。 梁家河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
2、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后来他考上大学,离开梁家河,却始终不曾忘记那里的乡亲们给予他的帮助和关怀。书中最后一部分,真实记录了四十多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虽然我们八零后没有经历过知青下乡的岁月,但是我从小看过很多写知青故事的书籍,在编写第二轮XX县区志时,也了解到西北大学教师下放到岚皋当知青的故事,所以说对“知青”这个词还是很感兴趣的,对习总书记当知青的这段经历更是好奇,一边读一边感慨,对总书记的敬意油然而生。 有的地方读着读着,会情不自禁笑出声来,比如:26页,“王宪平说:那时候咱们年纪都小,要是早知道你现在能当这么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 有的地方,却让人忍不住热泪
3、盈眶。比如说117、118页,“习近平流着泪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走了,就在这儿扎根一辈子。你快走,你上了清华大学,以后我们有条件去北京,就有人管饭了。一位小伙伴向他吼叫。” “10月8日,他们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纪念照,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照相。照相花了5元5角钱,大家凑齐了这笔费用,坚决不让习近平出” 看着插图的黑白照片,细读那些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习总书记和我们普通大众一样,拥有朴素而平凡的情感。简洁的文字,没有煽情,更没有华丽的描述,拉近了读者和习总书记的距离,感觉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长辈,用家常话讲述那段特殊时期的平凡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低谷,往往在这种时候遇见的友情才是真
4、正的“患难之情”。习近平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到陕北当知青,善良朴实的梁家河乡亲们用真心实意接纳他、信任他、拥护他,在那七年里,习近平把一腔热血化作感激之情,为梁家河的乡亲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筑坝造田、建沼气池、成立铁业社在后来的四十多年里,习总书记时时刻刻牵挂着梁家河,牵挂着那里的父老乡亲。吕侯生病了,习近平把他接到福州去治病,给他买机票,给他塞钱;梁耀才妻子病重,习近平给他寄钱;他还帮村里通了电、修了学校、修了桥习近平在梁家河生活了七年,那里的土壤滋养了他七年,如今他长成了参天大树,纵高千尺也不忘根的情谊,他反哺梁家河,更用浓浓绿荫庇护身下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掩卷而思,这本书不
5、是因为主人公讲的是习总书记才吸引人读,而是因为所有的文字都传递着一种情感,那就是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树高千尺也不忘根的情谊。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和关照,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提携、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要记住那些伸出过温暖手臂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有能力的时候用实际行动感恩,没有能力的时候也该铭记在心底。 同时,这本书对青少年来说,更是一部励志的书,在青少年时期吃过的苦,会成为自己一生最大的财富,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过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习总书记还在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
6、因此,这本书将成为我们的指路灯,引领我们向着光明和理想勇敢前进。 (篇二) “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捧着梁家河,一边读,一边思索,一边回想记忆中的那个年代,思绪万千,感触良多 梁家河,是中国北方陕北黄土高塬上沟壑间的一个小山村,干旱,贫瘠,飞扬的黄土,勤劳朴实的人民,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革命的精神家园。 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地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延安的山沟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七十年代,他们的后辈在这里继承发扬延安精神,扎根黄土地,扎根人民群众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自
7、力更生,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实事实干,带领人民战天斗地,以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和“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情怀,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播下了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种子。正是这一新思想,领航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伟业。 啊。梁家河,令人神往的地方。 啊。梁家河,我精神的家园。 他虚心好学的精神激励着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立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学哲学,学科学,学技术,耕作之余学,夜晚油灯下苦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走过了从学生到知青、从知青到社员、从农民到大学生的青春岁月。在他的身上,可以读到先贤们“秉烛夜读”“韦编三绝”“黄生借书
8、”的影子。梁家河教给了他“土”学问,他也教给了梁家河“洋”学问。“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就是一个农民。”“梁家河是一所学校,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他真挚为民的情怀感召着我。“我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窑洞,我温暖的家。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多么质朴的话语。“随娃,迎儿,春娃,黑子”“婆姨,挑担”多么亲和的称呼。“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多么朴素而又现实的为民情怀啊。尊重人,帮助人,团结人,很快成为梁家河的中心。“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
