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_李厚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38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_李厚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_李厚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_李厚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伊犁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2023年6月第41卷第2期Jun.2023Vol.41 No.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是各民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途径。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一段时间以来,深受“三股势力”的叠加影响,给新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新疆高校大学生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对新疆高校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趋凸显。新疆高校实施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筑基”工程,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这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现实命题。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将其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

3、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2019年7月,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2。2020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3。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4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路径探析李厚建,彭森鹏(新疆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全面分析了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现状,总结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思政课程引领、增强文化认同、坚持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三全育人”、重视新媒体应用等六个全面推进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关键词: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D633;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544(2023)02-0009-0

5、7收稿日期:2023-02-08基金项目: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23BKS001);202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加强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2BKS00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厚建(1971),男,四川中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研究;彭森鹏(1981),男,甘肃定西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研究。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52022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从新疆大学铸牢中

6、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从在新疆博物馆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 说唱展示到听取新疆工作汇报时都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6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理念,一脉相承又与时

7、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八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复合名词。“中华民族”一词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具有现

8、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以中国近代史为起点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各民族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自觉的民族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外国侵略和亡国灭种危机,把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民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7。把“中华民族”与“共同体”两个词合在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由中国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也是中华民族成员和中国公民国家身份的集中概括。“意识”是指人类所特有

9、的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时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温度、有历史、有内涵的全员遵循的集体价值意识,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强烈民族感的整体意识,并随着实践发展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增进民族团结、汇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8。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在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主观反映,这种意识是在中

10、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出现的,是中国各民族对共同的前途命运的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和根本利益,能使个人的意志和各民族的意志凝聚为中华民族集体的意志,能成为激励和促进各民族成员共同奋斗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各民族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归宿9。当前,我国仍处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

11、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断、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未来,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入手。高校是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新疆高校位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多种挑战,既有全国高校的共性问题,还有新疆高校面对的特殊挑战。新疆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历史功能,还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社会

12、功能。对新疆高校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有利于维护好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自觉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是新疆高校实现校园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二、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

13、主流。新疆高校是各民族人才聚集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达的主渠道,而青年学生是坚守阵地的中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要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疆高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向青年学生讲清楚新疆若干历史问题,引领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对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把各族人民智慧最大限度凝聚起来,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各民族师生同呼吸、共

14、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动力,引领各民族师生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从而奠定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绘就民族团结最大的同心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开创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从此掀开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1999年以来,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也相应提出了“资源优势转换战略”以适应西部大开发要求,促进新疆经济的繁荣

15、发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0进入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2021年,新疆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955年至2022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由12.31亿元增长至17 741.3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41元增至68 522元。当前,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像

16、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高校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各民族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党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这些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成功实践。新疆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绘就了民族团结最大的同心圆。(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汇集交融之地,特殊的区情民情为新疆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特点。新疆高校必须引领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和

17、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11民族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生产方式的多样性等,构成了新疆灿烂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是为了更清晰认识共同性是如何聚集和日益增强的,是如何成为历史主流的。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离开了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会失去方向。10李厚建,彭森鹏: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第2期能,还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社会功能。对新疆高校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有利于维护好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引导各族青

18、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自觉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是新疆高校实现校园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二、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新疆高校是各民族人才聚集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是社会

19、主义意识形态表达的主渠道,而青年学生是坚守阵地的中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要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疆高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向青年学生讲清楚新疆若干历史问题,引领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对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把各族人民智慧最大限度凝聚起来,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各民族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动力,引领各民族师生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从而奠定共同维护国

20、家统一的思想根基。(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绘就民族团结最大的同心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开创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从此掀开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1999年以来,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也相应提出了“资源优势转换战略”以适应西部大开发要求,促进新疆经济的繁荣发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

21、联组讨论时强调:“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0进入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2021年,新疆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955年至2022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由12.31亿元增长至17 741.3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41元增至68 522元。当前,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高校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

