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函(国科函创201859号),支持玉溪市等17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加快推进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明确建设目标,细化职责分工,强化任务落实,确保2020年通过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的总结评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讲话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玉溪的工作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大力实
2、施“生态立市、产业富市、创新强市、开放兴市、共享和市”发展战略,全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的转变,持续不断为玉溪发展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一条云南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的可借鉴、可推广的路子。(二)建设原则按照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适合玉溪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遵循以下原则。深化改革。将改革贯穿
3、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人才优先。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才聚才机制,大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形成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和新动能。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着力引进知名大学、高水平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资源
4、的承接与融合能力。绿色生态。坚持将绿水青山作为最大的优势,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围绕产业创新、城市运行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显著,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有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创新能力居云南前列、在西南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有一定影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的创新型城市。成为云南的科技研发次中心和科技成果的孵
5、化、示范、推广基地。(二)具体目标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到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3.0%。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累计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300人,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10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6万元/人。创新型经济初步形成。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平均不低于8.5%。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7%
6、,万元GDP综合能耗控制在0.64吨标煤以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40%。创新政策不断完善。不断完善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效应,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创新平台快速增加。到2020年,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5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达到18家。科教创新城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建设成为有效连接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抚仙湖继续保持一类水质,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玉溪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指 标2016年基数2017年达到值2018年达到值2019年达到值20
7、20年达到值责任部门 (第一个为牵头部门)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人年)6.1810202530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0.440.671.051.622.5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县区政府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650.851.52.02.5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64.50 61.71666870高新区管委会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4
8、1.042.76455058.6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数量(个)1222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数量(个)33456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个) 33345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个) 02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量(个) 1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数量(个
9、) 888810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个)22225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个)2933353750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7.277.387.488.48超全国9.59水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 GDP 的比重(%)未统计51015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引进高层次紧缺
10、人才(人)161180200250300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数(个)7305080100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3.153.43.94.55市知识产权局各县区政府高新技术企业(家)*8693100110130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县区政府高新技术企业数(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2121.8232425市科技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县区政府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3.514.86151617市科技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县区政府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占企业研发经费比重
11、(%) 5.24市科技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县区政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69.38.58.58.5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GDP比重% *37.538.4383940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1.332.212.32.42.5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万元)2389.5713649.05150141651327480市科技局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84950.81120.79060.77050.7509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县区政府商品出口额(百万美元)1991.582063.53市商务局各
12、县区政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家)工业0030100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区政府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家)工业30100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区政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家)工业11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区政府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家)工业123市科技局 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区政府森林覆盖率(%)5757585960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国家众创空间数量(家)02233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省众创空间数量(家)45568市科技局市
1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个)6373798591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研和、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3944495459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省星创天地数量(家)44579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科技特派员数量(人)107107130150200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院士专家工作站(个)713152027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个)246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合作园区(个)1345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省创新团队(个)24457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
