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46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陈树鹏(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0)摘要: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目标指向和实践路径方面论述了党的二十大关于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认为二十大报告扩展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为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坚实的价值原则和理论根基。关键词:二十大;新时代;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图分类号:F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23)03-0001-0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 24。二十大报告扩展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为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为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各阶段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表述、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共同富裕观、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等方面。研究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目标指向和实践路径对于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新时代共同

3、富裕的鲜明特征关于共同富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述。新时代共同富裕结合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3 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3 2023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医药卫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2 年教学改革课题“叙事教学法在党史进课堂中的应用与创新”(2022LX119);肇庆医学高

4、等专科学校 2022 年度党建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肇医专党 2022 25 号)。作者简介:陈树鹏(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是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富裕。(一)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这是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核心,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的主体是谁”“发展成果由谁来共享”这 3 个问题。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应该成为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导向

5、。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调动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式发展道路的根本区别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的 200 年时间里,的确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财富,但是这些财富的大部分却为少数人所占有。2015年以来,由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所引发

6、的西方主流学界关于发达国家1最富有的人口收入和财富占比增大及其原因的争论,暴露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原因2。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西方国家从来都只是把贫富差距视为分配方式的问题,而不把它作为生产方式的问题。表面上看西方国家采取许多政策来缩减贫富差距,而并没有试图从根本上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甚至有意掩盖问题的根源,以维护资本家对绝大多数社会财富的占有以及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制度。由此可见,只有当一个国家的财富由全体人民共享,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有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以消灭剥

7、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根除了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结束了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创造的财富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再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脱贫,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践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均每年 1 000 多万人口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在现行标准下,使 9 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8、,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3 125-130。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彻底摆脱贫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二)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现代化通常指一个不发达的社会到发达社会的转变,是包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或发达的一种状态。现代化始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由于西方国家主导了前几次工业革命,因此常以自身的发展经验来衡量另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他们认为现代化只有西方模式,其余的现代化模式都只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翻版或再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只有坚持走符合自身

9、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以西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实际情况为基础的现代化。在世界资本 2主义扩张时期,西方国家凭借暴力和先发展优势在全世界推行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化。本质上,这种强行在落后国家推行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为资本主义世界霸权服务的。西方式现代化是“拜物教”的现代化,“物化”“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是西方式现代化不可摆脱的困境。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阶级矛盾、种族冲突、阶层分裂、伦理道德失范、文化低俗化等问题成为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西方式现代化之所以问题重重,根本原因在于其基本经济制度是私有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

10、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导致剥削和压迫,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从而造成阶级矛盾和社会分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和价值统一性。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共同富裕是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二者主客体一致、目标一致、价值观一致。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中国式

11、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国情、尊重人民的选择和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我国 GDP 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同时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现代化进程不可能齐步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支持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3 47这充分体现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实现

12、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即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某个地区的现代化,而是全面的现代化。全面实现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基础,现代化的进程与共同富裕的进程应该同步进行,现代化离不开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离不开现代化。(三)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富裕伴随着殖民扩张和工业化发展,西方文明中心主义价值观和普世主义精神在全球得到了更大规模的推进,由此产生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现代文明与基督教信仰传统相结合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这种文明形态占据了现代世界秩序的话语权4。西方文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深入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正

13、在逐渐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内在矛盾不断积累和爆发,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开始显现衰退的征兆。虽然资本主义社会政党在竞选中也有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政治宣言”,但是掩盖不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和价值观根基。高消耗的物质化、商品化的生活方式掩盖的是不平等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修修补补的福利型社会只是资本主义国家抚慰平民百姓的手段,而绝非目的。共同富裕与资本逻辑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的飞跃,创造了人类文明

14、新形态。而共同富裕正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西方文明的显著标志。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共同理想,在不同的文明中有不同的表述,但被旗帜鲜明地提出,并成为一个 3执政党的执政宗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做到。评价一个文明是否先进,不能只看这个文明创造出多少财富,而应当从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社会的公平公正程度、道德和法律是否得到普遍的遵守等方面来衡量。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共同富裕,人民就永远无法感受到与国家之间的共同体关系,永远只能被所谓的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观所欺骗,以及在所谓的市场自由竞争中被剥削。二、新

