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课件.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23323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 言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在总结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 2020 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

2、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为了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落实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本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形势任务、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领域、以及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是落实可再生能源法的重要措施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本规划是指导“十一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据。i目录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 1 (一)发展状况 . 1 (二)存在问题 . 8 (三)形势和任务 . 9 二、指导思想和发

3、展目标 . 12 (一)指导思想 . 12 (二)发展目标 . 13 三、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 . 15 (一)水电 . 15 (二)生物质能 . 20 (三)风电 . 27 (四)太阳能 . 31 (五)农村可再生能源 . 36 四、环境影响分析 . 39 五、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 . 40 i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得到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目前,水电已是能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技术基本成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物液体燃料对替代石油、发展农业经济的作用日益显著。我国有丰富

4、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水电、沼气、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加快了风电、生物液体燃料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为更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状况“十五”时期,水电建设大中小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问题为

5、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小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围绕改 1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 2005 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开发利用状况“十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水电、沼气、生物液体燃料、风电、太阳能利用取得显著进展,可再生能源的作用逐步增大,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到 2005 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1.17 亿千瓦(包括约70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约占全国发电总装

6、机容量的 23,水电年发电量 3952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16。结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稳步推进沼气发展。到 2005 年底,全国已发展户用沼气池 1800 多万户,建成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工业有机废水沼气工程约 1500 处,沼气年利用量达到约 80 亿立方米,为近 7000 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燃料。到 2005 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 200 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约 170 万千瓦,垃圾发电约 20 万千瓦,其余为稻壳等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为了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国家开展了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研发 2和试点工作。到 2005 年底,以粮

7、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 102 万吨,以甜高粱茎秆、木薯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具备商业化发展的条件。以小桐子(俗称麻疯树)、黄连木等非食用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技术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为了加快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国家采取特许权招标方式推进大型风电项目建设,并促进风电设备本地化生产和风电技术的自主创新。到 2005 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网风电场 60 多个,总装机容量达到 126 万千瓦,为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偏远地区还有约 25 万台小型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机,总容量约为 5 万千瓦。为了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国家组织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太阳能光伏发

8、电的应用。到 2005 年底,全国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 7 万千瓦,在 12 个县城、700 多个乡镇建设了独立光伏电站,推广了 50 多万套户用光伏系统,极大地推动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了扩大太阳能热利用,国家积极推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有效扩大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和应用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到 2005 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到 8000 万平方米。2005 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 3生物质能)为 1.66 亿吨标准煤,约为 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7.5,相应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 300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4

9、亿多吨。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专栏 1 “十五”期末可再生能源主要发展指标和实现情况内容一、发电2000 年 “十五”预期目标2005 年 年均增长(%)1、水电(万千瓦)2、并网风电(万千瓦)3、小型离网风电(万台)4、光伏发电(万千瓦)5、生物质发电(万千瓦)二、供气沼气(亿立方米)其中农村户用沼气(万户)三、供热1、太阳能热水器(万平方米)2、地热等(万吨标准煤/年)四、燃料1、燃料乙醇2、生物柴油793534151.9170358502600120100001205.340100063001100012625720080180080

10、002001025 6.7301130318162511总利用量(万吨标准煤/年)2、技术和产业发展1200013600166006.7“十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 4成绩。水电、沼气和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已形成了技术门类比较齐全、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保障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的迅速发展。同时,生物质能高效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兴技术和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水力发电装备制造和施工技术日臻完善。在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基础上,已可以制造 70 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形成了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设备制造和水电工程施工能力,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1、。沼气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户用沼气系统和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施工,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沼气技术服务机构,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了专业化的设计和施工队伍,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其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明显加快,掌握了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技术,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本条件。风电技术和产业发展开始起步。独立运行的小型风电机组已有较长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历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自主研发基础上,已可以制造 600 千瓦至 1.5兆瓦的并网型风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迅

12、速扩大。“十五”时期国家组织实施的“送电到乡”工程和国际市场对光伏电池需求的 5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年生产能力超过 50 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年产量达 1500 万平方米,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有 1000 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达120 亿元左右。太阳灶、太阳房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专栏 2 “十五”时期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水力资源复查:国家组织了水力资源复查,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年发电量 6.19 万亿千瓦时,平均功率 6.94 亿千瓦

13、;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 5.42 亿千瓦,年发电量 2.47 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 4 亿千瓦,年发电量 1.76 万亿千瓦时。重大水电工程:“十五”时期投产的大水电站为三峡工程左岸机组(980 万千瓦)、大朝山(135 万千瓦)、公伯峡(150 万千瓦),2004 年 9 月,公伯峡水电站投产,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 1 亿千瓦。开工建设了云南澜沧江小湾(420万千瓦)、广西红水河龙滩(420 万千瓦)、贵州乌江构皮滩(300 万千瓦)、四川大渡河瀑布沟(330 万千瓦)、四川雅砻江锦屏一级(360 万千瓦)和金沙江溪洛渡(1260 万千瓦)等一批大型水电工程,在建水电项目总规模约