22、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各民族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党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这些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成功实践。新疆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绘就了民族团结最大的同心圆。(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汇集交融之地,特殊的区情民情为新疆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特点。新疆高校必须引领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

23、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11民族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生产方式的多样性等,构成了新疆灿烂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是为了更清晰认识共同性是如何聚集和日益增强的,是如何成为历史主流的。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离开了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会失去方向。11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贡献。各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交流交融,形成气势恢宏的中华文化。文化认同是在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征的认同。历史上,我国各民族共同培育、继承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24、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已深深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集体意识,是整体的、共同的、处于主导地位的。各民族意识是局部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维护好局部利益,双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从差异性认同到共同性认同,从多元认同到一体认同,从自在认同到自觉认同。新疆高校要引领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为在新时代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一)坚持党的领导是

25、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光荣传统和本质特征。新疆高校要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新疆高校要定期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将其作为学校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作为教师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作为教师年终绩效分配、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来落实。同时,新

26、疆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党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二)坚持思政课程引领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12。“思政课课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性认知教学的 生产场所,通过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复演与再生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经验性认知教育提供可能条件。”13新疆高校要结合思政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育人特点,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从不同角度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铸牢各族大学生马克思

27、主义“五观”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取得的成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强化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讲清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形势与政策”课程要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新疆历史,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同时,抓好关键节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组织师生开展升国旗、重温入党誓词、团员宣誓等仪式活动,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感

28、激之情。通过思政课程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大学生思想防线,牢牢守住社会主义办学阵地。(三)增强文化认同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和“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团结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系与血脉所在,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14。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新疆高校要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普及中华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新疆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

29、源,开设中华文化教育、艺术、文学、历史等作品欣赏系列课程,举办中华文化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塑造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精神品格、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新疆高校要充分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引领青年学生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红色文化浸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团结。新疆高校要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持续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及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新疆高校要深入推进文化润

30、疆工程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国家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四)坚持交往交流交融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新疆高校是多民族学生的汇聚之地。新疆高校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尤为重要。“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于民族文化及其心理认同的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要的行为先导”15。新疆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以尊重为前提,全面深入推进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活动”。新疆高校要打造各民族学生共学

31、的学习环境,各民族学生合班授课,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互相提高。新疆高校要建立互嵌式的共居环境,打破地域、民族相对集中居住的空间限制,营造空间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居住方式,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先行条件。新疆高校要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持续深入推进“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各级干部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专业学习的指导者、日常生活的贴心人,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五)坚持“三全育人”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新疆高校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思政”育

32、人格局。全员育人,要求每位教职员工要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使命。各任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把“大思政课”的育人效应拓展到各学科、各专业、各学段课程,层层递进、有序衔接,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各课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挖掘课程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资源,积极构建民族团结的情感认知。要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强化青年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全过程育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教育全过程、各阶段。新疆高校要充分挖掘“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实施“

33、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向同行。新疆高校要以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为抓手,注重显性隐性相结合,突出校史馆、图书馆、展览馆、道路名称等的展示功能,突出文化长廊、民族团结故事展、优秀师生作品的宣传引导功能,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元素提供塑造精神家园的内生动力。全方位育人,让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内容为素材,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考察走访、社会公益、支援服务、结对帮扶、民族联谊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从而达到思想、意识、行为和情感的同频共振。新疆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体系完备、要素齐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标准和测评体系。新

34、疆高校在专业理论研究、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通过“三全育人”,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入学生心灵,全力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六)重视新媒体应用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倍增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高校设立专项网络育人阵地建设经费,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网络专栏,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宣传主流舆论,牢牢掌握网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新疆高校要高

35、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网络工作,创造高质量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精品,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节目等,用师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微信、微博、快手、12李厚建,彭森鹏: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第2期方式。新疆高校要充分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引领青年学生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红色文化浸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团结。新疆高校要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持续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及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

