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典型例题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典型例题 选择题 1、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A.B.C.D.(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B A【提示】风沙地貌 流水地貌 2 解析:(1)本题考查风沙地貌。(2)本题考查堆积地貌。【解答】(1)是河口三角洲,是风积沙丘,是河流侵蚀峡谷,是风蚀雅丹地貌,由风力作用形成。故选 B。(2)河口三角洲地貌为流水堆积地貌,风积沙丘地貌为风力堆积地貌,河流峡谷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风蚀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故选 A。2、2016 年 9 月 2
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如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2)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B.C.D.答案:C B【提示】3 喀斯特地貌 解析:(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2)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
3、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1)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石灰岩上,因此“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故选 C。(2)读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故选 B。3、如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回答下列小题。(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4 答案:A C【提
4、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海岸地貌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A.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鼓浪石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会拍打这个岩洞,可以判断这个过程是海浪的侵蚀作用,故正确;B.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故不符合题意;C.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故不符合题意;D.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
5、。(2)A.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此地貌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故正确;5 D.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综合题 4、阅读
6、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如下图),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 5 月-10 月,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径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1)说明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2)分析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原石采集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3)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典型植被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玛瑙原岩经火山喷发到达地表;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搬运至河口;因河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减缓6 沉
7、积而成。(2)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干湿季。湿季(丰水期)河流水位高,采集玛瑙原石难度大;干季(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涉滩裸露面积大,利于玛瑙原石采集。(3)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为主。成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雨林景观。解析:根据材料提示“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好,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于河床与沙滩中”,可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玛瑙原岩,岩体经过重力崩解、风化、侵蚀后,再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最终搬运至河口地势平缓的马哈赞加地区沉积形成。马哈赞加水冲玛瑙以人工采挖为主,根据区域示意图可
8、知,该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12 月至次年 4 月,河流流量大,河水搬运玛瑙堆积在河床河滩;该地区 5 月至 11 月,降水量少,多晴天,河流水位低,河床河滩裸露,便于采石,采石较安全,因此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 5 月-10 月。结合图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路线位于岛屿山地风水岭的东侧,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典型植被应该是热带雨林为主。该地热带雨林的形成是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且位于南北走向山脉的东侧,阻挡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多地形雨;沿岸还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因此该地虽未被赤道低气压控制,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仍然形成了热带雨林植被。【小提示】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
9、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局部区域受信风、地形的影响也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5、材料一 德国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7 材料二 北德平原东西长约 600 千米,南北宽 200300 千米,是广大的冰碛平原。以易北河为界,东部由于玉木冰川发育,冰碛地貌较明显,并形成连续长丘,最高点海拔 178 米;西部受后期流水侵蚀,冰川遗迹不显著,平均海拔 50 米。材料三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著名
10、工业区。下图为鲁尔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状况。材料四 政府的大力扶持,1998 年德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生产大国,是全球风能利用最成功的国家。(1)简述德国交通运输便利性的主要表现。(2)说出北德平原地貌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的外力作用。(3)简述 19612000 年鲁尔区第二、三产业就业率的变化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8 (4)试例举德国发展风电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欧洲东西和南北铁路干线都经过德国;运河沟通多条河流(莱茵河与多瑙河等),形成河海联运水运网。(2)广大的冰碛平原;易北河以东:冰碛地貌发育,海拔较高(坡度较陡);主要外力作用为冰川堆积作用;易北河以西:流水地
11、貌发育,海拔较低(较平坦);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冰川堆积作用。(3)就业率特点:第二产业就业率高,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就业率逐年上升,19801990 年后第三产业的就业率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率。原因: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4)政府大力扶持;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资金充足);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等。解析:(1)读图,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欧洲东西和南北铁路干线都经过德国。运河沟通多条河流(莱茵河与多瑙河等),形成河海联运水运网。可见德国水陆交通十分便利。(2)北德平原有广大的冰碛平原,易北河以东地区,海拔较高
12、,坡度较陡,冰碛地貌发育。主要外力作用为冰川堆积作用。易北河以西地区,海拔较低,较平坦,流水地貌发育。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冰川堆积作用。(3)根据材料三图,19612000。年鲁尔区第二、三产业就业率的变化特点是,第二产业就业率高,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就业率逐年上升。19801990 年后第三产业的就业率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率。主要原因是因为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4)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发展风电的技术水平高,资金充足。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等。有政府大力扶持。【小提示】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
13、分析,德国的陆上交通便利,是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运河与河流想通,水运便利。了解区域冰川地貌分布广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劳动力就业变化的特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传统工业得到有效的改造治理。结合风电的特点,区域发展水平,分析发展的条件。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嘴是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其分布格局能指示湖面的升降过程。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季风区边缘,研究人员在其腹地发现存在贺日木西尼沙嘴。该沙嘴从古湖岸边向湖心方向延伸,主要由磨圆度较好的砂砾石组成,层理明显,底层中保存有蓝蚬和萝卜螺壳体碎屑。下图示意贺日木西尼沙嘴位置及形成。9 (1)描述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
14、2)简述乌兰布和沙漠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3)分析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的条件。(4)推测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过程中古地理环境的变化。答案:(1)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地处北温带;海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相对位置:西北起巴音乌拉山和狼山,东至黄河干流,南抵贺兰山 (2)气候干旱;荒漠广布;生态脆弱;西南部湖泊密布 (3)大面积的古湖泊环境;古湖不断萎缩,水位持续下降;古湖沿岸流的相向汇合,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并向湖心方向推移;西北季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古湖湖盆平坦开阔 (4)气候变干;湖泊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不断加剧。解析:第(1)题,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等方面描
15、述。第(2)题,读乌兰布和沙漠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第(3)题,审图可知,沙嘴的存在及砂砾石底层中的贝类壳体碎屑意味着该地区在地质时期存在大面积的古湖泊。沙嘴的延伸方向,表明古湖泊不断萎缩的方向。图中信息示意了沙嘴形成过程中,古湖沿岸流及盛行风的作用。沙嘴连续不间断地延伸,说明古湖湖盆开阔平坦,起伏较小。第(4)题,由上一题分析可知,在沙嘴形成过程中该地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小提示】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10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风力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 波浪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 沙滩、潟湖 冰川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