14、 8000 万千瓦。农村沼气建设:“十五”时期,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加大对沼气的支持力度,20032005 年,每年投入国债资金 10 亿元,农村沼气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 2005 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 1800 万户,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发展到 700多处。发展沼气已成为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小水电代燃料: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2003 年以来,在长江、黄河中上游已经退耕还林地区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 6首批试点项目涉及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山西等 5 个省、自治区的 26 个县(市)。到 2005 年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惠及 20 万人,减少年薪柴

15、消耗量 16万吨,巩固退耕还林面积 30 万亩,保护森林面积 156 万亩。燃料乙醇试点:“十五”时期国家开展了燃料乙醇试点工作,建设了 4 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形成年生产能力 102 万吨,其中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 10 万吨/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30 万吨/年、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30 万吨/年、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32 万吨/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 5 个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 4 个省的 27 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风能资源评价:为了做好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前期工作,2003 年以来,国家组织开展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和风电场选址工作,主

16、要通过气象资料评价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并结合地形、地貌、交通和电网条件,确定风电场的场址。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成果,全国陆地上的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约 3 亿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为了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2003 年以来,国家实施了风电特许权项目,政府承诺落实电网接入系统和全额接受风电发电量,以上网电价和风电设备的本地化率为条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十五”时期实施了三期招标工作,确定了总装机容量 160 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送电到乡”工程:为了解决西部边远无电地区乡镇所在地公用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基本用电问题,2002 年,国家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共安排 47 亿元资金,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四

17、川、西藏和陕西等 12 个省(市、区)的 1065个乡镇,建设了一批独立的光伏、风光互补、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站。3、法规建设和政策措施“十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法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逐步完善,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7专栏 3 “十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法规建设和政策措施法规建设:2005 年 2 月 28 日,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并定于 2006 年 1 月1 日施行。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国家责任和全民义务,随后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财税优惠政策

18、:国家逐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制定了支持风电、垃圾发电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支持: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和产业化计划,共安排 10 多亿元资金,支持光伏发电、并网风电、太阳能热水器、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可再生能源发展在技术、市场和政策措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

19、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政策扶持及激励措施的力度不够。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下,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力度较弱,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 8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2)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政策,没有形成稳定的

20、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3)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除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十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需要增加新的能源来源,缓解能源供需矛盾。进入 21 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21、加快,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增加能源的多元化供应、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9分。(2)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需要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愈发严重,既影响经济发展,也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严重,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特别是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22、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能源资源和供应条件的限制,仍主要依靠低效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生物质满足能源需求,到 2005 年底,全国仍有约 11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加快开发利用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农村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对于促进农村能源的清洁化、优质化和现代化,并通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时机基本成熟。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已

23、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具备了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条件。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发10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时机基本成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1)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和应用领域,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偏高,单纯依靠化石能源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的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资

24、源丰富,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因此,加快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2)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电人口地处偏远地区,人口分散,难以建立常规能源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是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重要手段。广大农村生活燃料不足,特别是缺乏优质生活燃料,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推广清洁生活燃料和推动循环型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生活电气化、燃料优质化、废物资源化、环境清洁化,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11(3)促进技术发展和产业建设,为大

25、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我国在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基础较差,严重制约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任务。在“十一五”时期,要着力提高在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完善产业体系,通过建立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带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初步建立起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

26、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发展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可再生能源,尽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开发潜力大的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液体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更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奠定基础。12(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主要发展指标是:(1)到 2010 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

27、比重达到 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 3 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9 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000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550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 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 190 亿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 1.5 亿平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 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 20 万吨。(2)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增加农村清洁生活燃料供应,促进农村能源建设。到 201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电网建设和改造相结合,解决约 1150万无电人口的基本用电问题,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 40

28、00 万户,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 100 万吨以上,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 4700 处,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5000 万平方米。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全国建成 50 个绿色能源示范县。(3) 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到 2010 年,初步13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形成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参与国际联合技术攻关等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方式。到 2010 年,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基本实现以国内制造为主的装备能力,水电设备、太阳能热水器达到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实现 1.

29、5 兆瓦级以上机组的批量化生产,农林生物质发电设备实现国产化制造,基本具备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材料的生产能力。专栏 4 “十一五”期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主要指标内容一、发电1、水电2、并网风电3、小型离网风电4、光伏发电5、生物质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二、供气利用规模数量单位20588万千瓦1900010007.5 (30 万台)3055040010050年产能量数量单位7106 亿千瓦时66502100.85.42401605030190 亿立方米折标煤万吨/年 24824232757353 197925281659913651、户用沼气2、大型畜禽场沼气3、工业有机废水沼气三、

30、供热400047001600万户处处150103010865022931301、太阳能热水器15000 万平方米 27002、太阳灶3、地热能热利用 100万台10000万吉焦30400供暖3000 万平方米 四、燃料供热水60万户万吨 3801、生物质成型燃料2、生物燃料乙醇3、生物柴油总计10030020万吨14503003030000三、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一)水电1、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1)指导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工作并重的方针,加强水库移民规划和水电前期工作,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31、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300 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 1300 万千瓦。到 2010 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1.9 亿千瓦,其中大中型常规水电 1.2 亿千瓦,小水电 500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 2000 万千瓦,已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 31。2、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1)规划布局。在做好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快西部地区水电开发步伐,提高水电开发利用率,扩大“西电东送”规模;挖掘中部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充分开发当地水能资源;加强东部地区水电技术改造,深度开发当地剩余水能资源,确保电站安全运行及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在以火电为主

