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65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62023 年第 3 期总第 459 期广西经济Guangxi Jingji当下世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风险已成为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时代不可避免的事象。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安全教育自然而然成了第一要务。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呈现愈演愈烈之势,面对繁杂的信息来源与众多不安定因素,培养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思想意识,提升其整体安全素质迫在眉睫。安全素质中的“安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中公共安全是维护大学生安全与校园安全的基础。高校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攻坚力量,但受到的包括公共安全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水平,结合多样化、复杂化的时代特点

2、与现实情况进行强化,在新时代值得人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一、“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之概念解析以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提升为主题的研究,必须厘清几个概念,并明确其内涵和意义。(一)安全与公共安全“安全”是现代汉语语境中一个常用的词语,在各类现代汉语辞书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辞海对“安”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安全”,现代汉语词典 对“安”字的第4个释义是:“平安;安全(跟危险 相对)”,并举出“公安”“治安”“转危为安”作为例词。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1总的来说,“安全”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合法的范围内,人身或财产不受威胁,处于没有危险、危害、损失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

3、处的良好状态2。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安全需求占据人类总体需求的第二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公共安全则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包括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社会福利保障和免受犯罪侵害等多个方面3。(二)大学生安全素质与公共安全素质大学生安全素质探索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正是对大学生安全素质等概念的界定。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概念即为在新时代的特定环境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不安定因素与发展个人综合素质,通过教育与实践的方式使大学生自主形成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安全能力等,能够凝练出大学生安全素质所蕴含的“风险意识、安全生存、技能发展与风险规避”四个关

4、键性要素4。一方面,“风险意识”作为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整体安全素质的首要且关键的任务;另一方面,“树立风险意识、学会安基金项目 202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20G04)作者简介 伍接朝,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育教学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伍接朝摘要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安全形势尤其特殊和复杂。一些青年大学生面对诸多具有时代新特点的安全风险还缺乏相应的防范意识与应对之策,从而导致近年来大学校园安全事故多发的状况。我国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面对安全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应完善公共安全素质

5、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应完善教育模式,构建浸入式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安全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462(2023)03-0116-05117全生存、促进技能发展、实现风险规避”既是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的应对策略。与广泛的安全素质意义相比,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有其独特性。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素质包括生命安全、生活安全、学习实习实验安全等维度,涉及判断、应急、尝试、专业知识、团结协作、情绪控制和调节、遵纪守法、公共秩序等多个方面。总的来说

6、,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是大学生为了防范和应对可能危及身心健康和学业生活的社会风险因素,受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而具备的知识、技能、意识的组织结构和质量水平5。(三)新时代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将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概念放在整体环境中进行解读十分必要,结合新时代高校安全风险的新特点、新内容,其内涵势必会有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一是具有时代性。人是社会中的人,公共安全素质作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不可能一直不变。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公共安全素质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进化,从而达到一种相对完善的状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们的现实需要。与之相应的,不同时代为公共安全素质所提供的萌生条件以及人们对公共安

7、全素质的需求并不一致,所以身处于不同时代与社会环境下的人们的公共安全素质也有所差别。二是具有反思性。以解决安全问题为基本点,并非简单片面地回顾安全事故过程,而是由高校主体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它发生的原因、深入探究事故本质及其呈现的规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公共安全素质正是其教育核心之一。它所承担的职能要求其不仅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更要总结反思已经发生或预测尚未发生的安全事故,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提升风险意识。二、新时代高校安全风险的特点与类型(一)新时代高校安全风险的新特点、新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8、。那么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高校作为青年人的聚集地,在我国进入新时代这一大背景下,所面临安全风险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增加新内容并具备了新特点。高校面临的诸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偷盗治安安全等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诸如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电信网络诈骗、心理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开始进一步凸显,使得高校安全风险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这一变化对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日趋完善且用户量逐渐增加,新闻媒体的敏感关注与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传播速度将远超以往,无法封锁不良信息导致高校极易陷

9、入不可控的局面。如何预防具有谣言性质的发言和恶意攻击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扩散,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并澄清事件真相,将危机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或从根本上杜绝这一情况的发生成为新时代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所以研究大学生安全素质的提升,必须要结合新时代高校安全风险的新特点、新内容进行。高校安全涉及师生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阔。新时代,高校中一直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并没有减少,而突发性的安全风险又层出不穷。高校必须加强常规性的安全保障工作,同时持续深入地调查研究新时代高校安全风险的新内容、新特点,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整体公共安全。(二)新时代高校安全风险的类型随着我国进入风险社会阶段,各类不稳定因素增

