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第八章 接地装置教学要求:掌握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了解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及降低方法, 了解接地系统。 接地是防止人身
2、受到电击,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免遭损坏,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和防止静电损害的基本措施。 电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电流通过人体会造成电击;电流的热效应会造成电灼伤;电流的化学效应会造成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电磁场能量对人体的辐射作用,会引起头晕、乏力、神经衰弱等症状;电火花会引起瓦斯及氢气爆炸,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所以,必须研究电气安全技术,采取有效措施。s81人体触电的概念及机理8.1.1 人体的触电8.1.1.1 触电发生的原因人体的不同部分,如手脚之间、两手之间或两脚之间受到电压的作用,在人体内产生电流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叫做触电。通常是人站在天然导电的地面上
3、,手接触到带电体而发生触电。统计表明,多数触电事故是由于直接接触或接近电路的裸带电部分而造成的。另有约20%的事故则是由于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致使金属外壳、基础构架等发生非正常带电而引发的。前一类称为直接触电,防止的办法是采用电气隔离,并且正确地执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后一类称为间接触电,除了加强绝缘的定期监测和维修,便是采用接地保护的办法。须知绝缘损坏并不都是由外部原因引发的偶然现象,任何绝缘的老化都是必然的,而老化的绝缘便随时可能出现绝缘故障。8.1.1.2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机理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4、、电流的种类及人体的精神状态有关,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密切联系。1 电流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就越大。对于工频电流,按照电流通过人体的大小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级:(1)感知电流。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同,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0.7mA。(2)摆脱电流。人触电后能自动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同,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6 mA,成年女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0.5mA。(3)致命电流。引
5、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根据动物实验和统计分析得出的资料列入表8-1。该资料考虑了通电时间的影响,表中,O是没有感觉的范围,A不引起心室颤动,B是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 2通电时间。表8-1表明,通电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的颤动,死亡的危险性增大。这是因为,通电时间愈长,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减小。 工频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分析资料 表8-1电流范围电流(mA)通电时间人体生理反应O00.5连续通电没有感觉A10.55连续通电开始有感觉,手指手腕等处有痛感,没有痉挛,可以摆脱带电体A2530数分钟以内痉挛,不能摆脱带电体,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尚可忍受A33050数秒到数分心
6、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时间过长即引起心室颤动B150数百低于心脏搏动周期受强烈冲击,但未发生心室颤动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昏迷,心室颤动,接触部分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B2超过数百低于心脏搏动周期昏迷,心室颤动,接触部分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超过心脏搏动周期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能致命3电流途径 电流通过心脏时会引起心室颤动,较大的电流还会使心脏停止跳动。电流流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失调而导致死亡。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若电流较大,会对脑产生严重伤害,使人昏迷而导致死亡。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4电流种类 直流电流、高频电
