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析阿维格多·阿利卡画作的简率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54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析阿维格多·阿利卡画作的简率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析阿维格多·阿利卡画作的简率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析阿维格多·阿利卡画作的简率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 3 8河北 画报摘要:阿维格多阿利卡作为以色列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富有张力和特色的具象绘画给当代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阿利卡在1956年放弃了为他取得巨大成就的抽象画转而将画风转为写实。从他转为具象写实风格绘画后,他的作品给予了笔者极大的启发,尤其是他画面当中独特的简率感,这独一无二的特点更与中国画当中的绘画原则和美学思想相关。他的作品不仅传递着他的艺术思想,更是引发了笔者对其画面的简率感的思考。关键词:阿利卡;简率感;用笔作者简介:杨柳(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美术理论研究。析阿维格多阿利卡画作的简率感 杨柳(嘉兴南湖学

2、院)“从画面出发,这首先是把绘画语言看成一个像一种语言、一个符号的整体,必须理解它的规则、它的词汇、它的句法”。1在艺术创作当中如何去通过画面融入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从事绘画创作的人在进行创作时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绘画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如画面的构图、用笔以及笔触等进行传递,这样才可以将作者真正的情感进行融入和表达,阿利卡也不例外。当前对于阿维格多阿利卡绘画的研究,大多是围绕他独特的构图方式与作画方式展开,阿利卡曾经在访谈当中谈到过自己一旦开始作画就必须画完,中间不会有停顿,笔者认为正是这样的绘画方式决定了阿利卡的绘画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简率感”,但是当前对于笔者关注

3、的这种独特的“简率感”的产生成因还鲜少有人研究,因此笔者将在本文进行阐述。一、阿维格多阿利卡独特的绘画方式阿利卡作为二十世纪末期写实油画家当中最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绘画上的独特的闪光点在于他不同于其他画家的观察和思维方式,这种独具特点的方式更是集中呈现在他的绘画语言技法当中,并且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不仅看到了出其不意的构图方式还有逸笔草草一气呵成的笔触。(一)出其不意的构图相较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阿利卡的画作第一眼最吸引观者的就是独特的构图方式,他的画面总是给人一种出其不意而又亲切的感觉,他笔下的静物没有刻意的摆放,总是以我们最常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视角呈现在大

4、众面前,不难看出他的画面构成有之前他一直从事的抽象绘画的形式,更有现代构成和摄影等元素的呈现,将要描绘的静物置于非常规的构图视角,这些静物的位置不像常规画作那种处在画面中心,有些还位于画面的边缘,偏离画面中心或者边角的位置,抑或将要描绘的静物饱满地呈现在画面当中,阿利卡常常采取限制的方法去隔离“对象”,往往出人意料地把对象歪斜地表现出来,产生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怀疑。2这样独特的构图方式总是会让人联想到中国画当中的“马一角”和“夏半边”南宋画家马远和夏硅的绘画方式。比如沙发上的牛仔裤,画面当中的0 3 9美术 与设计牛仔裤随意搭在了沙发上,本应该呈现在画面中心的牛仔裤却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画面的左上

5、角,这种对角线形式的画面不仅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性,反而给画面带来一种新颖的张力和氛围,观者看到的画面并非传统意义上被精心设计摆放过的静物以及被设计过的构图,传递到观者眼睛里的就是日常我们所看到的第一视角,且这是极易被人忽视的画面,让观者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和真实感,阿利卡的画作呈现的特点正是对这种画面瞬间的捕捉。在上文当中列举的两幅阿利卡的作品也是他独具特色的两种构图形式,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构图形式,都是基于在创作中最为真实和直观的感受,这种真实传递给观众的更是一种率真质朴的情绪表达,也就是说构图形式是来源于对所描绘的静物对象的不同感受。综上所述,阿利卡画面的特点就是没有规定的形式。(二)具有中国画

