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百度认证营销专家申请者论文 题目:搜索引擎在移动应用推广中的价值与应用 姓名:何金玲 2016 年 5 月 20 日 I 搜索引擎在移动应用推广中的价值与应用搜索引擎在移动应用推广中的价值与应用 以某电商客户移动应用推广为例 摘摘 要要 2014 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移动应用用户增长速度也逐渐趋缓,想要以高性价比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用户越来越难。同时大批移动应用的诞生不仅使移动互联网创业迅速变为一片红海,而且加剧了应用商店的马太效应。研究报告显示,99%的长尾应用下载,最终仅仅占下载量的 30%。与此同时,由于分发渠道的多样化,绝大多数开发者往往会在多个应用市场提交移动应用,并希望在有限的预算中尽可能尝试不同的渠道推广方式,然而实际的下载激活、转化率效果却不尽人意。越来越多的现实掣肘,让开发者在选择广告投放渠道上变得愈加小心谨慎。这显然忽略了搜索引擎在移动应用分发中的重要性,随着应用数量越来越多,粘性较差的非入口型应用越来越多,用户更多会通过在搜索引擎上进行调研,找到自己需要下载的移动应用,所以搜索引擎将成为移动应用推广者在应用市场之后的第二个应该重点发力的渠道,而且搜索引擎可实现“即搜即下”,其方便程度堪比应用商店。百度在 PC 端和移动端有多年营销经验、在技术开发上有深厚积淀、在用户数据上拥有领先的设备识别能力及用户数据模型,同时拥有多个用户量过亿的超级移动应用入口形成海量资源矩阵。然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项优势也没有在营销资源中充分利用起来,所以目前移动应用开发者也并没有把搜索引擎作为重要的推广渠道。作者拥有多年的搜索引擎营销和移动应用推广与运营经验,经历了应用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运营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到现在新的移动应用在应用市场陷入分发困境与使用困境。所以除了应用市场之外,作者也在积极探索搜索引擎可以如何与移动应用推广进行深度营销,如何利用百度的大数据、多渠道资源、海量用户一方面为需要推广移动应用的广告主提供另一条可长期合作的渠道,同时为百度如何打造移动应用营销生态圈给到一些启发。关键词关键词:移动应用移动应用、超级、超级 APPAPP、应用搜索应用搜索 2 目 录 搜索引擎在移动应用推广中的价值与应用.I 摘 要.I 第一章:文献综述.1 1.本文的背景及意义.1 2.文章的主要内容.2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2 1.移动入口多元化.3 2.企业竞相推出自己的移动应用抢占入口.3 3.移动应用内数据呈孤岛状态.4 第三章: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行为分析.4 1.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常用渠道类型.4 2.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渠道分析(PULL 渠道&PUSH 渠道).5 1)PULL 渠道:应用商店马太效应明显.5 2)PULL 渠道:搜索引擎可实现即搜即下的功能.5 3)PUSH 渠道:移动应用内置广告能够被用户接受.6 第四章:百度在移动应用推广中的优势.6 1.百度覆盖 90%以上移动用户.6 2.多维用户特征画像分析.6 3.覆盖移动端 PULL 资源&PUSH 资源.7 4.实现应用搜索与应用互联技术.7 第五章:百度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8 1.某电商客户 APP 在应用商店推广数据分析.8 2.某电商客户 APP 在搜索引擎上的推广数据分析.8 3.唤醒手机上沉睡的移动应用.9 4.探寻 APP 内部的用户行为.12 第六章:结论.13 参考文献与注释.14 1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本文的背景及意义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得搜索得天下,百度凭借其在搜索领域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几乎无所不能。但在移动端,应用商店、移动应用甚至浏览器都试图扮演搜索在 PC 端曾经扮演的角色。数据显示,目前移动应用的数量超过 400 万个,由于移动应用拥有网页和其它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覆盖信息丰富、操作便捷、互动性更强,一对一的信息终端,可以增强客户粘度,所以企业开发独立移动应用的需求有增无减。但是持续高增长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移动应用分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用户来说,要从如此多同质化的移动应用中选择一个尝试使用,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暂时放弃其他同类型移动应用。而用户也会不断体验尝试新的移动应用,定期清理不喜欢或暂时用不上的移动应用。对于开发者来说,早期移动应用获得一个客户的价格是 2 元,其后是 20 元,现在是 200元至 500 元甚至更高。