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理石、花岗石湿作
施工工艺及检测标准
1、适用范围:本内部施工工艺及检测标准适用于晶宫装饰公司所有在建的室内和室外高度不大于24m、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7度的墙、柱面和门窗套等镶贴石材饰面板的施工。
2、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32.5,严禁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水泥进场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进行取样复试。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应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1.2 白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小于32.5,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1.3 砂子:宜采用平均粒径为0.35~0.5mm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用前过筛,筛后保持洁净。
2.1.4 石材:石材的材质、品种、规格、颜色及花纹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
天然大理石和花岗石的放射性指标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2.1.5 辅料:熟石膏、铜丝;与大理石或花岗石颜色接近的矿物颜米;胶粘剂和填塞饰面板缝隙的专用嵌缝棒(条),石材防护剂、石材胶粘剂。防腐涂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并应符合环保要求。各种胶应进行相容性试验。
2.2 主要机具:
石材切割机、砂轮切割机、云石机、磨光机、角磨机、冲击钻、电焊机、注胶枪、吸盘、射钉抢、铁抹子、钢尺、靠尺、方尺、塞尺、托线板、水平尺等。
2.3 作业条件
2.3.1 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结构基层已经处理完成并验收合格。
2.3.2 石材已经进场,其质量、规格、品种、数量、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石材表面应涂刷防护剂。
2.3.3 其他配套材料已进场,并经检验复试合格。
2.3.4 墙、柱面上的各种专业管线、设备、预留预埋件已安装完成,经检验合格,并办理交接手续。
2.3.5 门、窗已安装完,各处水平标高控制线测设完毕,并预检合格。
2.3.6 施工所需的脚手架已经搭设完,垂直运输设备已安装好,符合使用要求和安全规定,并经检验合格。
2.3.7 施工现场所需的临时用水、用电、各种工、机具准备就绪。
2.3.8 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必要的测量放线,对各个标高、各种洞口的尺寸、位置进行校核。
2.3.9 施工前按大样图进行样板间(段)施工。样板间(段)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检验合格并签认。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弹线→试排试拼块材→石材钻孔、剔卧铜丝→穿铜丝→石材表面处理→绑焊钢筋网→安装石材板块→分层灌浆→擦缝、清理打蜡。
3.2 工艺操作方法
3.2.1 弹线:先将石材饰面的墙、柱面和门窗套从上至下找垂直弹线。并应考虑石材厚度、灌注砂浆的空隙和钢筋网所占的尺寸。找好垂直后,先在地、顶面上弹出石材安装外廓尺寸线(柱面和门窗套等同)。此线即为控制石材安装时外表面基准线。
3.2.2 试排试拼块材:将石材摆放在光线好的平整地面上,调整石材的颜色、纹理,并注意同一立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块石材,且应将非整块石材放在较隐蔽的部位。然后在石材背面按两个排列方向统一编号,并按编号码放整齐。
3.2.3 石材钻孔、剔卧铜丝:将已编好号的饰面板放在操作支架上,用钻在板材上、下两个侧边上钻孔。通常每个侧边打两个孔,当板材宽度较大时,应增加孔数,孔间距应不大于600mm。钻孔后用云石机在板背面的垂直钻孔方向上切一道槽,并切透孔壁,与钻孔形成象鼻眼,以备埋卧铜丝。当饰面板规格较大,施工中下端不好绑铜丝时,可在未镶贴饰面板的一侧,用云石机在板上、下各开一槽,槽长约30~40mm,槽深约12mm与饰面板背面打通。在板厚方向竖槽一般居中,亦可偏外,但不得损坏石材饰面和不造成石材表面泛碱,将铜丝卧入槽内,与钢筋网固定。
3.2.4 穿铜丝:将直径不小于1mm的铜丝剪成长200m左右的段,铜丝一端从板后的槽孔穿进孔内,铜丝打回头后用胶粘剂固定牢固,另一端从板后的槽孔穿出,弯曲卧入槽内。铜丝穿好后石材板的上、下侧边不得有铜丝突出,以便和相邻石板接缝严密。
3.2.5 石材表面处理:用石材防护剂对石材除正面外的五个面进行防止泛碱的防护处理,石材正面涂刷防污剂。
3.2.6 绑焊钢筋网:墙(柱)面上,竖向钢筋与预埋筋焊牢(混凝土基层可用膨胀螺栓代替预埋筋),横向钢筋与竖筋绑扎牢固。横、竖筋的规格、布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石材板块规格相适宜,一般宜采用不小于φ6的钢筋。最下一道横筋宜设在地面以上100mm处,用于绑扎第一层板材的下端固定铜丝,第二道横筋绑在比石板上口低20~30mm处,以便绑扎第一层板材上口的固定铜丝。再向上即可按石材板块规格均匀布置。
