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71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2 月第1 期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山蕊蕊马婷婷(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 7 1 0 1 8)【摘要 数字化是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态势,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利用不足、乡村文化资源流失、农民网络话语权缺失的现实问题。要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借助数字化技术充分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加大乡村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强化乡村网络文化阵地,打造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重焕生机与活力。关键词 数字化;乡村文化振兴;数字乡村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8-7 8 0 X(2023)01-0053-05“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基础,将数字化应用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实践中,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能丰富乡村文化资源,拓宽乡村文化的传播渠道,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乡村文化数字化的生成发展逻辑,剖析乡村文化数字化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现实价值,正视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乡数字文化差距,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乡村文化数字化的现实价值(一)乡村文化数字化是乡村文化创新的有力驱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3、魂”2 ,乡村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深刻反映了乡村地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是农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在国家数字乡村和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支持下,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乡村文化内容,带动乡村文化创新,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其一,乡村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多彩,既有物质文化,诸如传统古建筑、手工艺品、各类遗址、田间道路等,又有非物质文化,诸如村规民约、节庆习俗、传统艺术等。通过5 G技术、各大网络平台、大数据整合对优秀乡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展示特色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基金项目】山东省重

4、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研究”(2 0 1 9 RKB01200);2 0 1 9 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DYKC19128);2 0 1 8 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研究(1 8 CDCJ11)作者简介山蕊蕊,女,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马婷婷,女,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53创新乡村文化内容。其二,乡村文化数字化加强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相互交融,既把优秀乡村文化资源向外传输,又吸收了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如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的知识资源等,“拉动

5、文化资源的流动,填平城乡数字鸿沟”3 ,拓宽了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知识面,激活了乡村文化活力。(二)乡村文化数字化是拓宽乡村文化传播空间的关键举措旧时乡村文化主要通过口口相授,“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形态,其传播主要依靠口语传递完成”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乡村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介扩宽了乡村文化传播的渠道、缩短了乡村文化交流的距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崛起,乡村文化的传播更具有即时性、广泛性、交互性,“既有通信系统的广布性,又有计算机系统的交互性,还有电视媒体的真实性”4 ,乡村文化的传播方式有了颠覆性改变。借助数字技术特别是微博、抖音、

6、快手等平台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一方面促进了乡村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传播,使各地人民都能欣赏到乡村自然景观和特色民俗习惯;另一方面农民群众通过平台搭建的“信息桥”可以随时随地与外界进行沟通互动,增强了农民群众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数字素养。此外,通过5 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乡村文化遗产的声音、图像、样貌等记录保存下来,为保护传承乡村文化遗产提供了数字技术支持,凭借数字化平台对外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保护乡村优秀文化遗产,拓宽了乡村文化的传播空间。(三)乡村文化数字化是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有

7、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维护乡村文化秩序和规则。在数字乡村建设战略背景下,将数字化和乡村文化相融合对改善乡村文化环境、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一,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相融合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审美能力,改变了农民群众单一重复的公共文化活动,并重拾原有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诸如祠堂、宗庙等传统公共文化空间,“让其不仅服务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能够成为乡村文化形象展示的窗口”5 ,在此基础上建设更加数字化、更加全面的数字基础设施,诸如乡村文化数字平台、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镇综合文化站等现代公共文化空间,健全完善了乡村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其二,“以文化繁

8、荣助力乡村振兴”6,推动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可以准确追踪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为农民群众举办乡村文化数字化讲座、健全完善“三馆一站”等形式带动农民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四)乡村文化数字化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现实途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工作。“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7,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数字技术支持。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可以使人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产品,特别是乡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可以使人们近距离观看乡村历史文化,身临其境

9、地感受历史的沉淀;将数字技术运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并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搭建乡村文化创新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深入挖掘和精准预测游客的真实需求,通过AR技术与乡村特色文化、景区景点相融合,实现景区的数字化导航、语音播报和景点在线预览,带动了乡村文旅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二、乡村文化数字化面临的挑战(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利用不足数字乡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逐年递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显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截至2 0 2 2 年6 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 8.8%”8 ,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文化数字化

10、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以及部分数字基础设施覆盖率较高地区的设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64较为薄弱,东西部数字化差距较为明显。其一,当前部分乡村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互联网服务商,没有结合乡村发展实际,片面追求规模化,导致数字基础设施基本相同,“甚至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数字化应用”9 。其二,农民群众的数字素养偏低,对互联网的应用不充分,相当一部分人群仅停留在观看短视频、直播、社交、购物等娱乐功能上,如乡村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农家书屋等场地的利用率较低,加之数字基础设施缺乏专业的组织管理,群众想要了解或者有疑问时无法寻求专业人员的

11、帮助,久而久之,造成数字基础设施的大量闲置,(二)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乡村文化以乡村地区多样的生活习俗、传统建筑、生产实践、自然风貌等反映出乡村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思想情感,体现了农民群众对乡村地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随着城镇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乡村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文化、科技文化、西方文化的冲击,加之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力度不足,造成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其一,当前城市文化、工业文化等外来文化一方面促进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不断改变着乡村地区的生活风貌,使得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乡村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断裂,乡村地区特色民俗逐

12、渐趋同化、商业化,导致乡村传统古建筑、古村落的衰落和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消亡,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农耕工具渐趋消失,乡村传统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乡村文化失去了特有的文化吸引力。其二,网络化、信息化为农民群众接受外来文化提供了便利,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实农民精神世界的同时,其中许多不良文化思潮也侵蚀着农民群众的价值观,使乡村地区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渐趋消解,村规民约等传统社会规则的约束力减弱,“部分地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神论主义逐渐吞噬淳朴乡风”1 0 1,农民群众对乡村传统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逐渐缺失。其三,互联网在乡村地区的普及使得农民群众的闲暇时间被大量短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所

