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79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五大原则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探寻伟大斗争精神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坚持伟大斗争精神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直接参与革命斗争,而且还运用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阐明了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形成的合力是伟大斗争精神的立足根基。伟大斗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领域的独特标识,其核心关切和价值目标指向了现实的人和人的解放。伟大斗争精神的立足根基和价值旨归,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斗争精神找到了实践进路,促使党在勇于自我革命的同时,积极引领社会革命,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关键词:伟大斗争精神;武器的批判

2、;批判的武器;人的解放;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 6-8 2 56(2 0 2 3)0 4-0 0 11-0 9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斗争”一词共出现了2 2 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成为我们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牢牢把握的五大原则之一。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人新的动荡变革期 12 6。面对现实的巨大变

3、化和前所未有的压力挑战,唯有坚持伟大斗争精神,方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斗争精神是指“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正义事业而进行的积极活动,是那种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尽责尽力、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 2 0 2。梳理近年来学界有关“斗争精神”的文章,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文章是从党史角度出发进行历史叙事、现实探讨和经验阐发。其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精神不仅可以在党史领域寻根溯源,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更能挖掘出丰富的思想资源。因此,有必要探寻伟大斗争精神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找寻其立足根基、价值旨归、实践进路,

4、方能进一步彰显伟大斗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独特精神标识的深刻意义。*收稿日期:2 0 2 3-0 4-17;修订日期:2 0 2 3-0 6-0 4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 0 2 2 jyxm508);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应用研究项目(2 0 2 1ZDG14);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2 0 2 2 KZR08)作者简介:谢婧(198 8 一),女,安徽淮南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2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7 月一、伟大

5、斗争精神的立足根基: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的一生,他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310 0 319世纪7 0 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的爱森纳赫派为克服分歧,实现与拉萨尔派联合的目的,在拟定的两派合并纲领的态度。作为工人运动的领袖,马克思对哥达纲领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判。“我的义务也不容许我哪怕用外交式的沉默来承认一个我认为极其糟糕的、会使党精神堕落的纲领。”355马克思逐条剖析、批判纲领草案的错误内容,明确告知爱森纳赫派不要拿原则做交易。无论是在探索科学理论的过程中,

6、还是在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过程中,马克思都强调“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二者不可偏废。(一)武器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伟大斗争精神产生的根基是现实的物质世界,而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类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他们带着自已的思想武器去武装无产阶级,直接参与现实的革命斗争,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积极进取、尽责尽力的斗争精神。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时,两人正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由于比利时反动当局的迫害,同时,也为了就近指导革命斗争,马克思于1848年3月初到达巴黎,被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恩格斯则被选人中央委员会。18

7、 48 年3月下旬,恩格斯也到达巴黎,同马克思并肩战斗。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斗争精神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具备的鲜明品格。伟大斗争精神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科学规律,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遵循着实践的足迹不断深人。我们党诞生于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的旧中国,曾经幻想与国民党联合斗争。当时年幼的中国共产党认为,“因为国民党是个有主义的政党,凡是信崇这个主义的都必然的要在这个旗帜下面奋斗。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党,凡是要革命的都必然的要在这个组织里共同工作

8、。国民党是以打倒军阀的、打倒军阀背后的帝国主义为目的的,凡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的都必然的要在这个党内集中 412 44。所以,中国共产党没有组建自已的军队,只埋头开展工人运动,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换来的却是革命果实被国民党窃取。残酷的革命现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再次思考如何前进的起点:是主动在夹缝中求生存还是被内外敌人绞杀?是束手就擒还是举起斗争的武器进行抗争?我们党经过现实的磨炼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党首先要在极为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要生存,就必须拥有“武器的批判”,也就是必须实行暴力革命。毛泽东在总结现实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外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不需要各自直接管领一部分军队。中国则不同,由于封建

9、的分割,地主或资产阶级的集团或政党,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处在这样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看清问题的中心”5J546。经过严酷革命环境的考验,在总结数次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终于制定出正确的革命策略,从而在斗争中生存下来,且越挫越勇,发出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6 2 4的呐喊,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一德国工人党纲领(又名哥达纲领)中,采取妥协退让第4期(二)批判的武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批判鲍威尔等人用哲学思想这一“批判的武器”代替社会革命的实践,以为通过哲学的批判就