14、府云药之乡 22357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个)03344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个)99999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表示:关键指标,定期开展监测与评价;三、重点任务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业创新、城市运行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强化创新开放合作,加快美丽玉溪建设,聚智聚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特色区,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型城市。(一)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提升创新治
15、理能力1深化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市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合作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的统筹协调、有效衔接长效机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健全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权责清单运行应用。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搭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平台,实行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办理模式;继续推进园区授权审批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进机构和职能优化整合,推行审批与监管职责相对分离,强化市场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科技局、市工商局
16、、市质监局、各县区政府)2深化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根据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逐步优化整合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形成基础研究计划、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和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5类科技计划。强化科研项目分类支持导向,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建立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充分体现项目特点及人才创新价值的经费使用管理措施。按国家有关规定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在财政经费资助的研发类项目设立间接费用,在不突破间接费用总额的情况下,可以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
17、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创业载体1优化创新载体布局按照“做精高端平台,突出创新主体地位;做高教育园区,汇聚人才新高地;做优双创生态,推动服务效能新跨越,做大载体,实现产城融合大发展”的思路和“一核五片七区”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玉溪科教创新城规划建设,打造集合“科教创新示范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新兴产业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功能的“开放、创新、生态、宜居、宜业”滇中科教创新之城。(牵头单位:市科教创新城管委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合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18、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航空产业办、高新区管委会、红塔区政府、江川区政府)“一核”。“一核”是指玉溪市“科教创新城”核心区玉枕山片区。围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文化旅游、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大力引进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和高素质人才,积极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创新创业载体,助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高新区九龙片区。打造集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园、跨境电商和O2O贸易区、呼叫外包服务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一体的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健康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建成以战略新兴产业、健康食品加工以及生活居住为主的城市
19、功能区。高新区南片区(含高龙潭片区)。打造以大健康产业为统领,以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展示贸易、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主导,涵盖功能提升区、生活配套区、观光休闲区、康体运动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五大功能片区的玉溪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区龙泉园区。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空港经济(航空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物农业等产业,建设科技研发、检验检测、金融与资本运作服务等平台,打造产城融合型科创园区。红塔区高铁海绵新城片区。依托高铁,以东盟商贸明珠、滇中交通枢纽、城市门户客厅为目标,打造对外商贸、现代服务、交通集散、新知识经济及居住配套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江川区九溪片区。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农业
20、产业,依托现有的云南农业科技示范园、亚洲花卉科创谷等平台,引进和创新技术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升农业和农产品精加工水平,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集散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七区”。华宁县科教创新片区依托风电装备制造、陶瓷及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重点布局陶文化产业示范区、绿色生态组团、服务配套组团、产城融合核心区、特色产业研发园区五大组团。通海县科教创新片区由县城中心城区桑园片区及五金产业园区组成,桑园片区发展定位为通海县集现代信息、电子商务、惠民服务、科技创新、特色农业的科技示范综合创新园、生活区、商业服务区;五金产业园区定位为高技术产业创新、
21、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及科技交流园区。澄江县科教创新片区以生命健康城为依托,打造功能齐备的高端健康产业链,集生命科学研究、高端休闲疗养、健康护理教育培训中心、体育运动集训基地。易门县科教创新片区定位为技能人才培养。峨山县科教创新片区通过院校建设、产业技术开发、现代服务关联产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打造集成职业教育、科技研发、生活配套复合型科教创新片区。新平县科教创新片区打造为现代矿冶及精深加工、生物资源加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服务的产业科技园区。元江县科教创新片区建设成为具有热区特色、宜居宜业的多功能园区。2培育打造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 依托玉溪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学科和优势技术创新方
22、向与领域,广开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同时加强学科和行业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打造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到2020年实现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达5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7个。建设提升一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对创新的支撑与服务能力。 支持并推进华为玉溪数据中心和联通玉溪云数据中心规模运营,推动面向行业应用和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开发和云计算基础运维服务,进一步强化数据中心资源的异地调配能力,探索跨区域服务模式。以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3、为依托,构建安全性评价(GLP)和药物中试平台。支持建设完善一批中医特色诊疗、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健康体检、第三方检测评价等健康服务平台。按照统一品牌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规则、统一在线交易、统一考核评价的原则,探索建立“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打造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平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招商合作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3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国有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梯次开展企业研发机构
24、提档升级,对经备案的企业研发机构,促进认定市级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加快向省级研发机构升级;支持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课题,加快向国家级研发机构升级。(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高新区管委会,红塔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4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支持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扶持发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机构,鼓励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到2020年,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其中国家级