15、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赋予了共同富裕以新内涵,而且还为实现共同富裕明确了目标指向。贫穷的平均主义不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评价标准和目标指向,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统一的共同富裕。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高追求。(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且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置于高质量发展的 5 个基本任务之中。高质量发展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的理论相呼应。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高质量发展,也就没有真正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

16、目标,没有共同富裕这个目标为指引,高质量发展就会偏离方向,失去社会主义性质;而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共同富裕就会陷入贫穷的平均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 5个基本任务为实现共同富裕确定了基本目标和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要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5 238。高质量发展回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政策的人民性、时代性、科学性。高质

17、量发展包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 有没有 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 好不好 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 239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5 239。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指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更要从生产关系层面来推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制度、法治环境、公共生活、文化产业等各方面都要实现高质

18、量发展。高质量本质上是评价体系,是现代化目标的具体量化。高质量意味着不仅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做好,做“高质量蛋糕”。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高质量为目标,是对共同富裕提出更高要求。共同富裕的量化指标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高质量发展不能以西方的某个时期的标准来衡量,也不应该以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目标为标准来衡量,而应当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基础来建立自己的指标体系,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来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二)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和谐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 4富有

19、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1 22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的范畴,也是精神的范畴。人的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但人的精神需求是最高的需求,是人的价值的终极表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物质富裕是精神富裕的前提,决定精神富裕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物质富裕形式,因而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富裕形式。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物质富裕是精神富裕的基础,精神富裕反过来可以促进物质富裕的进步。共同富裕意蕴下的精神富裕包含个体的精神

20、富裕,也包含全体人民共同的精神富裕。个体的精神富裕是满足个体全面发展需求的理想、信念、意志、道德和文化追求,而共同的精神富裕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谱系、价值观、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和共同追求。无论从物质富裕还是精神富裕层面来看,都包含个体和共同体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离开精神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精神都是虚假的和不切实际的。物质富裕指的是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富裕一定不是纯粹的物质生活,人们在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中,必定会融入人的想象力、文化品位、审美等主观意识。每一件人创造、生产的物质产品都必然体现了人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和

21、精神追求。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和谐统一,关键看物质富裕是否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促进社会的进步为指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五年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1 2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之引导,体现了人民的、大众的、民族的精神底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平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少数人富起来后在外来物欲文化、低俗文化的诱惑下丢弃了中华传统美德,放弃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等精神,陷入了娱乐至死

22、、物质至上、商品拜物教的精神空虚境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思想文化建设,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我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有了质的变化,扭转了过去文化生活商业化、西方化、庸俗化的趋势,形成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激扬奋进、自信自强的文化新局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不再只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更多地体现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三)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6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要求,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全面“占有”,而人的多种多样的现实性是实现对人的

23、类本质的全面“占有”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是人与人的“对象性”活动,人与人的“对象性”活动不仅改造自然,而且改造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从最初的人对血缘关系的依赖,到对物的依赖,再到人的解放,形成自由人联合体。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现实活动,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否则就是抽象的人的发展,是唯心主义的人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每个人的自由是其他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交往形式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人成为“自由的人”“丰富的人”“世界性的人”和“真正普遍性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应当以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对精神

24、的崇高追求为 5基础,因此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同时,更注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 19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和主体性需求。共同富裕是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实现统一的物质和制度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要依靠分配制度的安排,更要依靠教育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成长成材,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创造财富。人的全面发展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来理解,人的发展状况受人所处时代的物质条件所决定。习近平在 之江新语 中曾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之

25、间的关系有过深入的理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社会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7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共同富裕贵在实践。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推进共同富裕的丰富实践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谋篇布局,从发展理念到顶层设计,再到规划落实,探索出许多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和新办法。(一)共建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总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

26、贫”,更不是西方社会的“福利主义”。实现共同富裕,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坚决反对“躺平主义”,要在全社会营造勤劳奋斗、积极求富、发奋图强的精神氛围。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仅靠分配正义就能完成的,要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共同建设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共享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应有权利8。共建共享思想