10、能实现对社会的革命改造,无异于妄想。由于当时的德国哲学思想服务于资产阶级,集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所谓历史必然性,反对在现实中进行革命,结果只能是把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实践解释为纯粹的精神活动,物质世界的变革不过是精神的外化而已。因而,马克思指出,精神层面的斗争没有触动任何现实根基,将人的解放寄托于精神的解放,纯粹是意识领域中欺骗人的把戏。然而,这里需要进一步澄清:是不是马克思认为批判就到此结束了呢?是不是认为精神或者意识就不起作用呢?当然不是。“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已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7 16 18 48 18 49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新莱茵报撰写了54

11、3篇(组)文章,“你会亲眼看到每一个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样简直像榴弹一样击中目标,看到打出去的炮弹怎样爆炸”8 12 8 3。斗争文化作思想武器,激发起人民的斗争意志,演变成人民的斗争本领,与“武器的批判”形成合力,增强了斗争的效果。正是把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武器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国无产阶级才由自在阶级变成了自为阶级;也正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指导实践,中国革命运动才能蓬勃发展。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政权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陈兵国门,准备将新中

12、国扼杀在摇篮中,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被吓倒。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极端恶劣的战场环境,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这里的“气”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斗争精神。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义时说:“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9J355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安定的环境和宝贵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斗争精神为核心的“批判的武器”,转化为具有“战斗力的武器批判”,弥补了物质条件的极大不足。中国人民形成了同仇敌、英勇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创造战争奇迹的

13、力量之源。二、伟大斗争精神的价值旨归:现实的人与人的解放斗争精神生成于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正义事业而进行的积极活动,而判断社会事业正义与否,根本标准就在于事业指向的人群和目标。“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0 J8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书斋里的清谈之学,而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斗争指南,其斗争指向了人的根本解放。谢?婧: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13截至2 0 2 1年11月,国际马恩基金会(IMES,MEGA的领导机构)最新研究结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共发表了543篇(组)文章。相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各卷收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新莱茵报的40 9篇文

14、章,MEGA删去了不是马克思或恩格斯撰写的53篇(组),余下的356 篇合并为352 篇(组),原中文版附录中的12 篇(过去认为不是马克思或恩格斯写的)调整为正文,增加了新确认的17 1篇(组)文章、5篇马克思参与写作的“发行人通知”和3篇广告;MEGA还更正了5篇文章的作者,修改了42 篇文章的标题,大幅度变动15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简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收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仅是他们发表文章的6 0%,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学界并未知晓(参见夏琪,陈力丹.“不忘来时的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新莱茵报编译与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11期,第2

15、0-2 1页)。14(一)现实的人马克思从创立学说之日起,就不断地吸收借鉴前人成果并且反躬自省。19世纪30 一40 年代,青年黑格尔派以对宗教的批判为载体,形成了批判哲学。他们试图以宗教批判、自我意识哲学突破普鲁士的反动宗教,但是,批判的结果并未回归现实社会,反而走的更远,抛弃了实践主体一现实的人。马克思在博士毕业后并没有长久地留在象牙塔里,而是选择为革命报刊撰稿,在工人运动中历练自已。正是在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中,马克思认识到,青年黑格尔派的斗争,指向的依然是自我意识,玩弄空洞的批判词句、蔑视群众、指责英法等国的工人运动、鼓吹无政府主义,远离现实的人。那么,何为现实的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

16、和,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也不能对这些社会关系负责,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产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比如,封建社会中的地主、贵族、农民、行会师傅、帮工、手工业者、平民、商人等,每个阶级或阶层中人的社会地位、交往方式、工作特性等,都具有先天性和固化特质,本质上都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只能在阶级内部选择职业分工,实现自我价值。如果要实现阶级流动,必须进行相应斗争,推翻原有的阶级地位,但始终改变不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即以土地占有为核心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数次农民战争、历代王朝的演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贫苦农民的命运。因此,承认现实的人,就是承认处于社会关系

17、中的人。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的个人出发,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人,处于依附关系中,满足自然化的需要,处于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第二阶段的人,进行普遍的物质交换,满足商品化的需要,处于物的依赖关系阶段;第三阶段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但这个阶段不是沙上建塔、空中阁楼,而是以第二阶段的充分发展为基础。换言之,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商品交换关系物化为独立于人们之外的支配力量,人即便只是获得了外表上的独立,也仍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因为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是充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阶段,为第三阶段的实现积累充分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是“经济落后之半殖