6、意味的用笔在阿利卡的作品当中,画面内容与技法的融合体现在他富有特色的用笔上,富有张力和特点的笔触已然成为阿利卡的特色,仔细观察画面不难发现他的笔触是明显区别于其他画家的,可以从用笔当中感受到他善于用类似猪鬃一样的硬毛笔,随后根据事物的第一感迅速作画。这种笔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画家的观察和物体的质感体现出来的。这样在画布上留下的痕迹是有一股动感在的,换而言之就是中国画当中所讲的“气韵”,这种用笔方式与中国画中的皴法极其相似,阿利卡呈现出这种特有的具有中国画意味的用笔也并非毫无根据,而是与他长达8年的利用中国水墨画去画素描有关,在他曾经与司徒立的访谈中谈道:“什么是一幅画?一幅画是包含着作

7、者本身的能量痕迹的,能量就是国人所说的气。没有气就没有艺术。没有真实,气就不会流通。因此,你画的东西本身并不重要;是抽象还是具体的,这一点也不重要,只要真正从里面往外面引出来的东西。”3阿利卡对中国画这样评价的:“中国画家是最先明白气重要性的。”3正是中国画用笔技法对阿利卡的影响,才造就了这独一无二的独特用笔。用笔触来传达画家对被刻画事物的真实感受,配合颜料与媒介剂,使得画面充满气韵和生机,在这个时候,用笔对画家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笔触了,更多的是生命以及真实情感的体现。二、画作“简率感”的成因分析“简率”这一名词原本的释义是指简朴真率,而真率一词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真诚坦率。本文探讨的是阿利卡画

8、作当中传递出的一种真挚的“简率感”,这种情感经过不断地总结规律,在创作当中贯穿始终。(一)中国画绘画原则对阿利卡的影响阿利卡画作产生的“简率感”主要还是运笔产生的笔触,不难从他的画面细节当中看出这种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的运笔,这种用笔方式的形成还需要追溯到中国画论“谢赫六法”当中的前两法: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南朝画家谢赫在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当中最早提到了中国绘画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气韵生动也是在六法当中占据首要位置,优秀的绘画作品当中首先呈现给观者的就是要有优秀的律动感和气韵,无需复杂的刻画和繁杂的技法,简单的线条,寥寥几笔即可把刻画的对象精准地

9、描绘出来,这就是需要靠“气”来把真正的“神”体现出来,也是“气韵生动”这一作画原则的精神所在。促使阿利卡绘画笔触产生“简率感”的直接原因正是受“气韵生动”美学原则的影响。在中国画当中,一幅好的作品呈现出来的首先是要有活跃的气韵和韵律,这也是绘画本身的“灵魂之所在”,无需太过于厚重和重复堆叠的笔触,力求每一笔都是有用的,用简单的线条或者灵活的笔触就可以把所刻画对象的“神”表现出来,这是“气韵生动”原则的精神所在。当能达到这种绘画状态时,必定是心手合一,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深层次的内涵与意境,是作者情感的最好体现,阿利卡用他八年时间学习用中国水墨画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他把这些经历应用到了他的素描以及其他

10、的创作当中,这无疑是“简率感”来源于气韵生动美学原则最好的佐证,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个原则的影响,所以阿利卡的用笔不会显得过于复杂和呆板,反而每一笔都充满简率与透气感。“骨法用笔”这是“谢赫六法”中的第二大作画原则,显然谢赫认为这两个原则是作画的根本所在,如果把“气韵生动”比作是一个人灵魂,那么“骨法用笔”就是肉身,二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气韵生动的体现是要靠正确的用笔才能表达出来的。后世的张彦远也曾经在他的古画品录当中完善了“谢赫六法”,对六法有了更加详细的解释,他提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正是“立意”与“用笔”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气

11、韵生动之效果。所谓骨法,就是用笔。传神、气韵的表达都有赖于用笔。因此又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0 4 0河北 画报在”。他特别指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就像“谢赫六法”强调的“骨法用笔”。如山水画中的“乱柴皴”“卷云皴”“斧劈皴”等;人物画中的“十八描”“高古游丝描”“曹衣描”“竹叶描”等,都需用一贯之笔法去具体表现。阿利卡的三件衬衫当中画中的用笔和整体表达都不难看出是受到了上述作画原则的影响,画面当中三件不同颜色的衬衫依次排开,没有复杂的背景也没有复杂的色彩,就是简单的大色块分割着画面,这就使得画面充斥着真率与亲切感。画面中心的蓝色衬衫质地与其他的两件极为不同,阿利卡在刻画这件衬