27、为实现共同富裕指出了方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从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 4 个方面阐述和发展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使之内涵更为丰富,体系更为全面。全民共享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真理。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建者,理应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共享是在各个方面共享发展成果。共享成果包括通过个人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实际收入,也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便利。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崇尚劳动光荣,反对剥削,反对财富分配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只有共建共享,人类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共建共享有利于充分调动社

28、会各界力量服务于共同富裕这个大局,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有利于缩小先富群体和后富群体之间的差距。共建共享是渐进式的共享,而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共享。渐进共享的理念体现了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是渐进的,所以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是渐进的。共建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最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6(二)精准脱贫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消除贫困、让中国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为己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都开展了坚决的反贫困运动

29、。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第七个目标就是改善工人、农民和妇女的贫困状况。在 20 世纪 20 30 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土地革命,目的就是要改变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贫困状况。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都坚持在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追求,消除农村的贫富差距,打击土豪劣绅,赢得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大规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村的

30、面貌,积累了丰富的反贫困经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反贫困实践有了质的飞跃,由过去的探索性反贫困,到十八大以后的精准脱贫,取得了人类消除贫困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理论和制度体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脱贫攻坚纳入国家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当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制度体系和减贫策略,为全面系统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基础。2015 年至 2019 年,全国有近 3 000 万党员干部奋斗在扶贫工作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视

31、察过的贫困村达 50 多个。自 2015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扶贫工作召开了 7 次跨省专题座谈会。新时代精准扶贫突破了以货币为衡量识别贫困人口的标准,确立了多维度、科学性和合理化的正确导向10。经过 8 年的团结奋斗,我国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实现了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得到显著改善。脱贫攻坚不仅在成果上,而且在实施的方法上都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它的成功是对所谓的西方文明优越论的最有力的反击。因此,脱贫攻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方法。(三)制度创新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的

32、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其中资本是发展生产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资本容易挣脱约束,甚至为利益而不惜冒违规和违法的风险。因此,给资本设置“红绿灯”,有利于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预防经济过热,也有助于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资本的规范和引导离不开建章立制,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近年来,中共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对资本运作的规范和引导、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既要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又要维护基本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合法经营的根本利益,充分展示了党为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和决心。1.加强资本运作的规范和引导习近平总书

33、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事件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规范和引导资本的运行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的行政壁垒,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资本本身并不带有意识形态 7色彩,但资本的运用却和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紧密相关。不同的社会制度,资

34、本的作用也不同。发挥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有效治理,发挥资本创造财富的积极功能,不仅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党中央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更涉及国家经济稳定运行。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资本过度集中、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进行整顿,特别是针对特定领域(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的资本无序扩张问题进行了规范和引导,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对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和实现共同富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优化收入分配

35、格局党的二十大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共同富裕本身就包含着分配的价值指向。分配是经济运行 3 要素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探索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目标,逐渐形成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三次分配重关爱的三重分配体系。初次分配重效率是指初次分配应当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机制,实行按

36、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初次分配客观存在收入差距,需要通过再次分配来平衡。再次分配重公平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低收入保障、公共服务机制等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以及市场垄断等问题。三次分配重关爱是指鼓励非政府机构和私人主动无偿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或低收入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积极发挥慈善事业对收入差距的矫正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弥补和补偿市场、政府调控的不足和失灵。分配制度的三重格局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质性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效地平衡了市场经济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使“社会

37、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落到实处。分配制度改革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了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时解决了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以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提高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3.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制度有利于保障创新创业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保护知识产权,以及激发投资者、创业者和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富裕本质上是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在社会财富生产、分配、消费等领域的体现。实践证明,要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必须有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的法制体系

38、。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处理生产与分配、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关系,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体目标的实现。重制度构建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工作的鲜明特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都对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制度性安排,创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例如:2019 年 4 月 2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进行了修订;2019年

39、10月 8日,国务院第 66次常务会 8议通过了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 “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对推进我国市场监管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2022 年 6 月 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进行了修订。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经营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结语共同富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

40、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共同富裕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对资本的规范和引导,把“蛋糕”做大、做好、分好,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41、.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 宋小川.西方学术界对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原因的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5(2):108-119.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G.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 王立胜.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6):5-13.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G.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7 习近平.之江新语G.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8 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23.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55.10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汪三贵.脱贫之道: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密码M.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108.(编辑:唐光雄)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