7、流、冲击电流和静电电荷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电流的频率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亦不同。2530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最严重。5人体状况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也有关系: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女性较男性敏感;小孩承受电击能力较成年人低;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约与体重成正比。6人体电阻和安全电压人体电阻不是一个常数,它与电流途径、皮肤(干湿及破损)状况以及接触面大小有关,且随作用电压的大小而变。在小电压时,皮肤具有绝缘保护作用,在电压升高时皮肤将逐渐发生击穿,并增加机体电解,使人体总电阻下降。 设电流途径为手一手或手一脚,皮肤具有一般的接触面积和平均干湿度。当电压
8、低于100V时,人体电阻平均值约为3000,忽略站脚处地面电阻率的影响,则痉挛电压值约为30000。02=60V。即是说,在一般条件下,触电者不需别人帮助能自行脱开60V的触电电压,避免出现触电死亡事故。若接触条件变坏(指皮肤潮湿、接触面加大),即使人体电阻降至1300,也不致于达到50mA的使心室纤颤的危险限值。故一般可认为根据国际电工学会的推荐,该电压值现宜降至50V。在特殊环境中,例如地水中或特别潮湿处,或地金属的地面上;地湿皮肤和大面积接触的情况下,人体电阻只有几百欧姆。此时必须使用更低的安全电压规定值,例如36V、24V甚至12V。82 保护接地8.2.1. 接地的分类所谓接地,既将
9、电气设备的某些部分用导线(接地线)与埋在土壤中或水中的金属导体(接地体)相连接。按照接地的作用,电气设备的接地主要有三种形式:(1)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了使电气装置正常工作而将电气回路中的某一特定点接地,使之与地基本保持同电位。如变压器中性点、电压互感器中性点等的接地。(2)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将主要电气设备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进行接地,防备由于绝缘损坏使外壳带危险电压,以保护人身的安全。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钢或钢筋混凝土构架、杆塔,停电检修的电路等的接地。由于绝缘故障有可能窜入高电压的低压回路一点接地,也具有保护接地的性质。如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一点接地。(3)冲击接地其作用是将雷电流安全地泄
10、入地中,消除过电压的危险影响。如避雷针、避雷器和线路杆塔等的接地。按照接地电流的波形,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属于工频接地,在电站共用一个统一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常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构成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一部分。8.2.2 基本原理未作保护接地时,当电气设备主绝缘损坏致使金属外壳等与带电部分相连通时,人一接触设备,既与故障相的对地电压接触,这对人体是非常危险的,如图8-1所示。处于相电压下的金属外壳对人体安全构成的威胁还与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关。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通过触电者的电流将是单相接地的电容性电流(或过补偿的感性电流),其数值以安培计,故对人体构成威胁。在中性点
11、直接接地系统中,加于触电者的电压将是相电压,在高压系统中将导致人体的迅速烧毁。当金属外壳等有保护接地之后时,情况便大不相同。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设备外壳上的对地电压为 Ud=IdRd式中,Id单相接地电流 Rd接地装置的电阻当人触及设备外壳时,接地电流将沿着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如图8-1所示,而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Ir=IdRd/(Rr+Rd)式中,Rr人体的电阻 图8-1 保护接地的作用原理以图8-2为例,与外壳同电位并与土壤紧密接触的接地体,在向地中散流时,因土壤的电阻率很大,在设备附近形成一个倒漏斗形的地电位分布曲线。靠近接地体附近的土壤中电流密度大,电位分布陡峭。距接地体越远,电
12、流密度越小,电压降也越小。约在1520m处地电位接近于零.最高电位Ujd与接地电流Ijd之比值叫做接地电阻Rjd,即Rjd=Ujd/Ijd (8-1)显然接地电阻不一个集中参数,而是遍及电位分布场中的分布电阻。图8-2 单根垂直接地体的散流场和地面电位分布8.2.3 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在发生接地故障(如电气设备主绝缘损坏致使金属外壳等与带电部分相连通)时,位于分布电位场内的人体所受到的电压有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所谓接触电压Uj,即人站在距设备0.8m处,手触外壳等带电部分,手脚之间所受的电压值。即 Uj=UjdU (8-2)式中:U为触电者站脚处的电位由该式可见,接触电压的大小与接地电阻的大小
