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冀矿资评(采)字GX[2009]03号
二零一零年一月七日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摘要
冀矿资评(采)字GX[2009]03号
评估机构:河北矿产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委托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评估对象: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
评估目的:“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申请采矿权延续及变更矿区范围,按有关规定需对该采矿权进行评估,收取采矿权价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托本公司对该采矿权进行出让评估。本次评估即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向评估委托人提供在本评估报告中所述各种条件下和评估基准日合理的采矿权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2009年9月30日。
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和收入权益法。
评估主要参数:
1、折现现金流量法主要参数
矿区面积7.0193平方公里;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111b+331+332+333)1719.90万吨;评估利用资源储量1511.34万吨;煤四、甲五1、甲五2煤层回采率均取85%;储量备用系数1.3;可采储量450.04万吨(含回收矿柱108.09万吨),正常生产期生产规模60万吨/年,矿井衰减期生产规模15万吨/年,合理服务年限11.59年,评估计算年限10年(含衰减期5.61年),期间拟动用可采储量426.25万吨;原煤不含税销售价格214元/吨;固定资产投资原值为9835.38万元,净值为8197.39万元;流动资金1393.56万元;单位总成本费用179.39元/吨;单位经营成本165.09元/吨;折现率8%。
2、收入权益法主要参数
2006年9月30日至2008年10月31日消耗资源矿石量41.67万吨;原煤不含税销售价格193.34元/吨;采矿权权益系数3.8%;折现率8%。
评估结论:本评估公司在尽职调查、了解和分析评估对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评估程序,选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和参数,经过估算,估算出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10年)评估价值为1485.84万元,大写人民币壹仟肆佰捌拾伍万捌仟肆佰元整。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矿山消耗资源量采矿权价值为367.95万元,大写人民币叁佰陆拾柒万玖仟伍佰元整。
评估报告使用限制:
(1)本评估报告只能服务于本评估报告中载明的评估目的以及报送有关主管机关备案而作;
(2)本评估报告书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
(3)除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当事方另有约定外,未征得本公司同意,本评估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被摘抄、引用或披露于公开媒体。
提示:
以上内容摘自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该采矿权评估报告全文。
法定代表人(签名):张步同
项目负责人(签名): 陈 平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陈 平
郭运芳
二零一零年一月七日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正 文
1、评估机构……………………………………………………………1
2、评估委托人…………………………………………………………1
3、采矿权申请人及矿山简介…………………………………………1
4、评估目的……………………………………………………………3
5、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3
6、评估基准日…………………………………………………………2
7、评估依据……………………………………………………………4
8、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概况…………………………………………5
9、评估实施过程……………………………………………………17
10、评估方法…………………………………………………………18
11、评估参数的确定…………………………………………………18
12、评估结果…………………………………………………………31
13、2006年11月~2008年10月矿山消耗资源量采矿权价值的估算31
14、评估假设条件……………………………………………………33
15、特别事项说明……………………………………………………34
16、评估报告的使用限制……………………………………………34
17、评估机构和注册矿业权评估师…………………………………35
18、采矿权评估报告日………………………………………………35
第二部分:附 表
1、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36
2、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销售收入估算表………37
3、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38
4、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39