36、主义远大理想。新疆高校要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国家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四)坚持交往交流交融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新疆高校是多民族学生的汇聚之地。新疆高校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尤为重要。“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于民族文化及其心理认同的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要的行为先导”15。新疆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以尊重为前提,全面深入推进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

37、合活动”。新疆高校要打造各民族学生共学的学习环境,各民族学生合班授课,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互相提高。新疆高校要建立互嵌式的共居环境,打破地域、民族相对集中居住的空间限制,营造空间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居住方式,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先行条件。新疆高校要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持续深入推进“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各级干部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专业学习的指导者、日常生活的贴心人,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五)坚持“三全育人”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新疆高校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3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思政”育人格局。全员育人,要求每位教职员工要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使命。各任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把“大思政课”的育人效应拓展到各学科、各专业、各学段课程,层层递进、有序衔接,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各课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挖掘课程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资源,积极构建民族团结的情感认知。要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强化青年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全过程育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教育全过程、各阶段。新疆高校要充分挖掘“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中

39、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实施“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向同行。新疆高校要以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为抓手,注重显性隐性相结合,突出校史馆、图书馆、展览馆、道路名称等的展示功能,突出文化长廊、民族团结故事展、优秀师生作品的宣传引导功能,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元素提供塑造精神家园的内生动力。全方位育人,让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内容为素材,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考察走访、社会公益、支援服务、结对帮扶、民族联谊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从而达到思想、意识、行为和情感的同频共振。新疆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体系完备、要素齐全的铸牢中华民

40、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标准和测评体系。新疆高校在专业理论研究、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通过“三全育人”,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入学生心灵,全力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六)重视新媒体应用是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倍增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高校设立专项网络育人阵地建设经费,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网络专栏,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宣传主流舆论,牢牢掌握网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41、识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新疆高校要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网络工作,创造高质量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精品,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节目等,用师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微信、微博、快手、13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抖音等新媒体传递文化信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教育内容品牌。同时,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学术研究成果及电子书籍等,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创建氛围。新疆高校要充分发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现代媒体作用,树立、宣传、学习先进典型,如常态化、长效化大力宣传爱国护边、舍己救人“时代楷模”拉齐尼 巴依卡,以及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救助维吾尔族断臂男孩等先进事

42、迹,深入挖掘发生在各民族师生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坚持网络正面宣传、正向引导,用鲜活的故事打动人心,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时代新疆高校继续推进各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凝聚起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参考文献:1 本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

43、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 李克强俞正声讲话 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N.人民日报,2014-05-30(01).2 新华社.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 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J.中国民族,2019(8):4-6.3 汪晓东,李翔,王洲.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1-08-25(01).4 新华社.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李克

44、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 N.人民日报,2020-09-27(01).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01).6 本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8-29(01).7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4.8 李秀敏,刘春延.中

45、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培育 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81-85.9 郎维伟,陈瑛,张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关系研究 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2-21.10 闵伟轩.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EB/OL.(2014-08-14)2023-02-01.https:/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9-09-28(02).12 顾华详,徐小莉,顾红霞.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筑基”立德树人: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和青年工作的视角 J.新疆社科论坛,2022(6):19-27.13

46、 李洪修,陈栎旭.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J.大学教育科学,2022(1):28-34.14 本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俞正声讲话 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出席会议 N.人民日报,2014-09-30(01).15 王易,陈玲.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 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4):48-53.【责任编辑:何苗苗】14李厚建,彭森鹏: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第2期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Fostering a Sense

47、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Xin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 Houjian,Peng Senpeng(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Xinjiang,China)Abstract:Foster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48、virtue in Xinjiang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achievethe general goal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long-term peace in Xinjiang,and an era requirement to achieve the great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basic status q

49、uo ofXinjiangs universities in build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and summarizes six ways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Xinjiangs universities in build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the Chinese nation,including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adher

50、ing to th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ourses,strengthening cultural identity,adhering to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adhering to thethree complete education,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Keywords:Xin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ster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