13、有关,接地电阻愈小,接触电压就愈小。接地保护之所以有效,不仅在于降低了带电外壳等的电位Ujd,而且还因抬高了站脚处的电位U。设备的接地即使非常好,在故障电源未切断前,接触电压也是存在的。所谓跨步电压Uk,即人在接地故障区域内行走,跨出0.8m步距的两脚所受到的电位差值。即 UK=U1U2 (8-3)式中:U1、U2为两脚落地点的地面电位。当人处于电场内有麻电的感觉时,不能奔跑逃离电场,而应该单脚跳或细步离开电场。8.2.4 接地电阻最大允许值接地电阻由R= Ujd/Ijd来决定,这时的接地电压Ujd应是能保证人身安全的数值。1.对小接地电流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一相绝缘损
14、坏时的接地电流一般控制在1030A以下,可以带故障运行2h。此时为了不致出现过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应适当限制接地电压值。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高压系统时,规定接地电压不超过250V,故一般应符合R250/Ijd,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10。当接地装置用于低压系统或高压系统共用时,考虑到人与低压设备接触的机会较多,需要更加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规定接地电压不超过120V,故一般应符合R120/Ijd,接地电阻一般不应该超过4。在发电机或变压器的容量小于100kVA时,可放宽至10。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允许升高,但不应超过:发电厂、变电站15,其余30。2.对大接地电流系统在中性点直接地系统
15、中,一相绝缘损坏时的接地电流很大,此时巨大的短路电流流过接地点必伴随着高接地电压。但保护将速动作切除故障电路,接地电压的出现只是短暂的,致使人体触电的机遇很少,而且作用时间短。故允许采用较大的接地电压和跨步电压值,并综合考虑电力系统运行的多方面要求,规定接地电压不超过2000V,故一般应符合R2000/Ijd,当系统的计算单相短路电流大于4000A时,可取R0.5。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允许升高,但不应超过5。3.对低压系统低压系统(主要是380/220V系统)的中性点一般采用直接接地。并联运行电气设备的总容量为100kVA以上时,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4;并联运行电气设备的总容量为100k
16、VA及以下时,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允许升高,但不应超过30。8.3 保护接零8.3.1保护接零原理在中性点直接地系统中,无论高低电压,要发生单相接地时,都使一相电压经接地中性点与故障接地点形成单相短路回路。但由于低压系统电压低,中性点和设备处接地装置阻值较大,单相短路电流偏小,常达不到保护所需要的动作值;此外,对低压设备,接地电压也略显过大。 针对低压设备保护接地存在:接地电流偏小和接地电压偏高的两个主要缺点,一般在380/220V低压系统中设置工作零线,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等与工作零线相连,构成保护接零。它用零线短接了保护接地回路中的电阻Ro和Rs,因故接零保
17、护可增大接地电流和减小接地电压。它是保护接地的进一步发展。图8-3(a)为保护接零图。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发生碰壳短路时,形成了一个闭合的金属性短路回路,由于这个回路不包括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所以短路电流比较大,使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可靠动作。另外,假定零线阻抗与相线阻抗(包括变压器或发电机每相绕组阻抗)持平,则相电压220V在相线与零线上各降落110V左右。图(b)实线表示只有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时,接零保护的电位分布。此时故障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Ujd为110V左右。若在故障设备处作零线的重复接地,则零线上的电位分布如图(b)中虚线所示,这时零线压降在Ro和Rs两个接地电阻上分压。可见,在中性点直接接
18、地的低压系统中,具有重复接地的接零保护能提供比接地保护大得多的故障分断电流和低得多的接地电压,这是接零保护的优点。 图8-3 低压设备的保护接零8.3.2 保护接零条件低压系统在实施保护接零时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其优点的充分发挥,甚至带来严重后果。为此必须履行以下接零条件。1零线不允许开断图8-4表示零线在点开断后,其负载端由于单相负载B的连通而上升为相电压,导致接零保护设备A的外壳带电,这是非常危险的。为了防止零线开断,要求零线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截面不宜过小,并尽量减少其接头;各设备的接零保护不能采用串接,而应各自用保护导线与零干线连接;在零线上切忌装设熔断器和闸刀开关。图8-4 零线开
19、断时引起的危险2接零网络中的低电阻接地体均应接零见图8-5所示,当相线对着未接零的低电阻接地体A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经设备A的接地电阻RA和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Ro回流,引起变压器中性点电位上升,使零线及接零保护的设备外壳产生危险的对地电压Uo,若忽略变压器和相线中的阻抗,则220V相电压在RA和Ro上分压,零线对地电压U0=220Ro/(Ro+RA)。当RA越小,则零线电位升高越大。由此可见,在接零网络中,不与零线相接的单纯保护接地是禁止采用的。此外,对那些有可能成为故障接地点的良好接地体如金属水管等,也要与零线作可靠的电气连接。图8-5 相线碰接未接零的低电阻接地体时引起零线电压