5、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单位成本估算表………40
6、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经营成本估算表………41
7、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税费估算表……………42
8、右江矿务局塘内矿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矿山消耗资源量采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 ………………………………………………43
第三部分:附 件(目录见附件处)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冀矿资评(采)字GX[2009]03号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河北矿产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组成采矿权评估组,于2009年11月17日~2010年1月7日对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进行了评定估算。现将采矿权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评估机构
机构名称:河北矿产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石家庄槐安西路88号卓达中苑商务大厦B座301室;
法定代表人:张步同;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 [1999]007号(附件2);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30100000012178(附件3)。
2.评估委托人
评估委托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附件3)。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矿业权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矿业权出让人职责,为本项目评估委托人。
3.采矿权申请人及矿山简介
3.1采矿权申请人
企业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矿务局(见附件P194);
住 所:田东县祥周镇新洲村;
法定代表人:叶仿拥;
注册资金:人民币柒仟玖佰陆拾捌万元;
经济性质:国有;
经营方式:开采、销售、服务;
经营范围:煤炭开采(分支经营)、销售;机械、机电产品、建材、石材系列产品、石油产品、矿产品、废旧金属、印刷品、生铁、生铁管、铸件、耐磨钢球、铜、铝五金交电、日用百货、糖烟酒、果菜、饲料、粮油、机动车配件、土产日杂、建筑材料、室内装饰、各种宝石、玉石、石刻科工艺品、盆景、饮食、照相及照相器材、液化气、饮具、农副产品、冷拔丝、园钉、文化用品销售;设备修理;车船运输。
右江矿务局的前身为新州煤矿,1959年建矿,1979年建局,系广西国有煤炭生产骨干企业、自治区级先进企业,曾被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国有大型二档企业,是广西唯一一家国有地方煤矿标准化矿务局。原隶属自治区管理,2000年12月正式划归白色地区即现百色市管理。现有长岭煤矿、州景煤矿、里拉煤矿、那读煤矿、塘内煤矿、小龙煤矿、公篓煤矿公篓井、公篓煤矿跃进井等8对国有生产矿井,年生产能力200万吨左右。自2003年以来开工建设保群煤矿保群井、林场煤矿、水埠煤矿、水埠煤矿保安井、保群煤矿百发井、那徐煤矿、那音一矿、那音二矿、那音三矿等9个矿井工程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局煤炭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目前右江矿务局被列为广西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
企业国有总资产现为4.03亿元,国有净资产1.53亿元,企业各类从业人员8500多人,矿区人口约3.50万人。
企业的生产经营以煤炭生产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经营范围涉及煤炭开采、销售,机械、铸件、机电产品、建材产品以及汽车修理、汽车运输等。
煤炭产品主要有长焰煤、褐煤,属中灰、低硫优质环保型煤种。原煤发热量为12.54~18.80兆焦/千克,灰份20~40%,硫份<1%,无黏结性,符合国家环保规定值,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动力配煤和发电、制糖、化工、民用等领域,是发展铝、电等工业的理想能源。
3.2矿山简介
企业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矿务局塘内矿(见附件P195);
地 址:田东县祥周镇九合村;
经济性质:国有经营单位(非法人);
负责人:黄建佳;
资金数额:人民币壹万元;
经营范围:煤炭开采。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曾名新洲煤矿4号井,建于1976年,矿井设计能力为20万吨/年,2005年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6万吨/年,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3万吨/年。自1988年以来,矿井采取传统的炮掘、炮采及绞车牵引矿车提升生产作业方式。为提高矿井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采煤工艺科技含量,塘内矿将进行综合机械化技术改造,改造后矿井设计能力提高到60万吨。
该矿以往未进行过采矿权价款评估,未处置过采矿权价款。
4、评估目的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申请采矿权延续及变更矿区范围,按有关规定需对该采矿权进行评估,收取采矿权价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托本公司对该采矿权进行出让评估。本次评估即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向评估委托人提供在本评估报告中所述各种条件下和评估基准日合理的采矿权价值参考意见。