面对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除了原有的应用商店分发方式之外,开发者也在纷纷拓展新的性价比更高的推广渠道。互联网生态存在三个层面,应用层、平台层和生态层,很多中长尾应用是在应用层,通过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企业价值。部分企业用户实现用户价值后,形成开放平台,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Google、Apple 等国际巨头构筑了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提供用户价值,丰富生态,获取商业价值,如阿里收购的 PP 助手正在积极融合 UC 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九游、移动阅读平台阿里文学等阿里移动互联网矩阵应用,利用阿里系的海量数据资源,涵盖娱乐、天气资讯、交易、出行、线上阅读、音乐等多领域的数据,整合这些大数据之后甚至可以描绘出用户一天的日常。新的大数据应用分发模式将改变以往行业对大数据应用分发的理解,真正挖掘及生产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最终向用户精准推送真正合适的移动应用。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用户大约 80%的时间花在移动应用,而只有 20%的时间花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在移动端的地位已经被极大地弱化了,如果百度能在移动应用分发领域2 取得成功,则意味着搜索引擎的势力范围将得以扩大,这对于百度、用户和广告主来说,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2.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主要渠道来深入探讨,以前在下载应用的时候,大多数用户都是在应用商店进行下载,但是在应用商店中,新的移动应用想要获得关注需要花钱买推广位乃至刷榜,否则就会被淹没在众多应用之中,导致推广成本逐渐堆高。应用商店的下滑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方面来自行业大盘的停滞,手机出货量饱和,渠道没有了新的流量,红利结束了;另一方面则是外部的分流,从前的盟友变成了竞争对手,新兴的分发渠道正在崛起,这种趋势对于移动应用的开发者来说,亟需找到另一个覆盖海量用户需求的渠道,满足推广需求。对于用户来说,在之前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对于移动应用是稀缺的,移动应用商店是用户发现最新最酷应用的集市或商店。而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渐趋成熟,工具和功能性应用基本已经饱和。只有年轻用户对于新型移动应用的探索需求较高,但是又不会局限于通过应用商店寻找需要的应用,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搜索引擎,用户能够根据自己要什么服务,通过搜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应用名称并完成下载。而百度拥有多年搜索积累的活跃用户和数十个亿级 APP,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可以针对一个通常上午 7 点左右乘地铁上班的 25 岁白领男士,在这个时间点精准推荐他关心的新闻和游戏类移动应用;也可以针对特征标签相同的某一类人群进行应用推荐,比如年龄在26-30 的年轻妈妈群体,推荐宝宝树、蜜芽等移动应用。本文结合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特征和百度的各项优势,针对头部应用和中长尾应用,跨渠道平台打通以搜索+应用商店“双核分发”模式为核心,聚合百度系内部的优质资源手机百度、百度云、百度贴吧等和外部超级移动应用、移动联盟等优质资源,打造百度一站式移动应用推广平台。第二章: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3 1.移动入口多元化 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 9 亿,达到中国互联网用户数的 80%。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会把 86%的时间放在移动应用上,平均每天启动移动应用的时长接近 2 个小时。在 PC 时代,所有成功的巨头都是入口占领者。腾讯是社交入口,阿里巴巴是网购入口,百度是搜索入口,奇虎 360 是安全入口,优酷土豆是视频入口。而在移动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被割裂了,操作系统、移动应用、应用商店甚至浏览器都试图扮演搜索在 PC 端曾经扮演的角色,人们通过每个应用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如社交类应用(微信、陌陌)、生活类应用(美团、糯米)、资讯类应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移动设备上的搜索也有自己的特点,搜索场景是分布在不同的 App 里面的,大家更加愿意打开美团搜打折,打开地图软件搜地点。每个移动应用都是一个入口,多入口趋势越来越明显,单一产品对入口的控制力降低。