20、的升高3.零线应作重复接地零线至少应在各级配电盘处、用电设备集中处及网络支路末端等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愈多,接零保护愈安全。因为:(1) 重复接地能有效地降低接零保护接地电压Ujd,见图8-3(b)中之虚线。(2) 通过众多的重复接地点可减轻因未满足接零条件2和3时出现的危险后果。4.接零与接地统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宜在电气装置全范围内设置统一的接地网,它与电源中性点相接后便成为统一的接地接零网,此时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也就是保护接零,并自行满足上述各项接零条件。但为了避免单相负荷或三相不对称负荷电流长期流过接地网,对低压网络干线仍需设置工作零线。8.4 接地系统8.4.1接地系统的构成接地系统由接
21、地体和接地线组成。1、 接地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接地体包括两大类:(1)自然接地体,指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的钢筋、金属管道和设备。(2)人工接地体,指人为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按打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一般采用钢管或角钢,垂直打入土中;水平接地体则用扁钢或圆钢平放埋入0.60.8m深地下。通常情况下,按一定布置和要求,将众多的水平和垂直接地体相互连接,(联接导体一般也是水平接地体)并向设备引出接地抽头,构成接地网。2、 接地线。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与接地体连接用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8
22、.4.2接地系统的要求(1)在使用期限内,接地系统的性能和接地电阻应满足电气装置对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冲击接地的要求。(2)接地设施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或设置附加的机械保护,以能适应外界的影响。为此接地钢管的厚度应不小于3.5mm,扁钢不小于20mm4 mm,圆钢不小于8 mm。地中连接一律采用焊接。(3)接地系统应有防腐蚀措施,以保证在使用期限内保持符合要求的接地电阻值。(4)接地体要有适当的埋深,以避免机械外伤,也可避免地表土壤层温度的剧烈变化。在北方宜尽量埋设在冻土层以下。(5)接地网应遍及需要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所在地点,为各设备提供接地引出抽头。在高压配电装置室等户内必要场所,还应设置
23、明敷接地带,为设备的检修和试验提供临时性接地抽头。(6) 接地网边缘一般应封闭成环,并酌情在场内增设均压带以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7)节省钢材和投资、减少工作量、方便施工,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 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2) 大面积接地网应以水平接地体为主;3) 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在基础开挖、土石方工程回填时作深埋接地体;4) 利用地质钻探孔作深井接地体等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8.4.3接地系统的分类及特点1.按接地电流的大小,可分为大电流接地网和小电流接地网。二者对接地阻值和均压的要求不同,其工程规模和布置方式相差很大。4级接地阻值在一般土壤地区是容易达到的,一般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即可达到
24、或超过此要求。但0.5级接地装置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接地网面积大概需要达到500m500m。采取措施降低接地电阻值是这种接地装置敷设的主要目标。2.按土壤电阻率分类,可分为优质土壤、低电阻率土壤、中电阻率土壤和高电阻率土壤。通常认为100.m为不可多得的优质土壤,100 500.m为低电阻率土壤,5002000.m为中电阻率土壤,2000的为高电阻率土壤。由于 值差别很大,相应接地网的构造和规模也大不相同。在高电阻率地区,当难以达到正常的接地阻值要求时,考虑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允许按规程适当降低阻值要求。3.按所属电站的不同,可分为水电站接地网、变电站接地网和火电厂接地网等。水电站建筑物的水下
25、部分有大量自然接地体可资利用,还有水域面积可作外引接地网。但有的水电站地处峡谷,土壤覆盖层薄,又远离水库,接地工程十分困难。变电站和火电厂则主要依靠人工接地体,且一般要避免选址在高电阻率地区。8.4.4降低接地电阻值的常用措施 在高电阻率地区敷设接地网,降低接地阻值是一个突出的难题,在技术经济合理的限度内应扩大接地工程规模和采取一些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措施,同时还可按规程适当放宽接地阻值的要求。工程上常用以下几种措施降低接地电阻。1. 敷设外引接地网若在附近1KM以内有电阻率较低的土壤,可设置外引接地网,它与主接地网之间至少要用两根接地干线相连接。外引允许距离受到连接干线本身阻抗值的限制,如有大截
