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26866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1课 陈涉世家导学案 一、 导入学习内容中华江山分外娇,英雄豪杰竞折腰。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具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我们描写了众多这样的风流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少时就怀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鸿鹄之志”。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率领农民起义的呢?起义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陈涉世家,与人物零距离交流吧。二、自主学习目标1、多读,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积累文言词汇。2、基本能附属情节和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的必然性。4、抓住人物的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成功塑造人的写法。三、 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

2、)第一遍阅读:读通顺,读上口,读连贯,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 阳夏 辍耕 怅恨 少时 苟富贵 鸿鹄 闾左適戍 度已失期 数谏 卜者 陈胜王 所罾 间令 数言忿恚 藉第令 诈称 徇蕲 七百乘 骑千余 谯门 社稷第二遍阅读:结合注释和已有的文言词语知识,读懂句意和文意,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辍耕之垄上 苟富贵 若为佣耕 发闾左適戍渔阳 皆次当行会天大雨 举大计亦死 等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上使外将兵楚人怜之 今诚以吾众 为天下唱 吴广以为然 卜者知其指意念鬼 陈胜王 所罾鱼腹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忿恚尉 藉第令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从民欲也 徇蕲以东 比至

3、陈 车六七百乘 骑千余 将军身被坚执锐第三遍阅读:基本能翻译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线索,梳理文章结构。 四、合作探究学习(以组为单位)1、 两两结对:互相检查阅读:读音、语气、语调、节奏。 互相提问对词语的理解。 全文口头翻译及纠误。 抓住线索,扣起义的发生、发展分析结构。2、组内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这件事展现了怎样的内涵?主要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本文背景资料和作者以及史记这部书情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陈涉的远大志向,你还知道哪些立志或理想的名言。(交流后于课后在积累本上整理出十则)3、 组内探究:整体感知:陈涉世

4、家是一篇人物传记,比较完整地记叙了陈涉起义的全过程。本文所选内容展现了什么?赞扬了什么?所选内容共有三段,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本空白处批注)“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胜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陈涉、吴广指出众士卒所面临的绝境是什么?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怎样?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悬的一句话是什么?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在文中标出)结尾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在

5、相应处批注)4、人物欣赏: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建立政权三个阶段中,哪些记叙(语言)体现了陈胜的领导才能?(在文中标出并分析) 找出文中陈胜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文中陈涉有三次对话,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五、 交流展示,成果共享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力争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六、 检测反馈评价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鸿鹄 间令 从祠 阳夏 谪戍 陈胜王 度已失期 鞭笞 数谏故 2、 解释下面

6、句中加点的词: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等死,死国可乎 適戍渔阳九百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固以怪之矣 3、 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词语:吴广以( )为然 天下苦( )秦久矣 吾闻二世( )少子也守丞死,( )乃入据陈 扶苏以数谏( )故 上使( )外将兵4、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 简要回答: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更笨原因是 6、 为什么要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 7、陈胜是怎样一个人? 8、翻译句子:陈涉者,阳城人也,字叔。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252一、

7、导入学习内容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秦国相继灭掉了六国,吞并了原六国附属的若干小国。当时,秦国的兼并与其它六国附属国的反兼并矛盾空前尖锐,一些小国屈服于秦的淫威“割地贿秦”,但也有不少的国家,敢于抗争,反对兼并,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机智果断、勇武兼备的爱国者唐雎,一起来感受他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深入虎穴,并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故事。二、 自主学习目标1、结合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反复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学会翻译,整体把握,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3、探究文本,学习对比、衬托、对话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4、

8、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以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的精神。三、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第一遍阅读:读通顺,读上口,读连贯,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唐雎 弗敢 怫然 徒跣 韩傀 休祲 抢地 缟素 色挠第二遍阅读:结合注释和已有的文言词语知识,读懂句意和文意,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加惠 怫然 休祲 色挠免冠徒跣 因使唐雎使于秦 谢 谕 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理解:说 错 与 仓 谕理解文中古今异义词: 虽然 若是也 休祲 不敢易 谢理解文中的多义词:使 徒 夫 然 以 之 理解文中活用的词的意思:天下缟素 轻寡人与 请广于君理解文中表称谓