5.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5.1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矿)采矿权。
矿山名称:右江矿务局塘内矿;原采矿许可证号:4500009940038(见附件P192);开采矿种:煤;开采方式:地下开采;原生产规模:20万吨/年;有效期限:壹拾年,自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
5.2评估范围
①原采矿许可证范围
原采矿许可证范围(北京54坐标)由以下16个拐点坐标圈定(见附件P192):
序号
X
Y
序号
X
Y
A
2615940
36404440
B
2614360
36403650
C
2614560
36402060
D
2615380
36402020
E
2614370
36400720
F
2615080
36400300
G
2614830
36401120
H
2615560
36401160
I
2615665
36400310
J
2616520
36400820
M
2616450
36401600
N
26167000
36401600
O
26167000
36402950
矿区面积:7.1133平方公里,开采标高:+20~-555米。
②申请变更范围即委托评估范围
根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附件3),评估范围(西安80坐标)由以下11个拐点坐标圈定(见附件P5):
序号
X
Y
序号
X
Y
A
2615881.697
36404366.517
B
2614301.687
36403576.503
C
2614501.696
36401986.490
D
2614321.695
36401946.489
E
2614311.701
36400646.478
F
2615021.709
36400266.477
G1
2614766.703
36401061.483
H1
2615503.708
36401190.488
I1
2615622.714
36400757.489
J1
2616440.718
36400757.489
M1
2616369.714
36401546.495
N
2616641.716
36401526.496
O
2616641.710
36402876.508
矿区面积:7.0193平方公里,开采标高:+112米~-555米。
塘内矿原采矿许可证范围与里拉矿范围有局部重叠现象,为解决重叠的问题,2008年右江矿务局申请变更矿区范围和开采深度,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桂国土资函[2009]31号文《关于右江矿务局长岭矿等六对矿井调整矿区范围及采矿权登记有关问题的批复》原则同意对塘内矿调整矿区范围和开采深度。本次委托矿区范围即申请变更后的范围。《广西田东县新州矿区四号井田(塘内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储量核实报告》)资源储量核实范围在本次评估委托范围之内。本次评估资源储量数据以《储量核实报告》为依据。
6.评估基准日
本项目评估基准日为2009年9月30日。评估报告中计量和计价标准,均为该基准日客观有效标准。选取该日期作为评估基准日,一是该日距评估委托日未超过时限;二是考虑该日期为月末且距离评估日期较近,便于评估资料收集;三是考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7.评估依据
7.11996年8月29日修正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2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发布的《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7.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7.4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2007年第1号公告发布的《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7.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7.6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7.7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7]40号通知印发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
7.8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
7.9《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以下简称《评估准则》)及《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2006年第18号];
7.11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附件3);
7.12《广西田东县新州矿区四号井田(塘内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附件4);
7.13《广西田东县新州矿区四号井田(塘内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桂储伟审(2009)25](附件5);
7.14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桂资储备案(2009)56号](附件6);
7.15《广西右江矿务局塘内矿开采设计说明书》(附件7);
7.16《广西右江矿务局塘内矿开采设计》审查意见书[桂国土矿开审(2009)07号](附件8);
7.17原采矿许可证(附件9);