32、的电网和远距离送电的受端电网,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到 2010 年,西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 9500 万千瓦,占全国的 55,15开发程度为 21.5,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四川、云南的水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2700 万千瓦和 1700 万千瓦,开发程度分别为 22.5和 17;中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 5000 万千瓦,占全国的 30,开发程度达到 68;东部地区装机规模达到 2500 万千瓦,占全国的 15,水能资源基本开发完毕。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 1280 万千瓦,约占全国的 2/3;中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 600

33、万千瓦,约占全国的 1/3;西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 120 万千瓦;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 2000 万千瓦。(2)建设重点。加快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开发步伐,积极推进怒江水电基地开发建设,在继续抓好长江三峡、金沙江溪洛渡、黄河拉西瓦、雅砻江锦屏一级、乌江构皮滩、彭水、红水河龙滩、澜沧江小湾和大渡河瀑布沟等重点水电站建设的同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向家坝、白鹤滩、观音岩、鲁地拉、龙盘、梨园、阿海,雅砻江锦屏二级、官地、两河口,大渡河大岗山、长河坝、泸定、双江口,澜沧江景洪、糯扎渡、功果桥,黄河羊曲、班多、玛尔挡,怒江六库、赛格等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

34、实施湖南东江等水电站改扩建工程,开展吉林丰满等水电站技术改造,充分挖掘已建水电站开发潜力。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建成 8 个小水电强省(区)和15 个小水电基地。开工建设广东深圳、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16响水涧、福建仙游、浙江仙居、辽宁桓仁、河北丰宁和江西洪屏等抽水蓄能电站。专栏 5 水电规划水电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的河流或区域。我国规划建设的十三大水电基地分别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上游、黄河中游北干流水电基地及湘西、闽浙赣和东北水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共 2.8 亿千瓦,年发电量 1.2 万亿千瓦时。小水电强省:小水电资源丰富,

35、开发程度高,装机容量在 300400 万千瓦以上的省份。“十一五”时期,力争建成四川、福建、广东、云南、浙江、湖北、广西、湖南等 8 个小水电强省(区)。小水电基地:小水电资源较丰富,开发程度较高,装机容量在 100 万千瓦及以上的集中联片区域。“十一五”时期,建成广东韶关、清远,福建三明、龙岩、宁德,浙江丽水,四川雅安、阿坝、凉山,湖北十堰、恩施、宜昌,湖南郴州,广西桂林和江西赣州等 15 个小水电基地。3、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水电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重点加强 300 米级高坝及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坝筑坝技术、大型地下洞室及高边坡锚固技术、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

36、关键技术等坝工技术研究;继续推进大型常规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的国产化,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强化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开展 6 万千瓦以上贯流式、百万千瓦级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和 30 万千瓦以上抽水蓄能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电设备制造技术。17开发水电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提出环境友好的水电设计施工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解决好水电建设的生态用水、低温水、鱼类洄游、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研究老电站更新改造技术和流域优化调度技术,开展老电站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进行流域优化调度政策研究,制定流域电站的优化调度机制,提高水电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组织实施和保障

37、措施(1)调整和完善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政策,提高水库淹没补偿标准,加大后期扶持力度。高度重视移民切身利益,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好新建电站移民安置工作。(2)加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做到水电移民规划和搬迁安置设计深度与工程建设方案设计深度相同;创新移民工作机制,研究和探索电站长期补偿淹没土地的办法,并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加强水电移民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各项移民政策落到实处,移民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使移民群众真正从电站建设中受益,并具有长久发展的条件。 (3)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重视水电建设环境

38、影响评价工作。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执行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澜沧江、怒江等国际河流水电建设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工作。18专栏 6 “十一五”时期重点开发流域及重点开工水电站项目重点流域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雅砻江黄河上游乌江重点项目向家坝、白鹤滩、观音岩、鲁地拉、龙盘、梨园、阿海等水电站景洪、糯扎渡、功果桥、里底、黄登等水电站大岗山、长河坝、泸定、双江口、猴子岩等水电站锦屏二级、官地、两河口、牙根等水电站积石峡、羊曲、班多、茨哈、玛尔挡等水电站思林、沙沱、银盘等水电站怒江中下游六库水电站红水河光照、董箐、马马崖等水电站(4)继续加强水电建设前期工作。“

39、十一五”时期,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上游、雅鲁藏布江以及西藏境内其他主要河流的水电开发规划等前期工作,为水电可持续发展提供项目储备。(5)完善水电建设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开放有序的水电建设市场。进一步理顺水电开发建设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水电建设发展需要的水电管理体制;完善水电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发挥好大型流域公司在水电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好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水电建设的引导和管理工作,促进水电健康、有序发展。19(二)生物质能1、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1)指导方针。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推动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加快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建设和市场培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林废弃物、城乡有机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边际土地资源,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的种植做到不与民争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