18、民地,外而帝国主义内而统治阶级,对于其地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求所以实现其压迫与榨取,则全靠那封建地主阶级给他们以死力的拥护,否则无法行其压榨 137。农民的物质生产条件极为艰苦,连基本的生存需要都难以满足,更别奢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关于不同时期农民核心物质需要以及满足的措施,具体见表1。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7 月表1不同时期农民核心物质需要以及满足的措施Table1Core material needs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measures to be met满足需要的时期农民的核心物质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

19、地社会主义革命和生产资料(土地、牲畜、农具)和建设时期劳动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粮食产量提升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业人口流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彻底摆脱贫困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需要的措施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抗战时期,“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20世纪50 年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租社;高级农业生产合租社20世纪8 0 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 0 年代,户籍制度改革2013年,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第4期表1粗略地勾勒出了不同时期农民核心物质需要以及满足的具体措施。不论是革命时

20、期的流血斗争,还是和平时期的改革举措,中国共产党都紧紧围绕农业人口的现实需要制定方针政策。当下,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二)人的解放人的解放作为斗争精神的价值旨归,贯穿于人类社会斗争的始终。人的解放正在经历着政治解放过程,最终指向人的根本解放。何为政治解放?第一层面,政治国家不受制于宗教神权的庇护,即国家不再依靠宗教来获得合法性,宗教信仰成为私人的事务。政治国家只要通过订立契约就能建构合理的制度、规则、法律等,就能让人民获得自由。问题在于,人从外在的宗教虔诚中解放出来,宗教

21、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这样的政治解放并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框架。第二层面,确立个体权利的优先性地位,在承认个体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不择手段地追求私人利益被视为合法正当的的行为,利已主义、个人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马克思曾经借鉴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去理解现实,认为法律代表着国家精神,国家精神是自由意识的表现。然而,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他逐渐认识到,占有者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肆无忌惮地篡改法律,把捡拾枯枝和盗窃林木的行为混为一谈,“如果对任何侵犯财产的行为都不加区别、不作出比较具体的定义而一概以盗窃论处,那么,任何私有财产岂不都是盗窃吗??12

22、45法律保护的是林木所有者的利益,确立的个体权利也不过是有产者阶级的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从早期的无产阶级反抗资本家的罢工斗争,到政治上要求废除等级制,争取少数族裔人权、妇女解放等权利的斗争,再到实现废除私有财产的限制,将人人平等的投票权利纳入法律规范,无产阶级一直都在致力于为政治解放而斗争。“政治解放是以突出法律规范、实施民主法治、确立法治信仰为特色的。人们也相信,法治是最正当、最有效、最值得信任的社会治理方式,通过法律的制定、调整和完善,人类社会就能走向自由解放、公平良善。”13 然而,追根究底,政治解放没有废除私人的物质占有关系,人们事实上的财产等级差别依然存在,等级鸿沟无法消除。政治斗

23、争是人获得解放的一个阶梯,但不是根本处方。如果在不触碰经济和制度根基的基础上谈论政治解放,就永远只是解放的表象或者是部分人的解放。只有人的根本解放,才能消除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裂,使人自身的社会力量不再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出现并同自身相分离。那么,这里就涉及两个问题:人的根本解放是否可能?人的根本解放何以可能?第一个问题:人的根本解放是否可能?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担当根本解放者的阶级一一无产阶级。由于无产阶级是被戴上彻底锁链的阶级,他们遭受的是普遍苦难,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受到普遍的不公正对待,这个阶级“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造成的贫民,不是在社会的重担下机械地压出

24、来的而是由于社会的急剧解体、特别是由于中间等级的解体而产生的群众 7 15,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剥夺了无产者作为人的自由、人权和人格。为了获得人的权利,无产者必须摧毁一切奴役制,这是摧毁任何一种奴役制度的前提。第二个问题:人的根本解放何以可能?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将生产资料收归国家所有,由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 36 8,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的根本解放的过渡形式,国家将由管理人民的机器变成人民管理的工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 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

25、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谢?婧: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1516中国,扭转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1418 在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任务后,中国共产党紧接着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将生产资料全部收归国有,其根本指向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人的解放。只有找准伟大斗争精神的价值旨归,现实斗争才不会止步于政治解放,才能真正把握斗争方向和斗争策略,才不会被西方国家