9、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他坚定执着的信念启迪着我。坚韧的意志,坚毅的性格,不认输的信念,不信邪的勇气,身处逆境而不妄自菲薄,处变不惊,知难而进。他坚信:“党内、团内好人越多,坏人会越少。”经过贫下中农再教育及自己的不懈努力,连续八份入团申请书,终于获准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在社员的拥护下,经过基层组织的培养考验,上级组织明察秋毫,接连十份入党申请书,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他务实担当创新进取的品格鼓舞着我。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社员推广科技自力更生建沼气,引领了当地的“能源革命”、“厕所革命”。敢为人先,调整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率先办起了“铁业社”“缝纫社”
10、“代销点”,既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了集体收入。求真务实,用上级奖励的不实用的三轮摩托车兑换了农村实用的手扶拖拉机、钢磨磨面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能吃苦干实事带头干的作风鞭策着我。在生产队,他是一个壮劳力,无论送粪担麦子建沼气,能吃苦不怕累不怕脏。面对农业生产“无休止而且无效果”的窘境,为了粮食增产,他苦苦思索,提供了打坝造田的方案,推土打夯运石料,带头干拼命干。在赵家河社教工作队,他敢于正视矛盾解决问题。大胆提出了“锅里有了,碗里也有了;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的想法,带领社员治理神车沟,增加了百亩高产田。他“一碗水端平”的处事原则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他以自己的实
11、际行动,上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处处为人民干实事,带头干,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行动者,担当者。击楫中流,直济沧海。 (篇三) 近日,漫川关管理所党支部给全体党员及团员发放了梁家河这本书,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用一个下午读完了,读后心中感触颇深。“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我看到这本书封面上习主席说过的话,也就是这句话深深吸引了我。 因为类似的经历,在2009年商漫高速公路刚开通时,我就来到了陕鄂交界的商漫分公司漫川关管理所,这里位于漫川古镇旁,扎根大山深处,地理位置偏僻。这一
12、干已经10年了。当时的我因为工作单调、生活清贫、远离亲人。尤其是刚开通时,工作任务繁重。日常巡查保畅以及路政路产路权普查全都是体力劳动,爬山、下桥、穿隧道,很多工作都很危险,还需要做大量系统、细致的内业整理工作,经常需要加班至深夜,我常常在办公室睡着,工作、学习、生活都很辛苦。有想过放弃,但最终我没有退缩,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工作上。很快,我的许多工作方法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推广。所以我想去看看书里的梁家河是个怎样的地方,这个曾经让习总书记生活工作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他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让我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梁家河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
13、成长经历,使得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完这本书,也更能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总书记说:在这里他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要为人民做实事成为他的目标。打井解决饮水、建沼气解决取火、教年轻人识字等都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后成功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越挫越勇,不断努力付出之后的必然所得。这也告诉我们,困难面前要有不屈服的韧劲,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这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工作的含义和角色的转变,也让我慢慢明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通道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
14、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里也是我们树立行业形象,展现行业风尚的舞台。10年来,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践行着自己的承诺,默默地奉献。寂静的深夜,当人们沉醉于甜美的梦乡时,我们与星辰为伍、蚊蝇为伴;守护着我们面前这条镶嵌在大地上的缎带;当人们全家团圆举杯庆祝时,我们还奋战在路上,为每一位回家的司乘送上祝福,我们从来没有过抱怨,尽管我们的工作平凡,但是也正是因为我们对岗位的坚守,才有了万家灯火阑珊。 梁家河对我们广大党员同志锤炼党性、提高修养、提升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七年的知青生活所体现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情怀、勤奋好学的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值
15、得我们每一位奋斗者不断学习实践。 (篇四) 最近,警营刮起了一阵“读书热”,这本书封面非常简单,由*年习总书记回到梁家河和老朋友亲切交谈底照,红底的书面上印着梁家河。然而翻开这本看似简单普通的书,你会发现那一百多页的文字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那娓娓诉说的故事,似乎穿越了一个时代,在向我们传递着什么。 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会。从梁家河走来,他肩扛父亲的嘱托,牢记“娘的心”;在西去列车的窗口,他从容地笑对磨难,任梦想穿越八百秦川;一孔窑洞成了他的栖身之所,两箱书籍是他最好的伙伴,在这里要过“四关”吃“三团”等等。所以后来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