7.18营业执照(附件10);
7.19右江矿务局及右江矿务局塘内矿提供的财务报表(附件11);
7.20其他资料。
8.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概况
8.1矿区位置和交通
矿区位于广西田东县北西290°,直线距离8.50千米,属于田东县祥周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7°01′24″~107°03′49″,北纬:23°37′38″~23°38′29″,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02′43″,北纬:23°02′43″。
矿区内水陆交通较方便,南(宁)~百(色)二级公路从矿区南侧通过,西至百色市区约69公里,东至南宁市198千米,南昆铁路从矿区北部经过,南宁~百色高速公路从右江南岸通过,矿区内村村都通乡村公路。发源于云南境内的右江河从井田西面、南面通过,百色至南宁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8.2自然地理
矿区为低矮的丘陵地形地貌,海拔标高97.50~127.90米之间,相对高差不足30米,中东部村庄密集,矿区水田居多,植被不发育,以种植水稻为主,甘蔗、果树等旱地作物次之。
该区属亚热带气候,一般无冰冻期,5~9月份气候炎热,气温最高达39℃,12月到次年2月气温稍低,最低-1.2℃,雨量充沛,6~8月份为雨季,常有暴雨,月最大降雨量为413.70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229.20毫米,2~4月常有冰雹,一般风力在7级以下。据百色气象站资料显示,1955 年4月30日,百色市一带发生十级大风及冰雹灾害;1972年5月2日,在百色一带发生特大龙卷风。至今为止,矿区内无较强的地震记录。
8.3地质工作概况
1958年,130勘探队在塘内探区进行过勘探工作,施工钻孔49个,总进尺13453.23米,但煤芯采取率较低,顶未、底初缺失量较大。
1966~1971年,广西燃化局150煤炭勘探队对该区进行了精查工作,施工钻孔20个,进尺6255.56米,抽水试验1次。1972年10月30日提交处《广西百色煤田祥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1972年12月6日,广西燃化局以燃基字(73)地审第02号文下发了《百色煤田祥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审查批准意见书》。其审查结论为:祥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对新州六号正断层以南地区的地质构造已基本查明,对主要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煤层厚度、结构、稳定程度及煤质牌号已经查明,煤层对比一般已经清楚,水文地质条件已基本了解,预算了未来矿井涌水量。以煤层最低可采厚度0.60米估算储量,共获得A2+B+C1+C2级储量2757.827万吨。其中A2级61.745万吨,B级储量648.072万吨,C1级储量1086.033万吨,C2级储量961.977万吨,其中A2+B级储量709.817万吨,占A2+B+C1级储量的3.40%。
2006年1月广西煤炭地质150勘探队进行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提交《广西田东县新州四号井田(右江矿务局塘内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6年5月19日经南宁市储伟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评审,并于2006年10月8日以桂储伟审[2006]104号批准核实保有资源储量总计1914.14万吨,消耗量394.68万吨,累计查明2309.09万吨。其中在采矿许可证开采范围(+20~-555米)内各类保有的资源/储量共计1805.87万吨,其中(111b)98.75万吨,(122b)44.10万吨,(333)566.97万吨,(2M11)141.40万吨,(2M22)40.13万吨,(2S11)415.69万吨,(2S22)114.35万吨,(333)煤柱384.38万吨;在采矿许可证开采范围以外(+100~+20米)的范围内资源总计108.54万吨,其中(333)46.01万吨,(333)保安煤柱62.53万吨。
并于2006年11月27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备案文号为桂资储备案[2006]117号。
2008年8月下旬接受广西右江矿务局的委托,11月初进行矿山地质调查工作,收集以往地质勘探报告和截止2008年10月底的矿井开拓资料、实地调查矿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验证矿山提供的采空区的范围,同时在广西煤炭地质局地质资料室收集了广西150煤田地质勘探队于1972年10月30日提交出的《广西百色煤田祥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了解矿山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的同时用手持GPS检查校对了矿山提供的位于矿区西南角的高压电杆坐标。井下巷道分布直接采用矿山2008年10月的采掘平面图。最终以矿山地质调查研究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及矿山提供的矿井开拓资料为基础结合《广西百色煤田祥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及06年资源储量核实资料,编制了《广西田东县新州矿区四号井田(塘内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止2008年10月31日,核实后塘内矿在采矿许可证开采标高范围(+20~-555米)内保有的资源储量1644.80万吨,消耗的资源储量515.40万吨,累计查明2160.20万吨。申请扩大范围(+110~+20米)内保有的资源储量75.10万吨,消耗的资源储量36.80万吨,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111.90万吨。申请扩大矿区范围和开采深度后(开采标高+110~-555米),保有资源储量1719.90万吨,消耗的资源储量552.20万吨,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2272.10万吨。在保有的资源储量1719.90万吨中,村庄煤柱、公路煤柱、断层煤柱和巷道煤柱1251.30万吨,占72.75%。
