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粤能工程理
Guangdong Yueneng Project Management Co.,Ltd.
工程工程名称
工程测量监理施行细那么
编 制
审 批
工程监理部名称
年 月
工程测量监理施行细那么
第一局部 工程测量及其特点
一、工程有关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某位置总建筑面积105000平方米。该工程具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为长方形平面尺寸为125.25米×73.30米地上四层裙楼、三栋25层住宅塔楼塔楼高度99.5米。基坑开挖深度8.6米基坑支护型式为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杆根底型式为冲孔灌注桩。
二、工程测量主要内容
1.工程坐标定位测量;
2.施工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和建筑高程控制点的建立;
3.基坑支护桩放样;
4.基坑工程监测;
5.根底桩放样;
6.地下室、裙楼各施工层上放线;
7.塔楼主体构造施工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和建筑高程控制点的建立;
8.塔楼主体构造施工阶段的轴线竖向投测和标高竖向传递;
9.塔楼各施工层上放线;
10.建筑沉降观测。
三、工程测量特点
1.本工程位于某城区基坑周边分布有多栋3~8层居民住宅楼、政道路及地下线对基坑支护构造及其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较严格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有关基坑标准的规定做好对基坑支护构造及其周边环境变形的监测工作。
2.虽然地下室和塔楼平面形状较为规那么但三个塔楼平面坐标系与地下室平面坐标系呈不同角度的斜交状态。在测量计算和放线检查时对此应予注意并加强检查。
3.本工程塔楼属于建筑高度为99.5米的高层建筑塔楼垂直度控制〔即轴线的竖向投测〕较为严格
第二局部 监理工作根据的主要工程标准、规章
一、?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21〕
二、?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
三、?建筑变形测量标准?〔JGJ8-2007〕
第三局部 监理工作的主要、措施与流程
一、参与、协助对工程坐标定位测量。
参与并对工程坐标定位测量过程进展检查签署?工程坐标定位测量记录?。
二、审查施工编制的施工测量方案。
根据工程工程的详细情况施工测量方案包含在有关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或单独编制。
三、要求施工报送其测量人员的、上岗证并进展检查。
四、要求施工报送其测量工具设备的检定证书并进展检查。
五、检查复核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和建筑高程控制点。
六、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测量放线过程进展检查对测量放线结果进展检查复核及时签署?工程基线复核表?。
第四局部 施工规定与技术要求
〔即控制要点和目的值〕
一、一般规定
1.施工测量前应搜集有关测量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2.大中型的施工工程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小规模或精度高的施工工程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3.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展定位、定向和起算;控制网的坐标轴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建筑物的±0高程面应根据场区水准点测设。
4.控制网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并满足建筑物施工测设的需要。
二、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1.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民用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也可根据建筑红线定位。
2.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构造、高度、根底埋深和机械设备传动的连接方式、消费工艺的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一级
≤1/30000
7〞/
二级
≤1/15000
15〞/
注:n为建筑物构造的跨数。
3.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以下规定:
〔1〕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
〔2〕控制网加的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
〔3〕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标桩。
〔4〕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应大于2cm。
〔5〕程度角观测的测回数应根据表2中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表2选定。
表2 程度角观测的测回数
测角中误差
仪器精度等级
2.5〞
3.5〞
4.0〞
5〞
10〞
1〞级仪器
4
3
2
—
—
2〞级仪器
6
5
4
3
1
6〞级仪器
—
—
—
4
3
〔6〕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7〕边长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的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的相关规定。二级网的边长测量也可采用钢尺量距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的规定。
〔8〕 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展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展配赋调整;点位修正后应进展矩形网角度的检测。
4.建筑物的围护构造封闭前应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的控制点宜设置在浇筑完成的预埋件上或预埋的测量标板上。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2㎜二级不应超过3㎜。
5.建筑物高程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道路闭合差不应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
〔2〕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少于2个。
〔3〕当场地高程控制点间隔 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
6.当施工中高程控制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
三、建筑物施工放样
1.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以下资料:
〔1〕总平面图。
〔2〕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
〔3〕建筑物的轴线平面图。
〔4〕建筑物的根底平面图。
〔5〕设备的根底图。
〔6〕土方的开挖图。
〔7〕建筑物的构造图。
〔8〕网图。
〔9〕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点位分布图。
2.放样前应对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进展检核。
3.测设各工序间的中心线宜符合以下规定:
〔1〕中心线端点应根据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中相邻的间隔 指标桩以内分法测定。
〔2〕中心线投点测角仪器的视线应根据中心线两端点;当无可靠校核条件时不得采用测设直角的进展投点。
4.在施工的建〔构〕筑物外围应建立线板或轴线控制桩。线板应注记中心线编并测设标高。线板和轴线控制桩应注意保存。必要时可将控制轴线标示在构造的外外表上。
5.建筑物施工放样应符合以下要求:
〔1〕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偏向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
表3 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向
项 目
内 容
允许偏向〔㎜〕
根底桩位放样
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
±10
群 桩
±20
各施工层上放线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90<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120<H≤150
25
150<H
30
标高竖向传递
每 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120<H≤150
±25
150<H
±30
〔2〕施工层标高的传递宜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量进展并应对钢尺读数进展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
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规模较小的工业建筑或多层民用建筑宜从2处分别向上传递;规模较大的工业建筑或高层民用建筑宜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
传递的标高较差小于3㎜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施工层的标高基准否那么应重新传递。
〔3〕施工层的轴线投测宜使用2〞级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直仪进展。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在构造平面上按闭合图形对投测轴线进展校核。合格后才能进展本施工层上的其他测设工作;否那么应重新进展投测。
〔4〕施工的垂直度测量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施工的精度要求、现场的观测条件和垂直度测量设备等综合分析确定但不应低于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
〔5〕大型设备根底浇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当发现位置及标高与施工要求不符时应立即承包及时处理。
6.设备安装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设备根底开工中心线必须进展复测两次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5㎜。
〔2〕对于埋设有中心标板的重要设备根底其中心线应由开工中心线引测同一中心标点的偏向不应超过±1㎜。纵横中心线应进展正交度的检查并调整横向中心线。同一设备基准中心线的平行偏向或同一消费系统的中心线的直线度应在±1㎜以内。
〔3〕每组设备根底均应设立临时标高控制点。标高控制点的精度对于一般的设备根底其标高偏向应在±2㎜以内;对于与传动装置有联络的设备根底其相邻两标高控制点的标高偏向应在±1㎜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