16、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为了战胜困难,他背上委屈与隐忍,不忘信仰,不弃初心。 哲学家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一点精神”。什么是精神呢。往大了说,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责任感;往小了说,也许就是一点正义感,一点脚踏实地的工匠之心,一点承受委屈的担当。就如同这本梁家河中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不论是书中还是书外,不论是虚构的人物还是现实中伟人,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那就是一颗承受委屈、耐住寂寞的匠心。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警察”和“坚强”联系
17、起来,是的,警察必须坚强,因为身上有责任,肩上有担当。多少的辛酸苦辣,多少的未知危险,多少的不眠之夜,多少的紧张忙碌,为的是让罪犯闻风丧胆,让百姓安居乐业。穿上警服,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没有任何特权,而是多了一份责任;脱下警服,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只是这城市里普通的一员,有父母,有儿女,有自己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面对误解,面对谩骂,面对拳脚相加,平凡的警察们默默忍受着委屈,即使经历磨难和遭受无尽的不平,他们想好好干一场,做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陕”。这正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怀,那就是:不忘信仰、不弃初心。 铁肩担道义,肝胆写忠诚。风潮汹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一个人对平凡的工作赤诚专注,
18、对所从事的职业精益求精,这就是匠心。还是千千万万的无名警察,都用忍耐与奉献撑起一片天,用初心守卫一方田。 (篇五) 谁的人生不曾迷惘。谁的人生不曾被质疑。 一本好书,能让每个人都反思自己;一本好书,能让每人都进步。梁家河就是一本拿起来,就不想放下的书。整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和“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故事;一个普通的陕北贫困村,在一代代人怀揣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埋头苦干,砥砺前行中,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致富村的发展历程。 当读到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时,我的心几乎随着文字走进了那个年代;我的人好像
19、也随着主人公们穿梭于梁家河的沟沟坎坎,一切仿佛亲身经历一般。我深切的感受着习近平总书记艰苦却不停奋斗的青春岁月读到“父亲被关押,母亲被下放,姐姐去XX省,而自己也被告诉枪毙一百次都不够”时,泪水不仅溢出眼眶,但当读到“枪毙一百次和枪毙一次是没有区别的,我就不怕了,枪毙一百次都不怕,还怕什么”时,我不仅笑了。习总书记的沉着、豁达以及思路的清晰,让我在深深地敬佩之余,更受益匪浅。 随后,我便一一体会了“逃离”北京时既充满希望、又失落难过的心情;初到梁家河的失望;遭到误解以及面对众多困难时的迷惘与彷徨。当“生存还是毁灭”被一个16岁的孩子日夜思考时,我不禁泪目。越是艰苦的时代,越是磨练人的意志。在贫
20、困落后的梁家河村,不变的生活里,因为有了一颗想改变、想为人民办好事的心,我们看到了不一样习近平努力学习,勤于看书,身先力行,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周围的人和事。就仿佛梁家河的那一排排白杨树,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生长,终长成树中的“伟丈夫”。谁的人生不曾迷惘。谁的人生不曾被质疑。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正逢一切的不如意。那么就像习大大一样,抱着坚定的信念,披荆斩棘,自己走出阴霾。 七年知青岁月,小小的梁家河村,有多少人被积极地带动起来学习干活,有多少人的优点被放大利用自此,我的人生也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我们都要努力把自己变成这样一个不仅自己发光发热,还能让周围人也发光发热的、积极地
21、、充满正能量的人。正如文中提到的那样:“走进新时代,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只要我们怀揣梦想,牢记为人民造福的初心,攻坚克难,勇于奉献,平凡的岗位也会造就不平凡的自己。 (篇六)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自己的七年知青岁月,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适应艰苦环境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在煤油灯下刻苦读书汲取知识养分,刻苦研究沼气技术为梁家河修了陕西第一座沼气池。梁家河这本书简朴平实,引人入胜,读后感想颇多。 一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是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
22、。梁家河这本书讲述的是70年代的陕北农村生活,我们看到了那时的陕北农村生活十分贫困,住土窑洞,几个月吃不上肉,吃不上新鲜蔬菜,卫生条件差,要过跳蚤关,而现在的梁家河修起了柏油马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受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保,孩子有学上。梁家河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我深深的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无比珍惜我们现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幸福生活。 二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刻苦学习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习近平总书记去梁家河时,带了个棕箱,里面是全是书。在梁家河村民的印象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在