26、宣扬的所谓资本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所蒙蔽。三、伟大斗争精神的实践进路: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精神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斗争精神来源于实践,但不满足于对实践活动的提炼总结,而是要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具有强烈的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是践行伟大斗争精神的主体,所以,对于这个实践主体来说,只有经过彻底自我革命的洗礼,才能引领社会革命。斗争精神展现了我们党敢于尽责尽力和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一则为防止党内外错误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泛滥,二则为中国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能。(一)彻底的自我革命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并非是为了斗争而斗争,斗争的最终意义是从否定性的批判中获得一种

27、肯定性的力量,亦即在斗争中找到推翻不合理世界的具体方式,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7 155革命本身内涵着实践主体的自我否定,但是这种否定不是机械的、绝对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革命也内涵着对主体的演进过程、历史行为、思想理论的肯定,在肯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否定,符合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的思想内核。批判性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特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勇于批判一切错误的思想和触犯当权者,也勇于批判自己曾经的个别结论,18 7 2 年他们为共产党宣言撰写德文江苏海洋大学学

28、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7 月关于“社会革命”,这里需要做几点说明。(1)关于“革命、社会革命、政治革命”存在以下观点。观点一:“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使用时没有严格区别。例如,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论上的范畴,革命的核心要义是社会革命”(曾琰:论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社会存在论意蕴及其中国实践);“政治革命通常经由两种基本方式实现:暴力革命或非暴力和平手段”(王丽颖:马克思恩格斯社会革命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观点二:“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不同,但它们并不是互不相干、孤立存在的,而是辩证联系的。例如,恩格斯指出,“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学的革命必定通向社会革命”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8 7 页),从纯粹政治诉求转向社会解放;“每一次革命都破坏旧社会,所以它是社会的,每一次革命都推翻旧政权,所以它具有政治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8 8 页);有学者认为,“政治革命是革命阶级用暴力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而社会革命是指在此基础上变革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先进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思想与文化秩序”“政治革命从属于社会革命”(张健彪,田克勤:“革命”概念解读与树立科学革命观的现代意义)。观点三:限定了“伟大社会革命”的特定内涵。有学者认为习近平

30、的“伟大社会革命论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世界历史、制度建设、党的领导等领域,兼具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系统性、共同性等特点”(刘雅琪,钟明华:习近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重要论述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伟大社会革命都应当指涉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这场在中华大地翻天覆地的变迁与变革”(朱雄君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意蕴一一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分析)。(2)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革命,泛指某种事物发生的根本变革,如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等。狭义上的革命,是以国家政权更替为标志的社会革命,马克思在 序言中所论述的由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的改

31、变,即一种社会基本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基本制度。(3)社会革命的内涵和外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使用“革命”的广义内容指代“社会革命”,因为不影响对“伟大斗争精神”的探讨。第4期版序言时,就指出共产党宣言有些地方已经过时,要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有所改变。这种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以此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现实层面看,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领导地位及其历史活力的必然选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集中表现为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批判、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将非无产阶级思想占多数的党改造成为无产阶级思想占多数的党。一方面,由于红四军内部人员构成复杂

32、,小农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充斥其中,所以党员的思想问题就摆在了突出位置。比如,“流寇思想是主张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打城市、打土豪、打倒一切。口号是:打来打去,造成到处都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就发动起来了”15J50。有些人鼓吹抛弃组织和纪律,认为建立根据地和政权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其实质是小资产阶级急躁冒进思想的表现。另一方面,军阀作风严重,官兵矛盾激化,军官任意体罚士兵,老兵欺负新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古田会议从政治高度坚决抵制、克服军队错误习气,不仅在红四军内部重塑了军纪,更是让整个红军队伍面貌焕然一新。革命年代的自我批评帮助中国共产党纠正了错误思想,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然而,从局

33、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越来越复杂、执政难题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批评错误思想是不能彻底刻出肌体上的毒瘤,要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病,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自我革命,并持之以恒。腐败问题是每一个执政党都要解决的难题,中国共产党没有回避,而且坚持严的主基调,一刻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 0 2 1年10 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0 7.8 万件、437.9 万人,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8 4人,共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99.8 万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大有目共。”16 党中央敢于斗争亮剑,对腐败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依靠党纪国法形成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常态化监督