8.4矿区地质概况
8.4.1地层
在矿区范围内,钻孔揭露的地层由第三系渐新~晚始新统那读组、公康组合第四系地层。现从下至上分述如下:
1、那读组
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炭质和煤层组成。与下伏红色岩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和煤层组合特征,可将那读组自下而上分为三段:那读段、田东段、下百岗段,矿区内的钻孔未揭露那读段。
(1)那读组田东段
为灰褐、淡褐、褐色的巨厚层状泥岩,结构致密,具贝壳状断口,局部微含砂质和少量螺蚌化石。顶部夹薄层灰绿色泥岩,灰绿、灰褐色砂质泥岩、粉砂岩,逐渐与那读组下百岗段过渡。
本段以典型的巨厚层状灰褐色泥岩为特征,与上伏、下覆地层易于区别,也是百色煤田良好的对比标志层。12300孔揭露厚度达122.85米。与那读段整合接触。
(2)那读组下百岗段
本段为矿区含煤地层。主要由浅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局部为砂岩)及煤层组成,夹薄层泥灰岩和钙质砂岩,含钙质结核;中下部含有甲四、甲五-1、甲五-2煤三层可采煤层。
本段由浅部向深部、由西部向东部有明显变厚的趋势,一般厚度为225米。由田东段整合接触。
距岩性和煤层沉积等特征,可将本段分为四部分:
①下部
下部从田东段泥岩顶界到甲五-3煤层顶板。为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局部夹细砂岩。在顶部沉积了甲五-3薄煤层或炭质页岩。
距12603孔及邻区资料,本段粉砂岩中常含油(油斑),12502检孔也见含油斑的粉砂岩、砂质泥岩,12602A孔钻进本段时出现天然气涌出孔口的现象。
本段以灰绿色沉积与下伏田东段区别,厚度为25米。
②中下部
从甲五-3煤层顶板到甲四煤层顶板。底部为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向上相变为砂质泥岩、泥岩,并沉积了甲四、甲五-1、甲五-2煤层和白垩质砂岩。甲四、甲五-1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甲五-2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且煤层沿走向、倾向具分叉现象。厚度为40米。
据井下调查得知:白垩质砂岩是与煤层同期沉积产物,以似层状或透镜状夹在煤层中或底部,含大量动物化石、植物根系遗迹,常为煤层之根土岩。
③中下部
从甲四煤层顶板至甲三-1煤层顶板,厚度为50米左右。岩性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含钙质结核。夹薄煤层及炭页岩数层,仅个别零星可采,无工业价值。
④上部
从甲三-1煤层顶板至甲一煤层顶板。以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夹黄褐、暗红色斑点的杂色砂质泥岩,含钙质结核。夹有薄层泥岩及数层不稳定的薄层页岩或煤线,上部发育有一层含菱铁矿蜡状油页岩及质量较佳的甲一煤层,甲一煤层是下百岗段与公康组上百岗段之分界线。厚度为110米左右。
2、公康组上百岗段
公康组仅出露上百岗段地层。以灰黄、黄褐色、暗红色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青灰色砂质泥岩,有时夹粉砂岩、细砂岩,含钙质结核。与下百岗段整合接触。
本组仅发育煤线及薄层炭质页岩。12205孔、12352孔的细砂岩中含有油斑。
3、第四系
第四系地层角度不整合于各组(段)地层之上。主要为一、二级阶地,局部为四级阶地。沉积厚度从南向北逐渐变薄。
(1)表土层
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呈土黄、黄褐、褐红等杂色,具可塑性,粘性强。中下部含砂逐渐增多。厚度5~12米。
(2)砂卵石层
普遍发育。成分主要为白色石英砂砾、黄褐色、黑色燧石砾组成,局部呗泥质填充;砾径一般在4厘米左右,大者可达10厘米;磨圆度中等,分选性较差。
本层厚度与阶地、古河道有密切关系,一般一级阶地为1.54~19.40米、平均为8.06米,二级阶地位0~11.90米、一般为4.70米,四级阶地为2.98米。
8.4.2构造
塘内矿位于百色煤田向斜南翼中部东段。地层走向大致为NWW~SEE向,地层倾角为10°~16°,一般为12°;宽阔的倾伏向斜及小型短轴背斜不甚发育,高角度正断层往往组成阶梯状断块构造,这是本区构造的最大特点。
1、断裂构造
矿区内发现的断层有8条,均为正断层,其中祥周4号正断层、新州2号正断层(F新-2)、新州3号正断层(F新-3)、新州6号正断层(F新-6)均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对煤层的开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各断层特征如下:
①祥周一号正断层(F祥-1)
位于矿区西南面,是矿区浅部的自然边界。走向近EW,倾向N,倾角60°~65°;走向长2500米,断距50米;有1240B、12500(检)两个钻孔控制。
②祥周2号正断层(F祥-2)
位于矿区东南角。走向近NWW~SEE,倾向NNE,倾角66°~67°;矿区走向长1600米,落差76~120米;有12601、12802等2个钻孔控制。
③祥周3号正断层(F祥-3)
位于矿区东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65°~70°;区内走向长1500米,落差43~128米;有12602(检)、12702、12803(检)3个钻孔控制。
④祥周4号正断层(F祥-4)
位于矿区东面中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60°~68°;区内走向长1600米,落差44~119米;有12603、12804两个钻孔控制。
⑤新州2号正断层(F新-2)
位于矿区西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50°~65°;区内走向长700米,落差47~73米;有12044钻孔、新州三号井巷道及生产钻孔301、302钻孔控制。