2.企业竞相推出自己的移动应用抢占入口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移动应用,那么在移动互联网就没有自己品牌的直接入口。移动应用覆盖信息丰富、操作便捷、互动性更强,一对一的信息终端,可以增强客户粘度。移动应用实现了以用户为主导的双向甚至多项互动,有助于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及喜好,不断改善消费体验,增加品牌的用户粘性。在手机不离手的年代,移动应用抢占了用户的零散时间,只要用户不主动删除,移动应用就会一直待在用户的手机里面,品牌就有了对用户不断重复、不断加深印象的机会。和当初 PC 互联网野蛮生长后很快碰到行业天花板的情境一样,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现在也有了成长的烦恼。头部应用抢占了应用商店有限的资源之后,中长尾移动应用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互联网是长尾效应明显的地方之一,然而搜索引擎的冷门搜索词,电商的长尾商品等长尾效应在移动应用体系里并不能发挥出来。应用商店的“马太效应”,导致用户注意力、时长、流量、下载量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奔向了头部应用。中长尾移动应用分发困境、使用困境、推广成本高、缺乏天然流入用户,命中率低、留存率和活跃率低,使企业深陷4 其中难以动弹。尤其是分发困境,大量企业因为分发渠道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往往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倒在了黎明出现之前。3.移动应用内数据呈孤岛状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活跃在手机里的不同移动应用中,一个应用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我们手机上的主屏页变得越来越丰满,通过文件夹进行分类也变得十分必要,手机淘宝、手机支付宝、京东手机客户端、手机 QQ、微信、大众点评等等。即使没有安装移动应用,当我们在浏览器上实现移动应用的相关功能时,它会执着地提醒你,“下载新闻客户端获取最佳使用体验”。使用移动应用之后,一方面我们所生产和消费的内容被简单粗暴地限定在了一个个的移动应用里面,其中的很多内容无法被直接分享,没有一个链接能直接导向某个单一的元素和功能。应用中的内容在很多时候也无法被手机上的搜索工具直接检索,就连最简单的查找一首歌曲,如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我们首先需要打开音乐应用,然后在播放列表中翻到“T”开头的选项才行;另一方面用户在其中的点击、浏览、输入、停留等个性行为通常都会被进行处理和分析,成为有价值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基础。但与 PC 时代利用 cookies 进行追踪用户的情况有所不同,移动应用生态圈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也就是说,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是自成体系的,任何用户数据的产生、处理、运转都在自身独立的“沙盒”之中进行。所以这些都导致了移动应用生态的用户数据就像一个个悬于海上的大孤岛,虽然每个岛屿“物产丰富”,却可惜没有连接八方的大桥帮助“互通有无”。第三章: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行为分析 1.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常用渠道类型 用户会从多个渠道下载移动应用,包括应用商店(移动端+PC 端)、搜索引擎、应用的官方网站和 APP 内置广告和论坛下载等,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5 2.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渠道分析(PULL 渠道&PUSH 渠道)通过对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渠道进行分析,可以将主要渠道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引资源(PULL 资源),即在用户寻找移动应用的时候,适时把用户需要的应用信息展示出来,拉引用户迅速转化;另一类是推动资源(PUSH 资源),即根据用户的后台标签属性,挑选潜在用户进行移动应用信息推送,引导感兴趣的用户进行下载。1)PULL 渠道:应用商店马太效应明显 目前所有移动应用开始推广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应用商店,但是现在应用商店的境况是在动辄上万款的应用商店中,却常常面临着找不到所需应用的尴尬。应用商店中成千上万款混乱、无序、参差不齐的应用一直以来都未得到有效的规整,再加上刷榜等无序竞争的干扰,用户体验受到了严重影响。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用户对应用商店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在所有应用商店中,0.1%的头部应用占据了整个市场 55%的下载,99.99%的应用占据了剩下不到一半的市场,寡头效应非常明显。