23、看,上山放羊也在看,时常晚上在煤油灯下看一夜的书,早晨起来痰都是黑的。当代青年也要刻苦读书,刻苦学习,不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以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梁家河,每天高强度的重体力劳动,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度贫乏的物质生活条件,让习近平总书记内心萌发出强烈的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他带领梁家河村民打坝,修建陕西第一楼沼气池,成立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我们也要树立为人民做实事的理想信念,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未央铁军。 (篇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纪实文学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的深厚感情,提供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
24、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我们学习研究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描写了40多年来习总书记两次回到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和对相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如今他已位高权重,回来时却像一个想家的孩子,一声声呼唤乡亲们的小名,亲切自然拉家常,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习总书记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很多基本的特点,就注定了
25、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饮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论走的多高多远,心中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 我们要向总书记实干攻坚的使命担当对标看齐,坚定扛起责任。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作为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着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突破,体现责任担当。我们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为人民服
26、务”,作为一个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从大学生村官到基层选调生,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本职工作,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是我所能做并且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这样才能不负青春。 特别是在当下,很多干部都深处脱贫攻坚一线,也许,面临的扶贫工作十分艰苦,也许,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定党性原则,能够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能够时时刻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那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想习近平的七年梁家河知青岁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篇八) 求真务实有担当 天是灰蒙蒙的,西伯利亚寒风吹打着沟沟梁梁上七零八落
27、的枯草,不多的碎田块,星星点点般镶嵌在山坡上、沟道旁。梁家河沟道口,一个面庞刚毅而又稚气未退的青年,站在刺骨的冰水中,奋力铲起沙土,干的满头大汗,一旁的乡亲们也是各个热火朝天不惜力的干着活,吆喝声、加油声、水泵“突突突”的响声,仿佛就是一曲劳动交响乐,贫瘠的黄土地并不寂寞.发明快一个世纪电的光明显然还未走进黄土高原上这个小小的山村,夜已很深了,黑黝黝的天空冷冷清清,大地万籁俱寂,只有一孔窑洞的窗棂还隐隐约约地透散出一丝丝光亮.书卷合上了,可这些场景和形象并没有消散,反而随着回味而在心间、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对人“实”。习近平梁家河的小伙伴这样说他:“在我们家吃饭的时候,我婆姨做什么,他就跟我们
28、一起吃什么。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再粗糙的饭也吃得香,在穷的人也看得起。”在梁家河一对插队的北京知青王翠玉这样评价习近平:“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这是很不容易的。”还有梁家河有智力缺陷的灵娃,在习近平卷好烟准备抽时,就把烟抢走,揉碎扔了,多次发生,但习近平从没恼怒过。乡亲们把这事看在眼里,说“近平这后生仁义”。这些“实”不是一天两天的,后来官越做越大了,可习近平还是和以往一样看待乡亲们,为吕侯生看病,资助村里困难户,为梁家河村通电、修学校、修桥而帮忙,一次又一次给梁家河村写信,鼓励乡亲们努力过上好生活。对人“实”,其实就是习近平高
29、尚的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因为他说过,“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热爱人民,愿意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打成一片,善于从群众中汲取力量,这是习近平对人“实”的根源。愿意用自己的青春来换取梁家河山乡变换,让梁家河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则是习近平对人“实”的强大动力。梁家河村民说,“近平和我们心贴着心”。 对事“实”。刚去梁家河,习近平还是个不足15岁的孩子,对农活可以说很陌生,可他向村民学习,不惜力的干活,从不“撒奸儿”,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样样精通,去了两年后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公分。后来当了梁