13、占据,加之当前文化产业追求高收益、快发展,而乡村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周期长、面向的市场较为小众,使得各种传统手工艺、节庆民俗活动和表演被抛之脑后,造成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三)乡村文化主体网络话语权失衡网络话语权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个体自由表达自已言论和回应其他个体的行为能力。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媒介和传播渠道的单一,农民群众在乡村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各种数字化传播媒介和渠道涌人乡村,给农民群众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数字文化的差距,扩大了城乡信息鸿沟。农民群众在乡村文化的对外传播中缺乏网络话语权,无法有效利用数字媒介和平台宣传乡村地区的节庆民俗、文化遗

14、产、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当网络世界中出现乡村文化的负面评论时,难以合法运用数字媒介表达自已的观点和言论。城镇化建设使得“乡村人口占比继续下降、老龄化水平快速上升”,致使乡村地区“空心化“老龄化 现象严重,留村的老人儿童受知识水平和数字素养的限制在网络中的话语权处于弱势地位,在判断、分析、反馈和解读网络信息方面的能力较差。“农民在网络空间受到城市意见领袖的影响而缺乏农村本土的意见领袖”1 2,造成农民群众网络话语权的缺失,难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外传输乡村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阻碍了外界对乡村文化的了解,缩小了乡村文化的本土生存空间。三、乡村文化数字化的实现路径(一)挖掘乡村优秀文化,促进

15、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1 3 。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要加大对优秀乡村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挖掘力度,传承创新优秀乡村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人文精神,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优秀乡村文化进行开发,使乡村优秀文化资源重焕生机与活力。其一,通过多种数字化媒介拓宽优秀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途径。要善用数字媒介对优秀乡村文化进行文艺创作,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将优秀乡村文化作品传播给大众,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特别是要充分挖掘65优秀农耕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如天人合一、尊老爱幼、勤

16、劳踏实、和谐相处等价值观念,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外传播优秀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其二,通过数字化技术传承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乡村文化遗产既需要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实体传播载体,也需要数字博物馆、数字文物资源库、云上民族村寨等数字传播载体,目前我国浙江、四川、福建多个地区已建成乡村数字博物馆。乡村数字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应对古村落、古建筑、农耕器具、生活用品、刺绣、服饰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戏曲、杂技、民俗、民间音乐、舞蹈、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资源,使人们通过AR技术身临其境与乡村文化遗产进行互动,沉浸式体验乡村传统生活,多方面展现乡村

17、优秀文化,促进乡村优秀文化向外传播。(二)坚持主流文化方向,抓牢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在网络世界交织,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其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数字媒介的引导作用。利用数字媒介对农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弘扬社会公序良俗,传播乡村优秀文化,使农民群众能够正确看待、理性认识网络文化,在面对各种不良文化思潮时能够自觉抵制,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健康发展。其二,加强乡村网络空间监督治理,保障乡村网络空间安全。要通过数字媒介加大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宣传,破除封建迷

18、信,借助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宣传国家宗教理论和政策,严厉打击乡村地区互联网宗教有害信息,净化乡村网络空间。其三,增强乡村优秀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借助数字技术、数字媒介的力量实现对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深人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农民群众关心的养老、医疗、教育、粮食补贴等问题为素材创作符合农民需求的网络文艺作品,并通过数字媒介传播给大众,增强乡村优秀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三)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培养优秀人才队伍,优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化时代,特别是在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数字素养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必备的一种技能,构建一支专业的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应重点将培养本土化

19、人才、吸引外部人才和差异化培养相融合,提高农民群众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了解程度,带动农民群众自觉运用数字媒介传承传播乡村文化,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其一,充分挖掘本土化人才,特别是当地的新乡贤、传统手工艺品传承人、农业技术人员等,并通过开展数字技能培训使其认识、了解、运用数字媒介,通过他们带动群众提高数字素养促进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其二,针对乡村地区“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应健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吸纳外部优秀数字人才,同时要完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人才补贴、提高福利待遇等政策措施激励外部人才在乡村地区充分发挥作用,“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1 4 ,让人

20、才扎根乡村以打造一支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其三,有差异地培养乡村人才队伍。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运用等都需要专业人才队伍,每个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在所学知识、掌握技能方面有所差异,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引导农民群众在闲暇时间参观农家书屋、数字化博物馆,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数字素养。其四,加大对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通过建设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娱乐、教育、医疗等资源,提升互联网在乡村地区的覆盖率,将多种多样的数字化信息以电视台播放、公众号推送、村庄公告栏宣传等形式传递给农民群众,潜移默化提升农民数

21、字素养,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文化差距,增强农民网络话语权,为乡村文化数字化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662022:23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1 6.3范以锦,郑昌茂.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和逻辑建构 J.中国编辑,2 0 2 1(1 1):1 6-2 2.4刘洋,罗小洪.乡村文化建设的媒介传播与振兴策略 J.理论月刊,2 0 2 1(3):1 0 0-1 0 7.5顾大治,徐益娟,洪百.新媒体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J.现代城市研究,2 0 2 1 1

22、2):4 0-4 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EB/OL.http:/ 0 2 3(1):52-69.8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 0 2 2 年)EB/OL.农业农村部,http:/ J.中国农村经济,2 0 2 3(1):7 7-9 2.10徐丽葵.新时代乡村文化资源的流变与形塑 J.青海社会科学,2 0 2 0(4):8 2-9 0.11叶兴庆.迈向2 0 3 5 年的中国乡村:愿景、挑战与策略J.管理世界,2 0 2 1(4):9 8-1 1 2.12张春艳.新媒体语境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J.长白学刊,2020(4):140-146.1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9:1 2 4.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 0 2 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EB/0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