3.2.7 安装石材板块:按编号将石板就位,把石板下口铜丝绑扎在钢筋网上。然后把石板竖起立正,绑扎石板上口的铜丝,并用木楔垫稳。石材与基层墙柱面间的灌浆缝一般为30~50mm。用检测尺进行检查,调整木楔,使石材表面平整、立面垂直,接缝均匀顺直。最后逐块从一个方向依次向另一个方向进行。第一层全部安装完毕后,检查垂直、水平、表面平整、阴阳角方正、上口平直,缝隙宽窄一致、均匀顺直,确认符合要求后,将石板临时粘贴固定。
3.2.8 分层灌浆:将拌制好的1:2.5水泥砂浆,倒入石材与基层墙柱面间的灌浆缝内,边灌边用钢筋棍插捣密实,并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石板面,使砂浆内的气体排出。第一次浇高度一般为150mm,但不得超过石板高度的1/3。第一次灌入砂浆初凝(一般为1~2h)后,应再进行一遍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第二次灌浆。第二次灌浆高度一般200~300mm为宜,砂浆初凝后进行第三次灌浆,第三次灌浆至低于板上口50~70mm处。
3.2.9 擦缝、清理打蜡:全部石板安装完毕后,清除表面和板缝内的临时固定石膏及多余砂浆,用麻布将石材板面擦洗干净,然后按设计要求嵌缝材料的品种、颜色、形式进行嵌缝,边嵌边擦,使缝隙密实、宽窄一致、均匀顺直、干净整齐、颜色协调。最后将大理石、花岗石进行打蜡。
3.3 季节性施工
3.3.1 雨期施工时,室外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室外焊接、灌浆和嵌缝不得冒雨进行作业,应有防止暴晒和雨水冲刷的可靠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
3.3.2 冬期施工时,基层处理、石材表面处理、嵌缝和灌浆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灌缝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砂浆的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砂浆硬化期不得受冻。作业环境气温低于5℃时,砂浆内可掺入不泛碱的防冻外加剂,其掺量由试验确定。室内施工时应供暖,采用热空气加速干燥时,应设通风排湿设备。并应设专人进行测温,保温养护期一般为7~9d。
4、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石材饰面板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环保规定,用于室内的石材,应进行放射性能指标复试。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和性能检测报告。
4.1.2 石材饰面板孔、槽的数量、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验进场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4.1.3 石材饰面板安装工程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和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饰面板安装必须牢固。
检验方法:手板检查;检查进场验收记录、现场拉拔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4.1.4 石材面板的接缝、嵌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4.1.5 石材饰面板的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使饰面板排列合理、整齐、美观,非整块宜排在不明显处。
检验方法:观察。
4.2 一般项目
4.2.1 石材饰面板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石材表面应无泛碱等污染。
检验方法:观察。
4.2.2 石材饰面板嵌缝应密实、平直、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嵌填材料色泽应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4.2.3 石材饰面板上的孔洞应套割吻合,边缘应整齐。
检验方法:观察。
4.2.4 石材饰面板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石材与基体间的灌注材料应饱满、密实。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4.2.5 石材饰面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室内、外墙面石材湿贴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光 面
粗 面
立面垂直度
2.0
3.0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2.0
3.0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阴阳角方正
2.0
4.0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接缝平直度
2.0
4.0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墙裙上口平直
2.0
3.0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接缝高低
0.5
3.0
用钢板短尺和塞尺检查
接缝宽度偏差
1.0
2.0
用钢直尺检查
5、成品保护
5.1 石材进场后,应放在专用场地,不得污染。石材现场打孔开槽时,工作场所及工作台应干净整洁,避免加工中划伤石材表面。
