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27622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历史,知道匈奴的兴起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贡献。(2)、了解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包括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呼韩邪归汉、昭君出塞等史实。(3)、通过探讨不同时期“和”与“战”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包括教材文字、图片、及教师提供的挂图等),培养学生学习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进而组合和形成历史新知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

2、的主流,从而对祖国历史产生认同感。(2)、通过对“战”与“和”实质的探究,认识综合国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强国意识。(3)、通过认识昭君的贡献与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教学难点:理解匈奴统一有利于全国的统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匈奴人) 引导学生猜测展示的是哪个少数民族。2、小结导入: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匈奴族。虽然今天已没有了这个民族,但是,匈奴族也曾经兴盛一时,也为我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介绍匈奴:匈奴是古代蒙古戈壁草原

3、的游牧民族,最初在蒙古草原建立国家。主要以狩猎、游牧为主,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转移。匈奴人用畜皮作衣服,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传说匈奴人的先祖是夏朝的遗民,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而形成的。秦汉时期强大,建立统一的国家。后来匈奴与其它民族融合而消失了。2、引导学生:为匈奴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是冒顿单于,谁能介绍一下呢?3、引导学生:冒顿统一后,匈奴会有怎样的发展呢?4、组织思考:匈奴曾经鼎盛一时,请同学们想想,匈奴为中国历史作出哪些贡献呢?5、过渡引导:我们了解了匈奴,它与汉朝的关系

4、又如何呢?6、依次提问:西汉初年,汉与匈奴是怎样的关系?为何要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到汉武帝时,关系有何变化?结果如何?7、组织探讨:为何汉武帝能北击匈奴成功?8、介绍引导: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后来,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请求和亲。你们知道结果么?9、组织读图:同学们看80页的昭君出塞图,能看出哪一个是王昭君吗?10、探讨引导: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现代史学家剪伯赞曾写题昭君墓的诗赞扬说“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现在就请同学们探讨一下,诗人是如何评价昭

5、君的?11、引导思考: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四大美女只是长得美吗?巩固、深化提高: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探讨:(1)汉初的“和”与昭君的“和”实质是否一样?(2)汉武帝是“战”,昭君是“和”结果是否一样?哪种方法更好呢?(3)“和”、“战”、“和”都是为解决匈奴侵扰而采取的交往方式。同样是“和”的方式,结果却不同;不同方式的“和”与“战”,却都能解除危胁。那么,你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是什么?2、深化提高:(1)同学们知道钓鱼岛事件么?2011年9月7日上午,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查。钓鱼岛自

6、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而日本却想霸占。近年来,日本不断制造事端,甚至扣押、打伤中国居民。结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认为中国该怎样解决钓鱼岛问题呢?总结全课: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汉与匈奴的“和”与“战”,我们知道了匈奴人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更懂得了国家强盛的重大意义。希望同学们将来用所学知识,建设富强中国。学生观看图片,猜测民族。并说出猜测的结果。学生明确展示的民族,了解学习内容。了解匈奴的有关历史。学生讲述冒顿的故事。并了解匈奴的统一。学生思考,结合教材,回答:(1)、生产发展。(2)、学会农耕。(3)、进入鼎盛。学生各抒己见,在教师引导下答出:(1)、开发了边疆地区;(2)、实现局部统一,为全国统

7、一奠定基础;(3)、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学生思考,思维过渡到汉与匈奴关系的问题上来。学生参阅教材,思考、讨论,回答:(1)西汉采取和亲的方式解决匈奴侵扰的问题;(2)、汉初国力衰弱,无力抗击匈奴;(3)、没有根本解决问题。(4)、派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北击匈奴。(5)、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迫使匈奴西迁,无力对抗。学生探讨,回答: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强盛,才有能力打败匈奴。学生回答: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学生猜测,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学生讨论、合作、发言,认识: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和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她的功绩甚至比汉武帝还要高。学生发言,教师引导认识:不只是外表美,更是重要的是她们曾

8、为自己的国家或民族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学生讨论,回答:不一样。汉初国弱,不得已,且没解除危胁;昭君和亲是汉朝强盛,匈奴主动依附,也解决了问题。都解除了匈奴的危胁。昭君和亲有利于民族友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式更好。是国力的综合强盛与否。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尽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要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并迅速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对匈奴民族有感性认识。导入新课。既然学习匈奴,就应该有所了解,哪怕是简单的渊源。使学生认识,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贡献,同时认识中华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过渡衔接。了解汉与匈奴关系。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现象,认识本质。了解史实。一是加深认识;二是调节气氛。使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一是拓展知识;二是进行审美观的教育并调节气氛。学习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本质:认识强国的重要性。一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二是学以致用,借助所学知识,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结束全课。板书设计: 14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匈奴 和 汉 如何一曲琵琶好? 战 鸣笛无声五十年。 -剪伯赞题昭君墓 和 课后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