10、加且交互作用,各类公共突发安全事件日趋增加。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提升,是多样化、复杂化时代发展下必须要重视的关键性教育内容6。而做好新时代高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全面厘清高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高校校园安全的风险点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1.突发事件风险高校突发事件风险是指由于事件突发而事先并没有预料到所带来的风险,具有偶然性与风险性两个特点,其种类一是事故灾难类,即发生火灾事件、房屋倒塌、交通事故等灾难;二是安全类,包括恐怖袭击事件与在校园内发生的犯罪行为等风118险;三是自然灾害类,即爆发地震、山火、台风或暴风暴雨等大自然产生的不可控灾害;四是公共卫生类,包括食物中毒、传染病

11、以及集体性疾病等风险。2.人身安全风险高校人身安全风险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的日常生活以及活动中人的身体或生命遭受到损害,造成生病、受伤、残疾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的风险。在高校校园内既包括学习中的安全风险,即上课、课程实践以及在教育教学设施中开展实验等遭到的风险;又包括生活中的安全风险,即在学校宿舍、食堂以及其他校内活动场地遭到的风险。由于与大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这一危险发生的频率与可能性更大,加之许多大学生缺少公共安全防范意识,面对校内发生的人身安全风险事件难以及时做出有效的处置,最终受到伤害,造成一定的安全后果。3.高校设施风险高校校内的基础设施风险是指高校硬件设备的风险,某种程度上是因设备老化、

12、管理缺失或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高校处于封闭管理状态,但近年来一些高校逐渐放开使得校内外来人口增多,人流量急剧增加、人口流动频繁,在打破封闭状态的同时使用校内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硬件设备的损害或老化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需要管理的安全事项非常多,部分高级教学设备与工具质量不达标、消防电力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堂卫生不合格,往往等问题发生后再去解决,管理与制度建立仍需加强。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现状 审视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不仅关系自身的发展,更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和谐。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方面虽设有主题讲座与通识教育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年来的高校安全事件证明其仍需要更多的关注与

13、研究。要研究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提升问题,就必须对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及安全素质教育的现状有系统的调查研究,找准问题,以提高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现状为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本文设计 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现状调查问卷,以长沙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抽取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问题。一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薄弱。对于2022年4月29日长沙市望城区一栋违建居民房倒塌导致学生被埋事件,调查问卷显示有67%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但仅能识别表面肉眼可见的危险,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等风险不

14、以为然或心存侥幸,觉得危险属于小概率事件不会被自己碰上。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40%的大学生曾遭受过现实或网络诈骗而损失财物,69%的曾购买并食用街边流动摊贩售卖的食物,24%的曾搭乘过黑车或被类似不合规车辆“宰客”等,整体安全意识有待加强。二是公共安全知识深度广度有限。调查表明,91%的大学生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或安全知识讲座,然而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但实际上并未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面对风险73%的大学生感到“害怕,焦虑,不敢告诉家人或师长”,64%的大学生不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27%的大学生不知道“校园110”的具体联系方式。高校大学生对于如何处

15、理风险情况缺乏真正的了解,他们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即学以致用,把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习惯。三是缺乏防范意识或自救实践能力。在“假设面临危房倒塌情况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上,有83%的大学生选择“等待救援”或“不知道如何自救”。在面对类似火灾、地震等特殊风险情况上,3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逃生,55%的大学生不知道火灾或地震的种类并处以相应的防护方法。所以在风险紧急时刻,安全技能欠缺的这部分大学生们难以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二)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教育现状目前众多高校将安全素质教育课列为教学计划重点内容,但大多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模式较为传统,不仅学生对此感到枯燥乏味、排斥此类课程,同时难

16、以达到真正的安全素质提升效果。一方面,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专职授课人员较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另一方面,119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授课为纯理论而缺少实践,学生实际掌握程度有限。部分高校会选择请有经验的社区警察或教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但面向的学生较多,课时有限,公共安全知识大多只能泛泛而谈,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其次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一般都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进行反思教育,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规避该类事故的发生,而非真正地将公共安全教育落到根本,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要求,消减了公共安全素质教育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导致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流于表面,更多倾向于形式