5.2 石材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与石材交界的门窗框、玻璃和金属饰面板。宜在门窗框、玻璃和金属饰面板上粘贴保护膜,防止污染、损坏。
5.3 石材安装区域有交叉作业时,应按安装好的墙面板材进行完全覆盖保护。进行焊接作业时,应将电火花溅及范围内进行全面保护,防止烧伤石材表面。
5.4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工序倒置。应在专业设备、管线安装完成后再做石材,防止损坏、污染石材饰面板。
5.5 翻、拆脚手架和向架子上运料时,严禁碰撞已施工完的石材饰面板。
5.6 石材饰面板安装完成后,容易碰触到的口、角部分,应使用木板钉成护角保护,并悬挂警示标志。其他工种作业时,注意不得划伤石材表面和碰坏石材。
5.7 饰面板表面需打蜡上光时,涂擦应注意防止利器划伤石材表面。不得用油彩涂抹表面。
6、应注意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6.1.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1 安装前应对石材板进行严格挑选,认真在光亮处进行试拼并编号。施工中严格按线、按编号安装,并注意调整安装方向,确保板与板之间上、下、左、右纹理通顺,颜色协调一致。
6.1.2 灌浆时应严格控制砂浆稠度,稠度过大,砂浆流动性不好,易造成灌浆不实;稠度过小,易形成板缝漏浆,致使水分蒸发后砂浆内产生空隙而造成空鼓;灌浆后庆及时养护,避免脱水,以防止石材面层空鼓。
6.1.3 施工时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分次灌浆,不得一次灌得过高,操作时不得磕碰石板、木楔子。灌浆在凝结前,应防止风干、暴晒、水冲、撞击和振动,避免发生板面位移或错动,出现接缝不平、不直,板面高低差过大等问题。
6.1.4 施工中应根据不同镶贴部位选择石材。质地、色调相对差或层理较多的板块,应剔除不用或用于不明显处,避免影响观感效果。
6.1.5 镶贴墙、柱面时,应待承重结构沉降稳定后进行,并应在顶部和底部留出适当空隙或在板块之间留出一定缝隙。避免因结构沉降变形,饰面石板承重而造成折断、开裂。
6.1.6 石材运输、保管过程中,浅色石材不宜用草绳、草帘等捆扎,以免遇水或雨淋后污染变色。搬运过程中应避免磕碰划伤损坏石材边楞和表面,尤其要防止酸碱类化学物品及有色液体等溅洒到石材表面上,一旦被污染,应及时擦洗干净。安装过程中,尽量避免砂浆污染石材,砂浆弄到石材上后应及时擦净。安装完成后应做好成品保护,做成品保护时不宜使用带色粘贴纸来保护表面,以免污染板面。
6.1.7 室外大面积镶贴石材饰面板,必须设置变形缝拉开板缝,不得密缝镶贴,防止由于热胀冷缩造成块材脱落。
6.1.8 石材背面的防护剂涂刷应均匀,不得漏刷,防止灌浆后表面泛碱。
6.2 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6.2.1 施工现场应做到活完脚下清。清扫时应洒水湿润,避免扬尘。废料及垃圾及时清理干净,装袋运至指定堆放地点。
6.2.2 石材裁切和使用其他噪声较大的机具时,应尽量采用湿切法,防止噪声污染、扰民。
6.2.3 废弃物应按环保要求分类堆放并及时消纳。
6.2.4 切割石材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才可以排出。
6.3 应注意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6.3.1 施工中使用的电动工具及电气设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6.3.2 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施工过程中的翻板,必须由特证专业人员操作。脚手架搭设应牢固,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脚手架搭设、活动脚手架固定均应符合安全标准。脚手架上堆料应码放整齐,不得集中堆放,操作人员不得集中作业,物料工具要放置稳定,防止物体坠落伤人,放置物料重量不得超过脚手架的规定荷载。脚手板应固定牢固。不得由探头板。外脚手架必须满挂安全网,各操作层应设防护栏。出入口应搭设护头棚。
6.3.3 施工中使用的各种工具(高梯、条凳等)、机具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利于操作,确保安全。
6.3.4 电、气焊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用火管理制度,预防火灾隐患。
6.3.5 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室外作业。
6.3.6 施工垃圾应袋装清运,严禁从架子上往下抛撒。
6.3.7 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应系安全带。
6.3.8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戴绝缘手套,并配有漏电保护装置。夜间施工时移动照明应采用36V低压设备,电源线必须使用橡胶护套电缆。
6.3.9 石材切割、钻孔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护目镜、口罩。
7、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7.2 石材及配套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性能及环保检测报告和进场检验记录。用于室内的花岗石放射性复试报告。
7.3 后置埋件的拉拔试验记录。
7.4 钢筋网安装隐检记录。
7.5 室外粘贴法施工时,应有粘结强度检测(拉拔试验)报告。
7.6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7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