34、体系。在自我革命的道路上以高压态势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斗争精神的重要实践进路之一。(二)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革命的发生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但是,不能因此抹杀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已的社会行动规律。因而,社会革命不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式地进行,必须依赖领导核心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拥有了斗争指南,也催生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一一中国共产党。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力度决定着社会革命的程度和效果,前者对后者具有引领作用。第一,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性。无产阶

35、级政党具有斗争的彻底性,领导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天然使命。马克思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7 413但是,党如果不主动进行自我革命,就会丧失革命性和先进性,甚至丧失领导社会革命的资格。毛泽东强调:“所谓被改造的客观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他们的被改造,须要通过强迫的阶段,然后才能进人自觉的阶段。”17 2 96 这里所说的“被改造的客观世界”,不仅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包括改造主体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问题。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

36、,须经过自我革命的淬炼锻造而成,所以,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要求领导者打铁还须自身硬,“要谢婧: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1718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8 2 2。党坚定不移地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了党风党纪,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队伍不变色、不变质。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本身就是社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义上来说,社会革命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改革,党的自我革命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制度体系的改革和重构。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深入推进党

37、的建设制度改革,把管党治党创新实践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有机结合、一体推进”19。自我革命不是终极目的,而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社会革命督促和检验执政党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力度。第二,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要性。社会革命最初表现为阶级斗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揭示:“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8 J194阶级压迫的存在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出现。阶级斗争学说并非马克思的首创,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38、,很早就分析过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只强调阶级斗争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消灭国家和阶级,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将党锻造成能够不断自我革命的政党,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直至将来消灭阶级。毛泽东曾把党的建设视为中国革命胜利三大法宝之一,他在1939年10 月发表的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将党的建设喻为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聚焦于自我革命,“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已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

39、作 7 17 1。自我革命不限于敲响警钟,还要敢于动真碰硬,从党的队伍中清理腐化堕落的变质分子,剔除精致利已的投机分子,改造不愿主动革新的落后分子,为社会革命的持续进行提供人才保证。当然,社会革命不能始终只是阶级之间对抗性的暴力斗争,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2 0 311国内外形势波云诡,不能忽视阶级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存在,还有激化的可能。然而,疾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不存在了,阶级斗争泛化将会超出社会承载能力,带来巨大破坏力。“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

40、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与阻碍生产力进步的体制机制弊端做斗争,与国内腐败分子、黑恶势力做斗争,与执政队伍中缺乏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群体做斗争,与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斗争,推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伟大斗争精神的价值目标,追求人的根本解放。历史已经证明,依靠伟大斗争精神,中国告别了积贫积弱的屈辱时代,迎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历史终将证明,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勇毅前行,必定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41、2 0 2 2.2本书编写组.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关键词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 0 19.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7 月第4期4赵世炎.赵世炎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3.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 931949):上卷MI.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3.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42、2.9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 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 9 3.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 0 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I.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8.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5.13 陈培永,赵金英.重思马克思的“公民”和“公民权”概念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 0 18(5):47-53.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15罗荣桓.罗荣桓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16本报评论部.勇于自我

43、革命赢得历史主动一一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人民日报,2022-06-28(5).1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 0 19.19赵乐际.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N.人民日报,2 0 2 1-11-18(3).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4.Historical Materialism Gene of the Great Struggle Spirit(1.School of Marxism,Nankai University,

44、Tianjin 300350,China;2.School of Marxism,Anhui Business College,Wuhu 241000,China)Abstract:Adhering to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s one of the five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firmlygrasped in the new journey of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Exploring thehistorical materialism gene conta

45、ined in the great struggle spirit from the field of Marxist phi-losophy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dhering to the great struggle spirit.Marxand Engels not only directly participated in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but also armed theproletariat with the Marxist theory they founded,clar

46、ifying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weaponcritic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critical weapon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great spirit of struggle.The spirit of great struggle,as a unique symbol in the field of Marxist consciousness,whosecore concern and value goal point to the reality of people and their liber

47、ation.The foothold andvalue purpose of the great struggle spirit have found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the CPC to ad-here to the struggle spirit,urging the party to actively lead the social revolution and promote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le daring to self-revolution.Key words:great spirit of struggle;criticism of weapons;weapon of criticism;human libera-tion;self-revolution;social revolution谢婧: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因XIE Jingl2(责任编辑:吴海霞实习编辑:田甜)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