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易混淆知识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易混淆知识点 单选题 1、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4、5 为同卵双胞胎。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一定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 1 携带致病基因,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4 C若 1 携带致病基因,则 4、5 为纯合子的概率均为 2/3 D若 1 不携带致病基因,且 7 患病,则 5 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3/4 答案:D 解析:分析系谱图:1 号和 2 号均正常,他们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孩子 6 号,说明该病为隐
2、性遗传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A、1、2 均未患病,儿子却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是常染色体还是伴 X 染色体遗传,故 A错误;B、若 1 携带致病基因,且无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其父母基因型均为 Aa,则再生一个患病男2 孩的概率为 1/41/2=1/8,故 B 错误;C、若 1 携带致病基因,且无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其父母基因型均为 Aa,则 4、5 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2/3,故 C 错误;D、若 1 不携带致病基因,且无病,故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 患病设其基因型为 XaY,其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 4,4、5 为同卵双胞胎,故
3、 4、5 基因型一致,为 XAXa,则 5 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3/4,故 D 正确。故选 D。2、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都为 1:2 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 D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为 1:1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 A、由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与 DNA 之比为 11,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都为 1:2,A 错误;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C、由分析可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处于间期,故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
5、的顺序是,C 错误;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与核 DNA 分子数目比例为 11,D 正确。故选 D。3、人体的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成为精子,精细胞的变形对受精作用意义重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精子形成的场所是睾丸的曲细精管 B精细胞核变成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所有的细胞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变形后精子尾长能摆动,具备游向卵细胞进行受精的能力 答案:C 解析:1).动物排出的卵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2).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
6、过程:(1)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2)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3)中心体精子的尾;(4)线粒体线粒体鞘(尾的基部);(5)细胞内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A、人体精子是在睾丸的曲细精管中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A 正确;B、精细胞核变成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完成受精作用,B 错4 误;C、原核生物属于细胞生物,但没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所有的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 错误;D、变形后的精子具有长长的尾部能摆动,具备游向卵细胞进行受精的能力,D 正确。故选 C。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7、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会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B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 DNA 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C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 I 中期 D减数分裂的过程中,DNA 的数量是染色体的两倍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
8、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A、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在细胞核内进行了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 正确;B、染色体进行复制,结果是 DNA 数目增加一倍,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 错误;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 错误;D、减数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DNA 的数量和染色体的数目相同,D 错误。5 故选 A。小提示:5、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
9、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能起到鉴别作用的有()F1野生型(雌)F1突变型(雄)F1野生型(雄)F1突变型(雌)F1突变型(雌)F1突变型(雄)F1野生型(雌)F1野生型(雄)A和B和C和D和 答案:B 解析:雌鼠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为同型的同源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即突变型为显性性状。设突变性状由 A 基因控制,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亲本雌鼠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鼠基因型为 XaY,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一代雌性野生型基因型 XaXa,突变型基因型 XAXa;雄性野生型
10、基因型 XaY,突变型基因型 XAY。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雌鼠基因型为 Aa,野生型雄鼠基因型为 aa,则子一代雌雄突变型鼠均为 Aa,雌雄野生型鼠均为 aa。根据分析,该突变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则为 aa 突变为 Aa,F1中雌雄鼠野生型基因型是 aa,突变型雌鼠基因型是 Aa;如果是伴 X 显性遗传,则为 XaXa突变为 XAXa;F1中雌性野生型基因型XaXa,突变型基因型 XAXa,雄性野生型基因型 XaY,突变型基因型 XAY;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 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选择杂交的 F1个体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若基因在
11、 X 染色体上,则F1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基因型分别为 XaXa、XAY,杂交子代雌性全为 XAXa,表现为突变型,雄性全为 XaY,表现为野生型;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F1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基因型分别为 aa、Aa,杂交子代雌雄中都有野生型和突变型,可据此判断基因位置,正确;若选择 F1野生型(雄)F1突变型(雌),则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时,F1野生型(雄 XaY)F1突变型(雌XAXa),后代无论雌雄都是突变型野生型=11,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F1野生型(雄 aa)F1突变型(雌 Aa),后代无论雌雄也都是突变型野生型=11,故该杂交组合不能区分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
12、体6 上,错误;选择子一代雌性突变型和雄性突变型杂交,若基因在 X 染色体上,则 F1突变雌鼠与突变型雄鼠基因型分别为 XAXa、XAY,杂交子代雌性全为突变型(XAX-),雄性既有野生型(XaY)又有突变型(XAY);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F1雌性突变型和雄性突变型基因型均为 Aa,杂交后代雌性和雄性中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都是31,所以可据此判断基因的位置,正确;F1野生型(雌)F1野生型(雄),由于野生型为隐性性状,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 X 染色体上,子代都是野生型,所以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错误。综上分析,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6、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
13、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 AA(无 A 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 a 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 4 个 a 基因 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 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 D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甲类突变体是同源染色体上的 A 基因均突变为 a,乙类突变体中,含 a 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另一
14、条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可以正常分离。7 A、甲突变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 2 个 a 基因,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已经在间期进行了 DNA 复制,可以含有 4 个 a,A 正确;B、乙减数分裂产生含 2 个 a 基因和不含 a 基因的 2 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aaaa、aa 和不含 a 基因的个体,所以自交后代有 3 种矮化类型,B 错误;C、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突变,甲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也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矮化植物,C正确;D、乙突变体植株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而另一条增添了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
15、异,D 正确;故选 B。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 4 个成熟生殖细胞 B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分别有染色单体 0.46 条 C玉米体细胞中有 10 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中有 5 对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
16、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8 A、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A 错误;B、人体细胞有 46 条染色体,神经细胞不分裂,所以没有染色单体,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单体,所以有 92 条单体,B 错误;C、玉米体细胞有 10 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卵细胞中有 10条染色体,但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说 5 对染色体,C 错误;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7、D 正确。故选 D。小提示:8、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都为 1:2 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 D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为 1:1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9 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
18、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由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与 DNA 之比为 11,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都为 1:2,A 错误;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C、由分析可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处于间期,故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C 错误;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与核 DNA 分子数目比例为 11,D 正确。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