在应用商店里面,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涌入,而应用商店的分发位置有限,这很可能会造成某款应用做的很好,但用户无法在分发平台上看到,从而无人问津,下载更寥寥无几的惨淡场面。其次就是移动应用的使用困境,相关数据显示,用户下载 APP 之后一周内使用过的比率只有 39%,用户虽然把 APP 装到手机里,但是经常会想不起来使用,或者想起来使用的时候,面对整个手机的应用却找不到,找不到就会遗忘。2)PULL 渠道:搜索引擎可实现即搜即下的功能 搜索引擎的精准匹配功能,可覆盖各类关键词,能够摆脱在应用商店分发方11%19%23%29%36%70%专业论坛下载APP内置广告应用官方网站搜索引擎PC端应用商店移动端应用商店用户下载移动应用常用的渠道6 式上的马太效应,有效改善移动应用分发初期知名度不高而面临的各种困境。搜索引擎在移动应用分发上主要有以下几项优势:主动诉求,精准导入:基本用户的主动搜索需求,完成下载的用户是有明确需求的,活跃度高 即搜即下,服务直达: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完成下载 关键词广泛,覆盖全面:多个关键词导向同一个 APP,摆脱仅靠移动应用所属行业榜单推荐和软件名称搜索的劣势。另外,随着千元机、合约机的普及以及消费水平的升级,智能手机用户已经呈现由高收入、高文化程度等群体向全体手机用户扩散的趋势,这同时也引发了移动应用用户的年轻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趋势。这部分人群沿袭了 PC 互联网时代对搜索引擎的习惯性忠诚,由此助力搜索引擎成为移动应用第一下载入口。3)PUSH 渠道:移动应用内置广告能够被用户接受 移动端广告相比较 PC 端广告,受制于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广告展示形式受限,但也有可能使得用户注意力更集中、专注于推送而来的广告信息、取得更佳的营销效果。而且移动应用内广告可根据用户当前位置和场景即时推送精准触达,与受众一对一的私密沟通,更容易激发用户进行多感官互动,达到深入沟通,使用户更容易点击广告完成下载。MediaBrix 做了一项调查,了解用户对移动应用内广告的态度,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结果发现,61%的手机用户能够接受带有广告的免费应用程序,他们表示更喜欢移动应用内能让用户身临其境并且和用户互动的广告,参与广告互动的用户比率高达 20%。第四章:百度在移动应用推广中的优势 1.百度覆盖 90%以上移动用户 百度凭借 PC 用户使用习惯转移及多款移动应用产品,覆盖 90%以上移动用户。其中百度移动搜索用户规模突破 5 亿、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 5000 万。2.多维用户特征画像分析 7 未来在任何一个移动入口平台上,用户都希望能够接收到精准的服务,无论是搜索、浏览器、新闻、社交还是其他,而关键在于谁的大数据推送更加精准,更能够引导用户一步步在平台上获得服务,而不是骚扰用户,而这就依靠长期的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百度的所有产品体系,均可以用同一个账号登录,无论用户在手机端、电脑端、PC 端登录任何一款产品,百度都可以收集到用户在网页与移动应用内的数据以及百度不同产品线之间的数据,甚至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获取机型、操作系统、IMEI 等标准化信息,了解用户所使用的 APP 类型,透过用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使目标人群洞察更纵深与多维,通过对用户人口属性、移动应用使用行为、线下生活轨迹与消费偏好等多维度数据分析,综合刻画用户特征,目标受众的筛选将更精准,媒介与营销时间的选择将更科学,进行移动广告的精准和个性化投放,能够显著提升移动广告效果。3.覆盖移动端 PULL 资源&PUSH 资源 百度移动端资源丰富,覆盖所有资源类型,包括 PULL 资源(三大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91 助手、安卓市场;手机百度以及百度网页端)和 PUSH 资源(括15000 个移动应用联盟、60 万个无线网页联盟以及多款用户量过亿的超级移动应用,如百度地图、百度魔图、百度手机输入法、爱奇艺视频、PPS 等)。日均展现量达到 20 亿次,月覆盖独立用户数 2.5 亿。PULL 资源根据用户的主动搜索需求进行广告展现;PUSH 资源能够利用 LBS、设备、兴趣、媒体等定向方式锁定潜在用户进行广告推送,引导潜在用户转化。4.实现应用搜索与应用互联技术 百度可为移动应用推广提供 Deeplink 服务,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应用内搜索和应用内互联。-应用内搜索:通过索引和整合合作 APP 内部信息,在包括但不限于百度移动应用、百度移动搜索、百度 APP 等产品的搜索结果中呈现给用户,用户点击相应应用内结果之后,如果用户没有安装对应搜索结果的应用,系统会提示用户安装;已安装应用的用户直接跳转至应用内特定页面中8 满足需求。此过程一方面提供给用户更好的移动端资源搜索和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给移动应用带来下载量和活跃量。-应用内互联服务:开发者只需将自己应用内容页的 URI 信息提交,便可被其他应用发现与使用。应用内互联可直达 APP 内容页、提升产品活跃度、驱动新用户下载、智能调起各终端 APP、并有详尽分析各 URI 的调用数据。