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材过关十四
九年级下册(3、4、6单元)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羞怯( ) 心魂惊骇( ) 枭鸟( ) 荫庇( )
芳馨( ) 朔风( ) 旋涡( ) 荫庇( )
世袭( ) 踝骨( ) 浩瀚无垠( ) 沙砾( )
万籁俱寂( ) 愤懑( ) 停滞( ) 臆测( )
馈赠( ) 恻隐( ) 豁免( ) 饶恕( )
癖性( ) 蓦然( ) 云yì( ) chán( )岩
休qì( ) 骄shē( ) 丛mǎng( ) yì( )立
陷jǐng( ) huò( )然 wěn( ) 乱沉miǎn( )
kuī( )测 chán( )弱 万恶不shè( ) 袒lù( )
答案:qiè hài xiāo yìn xīn shuò xuán yìn bì xí huái hàn lì lài mèn zhì yì kuì zèng cè huò shù pǐ mò 翳 巉 憩奢 莽 屹 阱 豁 紊 湎 窥 孱 赦 露
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2)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3)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4)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5)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6)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7)遍稽群籍,折衷是非,遂恳请其为鄙人代庖。
(8)您懂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中的中流砥柱。
(9)水上漂怡然自得,饮酒抒情。
(10)趁老头朦胧打鼾,蹑手蹑脚下船。
答案:(1)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2)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3)山塌下来地裂开来。
(4)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6)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7)调和是非。
(8)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任何集体。
(9)安逸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10)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3.文学常识填空。
(1)冰心,原名______________,现代著名女作家。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_______________《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___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喜剧_________________、《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3)《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是___________。全书共______________篇。
答案:(1)谢婉莹 《繁星》 《小桔灯》
(2)英 《仲夏夜之梦》 《罗密欧与朱丽叶》《汉姆雷特》
(3)历史著作 散文集 刘向 国别体历史散文 三十三
4.默写。
(1)蒹葭______________,白露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使愚公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大山一定会铲除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在《曹刿论战》中交代齐鲁长勺之战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______________,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5)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
(6)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_。
(王观《卜算子》)
(7)夏完淳的《别运问》一诗中表达出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8)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示获罪之快,人生变化无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1)(三节中任意一节即可。)苍苍 为霜 在水一方
(2)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十年春,齐师伐我
(4)雪暗凋旗画 宁为百夫长
(5)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6)山是眉峰聚 眉眼盈盈处
(7)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的开头是名句,很有特色。试问,它好在哪里?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2)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诗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诗人借景物描写渲染出战斗前的紧张气氛——那浓云黑压压的,似乎要将城池摧毁,让人喘不过气来,有先声夺人之妙。它超然而起,震撼人心,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
(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虚写实,诗中对行军和战斗场面的描写都是想象出来的。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出一种战争的氛围,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神秘的意境。
二、语言运用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并非有弊无利,而是利大于弊。
一方面扫地、擦窗看似小事,但小事中却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参加社区活动对学好文化知识有帮助,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7.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评下列歌词,每条在20字以内。
(1)(简评思想内容)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
(节自《爱江山更爱美人》)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节自《真心英雄》)
答案:(1)表现了人生苦短,及时享乐的消极人生态度。
(2)表现了敢于迎接挑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8.毕业在即,请你为你的同学和老师分别写一段赠言。
(1)赠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赠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2)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三、阅读训练
(一)阅读《谈生命》选段,完成9—13题。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9.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答案:破壳出土——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叶成阴,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暗示了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10.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
答案: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严、乐观。
11.从选文中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答案: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答案:第一问:“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如果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生命本身不会永远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坎坷痛苦。而这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只要是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
13.生命还像什么?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谈谈看法。
答案:示例:生命像一枝铅笔,可以描画成功的足迹,也可能书写错误的答案。生命像一支交响乐,时而柔情无限,如皎洁月光;时而惊涛拍岸,震撼激荡,令人心惊胆寒。
(二)(2010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答案:(1)参与 (2)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6.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四、写作实习
17.一个有感情的人,常有被感动的时候。有时是心中产生了共鸣,有时是触动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有时是受到了心灵的震动,有时是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发……而让人们感动的,有时是因为一件事;有时是因为一个人;有时是因为一个场景;有时是因为一部书;有时是因为一幅画;有时是因为一首歌;还有时是因为一句话……请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说说使你感动的事物,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
思路点拨:这个话题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命题的意图更多在于试探我们的心灵深处有哪些美好的沉淀,年轻的心因为什么而感动。写这个话题,首先要展现使你感动的事物的魅力、影响力、震撼力所在;其次,要揭示这些事物之所以能让你感动的原因,也就是要写出在你的经历中被感动的因素;再次,感人的事物、感人的过程、感人的瞬间应着重描绘。这个话题更适合叙议结合的散文,所以,突现形象而具体的感动事物以及表明感动的原因是文章有感染力的前提。
例文:
认识音乐,认识音乐的美,让音乐深深地感动自己,仅凭音色、旋律、节奏以及和声似乎捕捉不到众多的奥妙,就像欣赏绘画,单单一张《蒙娜丽莎》,我们如何发现达·芬奇的伟大?非要从色调、线条、构图进入画家的人文情感世界才行。音乐虽然只能记录成五线谱,但感情却能记录成文字。勃拉姆斯的《A大调第二号小夜曲》是献给心爱的人克拉拉的,然而爱的心曲却是那么平静,而克拉拉的回信中也只是称“小夜曲美得正像看着一朵美丽的花的片片花蕊”。乐曲中似乎只有蓝天白云的圣洁,只有如轻柔的绸缎悠悠飘落的优雅而有节制,偶有热闹,也只似乡村男女的淳朴,欢快而庄重。当代人自然难以理解这种爱的表达,但当你知道克拉拉是勃拉姆斯老师舒曼的妻子,那么对勃拉姆斯的克制和不张扬就不会不懂,甚至还能听出乐曲中隐隐的内心的煎熬;当你知道,即使在舒曼死后,勃拉姆斯也始终未向克拉拉吐露心曲,且在克拉拉死后的第二年也与世长辞时,你便对这乐曲不再隔膜,因为只有这样的表达才属于勃拉姆斯,也符合勃拉姆斯43年含而不露的感情,以至于你听此曲时也会有小心翼翼的感觉,你无法拒绝这以毕生的庄重换来的古典的永恒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