25、1家、省级3家;众创空间总数达1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8个;星创天地总数达9家。建成研发机构、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0万平方米。(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高新区管委会,红塔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1完善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完善市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办法,积极贯彻国家有关要求,结合玉溪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特点,调整目录管理方式,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积极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技术创新产品首购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普惠性政策的完善与落实。(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地税
26、局、市国税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2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玉溪重点、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规上企业,加快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营造激励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环境,鼓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通过创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流动,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到2020年,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3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扶持步伐。围绕玉溪产业建设重点领域,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创
27、新创业支持力度,吸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落户玉溪,对新成立的科技型企业,实施“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以专利、非专利技术等出资。推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资机制,着力打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基地,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四)完善人才管理机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1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依据不同类别、职业、行业特点,制定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主要标准,克服唯学历
28、、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建立科学、公正、开放、透明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评审专家数据库建设,建立评价责任和诚信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对具备条件的县区逐步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限;结合当前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精神,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对玉溪高级职称评审上的倾斜,在部分职称系列上给予副高级职称的评审权限。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保留从事关系离岗创业。不改变人事劳动关系,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在按规定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企业,或者企业科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从事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教学、项目合作、
29、短期工作等。并依法依规取得合法报酬。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贯彻落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管理办法,加大收入分配激励力度,按规定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贯彻落实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中用于奖励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及其团队的资金、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等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项目,动态调整。不作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绩效总额的基数。(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2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
30、大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借助“中国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等招才引智平台,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端外国专家等引才计划,重点引进国内外拥有领先专利技术和教学科研成果、能推动玉溪重点产业技术突破、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20年,引进100名在重点产业、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引进300名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对玉溪特色优势产业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具有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的高层次紧缺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高新区管委会,红塔工业园区、研和
31、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3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云南省“万人计划”“和玉溪市“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推动玉溪产业转型升级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4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双主体”作用,建立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总工会建议)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举办
32、职业技能大赛,鼓励和支持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改善成长环境,支持在职劳动者参加职业技术继续教育。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等激励办法。切实加强基层农村、一线企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建立劳模(技师)工作站、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带动示范作用强的“田秀才”“土专家”。(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5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每年选拔一批企业家及后备人
33、才参加境内外脱产培训,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企业高管人员信息库,成立“企业家沙龙”,加强本地企业家之间交流,提升企业家整体管理经营水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农业局、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6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强化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县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国家、省级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强化科技职能,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 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7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健全引进海外人才管理服务措施,探索建立引进人才
34、“绿卡”制度,争取国家给予来玉外国人才工作签证、居留和永久居留等政策支持。落实玉溪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服务通道管理办法,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好引进的高层次才人住房,及其家属的就业、就学、医疗等问题,营造能“留住人才”的环境与条件。(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五)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联合市内外、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对产学研联合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将给予优先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在企业、
35、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双向流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2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赋予市属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除事关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促进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成果优先在市内转化实施,引入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研发团队所得按有关规定执行。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鼓励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单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和多种形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转让、合作开发机
