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教学案 新人教版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长)审批人(学科主任)教学案编号授课人课 题授课时间班级教学方法朗读法、品味探究教具准备课型教读课教学内容及分析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预习检测第一课时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 溃( ) 绥靖(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第二课时字词辨析要塞( ) 阻塞( ) 堵塞( )
2、塞子 ( )荻港( ) 获得( ) 溃退( )歼灭( ) 阡陌( ) 纤维( )锐不可当( ):当真( )不含:业已: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及事件梗概。3. 品味新闻简明准确的语言特点。4.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及事件梗概。达标检测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
3、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教学难点品味新闻简明准确的语言特点。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呈现目标、设疑质疑、启发引领、适时点评、激励评价、总结反馈)及为突破难点所作的知识储备(备用题)学生活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展示提高、能力形成)同组教师建议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二、出示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及事件梗概。三、介绍时代背景及新闻知识(见课件)时代背景: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
4、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知识:1、新闻的特点2、新闻的要素3、新闻的结构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四、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c、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及其作用、导语、主体,给主体部分分层,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五
5、、作业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课题二、出示目标三、介绍时代背景及新闻知识四、指导朗读,组织研讨1、读正确,圈出六要素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
6、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2、组织讨论五、组织研讨: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明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 课后第一题六、作业一、检测二、明确目标三、了解时代背景及新闻知识四、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2、再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3、同组讨论六要素4、班内研讨五、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六、研讨课后第一题。七、作业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呈
7、现目标、设疑质疑、启发引领、适时点评、激励评价、总结反馈)及为突破难点所作的知识储备(备用题)学生活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展示提高、能力形成)同组教师建议第二课时一、检测二、出示目标1、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及事件梗概。2、品味新闻简明准确的语言特点。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研读课文1、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2、讨论: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四、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五、检测一、出示检测二、研读课文:1、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
8、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教师点拨: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
9、,一气呵成。2、讨论: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
10、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三、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整体感知:、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
11、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思考品味: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四、检测第三课时 检测训练详见训练案一、检测二、明确目标三、研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朗读课文2、再读课文,3、同组讨论4、班内研讨四、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五、达标检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