⑥新州3号正断层(F新-3)
位于矿区西部。走向NWW~SEE,倾向NNE,倾角60°;区内走向长1300米,落差22~99米;有12201、1230A、12401A共3个钻孔控制。
⑦新州5号正断层(F新-5)
位于矿区西部外围。走向NWW~SEE,倾向NNE,倾角60°;区内走向长约600米,落差达83米;有11947钻孔控制。
⑧新州6号正断层(F新-6)
位于矿区西北角。走向NWW~SEE、经121线后转为EW向,倾向NNE~N,倾角58°~70°;区内走向长3000米,落差44~160米;有12004、12103A、12304~12352钻孔控制。
2、褶曲
在122~124线浅部的12200(付)~12301(付)~12400孔一带存在一带存在一个短轴背斜,轴向近EW。
此外,受断层影响,在断层附近也存在一些宽缓的小型牵引褶曲。如12103、12302、12703等钻孔附近可见到小型倾伏,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本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8.5煤层
8.5.1含煤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那读组下百岗段,厚度一般为225米。主要由浅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局部为砂岩)及煤层组成,夹薄层泥灰岩和钙质砂岩。含煤十余层,其中煤层层位稳定可编号的自上而下为甲三1煤(粉四层)、甲四、甲五1、甲五2层煤,甲四、甲五1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甲五2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甲三煤不可采。
8.5.2可采煤层
塘内矿可采煤层三层,自上而下为甲四煤、甲五1煤、甲五2煤层,现分述如下:
1、甲四煤层
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全层厚度为0.57~2.32米,纯煤厚度为0.46~2.20米,平均为1.36米(39个孔),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较厚区集中在西部,其不可采区在矿区东南角祥周二号断层以南一带。根据实际生产过程揭露,纯煤厚度为0.60~1.00米。煤层较稳定,属中厚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夹矸1~3层、最多达5层,夹矸为炭质泥岩、炭质页岩、砂岩;煤层顶板一般为粉砂岩和泥质砂岩、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2、甲五1煤层
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全层厚度为0.43~3.69米,纯煤厚度为0~2.63米,平均为1.29米(38个孔),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较厚区集中在西部,其不可采区在矿区东南角祥周二号断层以南一带。根据实际生产揭露,纯煤厚度多在1.20~1.70米,煤层较稳定,以中厚煤层为主;结构复杂,一般含夹矸3~5层、最多达10层,夹矸为炭质泥岩、炭质页岩、泥岩,呈透镜状;煤层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
3、甲五2煤层
为矿区局部可采煤层。全层厚度为0.10~3.69米,纯煤厚度为0~2米,平均为0.50米(38个孔),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区集中在西北部。煤层变化大,由西向东分叉变薄,煤质差,结构复杂,一般含夹矸1~3层、最多达5层,夹矸为炭质泥岩和炭质页岩、局部为砂岩。
综上所述,甲四煤、甲五1煤为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甲五2煤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8.5.3煤质
1、物理性质与煤岩特征
甲四煤层为褐黑色,条痕褐色,条带状结构,沥青光泽,断口为贝壳或不平坦状,以暗煤为主,镜煤、亮煤次之,半暗型煤。
甲五1煤层为褐黑色,条痕褐色,沥青光泽,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条带状结构。
甲五2煤层暗煤和亮煤组成,属于半暗型煤,颜色为黑色带褐色,沥青光泽,粉末为深棕色、块状,断口平整或参差状,层理较明显。各煤层的容重值见下表。
各煤层容重值统计一览表
煤层编号
甲四
甲五1
甲五2
容重值(t/m3)
2、化学性质
各煤层的化学性质见下表。据资料,矿区各煤层均为褐煤。
各煤层化学性质统计一览表
煤层编号
化学性质
Wad(%)
Ad(%)
Vdaf(%)
FCad(%)
St,d(%)
Qb,adMJ/kg
甲四
甲五1
甲五2
3、煤的用途
从上表可知,各煤层为低中~中高灰分、高~特高挥发分、中硫分、中热值褐煤,均适宜做动力和生活用煤。
8.6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夹矸岩性特征
甲四煤层:位于那读组下百岗段下部,其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极少数为泥岩。底板在123勘探线以西多为砂质泥岩为主,123勘探线以东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底部为含螺蚌化石泥灰岩标志层。由于其层位特殊,易于辨别,对比可靠。甲四煤层一般含1~层夹矸,局部夹矸多达五层,单层夹矸厚度较小,一般小于0.2米,最大为0.97米,煤层中薄层夹矸以炭质泥岩为主,厚层夹矸则以泥岩为主。
甲五1煤层:位于甲四煤层之下约9~12米,其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底板在123勘探线以西多为砂质泥岩为主,123勘探线以东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含夹矸0~11层,一般2~4层,煤层中的夹矸单层厚度最大达到1.06米,最小0.02米,相差悬殊,煤层夹矸以炭质泥岩为主,极个别出现含炭泥岩。