9、的词:寡人 君 臣 吾 公 先生第三遍阅读:基本能译课文并复述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结构;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四、合作探究学习(以组为单位) 1、两两结对:互相检查阅读:读音、语气、语调、节奏。 互相提问对词语的理解。 全文口头翻译及纠误。 抓住线索,梳理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组内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这件事展现了怎样的内涵?主要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特点?唐雎的人物精神在我们当今社会中还有没有现实意义?(畅所欲言)3、文本研读:理清本文的结构(在文中标记并批注)。唐雎出使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么?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安陵君

10、为什么要派唐雎出使秦国?(分析归纳做好笔记) 唐雎到秦国后,秦王还在耍什么手段?唐雎是如何反驳的?(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分析) 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对唐雎说出“天子之怒”呢?唐雎是怎样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的?唐雎列举专诸、聂政、韩傀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句话表现了唐雎什么精神? 面对唐雎的大义凛然的英豪之气,秦王的神态、言语、行动是怎样的?写出了他怎样的心态? 4、 扣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赏析人物形象: 安陵君是怎样的一个人? 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亲王是怎样一个人? 唐雎说的话有哪些技巧?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感悟与启发

11、? 5、本文写作方法探究本文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有哪些方面的对比? 本文有哪些方面的衬托? 6、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请你在课后搜集整理几个;搜集整理一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分类写在积累本上,班会课上交流。 五、交流展示,成果共享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力争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六、检测反馈评价1、常识填空:战国策 是 末年的 很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课文标题中的“辱”的意

12、思是 。本文主要通过 的描写来 和 ,赞扬了唐雎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色挠 以头抢地 缟素 休祲 韩傀 徒跣3、下面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故不错意也 B、秦王不悦 C、秦王怫然怒 D、徒以有先生也4、 按要求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秦王在此事件中的表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A、欺诈: B、威压: C、战争威胁: D、屈服告饶: 5、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折腰仔细揣摩,才能有利应付,请揣摩下列句子的“潜台词”。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6、 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其许寡人 以君为长者 大王加惠 因使唐雎使于秦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3、:今吾以十之地,请广于君。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第23课 隆中对导学案 452 一、导入学习内容诸葛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智慧人物,“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必定三分”。公元207年,刘备为“兴复汉室”积极搜罗人才,经徐庶推荐,刘备亲自三顾茅庐才见到了隐居隆中的诸葛孔明。面对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诸葛亮为刘备全面而中肯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局势后,提出了一个进取荆益、联孙抗曹、革新政治、逐步统一中国的政治军事方案,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对”。二、 自主学习目标1、 反复阅读,训练语感,主动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 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

14、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3、 理解隆重对策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要旨,把握其战略方针。4、 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三、 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第一遍阅读:读通顺,读上口,读连贯,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好为 管仲 乐毅 枉驾 因屏人 倾颓 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猖獗 胜数 汉沔 此殆 挟天子 诸戎 帝室之胄 箪食壶浆第二遍阅读:结合注释和已有的文言词语知识,读懂句意和文意,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三、 一词多义:谓 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 已 然志犹未已 自董卓已来 信 谓为信然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 谓为信然 然志犹未已 秦王怫然怒 用 遂用猖獗 贤

15、能为之用 士卒多为用者 此用武之国 2、古今异义词:将军宜枉驾顾之 凡三往 孤不度德量力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此可以为援 利尽南海 天所以资将军 第三遍阅读:基本能译课文并复述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结构;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四、合作探究学习(以组为单位)1、两两结对:互相检查阅读:读音、语气、语调、节奏。 互相提问对词语的理解。 相互翻译、复述情节。(提示:介宾短语做补语,翻译时提在谓语前) 交流:文中的刘备和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共有6段,能分为四部分,请分析并归纳各部分大意。2、组内重点落实的知识点: 活用的词;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判断句;省略句;倒

