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解题方法技巧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解题方法技巧 单选题 1、两实心金属球初温、质量均相等,分别为 20和 2kg,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 30,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又降低了 30,不计热量损失,则甲球的比热c甲和乙球的比热c乙的大小关系是()Ac甲c乙Bc甲c乙 Cc甲=c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甲、乙两球温度相等,设为t0,设开始时水温为t。甲在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温度变化了 =30 0 乙在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温度变化了 乙=30 30 0=60 0 所以 甲 乙 在
2、这两种情况下,水释放出的热量相等 =水水=30水水 而 =甲甲甲=乙乙乙 2 又因为 甲=乙 甲 乙 所以 甲 乙 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2、如图所示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罩体、松紧和铝条组成佩戴时,罩体紧粘面部,松紧跨在两耳耳根后,用手指紧压铝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盖鼻子、嘴巴,关于该口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的分子都不能通过罩体 B压弯的铝条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C松紧形变后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 D松紧拉得越长,对耳根处的弹力越小 答案:C 解析:3 A透过罩体人能正常呼吸空气,说明空气分子可以通过,故 A 错误;B铝条被压弯后,撤去外力
3、,铝条不能恢复原状,故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故 B 错误;C松紧发生的形变是弹性形变,故形变后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故 C 正确;D松紧拉的越长,形变量越大,则对耳根处的弹力越大,故 D 错误。故选 C。3、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的解释的是()A甲图:电子显微镜下金块的微观构造 B乙图:火山爆发时漫天灰霾 C丙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D丁图:将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答案:B 解析:A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 A 不符合题意;B如图是火山爆发,漫天灰霾,是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可
4、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 B 符合题意;C蝴蝶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 C 不符合题意;D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4 识解释,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4、内能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C 的水不具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C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答案:D 解析:A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 0的冰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 A 错误;BD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
5、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应考虑其它因素,故 B 错误,D 正确。故选 D。5、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量,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5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解析:A图示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最后会混合在一起,两个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相同,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6、规则的运动,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故 A 错误;B扫地时灰尘飞扬,是颗粒在做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 B 错误;C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颜色相同后,气体分子仍然在做运动,故 C 错误;D原来上方瓶中为空气,现在两瓶颜色相同了,说明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与空气混在一起了,所以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 D 正确。故选 D。6、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
7、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答案:C 解析:A热茶暖手是茶将热量传递给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故 A 错误;B水比岸边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它物质相比,相同质量的水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慢,故 B 错误;6 C花香袭人是花香分子进入鼻子,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 C 正确;D所以物体不论温度高低具有内能,所以雪的内能不为零,故 D 错误。故选 C。7、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破镜难圆-分子之间
8、存在斥力 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摘较大的水银-分子间有引力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存在空隙 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 解析:A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 A 符合题意;B两滴水银能自动结合,是因为相水银分子之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 B 不符合题意;C分子间存在间隙,故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减小,故 C 不符合题意;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是因为盐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多选题 8、关于温度、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能小的物体也
9、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7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CD 解析:A热量可以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与内能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熔化过程中,物体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错误,符合题意;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描述,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CD。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一定越小,含有的热
10、量也就越小 B0的水也具有内能 C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ACD 解析:A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不一定越小。在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B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0的水也具有内能,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能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 C 不正确,符合题意;D对物体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如果是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其内能增加,但如果是位置改变、高度变化等,则内能不会改变
11、,故 D 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ACD。8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分子数量是巨大的 B扩散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运动 C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既有相互作用的引力,也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要么只存在引力作用,要么只存在斥力作用 答案:ABC 解析: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只有几纳米或零点几纳米,所以构成物质的分子数量十分巨大,故 A 正确;B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运动,故 B 正确;C 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即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斥力,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故 C 正确
12、,D 错误。故选 ABC。综合题 1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制动液 汽车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汽车刹车时,驾驶员踩踏板通过刹车管内的制动液把压力传递到刹车块,刹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静止车轮转动,制动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液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过高,达到沸点,制动液就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制动失灵。制动液的沸点在遇潮吸水后会下降,因此国家规定制动液沸点不得低于 140。要测量制动液的沸点,可以取适量制动液和一个质量为m1的铜块放入加热容器,加热至沸腾后,把铜块取出立即放入一个装有水的保温杯中,保温杯中水的质量为m2、温度为t1,等铜块和水的温度相同后,再测出水温t2,若从取出铜块到测出水
13、温过程散失的热量为Q,铜的比热容为c1,水的比热容为c2,就可以计算得到制动液的沸点,下表为某种制动液的含水量和对应的沸点。9 含 水 量/%0 1 2 3 4 5 6 沸点/210 180 158 142 132 124 120 (1)刹车时制动液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方式增加了制动液的内能。(2)利用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表判断:当含水量达到_%时,这种制动液就必须更换。(4)制动液沸点的表达式为 t_。答案:热传递 3.2(3.03.4 之间)22(21)+11+2 解析:(1)1制动时,刹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产生热量,会通过热传递传给
14、制动液,使得制动液温度升高。(2)2利用描点法作图,如图:10 (3)3当制动液沸点为 140时,对应的含水量约为 3.2%,此时制动液必须更换。(4)4因为铜块放出的热量 放=11(2)水吸收的热量 吸=22(2 1)根据题意得 放=吸+即 11(2)=22(2 1)+所以 =22(2 1)+11+2 12、2020 年 5 月 16 日 11 时 53 分,玉兔 2 号月球车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着陆月球背面的第 500 个地球日。(如图)11 (1)月球车靠_(选填“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驱动,最高可越过 25cm 的障碍;(2)月球车的行进速度是 6cm/s,在前方 12m 处有一目标样月球,车还要行进_s 时间才能到达;(3)监测发现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 300 多摄氏度,说明月面土壤的比热容_(选填较大”、“较小”或“不确定”)。答案:电动机 200 较小 解析:1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汽油、柴油不能燃烧,所以月球上的“玉兔号”不能使用汽油、柴油作为能源,所以月球车靠电动机驱动。2由=可知车还要行进 =12m6cm/s=1200cm6cm/s=200s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 300 多摄氏度,说明月面土壤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量较大,表明月面土壤的吸热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