17、上的教育,最终导致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学生接受程度低,整体安全素质仍未明显提高,形成恶性循环后又再次爆发类似的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始终存在。另外,一些安全教育内容还存在实效性、先导性不足等问题,即对已发生事故的总结不及时且有限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见性较差。当前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仍将重点停留在传统的人身安全教育等内容上,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的理论,学生对这类公共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缺少兴趣,也就无法切实提升公共安全素质。四、新时代高校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现实路径(一)完善公共安全素质教育1.创新教育方法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关于提升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宣

18、传、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广泛载体开展宣传,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方法简单、形式单调是多数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存在的共同问题,这种现状往往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麻木心理,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各高校应该结合本学校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创新形式,开展内容深入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的公共安全素质教育活动。一方面提高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专职授课人员授课水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实践教学比重,从师资、教材、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公共安全素质教育内容一定要丰富全面、与时俱进,内容应当涉及校规校纪、法律法规、心理身体健康、网络规范安全、交通安全

19、、生命生活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以期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知识的教学,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2.更新教育理念新时代的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也不能直接脱离课堂,所以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显得十分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其作为指引,方能实现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落深落实公共安全素质教育,首先高校管理层与教职人员应该发挥必要的带头作用7,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公共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切实发挥领导作用,从上层建筑上更新创新发展。其次不能将公共安全素质教育的职能完全归结于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也应当同步承担这一职能。他们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充分,由此能够进一

20、步加强对学生安全与思想方面的掌握与判断;通过日常生活的监督引导,逐步将安全工作列为常态化工作。另外,更新教育理念也应当直接体现在高校公共安全素质教育内容中,避免单纯事后总结,而要追求主动出击,促进高校公共安全素质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最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通过综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力量,建立教育联动机制,搭建一个共同发力、沟通交流的平台。结合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多向引导,学校作为纽带与主导,合力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提升工作。家庭方面,应配合学校对大学生学业预警、思想动态与日常生活等内容进行监督与引导,强化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学校方面,

21、应当建立与完善预防机制和安全责任制等制度建设、教学与生活等物质建设以及广泛宣传与强化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建设,多角度齐发力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并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提升与校园安全建设8。社会方面,一方面为高校提供充分的社会资源协助其组织学生扩大公共安全教育范围,以充分的实践加深公共安全素质教育内涵;另一方面利用120社会公共传媒资源对公共安全素质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将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不仅仅植入大学生更是植入全体公民心中,营造社会整体公共安全氛围。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合资源进行教育联动,方能实现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作用最大化,将公共安全素质教育落深落实。(二)完善教育模式:浸入式大学生

22、安全教育模式的建构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教育是高校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主路径。当前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教育存在方法简单、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教育实效偏弱等不足。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立足于大学生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的契机,构建以高校大学生自身为主要对象、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浸入式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浸入式学习不再将公共安全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或书本的描述,而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多样化、生活化、情景化与沉浸化为导向,将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教育模式贯穿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始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方式,顺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同时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网络将公共安全素质

23、教育由课堂书本延伸至现实生活,使得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结合公共安全问题创新内容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公共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公共安全素质教育中来。生活是奔流不息的,以现实生活为主拟构安全隐患环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安全案例陈旧、教育效果不足等问题,增强趣味性与互动性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公共安全素质教育成效,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当下社会环境复杂,不安定因素增多,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们的安全教育需求,唯有构建新的教育模式9,以动制动,变化伴随着变化,才能不断适应大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的趋势。综上所述,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下,公共安全素质教育始终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

24、重中之重。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也应当与时代共同进步,高校需长期持续地教育引导大学生发展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并维护自身安全,将公共安全素质教育落深落实。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更是任重而道远。高校应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的安全成长与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参考文献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5.2 赖春麟.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1-2.3 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4 程诗敏.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

25、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31-345 衣庆泳.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现状调查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121-122.6 邵辉,王凯全.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47.7 毛晓星.高校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1):144-146.8 李少奇,郑丽萍.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3):162-166.9 梁晓瑜,谢正文,袁昌明.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1):134-135+8.(责任编辑:李海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