16、装句。 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练习翻译):“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然操遂能克绍,以若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信义著于四海”;“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文本要点探究: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乃得见,你认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见到诸葛亮后刘备所说的话表明他具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诸葛亮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什么结论?接着诸葛亮又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孙权?结论是什么?对刘备

17、而言,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按暗示刘备的?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建立了根据地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该怎么办?4、人物形象分析:找出文中所有人物名字,明确他的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身份、地位。在众多人物中,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特别重要的人物有哪些?文章是怎样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的?5、学习小结。 五、交流展示,成果共享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力求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六、 检测反馈评价 1、给下面加点字注

18、音:因屏人 猖獗 遂诣亮 帝室之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奸臣窃命 此人可就见 主上蒙尘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此殆天所以此将军 将军宜枉驾顾之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3、 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欲信大义于天下。 B、自董卓已来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犹鱼之有水也。4、写出与下列句子有关的成语:A、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B、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 用文中的话填空: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的是 ,

19、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诸葛亮认为刘备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曹操 ,对孙权是 ,对刘表、刘璋是 ,对诸戎、夷越是 6、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请将与人物相关的故事配成对。赵云 周瑜 关羽 刘备 诸葛亮 曹操A、 官渡败袁绍 B、单骑救阿斗 C、白帝城托孤 D、火烧赤壁 E、三气周瑜 F、单刀赴会第24课 出师表导学案 453一、导入学习内容:“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唯“出师表”可鉴。陆游赞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现在让我们走进出师

20、表,你一定会感受到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惊醒一世当朝者,也是世世代代的处世通言。二、自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在读懂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汇。2、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认真揣摩并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及以情动人的写法。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当今的借鉴意义。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其耿耿忠心以及情词恳切的特点。三、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第一遍阅读:读通顺,读上口,读连贯,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崩殂 疲弊 伺卫 恢弘 陟罚臧否 攸之 费祎

21、遗陛下裨补 夙夜 驽钝 斟酌 猥自枉屈 彰其咎 咨诹 菲薄 第二遍阅读:结合注释和已有的文言词语知识,读懂句意和文意,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1、 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开张圣听 恢弘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咨诹善道 斟酌损益 作奸犯科 陟罚臧否2、 古今异义词:痛恨 布衣 卑鄙 感激 开张 驱驰 涕 诚 秋3、 一词多义:遗 论 效 以 行 为 益 道4、 活用的词:奸 忠善 臧否 优劣 亲 远 毛 恢弘良实 光 第三遍阅读:基本能译课文并复述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结构;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诸葛亮其人;文体“表”;写作背景资料。体会下面一副对联(特点、内涵):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

22、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四、合作探究学习(以组为单位)1、两两结对:互相检查阅读:读音、语气、语调、节奏。 互相提问对词语的理解。 相互翻译、复述情节。(提示:介宾短语做补语,翻译时提在谓语前) 交流:这篇“表”产生的背景?在这篇“表”中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建议?陈述了自己什么感情和决心? 分析交流本文的结构层次。 交流积累出自本文的成语。2、解读分析第1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建议”:当时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各是什么?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对后主作了怎样的规劝?本段先后两次提出刘备,用意何在? 3、解读分析第

23、2段: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具体执行?“内”“外”各指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规劝? 4、解读分析第3、4段“出师前人事安排,举荐贤能的文臣武将”:诸葛亮向后主举荐了那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目的是什么?希望后主怎样用好这些人?重用这些人的好处是什么? 5、解读分析第5段:本段中心句时哪一句?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各是什么?列举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指什么?纵观这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6、解读分析第6段: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作者当时的志趣是什么?“感激”先帝的原因是什么?“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