36、制,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鼓励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服务模式创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农业局)3推动知识产权申报与管理运用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知识产权创造,提升专利数量增长并向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力度。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加强对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申请的服务与指导,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及时调解调处知识产权纠纷,依法查处假冒、冒充知识产权行为。(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广局、
37、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卫生计生委、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六)加大产业创新力度,提升产业发展质量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卷烟及配套产业继续支持红塔集团做大做强,围绕云南中烟改革发展战略,加强相关政策研究,推进卷烟品牌战略结构调整,开发生态安全型卷烟产品,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卷烟产业基地,确保卷烟产业平稳发展。推动烟叶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巩固提高“两烟”品质,稳定优质烟叶种植面积,建设一流清香型的烟叶生产基地。加强与合和集团的战略合作,推进卷烟配套企业“二次”创业,巩固提高卷烟配套份额。鼓励卷烟配
38、套企业进一步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非烟领域发展空间。支持卷烟及配套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确保行业领先地位。完成红塔集团打叶复烤车间易地搬迁技术改造及烟叶仓库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650亿元,实现增加值432亿元。(牵头单位:市烟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2)矿冶产业更加注重应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建立以能耗、环保、质量、安全为约束条件的发展和退出机制。限制低水平产能过剩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腾出发展空间。引导矿冶产业逐步向环境容量大的区域集中,提高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
39、新和技术攻关,突破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加快产业链的构建。同时瞄准市场需求,加强产业链高端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依靠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深化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高端高品质钢材,提高钢铁产业整体综合实力。稳定发展粗铜生产,扩大铜材加工、铜产品生产等领域,加快形成红土镍矿镍铁不锈钢产业链,发展镍及镍合金板带材。鼓励磷化工产业向磷深加工方向发展,支持玉溪市磷化工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磷磷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稳定水泥生产规模,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加快传统陶瓷产业提档升级,推进陶瓷文化工艺品规模化发展。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确保矿山生产安
40、全,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到2020年,矿冶产业实现产值750亿元,实现增加值220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3)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把玉溪建成全国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打好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牌”。做强绿色食品高端品牌,依托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好育种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关键技术环节,推进玉溪绿色食品优质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智慧农业及大数据农业,培育绿色食品龙头“小巨人”,培育“玉系”产品,每年新增云南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25个,全力推进
41、“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进一步做优云南省以外销、出口为主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巩固玉溪蔬菜产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发挥“褚橙”品牌带动效应,加快发展以特早熟柑桔和特色水果为重点的水果生产基地,做大水果产业。巩固“云南花卉在玉溪”的优势地位,做美花卉产业,着力打造“亚洲花卉科创谷”。建设全国最大的芦荟、除虫菊生产加工基地,做精生物药原料产业。抓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家禽生产基地和畜禽产品加工基地。推动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基地化、集群式发展,做大做强林产业。到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 52%以上,建成高稳产农田 120 万亩以上,建成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展示区、最大
42、的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实现增加值170亿元。畜牧业产值突破 110 亿元、蔬菜产业和水果产业产值分别突破 60 亿元。农产品出口总额达 20 亿美元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520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2:1 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新一代信息产业提升通信基础设施服务支撑能力,着力推进骨干传输网和城域网出口扩容升级,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城市,布局NB-Lot、Ipv6,建设高
43、速、泛在、安全的宽带网络;以应用促发展,创新大数据示范应用,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 ”建设、完成不动产登记等民生应用 ,促进医疗、住房、社保、教育等民生领域公共资源整合,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深度广度,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探索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与华为集团、阿里巴巴、联通、腾讯等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设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九龙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小语种呼叫外包、智能终端及配套产业等 ,支持和鼓励落地玉溪的信息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中经卡为等智终端制造企业规模化生产,建成面向南亚的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和产业聚集区;以打造全省首个“网创络安全示范市”和创建“国家级安全服务基
44、地”为目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网络安全服务和网络安全产品研发,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和培训基地。到2020年,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实现增加值100亿元。(牵头单位: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2)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打好“绿色能源”这张牌,培育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戛洒江一级水电站、3条天然气管道支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延伸,加快气化玉溪、玉溪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升城区充电桩覆盖面,确保每年新
45、增或更新的公交客车、环卫车、物流车中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50%。围绕锂电池、LED等产品,引导产业向中下游环节和附加值高端环节拓展,推进高新区龙泉片区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建设。依托汇龙科技,开拓电动助力车和电动汽车市场,推动大容量动力电池产业化;依托蓝晶科技,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中下游光电子产业;依托太标集团,抓好太阳能光热应用研究和高技术集成产品开发。围绕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以及“三湖”保护,发展余热余压、脱硫脱硝、废水处理、废物回收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和绿色照明等项目;依托贵研铂业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回收铂族、锗、铟、金等稀贵金属高纯材料,发展靶材等高档产品,扩
46、大产业化发展规模。2020年,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实现增加值60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环境保护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3)装备制造产业突出优势,重点发展铸造、数控机床、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工程机械、重要零部件、新能源生产及应用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鼓励中小企业拓展零配件生产,为整机企业服务,提高装备的配套能力。推进产业集聚,构建研和数控机床产业园、峨山铸造产业核心区、通海五金机电特色园、华宁风电设备制造基地。抓住国家支持云南发展汽车产业机遇,引进国内外先进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支持发展电动车。加快实施上海电气风力发电机制造、江川新天力高原机械装备等项目。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