30、家河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在梁家河沟口打水坠坝,不辞劳苦到外地学习办沼气,回村亲历亲为打下陕西第一口沼气,然后在全村推广,办铁业社,商品代销点,缝纫社,打甜水井,办扫盲班.那一样活路,习近平都是身先士卒,干得有声有色。处理村子里的事时,习近平“一碗水端平”。习近平后来说,“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我是衷心地希望我那个梁家河村子,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正是这样济世为怀的思想,使得习近平甘愿为了乡亲们而实实在在做事。对事“实”,这是习近平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始终装着老百姓的疾苦哀乐,甘愿为他们的幸福去奋斗,这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这就是“公而忘私”的精神。梁家河的老百姓说,“近平这个
31、娃娃确实可靠,他也确实是为村里好”。 对生活“实”。从年幼时习近平就受到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文革”中,更是遭到不堪的对待。试想想,这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心灵会有多大的伤害呢。为了躲避残害而远走他乡,从北京一下子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去,这中间会给人思想上有多大的冲击呢。习近平也有过短暂的彷徨,但很快他就接受了插队生活。白天和乡亲们一块山上劳动,到了傍晚时分就如饥似渴的看书学习。就在那样一个“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年代,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为了看一本浮士德而跑30里路去借书的习近平,成晚挑灯苦读。不但自己读,还发动身边的人读书。不虚度青春岁月,不辜负生活的厚望,“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
32、就”,这就是理想信念。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胸有大志,才能不荒废,不随意对待生活。“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梁家河是个小山村,习近平从15岁到22岁,在这个小村庄里,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这样的一句话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和梁家河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天的梁家河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
33、。这其中包含了习近平多少的梦想和关切呀。可是忆起梁家河,忆起梁家河的乡亲们,习近平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 对人“实”,对事“实”,对生活“实”,这不就是今天我们党提出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吗。实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能不能求实、务实,能不能唯实干、重实效,见证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检验党性与品行。“实”就是责任和担当,就是共产党人为了实现神圣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习近平说过:“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人民)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掷地
34、有声的话语是对每一名共产党人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每位党员在前行路上庄严的职责和义务。 (篇九) 品读此书对我触动很深,习近平虽然离开梁家河已整整40年,但他见到昔日“小伙伴”还能随口唤出他们每个人的小名,真让人感动。正如他说的,“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我从他的每个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感受到了大担当。 本书已成为我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是我们全体党员和当代青年励志成才、光荣绽放的精神瑰宝,值得我深入学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一种奉献,就是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我要继续从梁家河中吸
35、取前进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十) 通读全书,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他用每一滴汗水和付出,生动地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梁家河是习近平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地方,使他懂了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的地方,是培养了他自信心的地方。回到阔别已久的梁家河,习近平却仍能不假思索地喊出乡亲们的小名,丝毫不摆架子,正如他以前谈到的一碗水端平,只有置身于人
36、民群众中,才会感到踏实、有力量。习近平帮助梁家河修地坝,引沼气梁家河能够苦尽甘来,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梁家河当党支部书记的日子正是他治理国家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学习习总书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提升自我,帮助他人,争取为我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我人生第一部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从十五岁初来黄土地时的迷茫彷徨,到二十二岁离开这里时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七年的知青岁月见证了习总书记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在这片朴实的土地上,总书记与村民们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从不忘为人民造福的初心和复兴民族的梦想,并把坚持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态度,这一份精神让我动容,更值得我们学习。第21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