甲五2煤层:位于甲五1煤层之下约5米,顶板多为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4~10层,一般6层,夹矸最大厚度1.70米,一般小于0.3米,煤层夹矸以泥岩为主,少量含炭泥岩、炭质泥岩。
8.7矿区共(伴)生矿产
在百色煤田中的那读组、百岗组的不同层位中都有大小不一的透镜状油层。田阳探区煤炭普查勘探过程中在矿区ZK7007孔那读组和ZK7416孔百岗组地层中分别发现油砂。在位于矿区东部的水埠矿段ZK7206、ZK7208、ZK7405-1孔那读组地层中不同部位分别打到了天然气,特别是ZK7208孔,天然气喷出40余天之久。以往勘探在本矿没有发现油层和天然气。但在塘内矿没有发现其它有益矿产。
8.8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百色煤田的煤炭资源主要作为动力用煤,以往地质勘探工作中没有进行对煤的加工技术性能的实验工程,百色煤田多年来的开发,也未对煤的利用方向进行过煤的加工试验,多见来的商品煤几乎都是原煤。
8.9开采技术条件
8.9.1水文地质条件
8.9.1.1矿区地表水体
新州河(里拉河)自北向南穿越矿区西部汇入右江,河宽10~30米,其水量补充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流量变化大。
右江自矿区西南角边界外约250米流过,河宽145~550米。
8.9.1.2含水层与隔水层
1、那读组田东段隔水层
位于含煤地层下百岗段之下,主要由灰褐、淡褐和褐色、巨厚层状泥岩组成,顶部夹薄层粉砂岩,中部夹薄层细砂岩。泥岩结构致密,为一良好的隔水层。本段自东向西厚度增大,在长岭矿最大厚度达306米,本矿区厚度一般在120米左右。
2、那读组下百岗段弱含水层
一般厚度为225米。主要由浅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局部为砂岩)及煤层组成,夹薄层泥灰岩和钙质砂岩,含钙质结核;中下部含有甲四、甲五1、甲五2煤三层可采煤层。泥岩、砂质泥岩为隔水层;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局部为砂岩)为弱裂隙、孔隙含水层,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水位标高在120米±,据位于矿区中部的12502(检)孔抽水试验资料,单孔涌水量为0.0141~0.0197L/s,参透系数为0.095~0.117m/d,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水。粉砂岩、砂岩呈透镜体产出,其分布无规律可寻,在已采取的12303、123F、12402、12405孔附近200米范围内距四煤层顶板之上约6米左右有一层厚度约3~7米的砂岩透镜体,在12402孔厚度达7米。矿山在开采140工作面时,煤层顶板常有淋水现象与该砂岩透镜体的存在有关。125勘探线以东四煤层顶板以上几乎是由泥岩或粉砂质泥岩组成。
3、公康组弱含水层
由杂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相间组成。其中粉砂岩和细砂岩为含水层;泥岩、砂质泥岩结构致密,为隔水层。公康组总体为孔隙水弱含水层。公康组与煤层相距约170米~200米,其含水层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4、第四系透水层
主要为右江的Ⅳ级、Ⅱ级、Ⅰ级阶地的石英砂砾、粗砂及亚砂土组成的卵石层、细砂层及亚粘土层等松散坡积物、残积物、冲积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含水性、透水性,厚度0.20~19.40米。
据《广西百色煤田祥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新州三号井1200主孔和12502(检)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1.75kg/s·m,水质类型为HCO3·Cl—CaMg,矿化度为25mg/L,总硬度为0.3~0.4[德度],PH值为4~6。
据《广西百色煤田祥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12502(检)钻孔,其水位标高为98.52米。
8.9.1.3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
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是含煤地层中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透镜体、在掘进开拓中巷道顶、底板遇见这些透镜体见有渗水现象,其水量与遇见细砂岩透镜体大小及多少有关,与地表水、大气降雨关系不大,开采初期,矿坑涌水量较大,随着时间增加,水量逐渐减少。在矿区的西南角右江河附近地段的煤层浅埋地带,地下水的补给与河流有联系。右江河是矿区地表水排泄通道。
8.9.1.4矿井充水因素
据右江矿务局塘内矿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以往勘探成果,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
①采区冒落高度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粉砂岩、砂岩中的孔隙水和裂隙水直接向矿井充水。
②在煤层浅埋地段采区冒落高度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第四系卵石、砂层透水层直接向矿井充水。
③甲四煤层底板普遍存在厚度3~24米的隔水层;而某些地段如12004、02205、12404(检)等钻孔一带,甲四煤层底板直接为粉砂岩、砂岩,其孔隙水和裂隙水会直接向矿井充水。
④远离右江河的煤层开采区,河水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在新州三号正断层以北,煤层埋深在±0以下,矿井采空放顶后新州河水沿裂隙灌入矿井的可能性不大。在煤层浅埋地段,新州三号正断层以南,开采时河水(右江河及里拉河)通过开采时形成的裂隙向巷道涌水,对矿坑充水有影响。
8.9.1.5断层的导水性
塘内矿断层主要发育于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