12、衫时所用笔触都是轻薄而又急促,与旁边的两件衬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一个笔触都是围绕着衬衫衣皱的变化来展开,整件衬衫的处理,没有一个笔触是拖沓和错误的,下笔前在画家心中已经有了定论,每一笔需要怎么去处理,怎样摆在画面当中。甚至都可以感受到阿利卡在处理这件衬衫时作画的那种快速与全神贯注,这正是对应了骨法用笔的原则。虽然在中国画当中人们对“骨法用笔”的认定是指画家对水、墨、纸的掌握运用和处理,但是这显然是表层的含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是指在下笔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去画,意在笔先,心随意转。(二)独特的作画方式阿利卡独特的作画方式也是影响他画面呈现“简率感”笔触的重要因素,阿利卡不像其

13、他画家在作画之前会有相应的素描或者速写小稿,培戎德拉凡热曾经问过阿利卡这样一个问题,在绘画肖像画时是否需要先画素描,阿利卡回答道:“某一些是这样的这并不等于说我是根据素描来画油画的。”4他自己的绘画方法是从一个点开始的,这个点是可以吸引他的一个地方,然后围绕这个点再进行发散,同时,阿利卡的画作几乎都是现场写生而成的,写生也是他创作的重要来源。除了现场写生的作画方式,阿利卡对于作画速度也有要求,他曾经表示过:“在当天完成创作,绝不把一件作品创作工作拖到第二天,因为若有这种间隔,会使眼手之间配合的亲密感丧失殆尽,无法保留住当时对被画对象认识的相似性。”5不难从阿利卡的话中了解到,在他作画期间他是全

14、神贯注的,这期间眼睛需要迅速捕捉被刻画对象的状态、色调等,那么就需要手部快速作画配合,正是这样长时间快速运笔才使笔触下的“简率感”的产生。(三)“心流”理念对阿利卡的影响阿利卡的作品所刻画的绘画对象都是生活当中极其寻常而又容易被忽略的一些微小事物,立在墙边的一把伞,随手一放的文件夹都可以成为画作内容。静心品读,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仅仅是画我感兴趣的,我不能以其他的方式来画,哪怕是我画别人的肖像画也是一样,模特也应该是我所喜欢的,没有爱,我不能去画”。3他通常选择刻画的对象也是可以打动他内心深处的事物,这种现象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提到的“眼缘”概念非常接近,只有在内心深处打动了作者

15、,才能使作者真正投入创作中,所做的绘画作品也才是真正带有“温度与情感的”。阿利卡曾经表示自己的绘画需要极为快速地完成,他极其注重自然色以及光线的变化,种种条件也使得他自己的创作形式与方式发生了改变。选择能够打动自己的对象去作画,以及作画后就投入一种精力高度集中的创作中,且快速进入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在心理学当中被称为心流现象。“心流”是一个心理学名称,指的是需要自身全身心地投入与关注,沉浸在工作中,达到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因为在工作中精神高度地集中与投入,不仅效率高,而且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极大的愉悦感。正是有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才导致阿利卡的作画方式发生了改变,因为需要快速地完成画作,描绘的对象也打

16、动了自己,作画期间的每一笔都是饱含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所以他笔下的笔触变化也变得富有动感,加之中国画传统作画观念的影响,最终促使阿利卡形成了一种急促又富有动感的“简率感”的笔触。这种笔触干脆利落,变化时而缓慢堆叠时而匆匆,但其中却是富有气息流动变化。三、结语本文从视觉直观层面分析了阿利卡绘画作品中笔触“简率感”的产生成因,通过对阿利卡的艺术经历、绘画方法以及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与中国画传统“气韵生动”的理论进行比较,探讨其最直观的成因。阿利卡曾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抽象画家,为了追求心中的“真实”毅然放弃原有的作画模式进行探寻,这种行为无疑将鼓舞更多人在艺术的道路上越发坚定地前行。参考文献1吴继瑜.形式美与抽象思维探究维米尔绘画艺术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2张乐平.中学生导报M.兰州:兰州日报社,2013:12.3杨柳.微小的意义,真实的世界谈阿维格多阿利卡绘画用笔的简率感对我创作的启发与再现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0.4印天章.阿利卡具象表现绘画视觉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