以上技术旨在打破应用内数据孤岛,获取用户在不同移动应用内部的行为数据,为精准推送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直接调用本地移动应用,在提高用户体验度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活跃度。第五章:百度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下面以作者服务的某电商客户为例,经过多年推广与运营,除了应用商店之外,积极深度搜索引擎上的推广资源。此客户在行业知名度方面属于中游水平,品牌推广需求较少,更看重效果,所以更关注转化成本。1.某电商客户 APP 在应用商店推广数据分析 客户在所有应用商店都上线了移动应用,包括百度手机助手、91 助手、应用宝、360 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爱奇艺应用商店、乐视应用商店等,并进行了长期的优化与推广,包括商业资源和 ASO 优化,但是从 2014 到 2015 年,平均下载成本一直上涨,榜单排名极度不稳定。以下是部分应用商店数据表现:应用商店名称 计费方式 下载成本 百度春华 CPD 竞价¥2.73 PP 助手 CPD/CPT¥4.00 豌豆荚 CPC 竞价¥0.80 小米应用商店 CPD/CPT¥5.15 华为应用商店 CPD 竞价¥4.24 2.某电商客户 APP 在搜索引擎上的推广数据分析 9 2.1 百度搜索引擎 对比客户在百度搜索上的数据,相比较 2014 年 Q4,2015 年 Q4 广告总花费增长了 155%,移动应用安装量增加 196%,使得移动应用的平均安装成本下降了14%。数据显示,当点击量和点击率分别同比增长 150%和 33%时,CPM 和 CPC 反而下降了 11%和 33%。在搜索账户里面,除了购买品牌词及移动应用所属行业相关词,也逐渐增加购买了与移动应用内部内容相关词,覆盖了更多潜在用户量,平均点击单价为¥2.50 元。统合评估 2015 年的数据,点击率比较平稳,点击单价成本逐渐下降。最初使用普通样式的广告,点击之后跳转至落地页完成下载,点击下载率保持在 25%左右;2015 年 Q3 上线调起样式之后,点击下载率上涨至 50%左右,平均安装成本显著下降,七日留存率明显上升。2.2 百度移动应用联盟 整合百度自有 APP 与内置 SDK 的合作 APP 数据,百度移动应用联盟提供多维定向维度,可实现 LBS 定向、兴趣定向、时间定向、终端定向、网络与运营商定向、到访定向、媒体定向。2015 年该电商客户的平均下载成本¥1.50 元,平均安装成本¥2.20 元。3.唤醒手机上沉睡的移动应用 用户下载移动应用之后,“打开次数为 10 次”的比例仅有 17.6%,“打开次数为 1 次”的用户占比 35%,所以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应用被卸载最高的时间段是应用推送通知消息的时候。用户下载安装了移动应用之后,应用商店渠道就失去了意义,而搜索引擎与移动应用联盟在移动应用的推广过程中还有更深远的意义。Facebook 从 2015 年底开始允许谷歌搜索引擎爬虫编目其移动应用内的信息,2014Q4 2015Q1 2015Q2 2015Q3 2015Q4CTR2014Q42015Q12015Q22015Q32015Q4CPC10 谷歌和 Facebook 的合作协议意味着,在谷歌的移动搜索结果中将出现 Facebook应用内的某些内容,包括公开的个人资料信息。这样的搜索结果将会以“深度链接”的形式出现,用户点击后将转向 Facebook 应用的相应部分。用户在智能手机上所花的时间正越来越多,但是在移动端谷歌作为浏览起点的地位正受到威胁,如果人们不再通过谷歌搜索到需要的信息,那么对谷歌将是一个噩耗。因此,谷歌需要说服应用开发者,允许其搜索引擎爬虫进入这些应用。对 Facebook 而言,这样做也意味着该公司认为与谷歌合作将带来帮助。例如,当用户通过谷歌搜索到 Facebook 上的信息之后,安装了 Facebook 应用的用户在点击后将直接跳转至应用,可以吸引用户持续留在 Facebook 应用内。百度在 2009 年即推广应用互联技术,技术成熟度较高,但是一直没有在搜索引擎平台上得到广泛应用,在目前移动应用陷入分发困境和使用困境,以及各互联网巨头积极响应应用内互联技术,百度的技术优势将会迅速爆发,吸引更多企业把搜索引擎作为移动应用推广的重要渠道之一。3.1 百度搜索,定向展现不同创意形式 通过百度的大数据,能够知道用户是否安装过此款 APP,通过在秋实后台定向条件中,定向选择安装过此电商 APP 及相同功能 APP 的用户进行促销活动广告投放,引导用户打开 APP,最终转化率达到 25%左右。未来甚至可以根据具体的用户特征,进行动态创意展现,对于未安装 APP的用户,提醒用户立即下载安装;对于已经安装 APP 的用户,提醒打开使用。同理,在百度的移动应用联盟中,也可利用百度的大数据资源,定向给用户推荐应用下载或者使用。-未安装 APP 用户,提醒立即下载安装 -已安装 APP 用户,提醒打开使用 11 3.2 超级 APP 深度链接,实现应用场景接龙 百度的应用内搜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例如在使用百度搜索过程中,百度对相应的 APP 提供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而一旦发现用户搜索的结果在用户手机里的 APP 上有提供内容,那就会直接调用,给 APP 以新的展示和使用机会,让用户重新接触到,帮助唤醒这些 APP。通过深度链接,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为移动应用进行导流,提高用户的忠诚度,也可以达到拉活的效果,帮助开发者增加应用的运营效率。