26、面的自然接地体如金属管道、压力钢管、钢轨等作外引连接干线最为理想,但要注意在其接头处作补充的电气连接。经过公路外引线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8M。外引水下接地网在水电站有普遍意义。凡便于施工、水量丰富、水域宽阔之处。如尾水渠、前池、引水渠、水库、河道等均宜就近加以利用。为了充分发挥水下接地网的作用,应与建筑物中的自然接地体相距10m以上并向外伸展。2. 深埋接地体如果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可用井式或深埋式接地体的方式,或用钻孔、冲压等技术将垂直接地体深埋至十几米、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深处,达到地下水层以下。由于地下水层导电性能的改善和散流截面的扩大,降阻效果非常明显。有时一根深埋接地体即可降
27、到21,甚至0.5以下。接地电阻值不仅随埋深下降,主要还取决于地层情况:粘土和矿砂层最好,砂卵石层次之,岩石层最差。深埋接地体较昂贵,最好能利用现成的地质钻探孔.相邻深井间距离宜大于2030m以避免屏蔽效应。3.换土用电阻率较低的土壤(如粘土、黑土及电石渣、矿渣、氮肥渣、石灰、木炭等与优质天然土壤的混合物等)替换电阻率较高的土壤,具体做法见图8-6和图8-7。 图8-6 在埋设垂直接地体的坑内换土图8-7 在埋设水平接地体的坑内换土 4.利用降阻剂。降阻剂是用来降低高土壤电阻率接地体接地电阻的物质,由多种化学物质配置而成。降阻剂的电阻率一般应在10.m以下。降阻剂用在小面积的集中接地、小型接地
28、网时,可以明显降低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如在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或小型变电站的接地网中,其降阻效果较为显著。但在大中型变电站的接地网中,由于降阻剂使接地网的有效尺寸扩大的百分比很有限,所以降阻剂的作用不大。5.敷设水下接地网。充分利用水工建筑物(水塔、水井、水池等)以及其他与水接触的金属部分作为自然接地体,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就近的水中敷设外引接地装置。8.4.5接地网的敷设 下面以水电站的接地网为例,介绍接地网的敷设情况。1.根据阻值要求和土壤环境确定工程规模和实施方案在非高电阻率区敷设小电流接地网比较简单,其目标是:使接地网遍及电气设备所在地点,就近向设备引出接地抽头;适当顾及均压要求。在
29、满足此两点后,可以指望其阻值已接近或达到4。为此,在水电站的主、副厂房主变场地、开关站等处,分片或联片敷设环形接地网。再参照电气设备的布置,在环内每隔58m敷设数行水平接地体,并准确按设备位置引出接地抽头。上述的“环”和“行”应尽量利用片内的自然接地体。最后在各分片之间至少用2根截面不小于40mm4mm之扁钢相互连接(连接带本身也是水平接地体),形成一个全站统一的接地接零网。大电流接地网是在上述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接地阻值和进一步实现均压的:扩大接地网范围,不再囿于上述电气设备所地场地;增设较远的引外接地网,尤其是水下接地网,并尽量利用远近的水工建筑物的水下自然接地体;有选择地打设一些垂直
30、接地体;在重要地段如主变场地、开关站及交通要道增设均压带。2.主副厂房的接地 立式机组主厂房结构复杂,钢筋、金属管道等交织密集,应充分利用作为自然接地体。水轮机层以下一般为水下部分,其自然接地体对降低阻值颇为有效。基本实施方法是:分别在主厂房底层(包括集水井和集水廊道底板、尾不管底板等)、水轮机层和发电机层三层钢筋中,每隔35m(考虑均压)或58 m(不考虑均压)选定一根纵向和横向尾水管直管段和机墩等处,相应地选取垂直主钢筋作为垂直自然接地体,与各层对应之水平自然接地体钢筋相连接,并上引至主厂房顶,形成一个多层的、立体的笼式钢筋接地网,与厂内所有金属管道、设备基础等牢固焊接。 卧式机组主厂房是
31、单层的,且多系砖木结构,使用钢筋少,一般要敷设人工接地体,并与厂房大柱钢筋、尾水锥管、压力水管及机械电气管道相连接。其他要求同上。3.屋外配电装置的接地 配电装置和主变场地是接地网的中心地段。屋内配电装置接地网常和主副厂房的联成一片;主变场地的则依主变位置或与主副厂房、或与屋外配电装置的接地网联成一片。 大面积屋外配电装置场地的接地如图8-8所示。它以水平接地体为主,埋深0.60.8m。考虑场内均压的需要,水平接地体行间距离取36 m(大接地电流、高值和小面积场地时取小值),并就近向设备和构架引出接地抽头。对大电流接地系统,该接地网一般要向外扩展,并将外缘各角作成圆弧形,以缓和该外地电位分布。
32、图8-8两断面图显示均压带使地面电位的分布趋于平缓。虽然其接地电压可能超过2kV,但场地内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不大。由于场地外侧的地面电位分布依然陡峭,为此可作以下处理:扩展边缘线至偏僻陡坡外。在边缘附近用高电阻材料(如砾石、卵石、沥清或沥清混凝土等)覆盖。在交通要道和出入口等外,为了有效地降低边缘跨步电压,可采用“帽檐式均压带”,即在局部地方加设两行埋深依次递增的均压带,详见图8-8中的大样图D。该处地面电位的分布明显变平缓,如A-A断面图右端所示。 图8-8 屋外配电装置的环形均压接地网及地面电位分布习题及思考题1.有人说:“具有接地阻值为Rjd的设备外壳发生碰壳带电时,人手触及外壳相当于人体电阻与Rjd并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何谓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如何降低这些电压?3.接地电阻是如何定义的?不同系统的接地电阻值的要求是多少?这些值又是如何确定的?4.何谓保护接零?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保护接零条件有哪些?5.将一部分低压设备的外壳采用接零保护,而另一部分只作接地保护,有何不妥?6.具有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小型水电站的接地网工程有何特点?主要须满足哪些要求?接地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