24、什么?哪句话概括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本段为什么要向后主述身世,讲经历? 7、解读分析第7段: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8、解读分析第8段:第一句照应上段哪句?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句?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句?作者陈述这一段的用意何在? 9、体会第9段依依惜别之情和千叮咛万嘱咐的恳切之情。 10、通过对全文解读与分析,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五、交流展示,成果共享 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

25、展示力争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六、检测反馈评价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攘除 陟罚 驽钝 彰其咎 崩殂 臧否 菲薄 咨诹 夙夜 猥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以光先帝遗德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臣不胜受恩感激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叹息痛恨与桓、灵。 古义 今义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

26、、文中揭示西汉兴、东汉衰的原因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上这份“表”的目的是什么? 7、 文中“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8、你知道的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或故事有哪些,请写出几个。第25课 词五首导学案 455一、 导入学习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几回回梦里回唐宋,泛舟诗词文化海洋,无论是缠绵哀婉,还是慷慨豪放,无不牵动我们的情思,启发我们的灵智。请看:温庭筠那思妇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范仲淹在那孤城书写着边塞的荒凉以及报国的忠诚;苏轼的老当益壮,矫健弯弓,为国射天狼的豪情;李清照摇动双溪蚱蜢舟,却难载浓浓愁思;辛弃疾醉里挑灯舞剑,迷离了那片刀光剑影。让我们乘坐时光车,

27、专程去拜访这几位古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去领略词的魅力吧!二、 自主学习目标1、 了解这几首词的相关知识以及词人写词的背景。2、 反复诵读,认真品味,理解词作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3、 在朗读中,训练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词作的画面美。4、 体会这几首词的写作特色,熟练背诵并默写。三、 自主学习指导之一: 望江南(温庭筠)1、诵读前友情提示:望江南是一首闺词,表现的是一位深闺女子因爱人远行而自己独处深闺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那孤寂的情感。全词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用语质朴而含蓄,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小令)。朗读时一定要扣住词的语言和画面,体味那温婉女子的内心情感。2、 在朗读中认准下面

28、加点的字(注音),理解划线词的意思。独倚望江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3、 认识作者:温庭筠,晚唐人,花间词派鼻祖,多写闺情,与韦庄词风相似。4、 文体链接:词兴起于五代,鼎盛于宋代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词有题目和词牌。题目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按流派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词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人物苏轼和辛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 四、 小组合作探究1、 两两结对,交流对这首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2、 从写法上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进行赏析。3、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在文中相应处批注

29、)4、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在原词中圈出这个字并批注)5、 你能从“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中体会出这位女子的心理变化吗?6、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最能体现这位女子失望到极点的一个词是哪个?7、 你认为“白蘋洲”应该是一个什么地方?8、 探究本词的写作特色:你们认为这首词的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白描 直叙 拟人 9、根据词的内容,完善下面的图表:望江南 独倚 皆不是 融情于景,景物衬托心理 肠断 【拓展延伸】用“肠断”表现悲伤的诗句: 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韦庄菩萨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0、三、自主学习指导之二: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1、相关链接: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散文、诗、词皆有名篇传世。其词传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反映了他以国事为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词写作背景: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当时朝廷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紫月周该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是作者任延州知州时于军中的感怀之作。2

3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塞下 衡阳 千嶂 浊酒 燕然未勒 羌管 不寐 训练语感:感受上下两阕的内容(侧重点);感受全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四、 小组合作探究1、 试用自己的话归纳词的大意。2、 词中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怎样理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一幅画面?4、 你是怎样体会“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5、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举反映出当时怎样的背景?6、 哪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愁思重”?为什么“人不寐”?7、 说说你对“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8、 通过反复研读,你认为这首词有哪些特点?9、 扣住文本和自自己的理解,完善下面的图表: 睹物伤怀 特 点渔家傲 秋思 有家难回 对比 家国之思 泪(悲) 典故 壮志未酬 互文 【拓展延伸】积累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心情的诗句: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三、自主学习指导之三:李清照武陵春1、激情导入:请猜一猜黑板上这幅对联中“女儿花”的芳名。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