比如在百度地图搜索结果页可以一键呼叫 UBER,一次点击完成整个商业闭环,把原本至少需要 5 步的操作变成了 1 步。毫无阻断的用户体验在给百度地图提升用户好感度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 UBER 被使用的频率。百度在搜索、地图、团队、视频等多个服务领域都有海量用户的移动应用,12 结合用户数据及成熟的深度链接技术,对用户特征和基本行为方式了如指掌,可以在用户打开百度系的某个移动应用并进行特定操作的时候,:从百度贴吧 Banner 链接或者按钮点击一链直达你的移动应用活动页;从爱奇艺/PPS 暂停广告中一键直达你的移动应用活动页/列表页/商品内页;从百度搜索结果中直接进行你的移动应用;想象更多的商业化场景 3.3 提高移动应用的运营效率 通过百度搜索和深度链接技术,可以增加新用户数量与提升移动应用的用户活跃度,从而提升移动应用在应用商量的权重,提高自然排名,带来更多自然下载量。4.探寻 APP 内部的用户行为 由于应用内数据很难被外界抓取,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很难共享,带来的问题就是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然而只有应用里面的数据,才是了解用户特征最主要的渠道,因此探寻里面蕴藏的未知才是未来最艰巨的任务。目前只有应用内搜索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受限于只能收集到自家移动应用的数据,别家移动应用需要通过 API 接口才能实现数据对接。而百度拥有数量众多的移动应用,其中 14 款用户数量过亿,而且用户在不同终端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所以百度不仅可以匹配用户在不同 APP 内部的行为,甚至可以与 PC 端的行为方式进行匹配,从而形成更完整与深入的大数据体系,为移动应用推广提供更精确的定向。13 第六章:结论 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还在继续,App 的入口之路也尚处探索之中,移动搜索与超级 APP 的对决将愈演愈烈。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搜索能够使用户快速便捷地获得及时消息,随着搜索引擎的不断优化,用户能够获得越来越好的搜索体验,用户规模也将近一步扩大,前景更明朗。同时百度在移动端拥有多个产品资源以及用户和数量基础,相比较其它入口已经是最大的优势,成为移动应用推广的渠道之一,而且成本越来越低,相反应用商店成本越来越高。同时可利用百度先进的技术优势,实现移动应用之间深度链接,从而收集到用户在不同移动应用中的行为数据,打破目前移动之前信息孤岛的现状,对百度、用户和广告主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作者使用百度部分资源进行应用推广得出的数据与结论,希望对于有移动应用推广的广告主有所启发,未来也会使用百度更多的资源进行移动应用的推广。期待百度在打通体系内移动应用及外部移动应用的数据之后,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推广,其效果必然将超越应用商店,成为移动应用开发者分发应用的首选渠道,同时由于百度资源还可唤醒下载后但并没有使用的移动应用,增加用户活跃度,对于移动应用开发者来说,也将成为一个长期的推广渠道。百度汇集旗下多个服务入口的移动应用和其它资源,搭建起来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将成为移动应用分发和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14 参考文献与注释 【1】(书籍)胡保坤;APP 营销实战:抢占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1-01【2】(书籍)程成,曾永红,王宪伟;App 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2013-11-23【3】(书籍)马继华;颠覆式营销:把脉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1-01【4】(书籍)沈拓;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8-01【5】(报告)移动互联时代的 APP 下载分流研究;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2012-07-30【6】(报告)第 3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07-22【7】(报告)百度移动分发报告;百度移动云事业部&百度商业分析部;2014-06【8】(报告)2014 TopDigital 数字创新白皮书;友盟;2014-11【9】(报告)中国全渠道移动应用分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易观智库;2015-07【10】(网络文献)App 分发是李明远的一道开胃菜;虎嗅网;【11】(网络文献)PP 助手 2016 战略:利用阿里矩阵发力移动分发;新浪科技;【12】(网络文献)超级 App 对决移动搜索:平台大战愈演愈烈;牛华网;【13】(网络文献)大数据引发 App 应用市场巨变;人民邮电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